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要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概念、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一内涵和外延、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要领会和掌握:概念的限制、概括的方法和作用;定义的构成、方法、规则、属加种差定义公式;划分的构成、方法和规则。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好本章的关系。所谓概念明确,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只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和使用概念。这一章的内容也正是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的。概念的种类,就是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对概念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和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就是说明概念在外延上的关系。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划分则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依据的是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是个难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确上正确区分。属种关系的概念与反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概念的区别,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是本章的又一难点,也要注意掌握。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我们说的思维对象是指的事物,而事物又可以都是我们的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1
1 第二章 概 念 [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 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 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 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要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概念、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 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 要领会和掌握:概念的限制、概括的方法和作用;定义的构成、方法、规则、属加种差定义公 式;划分的构成、方法和规则。 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好本章的关系。所谓概念明确,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 只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和使用概念。这一章的内容也正是围绕这一关键 问题展开的。概念的种类,就是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对概念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和把握。 概念间的关系,就是说明概念在外延上的关系。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划分则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 的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依据的是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是个难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确上正确区分。属种关系的概念与 反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概念的区别,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是本章的又一难点,也要注意掌握。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我们说的思 维对象是指的事物,而事物又可以都是我们的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 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 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 系。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 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 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 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 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
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概念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是有不同层次的。是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2、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如:“人”这个概念。概念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首先,概念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原子”这一概念,在古希腊人那里,被认为是一些不可分割的颗粒。而到了17一18世纪,“原子”被认为是当时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原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属性,物质就归结为“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20世纪初,基本粒子理论、夸克(层子)理论则是现代对“原子”的深层认识的标志。其次,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引起概念的发展变化。概念是发展变化的,但不能认为一个概念不能有确定的内容。由于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因此,每一个概念在认识的一定阶段上有着确定的内容。概念本身也体现了灵活性与确定性的辩证统一。灵活性是指概念内容是发展变化的,而确定性则是指概念内容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3、概念的作用首先,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其次,概念是科学思维的总结。基本概念及由它们构成的范畴体系就是一门科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如“万有引力”、“剩余价值”、“历史唯物论”、“相对论”等等。二、概念和语词概念和语词也存在着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1、概念与语词的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载体,概念是语词的内容。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不依赖语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基因并表达着概念,如果语词不表达概念,就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都表达确定的概念。代词,特别是疑问代词表达的概念不确定,但是,在一定语2
2 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 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 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概念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是有不同层次的。是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 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 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 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2、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 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 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如:“人”这 个概念。 概念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首先,概念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 展变化的。例如,“原子”这一概念,在古希腊人那里,被认为是一些不可分割的颗粒。而到了 17—18 世纪,“原子”被认为是当时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原子”是一切 物质形态的不变属性,物质就归结为“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20 世纪初,基本粒子理 论、夸克(层子)理论则是现代对“原子”的深层认识的标志。其次,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 化也引起概念的发展变化。 概念是发展变化的,但不能认为一个概念不能有确定的内容。由于概念反映的对象 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因此,每一个概念在认识的一定阶段上有着确定的 内容。概念本身也体现了灵活性与确定性的辩证统一。灵活性是指概念内容是发展变化 的,而确定性则是指概念内容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 3、概念的作用 首先,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 其次,概念是科学思维的总结。基本概念及由它们构成的范畴体系就是一门科学研 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如“万有引力”、“剩余价值”、“历史唯物论”、“相对论”等等。 二、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也存在着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1、概念与语词的密切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载体,概念是语词的内容。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不依 赖语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基因并表达着概念,如果语词不表达概念,就 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 量词)都表达确定的概念。代词,特别是疑问代词表达的概念不确定,但是,在一定语
境下,代词表达的概念是确定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概念可用一个词表达,也可用结构比较复杂的短词表达,如“在空中”、“从早到晚”等介宾短语分别表达地点、时间的概念。任何概念都必须用词或短语来表达,每个实词或短语(以实词为中心语)必然表达一定的概念,有少数虚词也表达概念。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概念是逻辑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它的内容由事物决定。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是语言范畴,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仅是指称事物的声音符号。语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由于概念与语词这种根本区别,又决定了概念与语词的下述区别:第一,有的语词(如实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如大部分虚词)不表达概念。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太阳”这个概念,古人称“日”有的地方称“老爷儿”。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这是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造成的。如“母亲”、“家慈”和“妈妈”就有语体风格的不同,前者庄重,用于书面语,后者亲切,用于口语。第三,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而语词的含义常常是不确定的,多义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谓概念的适用范围。要注意区别“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与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有区别的。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思想内容,是被反映到主观思维中的概念的含义。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独立于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是概念反映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并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概念的外延与事物本身的数量范围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被概念反映的对象,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二者也不能等同。3
3 境下,代词表达的概念是确定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概念可用一个词表达,也可用 结构比较复杂的短词表达,如“在空中”、“从早到晚”等介宾短语分别表达地点、时间 的概念。任何概念都必须用词或短语来表达,每个实词或短语(以实词为中心语)必然 表达一定的概念,有少数虚词也表达概念。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概念是逻辑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它的内容由 事物决定。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是语言范畴,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不是客观事物 的反映,仅是指称事物的声音符号。语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由于概念与语词这种根本区别,又决定了概念与语词的下述 区别: 第一,有的语词(如实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如大部分虚词)不表达概念。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太阳”这个概念,古人称“日”, 有的地方称“老爷儿”。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这是不同的感情色彩和 语言风格造成的。如“母亲”、“家慈”和“妈妈”就有语体风格的不同,前者庄重,用 于书面语,后者亲切,用于口语。 第三,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而语词的含义 常常是不确定的,多义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如“商品”这个概念的 内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谓概念的适用范 围。 要注意区别“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内 涵与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有区别的。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思想内容,是被反映到主观思维 中的概念的含义。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独立于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是概念反映的对 象。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并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概念的外延与 事物本身的数量范围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被概念反映的对象,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者也不能等同
虚概念也称空概念,是反映空类的概念。所谓空类就是不包含任何一个现实分子的类。“上帝”、“鬼”、“神”、“花妖”、“狐媚”、“孙悟空”、“阿Q”、“燃素”、“永动机”“绝对真空”、“人造太阳”等。这些概念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传统逻辑不讲虚概念,在直言判断推理中都是预设了主项所反映对象的存在的。有的虚概念是自相矛盾的概念,如“圆的方”、“木的铁”之类概念是反科学的,有的虚概念反映的对象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相应对象,但是在想象世界中或在未来可能世界中有相应对象,如文艺作品塑造的大量艺术形象和科幻小说中的大量人物形象。另外,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大量虚概念,如“理想气体”、“绝对真空”、“虚数”。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在逻辑学中把属性相同的客观事物叫做“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具体事物叫做“分子”,把一个“类”中包含的小类叫“子类”。“类”或“子类”可以由多个分子或一个分子所组成,也可以不包括任何具体的分子。其外延反映“子类”的概念我们称为种概念,其外延反映“子类”所从属的“类”的概念我们称为属概念。同一属种系列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也称反变规律。概念的内涵有多少之分,外延有大小之分。内涵和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变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缩小或扩大)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外延也就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也就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的内涵就增加。这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只适用于具有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的概念,不适用于其他关系的概念。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三、使用概念要明确内涵反映对象的质,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我们平时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所使用的概念内涵是什么,外延是哪些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不明确,或者外延不明确,都是概念不明确。只有概念明确了,然后才能准确地使用它。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第三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1、单独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对象的概念。这种概念所反映的是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类。2、普遍概念4
4 虚概念也称空概念,是反映空类的概念。所谓空类就是不包含任何一个现实分子的 类。“上帝”、“鬼”、“神”、“花妖”、“狐媚”、“孙悟空”、“阿 Q”、“燃素”、“永动机”、 “绝对真空”、“人造太阳”等。这些概念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传统逻辑不讲虚概念,在直言判断推理中都是预设了主项所反映对象的存在的。 有的虚概念是自相矛盾的概念,如“圆的方”、“木的铁”之类概念是反科学的,有 的虚概念反映的对象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相应对象,但是在想象世界中或在未来可 能世界中有相应对象,如文艺作品塑造的大量艺术形象和科幻小说中的大量人物形象。 另外,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大量虚概念,如“理想气体”、“绝对真空”、“虚数”。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在逻辑学中把属性相同的客观事物叫做“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具体事物叫 做“分子”,把一个“类”中包含的小类叫“子类”。“类”或“子类”可以由多个分子 或一个分子所组成,也可以不包括任何具体的分子。其外延反映“子类”的概念我们称 为种概念,其外延反映“子类”所从属的“类”的概念我们称为属概念。同一属种系列 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也称反变规律。 概念的内涵有多少之分,外延有大小之分。内涵和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 确定了,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 了。概念的内涵变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缩小或扩大)。一个 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外延也就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也就 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的内 涵就增加。这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只适用于具有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的概念,不适 用于其他关系的概念。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 辑根据。 三、使用概念要明确 内涵反映对象的质,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我们平时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所使用 的概念内涵是什么,外延是哪些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不明确,或者外延不明确,都是概 念不明确。只有概念明确了,然后才能准确地使用它。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 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对象的概念。这种概念所反映的是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类。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成的类。普遍概念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普遍概念,一种是无限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指反映的对象是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事物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个体与集合体不是种属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例如,“工人阶级”,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本质属性,不一定反映个体的本质属性。2、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指所反映的对象不是集合体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类对象,这个类可以由一个分子组成,也可以由若干组成。反映一个分子组成的类的概念是单独(非集合)概念,如“茅盾”、“月亮”等。反映由若干分子组成的类的概念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如“国家”、“行星”、“文学作品”等。集合概念用集合名词来表达,非集合概念用普通名词或非集合的专用名词来表达。在逻辑上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重要的。第一,据被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来区分。第二,对象本身不是集合体,而在思维中却把若干分子构成的类当作集合体来反映,而这个类的分子仅作为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存在。如“人类”、“书籍”、“词汇”、“花卉”、“马匹”等就是集合概念。第三,在特殊的语境中,集合名词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非集合名词也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一个语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除了看它是否是集合名词,还要看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实际意义来分辨。在思维和表达中如果混淆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就会造成“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1、肯定概念肯定概念又叫正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人”、“正义战争”。2、否定概念否定概念也叫负概念,它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人”、“非正义战争”、“不合法”、“无礼貌”等。否定概念一定要用带有“非”、“不”、“无”等否定词的短语来表达。但是,带有“非”、“不”、“无”等字样的词或短语不一定都表达否定概念。“不丹”、“非洲”是单纯词,不表达否定概念,其中的“不”、“非”不是否定词素。负概念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外延随论域的变化而变化。一个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逻辑学将这个特定范围称为论域。一个负概念的论域一般指这个负概念和与之对应的正概念共同的邻近的属概念。上述几种概念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根据外延的大小,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5
5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分子组成的类。普遍概念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普遍概念,一种是无限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指反映的对象是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事物组成的统一整 体,其特点是:个体与集合体不是种属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 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例如,“工人 阶级”,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本质属性,不一定反映个体的本质属性。 2、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指所反映的对象不是集合体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类对象,这个类可以 由一个分子组成,也可以由若干组成。反映一个分子组成的类的概念是单独(非集合) 概念,如“茅盾”、“月亮”等。反映由若干分子组成的类的概念是普遍(非集合)概念, 如“国家”、“行星”、“文学作品”等。 集合概念用集合名词来表达,非集合概念用普通名词或非集合的专用名词来表达。 在逻辑上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重要的。第一,据被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 体来区分。第二,对象本身不是集合体,而在思维中却把若干分子构成的类当作集合体 来反映,而这个类的分子仅作为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存在。如“人类”、“书籍”、“词汇”、 “花卉”、“马匹”等就是集合概念。第三,在特殊的语境中,集合名词可以表达非集合 概念,非集合名词也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一个语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除了看它是否是 集合名词,还要看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实际意义来分辨。在思维和表达中如果混淆了集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就会造成“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1、肯定概念 肯定概念又叫正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人”、“正义战争”。 2、否定概念 否定概念也叫负概念,它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人”、“非正义 战争”、“不合法”、“无礼貌”等。否定概念一定要用带有“非”、“不”、“无”等否定词 的短语来表达。但是,带有“非”、“不”、“无”等字样的词或短语不一定都表达否定概 念。“不丹”、“非洲”是单纯词,不表达否定概念,其中的“不”、“非”不是否定词素。 负概念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外延随论域的变化而变化。一个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 个特定范围而言,逻辑学将这个特定范围称为论域。一个负概念的论域一般指这个负概 念和与之对应的正概念共同的邻近的属概念。 上述几种概念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根据外延的大小,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 和普遍概念;根据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