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库·学术译丛 经验与自然 Experience and NCature [美]杜威著 傅统先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EANGSU ECUCATICN PUBISHING HOUSE
原 序 这个新订本的出版,使我有可能完全重写第一章并在全书中作几点小的修 正。第一章原米是想用来作为导言的。这个日的已经失效了,因为总的讲来, 它比它所要导引的以后各章更加专门而难读。在叙述的方式方面也可以说是 模糊的,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在思想上也是不清楚的。希望这次新写的形式 既较为简单,也具有较大的连续性。假使现在较好地完成了这个原来的意图】 这大部分要归功于许多善意的批评者的帮助。我意意特别感谢威斯康星大学 的奥托教授(M.C.Otto)和哥伦比业大学的拉特纳先生(Joseph Ratner)。 除第.章完全修订之外,这个新版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在这序言中增 加一个全书思想的提要,它是根据本书思想发展的顺序写下来的。这是旧版本 中所没有的。这些观念的进程乃是受这样一个意愿所决定的,即要想把我们在 处理一切真正的问题,即从科学的复杂问题到日常生活中琐屑的或紧要的实际 问题时都能发生效果的那种思想,应用到比较”泛的哲学领域中来。这种思想 的经常任务,就是要在新旧题材之间建立有用的联系。假使不利用我们已有的 观念和知识,我们就不能获得新的东西,甚至不能把它保持在心里,更谈不到理 解它。但是正因为新的东西就是新的,它就不是已经具有和已经熟悉的东西的 简单重复。当旧的东西被用来掌握和解释新的东西时,它便着上了新的颜色, 具有了新的意义。在已占有的熟悉的东西和新题材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之间 的间隙,分歧愈大,则思考的负担愈大;新旧之间的距离就是衡量需要的思想的 广度和深度的准绳 无论在集体文化中或个人生活中,都发生着装痕和冲突。现代科学、现代 工业和政治已经给子我们大量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是与西方世界所最珍贵的理 智遗产和道德遗产不相合的时常是不相容的。这就是我们现代思想上发生窘 困和混乱的原因。它替当前的和未来的哲学提出了特殊的问题。每一种有意 义的哲学都是处理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这个说法对于它]似乎最不适用的那
2.经验与自然 些学说,则是想用回避和躲闪的方式来陈补这个袋狼的尝试。在本B中我并不 是要寻求新阳之间的调和。我想这样的企图也许会对于个人的忠实信念和 真诚有所损害。付是当我按照必要而运用许多旧信仰和州观念去认识和弹解 新东西的时候,我也会留意到对于这些旧信仰所要求的修改和变更。 我相信,本书中所提出的这个经验的自然主义的方法,给人]提供了一条 能够使他们自由地接受现代科学的立场和结论的途径,而且这是惟一的途径, 虽然绝不会有两位思想家会以完全相同的式样在这条道路上旅行。这个途径 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主义者,而另一方面仍然维护着许多以 往所珍爱的价值,只要它们是经过了批判的澄清和增加了新的力量的。这个自 然主义的方法,当它被一贯地遵循着的时候,毁坏了许多过去被珍爱过的东西: 但是它摧毁它!是由于揭露了这些东西事物本质的矛盾·这是始终伴随 者它们的个污点,它使它们除了情绪的安慰以外,根本丧失了效能。但是这 个经验的自然主义的方法的主要意义并不是破环性的,它毋宁说是一个簸扬 器。只有糠数才被簸扬出去,虽然这糠麸在过去也许是曾经被珍视过的。一个 经验的方法对自然界是保持忠实的,它是无所“保存”的:它不是一种保险的设 施,也不是一个机械的防腐剂。但是它鼓舞心灵,使它在新世界的惶惑的面前 具有创造新理想和价值的勇气和生命力 因此新的导言一章(第一章)所讨论的是方法问题,特别是关于存在于经验 与月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指出了对于经验的信仰,面经验乃是被理智地用来 作为揭露自然的真实面目的手段,它发现白然和经验并不是仇敌或外人。经 验并不是把人和月然界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继续不断地深人自然的心脏的一 种途径。在人类经验的特性中,没有一个指向不可知论的结论的指针,而相反 的,自然本身却是不断地在褐露它自已。只要人们有这种机智和勇气去追随经 验中所固有的指导力量,经验中就有这种指导力量,而哲学的失败就是由于不 信任经验中所固有的这种指导力量。 第二章是说明我们的出发点,即在通带经验的事物本身中蕴藏着一种危难 不定与安定-致的混合状态。安全的需要迫使人们紧紧抓住有规则的东西,以 便使动满不定的成分减少至最低程度而加以控制。在现实经验中,这是一种实 际的活动,它之所以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重复和稳定的东西、对于事实和规律 具有了知识。要深人经验的真正本质,就要进行这种实际的工作。但是哲学却
原序.3 时常用建立一种纯粹在理论上安全和稳定的办法来试图成弃这种实际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指出了这种尝试对于传统哲学偏向于统一,永恒、普通而轻视多 数、变易、特殊的影响,以及它对于创造“实质”这个传统的而为现代物理科学所 推翻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然后,我们再说明现代科学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即 用以某些功能相似而反复发生为特征的质的事情(qualitative events)去代替固 定的实质这个古老的概念,而这种倾向乃是和朴素经验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两 方面都指出物质与心灵这种观念不是指两种基本的和最后的实质.而是指在不 同的关联中所毕现出来的事情的重要特性而已 第三章和第四章讨论了哲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即是关于一方面有规律、 机械的一致性,而另“方面又有结果、目的、功用与享受的问题。我们指出:在 实际经验中后者代表一系列变化的结巢,在这种变化中所产生的后果或结果有 着完满和满足的价值;我们也指出了:由于这种价值,便有一种使它们水远保持 下去,让它们稳定下来和重复它们的倾向。然后又说明价值的基础与实现价值 的努力都是在白然界的范围以内的,因为当我们认为自然是由许多事情构成而 不是由许多实质构成时,它的特点就是具有许多历史过程(histories),即由始到 终进行着的变化的连续。因此,在经验中发生着真正的开端和完成,这就是很 自然的了,由于在这些历史过程中呈现着不稳定的和动荡的因素,因而结果和 好处的获得也是不稳定的和瞬息无常的。惟一使它们比较稳定的途径,就是要 具有控制在一个过程中间从头到尾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当这些中间环节被 放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时,它们无论从文字意义上或实际意义上说都成为一种手 段了。当它1被我们在实际经验中所掌握的时候,它们便成了工具、技巧、机构 等等。它们不是目的的仇酸而是执行的手段:它们也是区别其正的目的与仅仅 是感情的、虚幻的理想的标准, 物理科学的职责就是要发现事物的那些性质与关系,而事物就借助于这些 性质与关系而能够被用来作为T具。物理科学所要求揭露的,不是事物的内部 本质面只是事物间的那些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决定着后果,因而能被用为手段 事情的内在本质乃是作为事物被直接体验到的性质,在经验中显现出来的。这 些性质和这种成为认识之对象的规律性的密切配合,乃至两相融合,乃是有理 性指导的经骏的特点,以区别丁单纯偶然的和非批判的经验。 科学认识的对象是具有上具性的,这个概念便成为进一步(第五章)讨论的
4.经验与自然 重点了。日常经验所具有的那个特点已被哲学最有系统地忽视了,而这个特点 是日常经验为社交沟通的结果所浸淘的饱和程度。因为这个因素被否定了,于 是有些人便不承认意义具有任何客观的效用性,而另一些人便把意义当做是 种从自然界以外闯人的神秘的东西。然而,例如,假使承认语言乃是社会合作 和共同参与的工具,那么便在自然的事情(动物的声音、呼叫等等)和意义的发 生和发展之间建立了它们的连续性。心灵被视为社会上交相作用的一种功能, 而且被视为是自然的事情在彼此之间达到了最广泛和最复杂的交相作用的阶 段上所具有的真正特性,具有反应意义和运用意义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反应物 理的接触,这便构成了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它是把人类提升到平常所谓 理想的和精神的领域的中介。换言之,这种通过语言和其他工具在彼此沟通的 影响下所进行的社会参与(social participation)便成为自然主义的一个环节,它 排斥了那种通常认为必须把经验的对象分裂成为物理的和理想的两个世界的 说法 我们已经明白了意义的社会性质形成了心灵坚实的内容。第六章便从这 一点过渡到把心灵作为个体的或“主观的”东西来加以考虑。现代思想不同于 古代和中古思想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强调心灵乃是个人的,乃至是私 自的,把它与自我等同起来。这个基本的但被误解了的事实和经验之间可以这 样联系起来,即指出:现代文化不同于古代文化的特点,即在于它着重创导、发 明和变异。因此,我们指出,心灵在它的个体方面就是对于那些附着在事物上 面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变更与改进的方法。这个特性又使我们回溯到自然事情 的特殊性、可变性、偶然性,因而它就与自然的事情衔接起来了,单就这个因素 本身来讲是很费解的,它是用来说明偶然事故和不合理现象的。在人类历史 上,它是长期地被这样对待着的:心灵的个体特征过去是被视为对常规的叛离· 被视为社会为了保护它自己必须加以反对的危害。因而便发生了风俗习惯的 K期统治、顽固的保守主义以及仍然存在者的官目顺从的制度和思想上的标准 化。在某些专门研究的领域中,当人们承认有权力利用变异来作为新的观架、 假设和经验的出发点时,这便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开端。心灵从事于实验的习 惯,不同于它的武断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日益增长,乃是由于人们有了不断增 长的能力来利用变异,而不是抑制变异以求达到建设性的目的。 牛命,作为自然机体的一个特性,曾偶尔地与工具、语言和个体变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