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判断(一)【学习提示本对判断的基本知识作了概括介绍,同时,具体介绍了几种简单判断: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和简单模态判断。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判断的本质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判断与语句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判断的分类根据和按照不同根据依次进行的分类系统:了解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基本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性质,提高对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进行逻辑分析及实际运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复合判断和直言判断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打下基础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就不能进行推理。因此,学习好判断部分是很重要的。学习本章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直言判断中特称判断的量项“有”、“有的”、“有些”的逻辑含义与习惯上的理解不同,要注意分辨。A、E、I、O四种直言判断形式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问题是必须弄懂并牢固加以掌握的,其中,肯定判断的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又是个难点。同素材的A、E、I、O四种直言判断的真假关系是本章又一个重点内容,难度也比较大,要根据判断中主项S与谓项P的外延关系加以理解和掌握,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决定于关系:二元关系常见的性质是对称性和传递性模态判断的四种形式及其真假关系。第一节判断的概念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态。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作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判断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判断总有所断定,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1
1 第三章 判 断(一) [学习提示]本章对判断的基本知识作了概括介绍,同时,具体介绍了几种简单判断:直言判断、关系判断 和简单模态判断。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判断的本质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判断与语句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判 断的分类根据和按照不同根据依次进行的分类系统;了解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基本的逻辑形式及其 逻辑性质,提高对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进行逻辑分析及实际运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复合判断和 直言判断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打下基础。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就不能进行推 理。因此,学习好判断部分是很重要的。 学习本章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直言判断中特称判断的量项“有”、“有的”、“有些”的逻辑含义与习惯上的理解不同,要注意分辨。 A、E、I、O 四种直言判断形式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问题是必须弄懂并牢固加以掌握的,其中,肯 定判断的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又是个难点。 同素材的 A、E、I、O 四种直言判断的真假关系是本章又一个重点内容,难度也比较大,要根据判断 中主项 S 与谓项 P 的外延关系加以理解和掌握。 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决定于关系:二元关系常见的性质是对称性和传递性。 模态判断的四种形式及其真假关系。 第一节 判断的概念 一、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态。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 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 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 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 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 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 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 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作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判断有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 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如果 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第二,判断总有真有假。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二、真判断和准确的判断但是,必须指出,任何一个真判断的真实性都是相对的。第一,任何具体判断都只能对事物情况作出近似的“描绘”与“模写”,有的近似程度大些,有的近似程度小些,而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地绝对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情况。第二,判断的真实性是有条件的。判断的真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凡是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情况的判断,就是准确的判断。一个真判断不一定准确,但准确的判断定是真判断。判断的真实与准确问题是判断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指导下通过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来解决。形式逻辑则撇开内容,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以便选择恰当的判断形式表达思想,作出判断准确。三、判断和语句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第一,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在日常使用中,命题与判断并不作严格区分,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命题是一种客观陈述,判断则是一种主观断定。因为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第二,判断和语句存在着大体对应的关系:单句一般表达简单判断,复句大多表达复合判断,假设句表达假言判断,选择句表达选言判断等等。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第一,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属于逻辑学的范畴:语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判断是一种思想,是客观事物情况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无声、无形,不可直接被感知: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它有声、有形(文字),可直接被感知,其声、其形都是社会约定的。这是判断和语句的根本区别。第二,有的句子表达判断,有的句子不表达判断。陈述句表达判断,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
2 第二,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 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 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 动。 二、真判断和准确的判断 但是,必须指出,任何一个真判断的真实性都是相对的。 第一,任何具体判断都只能对事物情况作出近似的“描绘”与“模写”,有 的近似程度大些,有的近似程度小些,而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地绝对正确地反映客 观事物情况。 第二,判断的真实性是有条件的。判断的真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凡是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情况的判断,就是准确的判断。一个真判 断不一定准确,但准确的判断定是真判断。 判断的真实与准确问题是判断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指导下通过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来解决。形式逻辑则撇开内容,研究判断的逻辑 形式,以便选择恰当的判断形式表达思想,作出判断准确。 三、判断和语句 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 第一,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语 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 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在日常使用中,命 题与判断并不作严格区分,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命题是一种客观陈述,判断则是 一种主观断定。因为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 第二,判断和语句存在着大体对应的关系:单句一般表达简单判断,复句大 多表达复合判断,假设句表达假言判断,选择句表达选言判断等等。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第一,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属于 逻辑学的范畴;语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判断是一种思想, 是客观事物情况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无声、无形,不可直接被感知;语句是判断 的物质载体,它有声、有形(文字),可直接被感知,其声、其形都是社会约定 的。这是判断和语句的根本区别。 第二,有的句子表达判断,有的句子不表达判断。陈述句表达判断,而疑问 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第三,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第四,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由于语言形式的多义性,在不同语境下,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我准备活动活动”。在思想交流中,特别是在论辩的场合,为了避免误解,盲从或无谓之争,弄清双方所用语句表达什么判断是十分必要的。第五,判断和表达判断的语句在形式结构上只是大体对应,而不是完全对应。四、判断的作用1、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2、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五、判断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根据可以把判断作不同的分类。1、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包含“必然”、“可能”这些模态词,可将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2、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由单句表达,但是,单句不一定表达简单判断。如:有的单句不表达判断:联合短语做主语或做谓语的单句表达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还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是由它所包含的其他判断与逻辑联结项构成的判断。按照逻辑联结项的不同,复合判断又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复合判断一般由复句和复句的紧缩式表达,但是,复句并不都表达判断,因果复句就不表达判断而表达推理。上述两种判断的分类是互相交叉的。模态判断又有简单模态判断与复保模态判断之分,本书将只介绍简单模态判断。这样,我们选按照形式结构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把简单判断再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简单非模态判断有的是断定对象具有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称为直言判断或性质判断;有的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称为关系判断。在复合判断中,我们将只介绍非模态的复合判断。现将本书要介绍的判断种类列表如下:3
3 第三,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第四,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由于语言形式的多义性,在不同语境 下,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我准备活动活动”。在思想交流中, 特别是在论辩的场合,为了避免误解,盲从或无谓之争,弄清双方所用语句表达 什么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判断和表达判断的语句在形式结构上只是大体对应,而不是完全对应。 四、判断的作用 1、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2、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五、判断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根据可以把判断作不同的分类。 1、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包含“必然”、“可能”这些模态词,可将判断分为 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2、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由单句表达,但是,单句不一 定表达简单判断。如:有的单句不表达判断;联合短语做主语或做谓语的单句表 达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是还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是由它所包含的其他判断与逻辑联结 项构成的判断。按照逻辑联结项的不同,复合判断又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复合判断一般由复句和复句的紧缩式表达,但是,复句并不 都表达判断,因果复句就不表达判断而表达推理。 上述两种判断的分类是互相交叉的。模态判断又有简单模态判断与复保模态 判断之分,本书将只介绍简单模态判断。这样,我们选按照形式结构把判断分为 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把简单判断再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简单非模态判 断有的是断定对象具有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称为直言判断或性质判断;有的是断 定对象之间关系的,称为关系判断。在复合判断中,我们将只介绍非模态的复合 判断。 现将本书要介绍的判断种类列表如下:
直言判断简单判断关系判断模态判断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复合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第二节直言判断一、什么是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直接地无条件地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些判断都是对某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作出断定,所以,称为性质判断。由于这些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所以,又称为直言判断。又因为它是对一类事物的断定,所以,也称为一个主项的判断。每个直言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的。判断的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判断的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判断的联项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联项决定判断的质。判断的量项是表示判断中主项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量项决定判断的量,有全称、特称和单称的区别。二、直言判断的种类按判断联项的不同,即按质来划分,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按判断的量项的不同,即按量来划分,直言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按质和量结合来划分,直言判断可分为以下六种:4
4 负 判 断 假言判断 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 模态判断 关系判断 直言判断 简单判断 判断 第二节 直言判断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直言判断是直接地无条件地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 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些判断都是对某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作出断定,所以,称为性质 判断。由于这些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所以,又称为直言判断。又因 为它是对一类事物的断定,所以,也称为一个主项的判断。 每个直言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的。 判断的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判断的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 有的性质的概念。判断的联项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联项决定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项是表示判断中主项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量项决定判 断的量,有全称、特称和单称的区别。 二、直言判断的种类 按判断联项的不同,即按质来划分,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按 判断的量项的不同,即按量来划分,直言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 断。 按质和量结合来划分,直言判断可分为以下六种: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1、全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所有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它断定“于部”全部都具有“人民的勒务员”的性质。全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所有S都是P2、全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所有的国家都不是超阶级的。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国家”全部都不具有“超阶级的”的性质。全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所有S都不是P3、特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有的学生是用功的。这是个特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用功的性质。特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有S是P4、特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有的学生不是用功的。这是个特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用功的”性质。特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有S不是P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但是,特称判断的主项的外延受到量项“有”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的至少一个对象作了断定。那么,特称量项“有”或“有的”所表示的对象数量究竟是多少呢?它表示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有”、“有的”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至多呢?并不排斥“可以有全部”。“有S是P”是说“至少有一个S是P”,或者说,“是P的S是存在的”,所以,5
5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1、全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 所有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干部”全部都具有“人民的勤务员”的性质。 全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所有 S 都是 P 2、全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 如: 所有的国家都不是超阶级的。 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国家”全部都不具有“超阶级的”的性质。 全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所有 S 都不是 P 3、特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 有的学生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用功的” 性质。特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有 S 是 P 4、特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 有的学生不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用功 的”性质。特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有 S 不是 P 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但是,特称判断的主项的外延受 到量项“有”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的至少一个对象作了断定。那么,特称量 项“有”或“有的”所表示的对象数量究竟是多少呢?它表示的数量是不确定的。 “有”、“有的”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至多呢?并不排斥“可以有全部”。 “有 S 是 P”是说“至少有一个 S 是 P”,或者说,“是 P 的 S 是存在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