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内蒙古绿色生态建设报告 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风,拱卫在中国的正北方,她是首都 北京、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危之所系。多年来,经由内蒙古的沙尘暴一次又一次扑向北 京城,滚滚沙尘令全国震惊。面对肆虐的沙尘。面对退化的草原,为留住永恒的绿色,为“擦” 净蓝天与白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人展开了一场生态建设的接力战。 锡林郭勒:让离北京最近的草原更美丽 见到镶黄旗宝格丁高勒苏木牧民苏乙拉图时,他正忙着修补围栏。他先把围栏上挂的杂 草清下来,然后用铁丝把断开的地方接上,再把木头桩子加固,修一处围栏要用上小半天的 时间。可他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年修补围栏的次数少多了,不像前几年,刚建围栏,把人 们走惯的路都堵上了,结果被过往的车轧倒。现在也知道了风卷起的草挂在围栏上,要赶快 清下来,否则像一堵墙,沙尘来了,能把围栏吹倒。” 6年前,苏乙拉图把自家的3300亩草场全围了起来,牛羊全部舍饲圈养。他说:“我们 牧民必须给草场休养生息的机会,暂时损失一点,却能换来长远的利益。以前牧民都相互攀 比牲畜的头数,结果草原严重退化,现在比的是谁家的草场保护得好。”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北京市以北400公里,草场总面积近3亿亩,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草 原。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草原长期超载放牧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草原退 化、沙化日趋严重,成为京津地区的主要沙源地,对首都及华北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草原生态严重退化,也让农牧民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收入大幅度下降,贫困面不 断扩大。 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将锡林郭勒盟列入生 态治理的重点地区,在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中 给予了重点支持。借助国家生态项目的支撑,全盟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于2002年正式启 动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 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刘卓志说,这是草原上从来没有过的改革,围封转移战咯主要包括两 方面内容:一是把生态恶化地区的草场围起来,通过禁牧、休牧、轮牧,让草原休养生息 二是把牧民和牲畜从生态恶化地区的草场中转移出来,建立起以城镇为主的生产和生活系 统,逐步实现畜牧业的转型。 思路与制度的创新,改变了蒙古族传承千年的粗放经营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草原面 貌。在围封转移战略中,锡林郭勒盟把草畜平衡和草场“三牧”(禁牧、休牧、轮牧)作为牧 区两项创新的基本制度加以实施。2003年,以嘎查为单位全面开展了天然草场生产力测定 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盟、旗、苏木(乡)三级草原监理专业队伍与嘎査级群众管护组织相 结合的草原监理管护体系,连续三年草畜平衡责任书签订率达100%。从2002年开始,全 盟还实施了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到今年“三牧”面积已扩大到2.74亿亩,占到草场总 面积的92% 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减轻对草原的 过度利用。据粗略估算,锡林郭勒盟每个牧民平均占有1平方公里草原,因此,转移一个牧 民就意味着1平方公里草原得到长久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查院连续3年监测显示,锡林郭勒盟休牧区与非休牧区相比,草群 高度增加6.5厘米~25厘米,覆盖度提高8.2个百分点~50个百分点,亩产鲜草增加17 公斤~115公斤,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如今,穿行在茫茫锡林郭勒草原上,不时能见到一座座圈养牲畜的红砖棚圈,沐浴着温 暖阳光的牛羊悠闲地咀嚼着饲草,牧家院落里不时荡漾出欢快的笑声。 浑善达克:治住悬在北头上那盆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内蒙古绿色生态建设报告 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风,拱卫在中国的正北方,她是首都 北京、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危之所系。多年来,经由内蒙古的沙尘暴一次又一次扑向北 京城,滚滚沙尘令全国震惊。面对肆虐的沙尘。面对退化的草原,为留住永恒的绿色,为“擦” 净蓝天与白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人展开了一场生态建设的接力战。 锡林郭勒:让离北京最近的草原更美丽 见到镶黄旗宝格丁高勒苏木牧民苏乙拉图时,他正忙着修补围栏。他先把围栏上挂的杂 草清下来,然后用铁丝把断开的地方接上,再把木头桩子加固,修一处围栏要用上小半天的 时间。可他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年修补围栏的次数少多了,不像前几年,刚建围栏,把人 们走惯的路都堵上了,结果被过往的车轧倒。现在也知道了风卷起的草挂在围栏上,要赶快 清下来,否则像一堵墙,沙尘来了,能把围栏吹倒。” 6 年前,苏乙拉图把自家的 3300 亩草场全围了起来,牛羊全部舍饲圈养。他说:“我们 牧民必须给草场休养生息的机会,暂时损失一点,却能换来长远的利益。以前牧民都相互攀 比牲畜的头数,结果草原严重退化,现在比的是谁家的草场保护得好。”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北京市以北 400 公里,草场总面积近 3 亿亩,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草 原。然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草原长期超载放牧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草原退 化、沙化日趋严重,成为京津地区的主要沙源地,对首都及华北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草原生态严重退化,也让农牧民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收入大幅度下降,贫困面不 断扩大。 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将锡林郭勒盟列入生 态治理的重点地区,在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中 给予了重点支持。借助国家生态项目的支撑,全盟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于 2002 年正式启 动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 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刘卓志说,这是草原上从来没有过的改革,围封转移战咯主要包括两 方面内容:一是把生态恶化地区的草场围起来,通过禁牧、休牧、轮牧,让草原休养生息; 二是把牧民和牲畜从生态恶化地区的草场中转移出来,建立起以城镇为主的生产和生活系 统,逐步实现畜牧业的转型。 思路与制度的创新,改变了蒙古族传承千年的粗放经营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草原面 貌。在围封转移战略中,锡林郭勒盟把草畜平衡和草场“三牧”(禁牧、休牧、轮牧)作为牧 区两项创新的基本制度加以实施。2003 年,以嘎查为单位全面开展了天然草场生产力测定 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盟、旗、苏木(乡)三级草原监理专业队伍与嘎查级群众管护组织相 结合的草原监理管护体系,连续三年草畜平衡责任书签订率达 100%。从 2002 年开始,全 盟还实施了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到今年“三牧”面积已扩大到 2.74 亿亩,占到草场总 面积的 92%。 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减轻对草原的 过度利用。据粗略估算,锡林郭勒盟每个牧民平均占有 1 平方公里草原,因此,转移一个牧 民就意味着 1 平方公里草原得到长久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查院连续 3 年监测显示,锡林郭勒盟休牧区与非休牧区相比,草群 高度增加 6.5 厘米~25 厘米,覆盖度提高 8.2 个百分点~50 个百分点,亩产鲜草增加 17 公斤~115 公斤,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如今,穿行在茫茫锡林郭勒草原上,不时能见到一座座圈养牲畜的红砖棚圈,沐浴着温 暖阳光的牛羊悠闲地咀嚼着饲草,牧家院落里不时荡漾出欢快的笑声。 浑善达克:治住悬在北头上那盆沙
许多北京、天津到内蒙古观光旅游的游客,总要到浑善达克看看,看看那里的变化。因 为从这里刮起的沙尘,曾经刮进北京、天津,飘扬到很远…… 历史上曾林木茂盛,享有“松漠”之美称的浑善达克沙漠,前些年却一度以沙尘源的形 象定格在国人心中。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由西向东横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 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这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出1100多米,如同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浑善达克还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区。南端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左右 如今,驱车穿越浑善达克腹地,你会看到,起伏错落的沙丘,被密密的沙障、柠条和沙 柳覆盖,许多地方己经看不到明沙,沙魔已被绿色驯化。偶尔,在夕阳下看到树丛间房屋的 影子,会让人想到“绿树村边合”的田园诗。自2001年国家在这里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 程以来,一道绿色屏障已经紧紧锁定浑善达克沙地南行的脚步,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考虑到保护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锡林郭勒盟将浑 善达克沙地治理纳入了全盟生态建设总体布局中,确立了综合治理区、南缘带治理区和北缘 带治理区 按照这一布局,锡林郭勒盟由外向内、由南向北地逐步治理。在综合治理区建立围栏封 育、小生物经济圈、林网化等区域,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在南缘带治理区建设一条长 421公里、宽1公里的带状绿色生态屏障,以遏制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扩展:北缘带治理区建 设长445公里、面积136万亩的带状生态防护体系。 经过5年的努力,宽2公里、全长42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绿化带已基本形成 道绿色屏障挡在了京津地区与浑善达克沙地之间,流沙已基本被固定,锁住了昔日肆虐的“黄 龙”。沿着南缘带采访,记者了解到,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些野生动物如沙狐、天鹅 大雁等也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目前,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比5年前减少3067平方公里:西部荒漠半荒 漠草场植被平均盖度由17%提高到41%。另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全盟的浮尘、扬尘和沙 尘暴天气明显减少,由2000年的27次下降到今年的6次 科尔沁:让中国最大的沙地还绿 一锹挖下去,拔岀来,旁边的沙子马上就把坑填平了,紧接着再一锹下去,挖开一个很 小的缺口,就这样一锹一锹,直到挖出一个坑来,种下树苗:就这样一棵一棵,直到漫山遍 野都长出绿色来 这就是内蒙古奈曼旗章古台苏木干歹嘎查妇女席根小10多年来的生活写照。在浩瀚的 科尔沁沙地里,这位蒙古族妇女靠自己的双手,将过去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林成网、草成片 花繁草盛、瓜果飘香的绿色庄园,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她治理的1200亩沙坨子,在干 歹嘎查西北的风口上建立了一道生态屏障,刹住了风,稳住了沙,将干歹嘎查的2000多亩 耕地和村庄保护起来,免受风沙危害,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2006年,她获得了“全国 十大绿化女状元”的称号 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的科尔沁沙地位居我国四大沙地之首,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 三省区,其中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由于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的启动, 科尔沁沙地整体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喜人态势。 在敖汉旗哈拉勿苏村,几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村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南端,40年前村 子周围全是明沙坨子,流沙把村子撵得搬了1公里多。现在这里已经没有流沙了,特别是这 两年刮风时节也不起沙了,7万多亩沙子已插满了黄柳和羊柴 如今,科尔沁沙地涌现出5万多处家庭绿洲,使300多万亩沙地得到治理。通辽市、赤 峰市和兴安盟通过把宜林荒地落实到户,明晰产权,涌现岀了一批争抢荒沙治理的造林大户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柳林乡的唐臣承包荒沙后举家迁居沙地腹部,使3500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辽市库伦旗塔斯海村2001年将2万亩宜林荒沙以每年每亩0
许多北京、天津到内蒙古观光旅游的游客,总要到浑善达克看看,看看那里的变化。因 为从这里刮起的沙尘,曾经刮进北京、天津,飘扬到很远…… 历史上曾林木茂盛,享有“松漠”之美称的浑善达克沙漠,前些年却一度以沙尘源的形 象定格在国人心中。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由西向东横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 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这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出 1100 多米,如同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浑善达克还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区。南端直线距离只有 180 公里左右。 如今,驱车穿越浑善达克腹地,你会看到,起伏错落的沙丘,被密密的沙障、柠条和沙 柳覆盖,许多地方已经看不到明沙,沙魔已被绿色驯化。偶尔,在夕阳下看到树丛间房屋的 影子,会让人想到“绿树村边合”的田园诗。自 2001 年国家在这里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 程以来,一道绿色屏障已经紧紧锁定浑善达克沙地南行的脚步。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考虑到保护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锡林郭勒盟将浑 善达克沙地治理纳入了全盟生态建设总体布局中,确立了综合治理区、南缘带治理区和北缘 带治理区。” 按照这一布局,锡林郭勒盟由外向内、由南向北地逐步治理。在综合治理区建立围栏封 育、小生物经济圈、林网化等区域,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在南缘带治理区建设一条长 421 公里、宽 1 公里的带状绿色生态屏障,以遏制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扩展;北缘带治理区建 设长 445 公里、面积 136 万亩的带状生态防护体系。 经过 5 年的努力,宽 2 公里、全长 420 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绿化带已基本形成。一 道绿色屏障挡在了京津地区与浑善达克沙地之间,流沙已基本被固定,锁住了昔日肆虐的“黄 龙”。沿着南缘带采访,记者了解到,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些野生动物如沙狐、天鹅、 大雁等也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目前,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比 5 年前减少 3067 平方公里:西部荒漠半荒 漠草场植被平均盖度由 17%提高到 41%。另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全盟的浮尘、扬尘和沙 尘暴天气明显减少,由 2000 年的 27 次下降到今年的 6 次。 科尔沁:让中国最大的沙地还绿 一锹挖下去,拔出来,旁边的沙子马上就把坑填平了,紧接着再一锹下去,挖开一个很 小的缺口,就这样一锹一锹,直到挖出一个坑来,种下树苗;就这样一棵一棵,直到漫山遍 野都长出绿色来。 这就是内蒙古奈曼旗章古台苏木干歹嘎查妇女席根小 10 多年来的生活写照。在浩瀚的 科尔沁沙地里,这位蒙古族妇女靠自己的双手,将过去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林成网、草成片, 花繁草盛、瓜果飘香的绿色庄园,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她治理的 1200 亩沙坨子,在干 歹嘎查西北的风口上建立了一道生态屏障,刹住了风,稳住了沙,将干歹嘎查的 2000 多亩 耕地和村庄保护起来,免受风沙危害,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2006 年,她获得了“全国 十大绿化女状元”的称号。 总面积近 5 万平方公里的科尔沁沙地位居我国四大沙地之首,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 三省区,其中 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由于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的启动, 科尔沁沙地整体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喜人态势。 在敖汉旗哈拉勿苏村,几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村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南端,40 年前村 子周围全是明沙坨子,流沙把村子撵得搬了 1 公里多。现在这里已经没有流沙了,特别是这 两年刮风时节也不起沙了,7 万多亩沙子已插满了黄柳和羊柴。 如今,科尔沁沙地涌现出 5 万多处家庭绿洲,使 300 多万亩沙地得到治理。通辽市、赤 峰市和兴安盟通过把宜林荒地落实到户,明晰产权,涌现出了一批争抢荒沙治理的造林大户;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柳林乡的唐臣承包荒沙后举家迁居沙地腹部,使 3500 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辽市库伦旗塔斯海村 2001 年将 2 万亩宜林荒沙以每年每亩 0.2
元的价格卖给农牧民后,当年造林3000亩,相当于过去10年的治理成果 科尔沁沙地的治理,还与国内外各界的积极参与有关。7年前,全国63家新闻单位在 科尔沁种下了象征绿色之梦的75万株树苗,现在“中国记者林”已是枝繁叶茂,成活率达 到94%。在“中国记者林”的推动下,“党员林”、“青年林”、“天津知青林”等一大批由社 会各界捐资兴建的冠名林纷纷在科尔沁生根发芽。几年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一些民 间友好人士也参与到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当中。冠名林先后吸引社会各界投资2200多万元用 于植 树治沙,治沙造林2.5万亩,有效治理沙地10万亩:吸引国内财团、私营企业投入生态建 设资金6500多万元,治理科尔沁沙地25万多亩 如今,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尔沁沙地出现生态良性逆转,一些过去白茫茫 的区域正被星星点点的绿色覆盖。据中科院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近15年间,科 尔沁沙地在通辽范围内的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200万亩,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治理大 于破坏的良性逆转,森林覆盖率由8.9%提高到20.89%。一些重点风沙区,如今已经呈现 出“林茂、草多、粮丰、畜旺”的喜人景象
元的价格卖给农牧民后,当年造林 3000 亩,相当于过去 10 年的治理成果…… 科尔沁沙地的治理,还与国内外各界的积极参与有关。7 年前,全国 63 家新闻单位在 科尔沁种下了象征绿色之梦的 75 万株树苗,现在“中国记者林”已是枝繁叶茂,成活率达 到 94%。在“中国记者林”的推动下,“党员林”、“青年林”、“天津知青林”等一大批由社 会各界捐资兴建的冠名林纷纷在科尔沁生根发芽。几年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一些民 间友好人士也参与到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当中。冠名林先后吸引社会各界投资 2200 多万元用 于植 树治沙,治沙造林 2.5 万亩,有效治理沙地 10 万亩;吸引国内财团、私营企业投入生态建 设资金 6500 多万元,治理科尔沁沙地 25 万多亩。 如今,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尔沁沙地出现生态良性逆转,一些过去白茫茫 的区域正被星星点点的绿色覆盖。据中科院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近 15 年间,科 尔沁沙地在通辽范围内的沙漠化面积减少了 1200 万亩,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治理大 于破坏的良性逆转,森林覆盖率由 8.9%提高到 20.89%。一些重点风沙区,如今已经呈现 出“林茂、草多、粮丰、畜旺”的喜人景象
2007:科学抗洪彰显以人为本 入夏以来,我国淮河、长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沿淮上千万人 受灾。与此同时,广东、四川等南方部分地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洪水,时刻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落实 责任到人、完善预案、强化措施、科学防控,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减轻 灾害损失 南方汛情牵动中南海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的天气状况反复无常,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东北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初夏旱,而南方局部地区却因连降大暴雨,发生了洪涝灾害。 7月2日以来,四川东部持续强降雨,长江上游水系的渠江接连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 历史最大洪水,水位流量均创新高。湖北省入汛以来,全省各地先后六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已有2000多条中小河流突发洪水,占总数的一半以上。7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发布消息称,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各主要控制站全面超过警戒水位。 南方汛情牵动着中南海关切的目光。在全国防汛的关键时期和淮河防汛抗洪的紧要关 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 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蓄洪区内的受灾群众,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防汛 抗洪各项工作,确保淮河堤防和沿淮地区人民群众安全。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 副总理一起来到安徽阜阳,慰问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军民,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 并对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中央各个部门也紧急行动起来,为灾区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供指导、保障和支持。7 月初,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 良玉深入安徽和湖北灾区,慰问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广大军民。7月10日,财政部、水利部 民政部紧急拨付救灾资金2.32亿元,支持南方灾区的抗洪抢险工作。7月11日,由民政部 部长李学举率领的国务院工作组抵达安徽灾区,第二天,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带领国务院工 作组深入川东洪灾重灾区,带去了党中央的温暖。7月14日,针对近期河南、湖北严重的 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两省洪涝灾区 协助当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以人为本科学防控 在今年的抗洪救灾工作中,淮河防汛特别引人关注。今年淮河的洪峰水位一度高于2003 年,但洪水的破坏力却大大降低。专家认为,这一切都得力于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科学防 控、依法防洪、群防群控的工作方针。 水利部淮河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平介绍,1998年洪水时,防汛工作以“ 防死守”为标准。但是近年来,防汛思路逐渐发生了改变,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 作用,成为防汛工作的指导思想。 据了解,目前淮河共有19项骨干治淮工程,总投资为447亿元,已完成9项工程。淮 河防总秘书长汪斌说:“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治淮工程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上拦、中畅 下泄。”他认为,现有治淮工程的合理运用,对降低淮河干流水位,减轻淮河防洪压力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炸坝这种传统的泄洪方式正被科学调度所替代。刘国平介绍,历史上淮河开展防汛工作 时,难兔要考虑炸坝泄洪方案,这种方案不仅危险性大,而且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也很大。在 今年的防汛工作中,沿淮蓄洪区的使用是在调度有序、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 7月10日12时29分,淮河王家坝闸开启。滚滚洪流如脱缰野马奔向蒙洼蓄洪区…… 在这次泄洪中,蒙洼群众从容撤退,损失降到最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治淮的精神。 王家坝镇71岁的五保户赵仁国告诉记者,2003年蒙洼蓄洪后,国家补偿款很快到位
2007:科学抗洪彰显以人为本 入夏以来,我国淮河、长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沿淮上千万人 受灾。与此同时,广东、四川等南方部分地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洪水,时刻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落实 责任到人、完善预案、强化措施、科学防控,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减轻 灾害损失。 南方汛情牵动中南海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的天气状况反复无常,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东北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初夏旱,而南方局部地区却因连降大暴雨,发生了洪涝灾害。 7 月 2 日以来,四川东部持续强降雨,长江上游水系的渠江接连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 历史最大洪水,水位流量均创新高。湖北省入汛以来,全省各地先后六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已有 2000 多条中小河流突发洪水,占总数的一半以上。7 月 11 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发布消息称,淮河出现 1954 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各主要控制站全面超过警戒水位。 南方汛情牵动着中南海关切的目光。在全国防汛的关键时期和淮河防汛抗洪的紧要关 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 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蓄洪区内的受灾群众,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防汛 抗洪各项工作,确保淮河堤防和沿淮地区人民群众安全。7 月 13 日,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 副总理一起来到安徽阜阳,慰问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军民,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 并对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中央各个部门也紧急行动起来,为灾区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供指导、保障和支持。7 月初,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 良玉深入安徽和湖北灾区,慰问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广大军民。7 月 10 日,财政部、水利部、 民政部紧急拨付救灾资金 2.32 亿元,支持南方灾区的抗洪抢险工作。7 月 11 日,由民政部 部长李学举率领的国务院工作组抵达安徽灾区,第二天,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带领国务院工 作组深入川东洪灾重灾区,带去了党中央的温暖。7 月 14 日,针对近期河南、湖北严重的 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两省洪涝灾区, 协助当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以人为本科学防控 在今年的抗洪救灾工作中,淮河防汛特别引人关注。今年淮河的洪峰水位一度高于 2003 年,但洪水的破坏力却大大降低。专家认为,这一切都得力于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科学防 控、依法防洪、群防群控的工作方针。 水利部淮河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平介绍,1998 年洪水时,防汛工作以“严 防死守”为标准。但是近年来,防汛思路逐渐发生了改变,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 作用,成为防汛工作的指导思想。 据了解,目前淮河共有 19 项骨干治淮工程,总投资为 447 亿元,已完成 9 项工程。淮 河防总秘书长汪斌说:“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治淮工程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上拦、中畅、 下泄。”他认为,现有治淮工程的合理运用,对降低淮河干流水位,减轻淮河防洪压力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炸坝这种传统的泄洪方式正被科学调度所替代。刘国平介绍,历史上淮河开展防汛工作 时,难免要考虑炸坝泄洪方案,这种方案不仅危险性大,而且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也很大。在 今年的防汛工作中,沿淮蓄洪区的使用是在调度有序、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 7 月 10 日 12 时 29 分,淮河王家坝闸开启。滚滚洪流如脱缰野马奔向蒙洼蓄洪区…… 在这次泄洪中,蒙洼群众从容撤退,损失降到最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治淮的精神。 王家坝镇 71 岁的五保户赵仁国告诉记者,2003 年蒙洼蓄洪后,国家补偿款很快到位
老百姓如今对国家补偿政策都非常信任,这次蓄洪前,干部们不用再费力动员了,“西瓜 包、豆子一拔、麦子一捆,村民们说走就走 阜阳市水务局局长单庆颍介绍,近些年,国家投入了6亿多元,用于兴建28孔退水闸 重建王家坝闸和进行圈堤加固。蒙洼蓄洪区还以乡镇为中心规划兴建了4个大规模的保庄 圩,并修整和加固了136个四周有石头护坡的庄台,原来居住在洼地的老百姓都搬迁、安置 到了安全地带。 记者了解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了行蓄洪区从建设到运用的各个阶段。比如 在工程建设中,修建了大量撤退道路和撤退桥梁,从交通上保证了群众可以快速、安全地撤 退,同时也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在启用行蓄洪区之前,当地制订出了非常细致严 密的预案。比如在村民转移安置中,要转移多少人、这些人姓甚名谁、投亲靠友还是搭建帐 篷等等。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和调度过程的科学决策,为今年淮河防汛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提供了坚实保障 气象科学预警带来防灾奇迹 在抗击洪涝暴雨灾害的过程中,气象部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月上旬,地处川东 北的四川达县因遭持续暴雨袭击,在几天之内全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800多处,其中特大山 体滑坡18处。在如此高密度的自然灾害下,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奇迹 在达县岩门村,村民魏文珍老人家13间房屋在滑坡中毁于一旦,她告诉记者:“天无情 人有情。政府不但及时把我们转移出来,救了全家人的命,还如此贴心地关心我们的生活, 共产党好啊。”据了解,此次成功的防灾转移与当地气象部门准确预报和乡村干部监测及时 是密不可分的。 在川东发生大暴雨之前,这个地区一直处于大旱之中。就在人们为不下雨发愁时,四川 省气象台提前两天发出气象预警:四川盆地部分地方将有大到暴雨天气。这一预测为抗灾准 备争取了时间,使得地方政府能够紧急动员起来,做好防汛救灾准备,水库得以提前泄洪 低洼地区人员和财产得以提前转移。由于气象预报准确,防灾救灾措施得当,达州、广安两 市的灾害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事实上,并不仅仅在四川,在全国,气象部门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针对目前淮河流域的持续强降水,中央气象台已从7月6 日起每天两次提供淮河流域分河段、分时段的详细雨量预报和流域面雨量预报。国家卫星气 象中心实现了风云气象卫星汛期双星加密观测。中国气象局还要求各级气象台对灾害性天气 进行加密观测、加密预报,及时发布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信号,重点加强主要江河湖泊暴雨 预报服务工作和防汛重点地区天气的加密细化预报工作。(
老百姓如今对国家补偿政策都非常信任,这次蓄洪前,干部们不用再费力动员了,“西瓜一 包、豆子一拔、麦子一捆,村民们说走就走”。 阜阳市水务局局长单庆颍介绍,近些年,国家投入了 6 亿多元,用于兴建 28 孔退水闸、 重建王家坝闸和进行圈堤加固。蒙洼蓄洪区还以乡镇为中心规划兴建了 4 个大规模的保庄 圩,并修整和加固了 136 个四周有石头护坡的庄台,原来居住在洼地的老百姓都搬迁、安置 到了安全地带。 记者了解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了行蓄洪区从建设到运用的各个阶段。比如 在工程建设中,修建了大量撤退道路和撤退桥梁,从交通上保证了群众可以快速、安全地撤 退,同时也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在启用行蓄洪区之前,当地制订出了非常细致严 密的预案。比如在村民转移安置中,要转移多少人、这些人姓甚名谁、投亲靠友还是搭建帐 篷等等。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和调度过程的科学决策,为今年淮河防汛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提供了坚实保障。 气象科学预警带来防灾奇迹 在抗击洪涝暴雨灾害的过程中,气象部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 月上旬,地处川东 北的四川达县因遭持续暴雨袭击,在几天之内全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 800 多处,其中特大山 体滑坡 18 处。在如此高密度的自然灾害下,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奇迹。 在达县岩门村,村民魏文珍老人家 13 间房屋在滑坡中毁于一旦,她告诉记者:“天无情, 人有情。政府不但及时把我们转移出来,救了全家人的命,还如此贴心地关心我们的生活, 共产党好啊。”据了解,此次成功的防灾转移与当地气象部门准确预报和乡村干部监测及时 是密不可分的。 在川东发生大暴雨之前,这个地区一直处于大旱之中。就在人们为不下雨发愁时,四川 省气象台提前两天发出气象预警:四川盆地部分地方将有大到暴雨天气。这一预测为抗灾准 备争取了时间,使得地方政府能够紧急动员起来,做好防汛救灾准备,水库得以提前泄洪, 低洼地区人员和财产得以提前转移。由于气象预报准确,防灾救灾措施得当,达州、广安两 市的灾害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事实上,并不仅仅在四川,在全国,气象部门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针对目前淮河流域的持续强降水,中央气象台已从7月6 日起每天两次提供淮河流域分河段、分时段的详细雨量预报和流域面雨量预报。国家卫星气 象中心实现了风云气象卫星汛期双星加密观测。中国气象局还要求各级气象台对灾害性天气 进行加密观测、加密预报,及时发布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信号,重点加强主要江河湖泊暴雨 预报服务工作和防汛重点地区天气的加密细化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