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西藏作物栽培学 研室 生产与分布 h■■■■■■■■■■■■■■■■■四 三、大麦的生产发展状况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大麦种植品种类型一青稞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单产与总产均有了较大提高 20世纪50年代,播种面积约12万公顷,但年产量仅1亿kg,平 均每公顷产量仅有900kg 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品种等措施,使单 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产4500-6000kg/hm2,甚至 6000kg/hm2以上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西 藏的大麦生产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三、大麦的生产发展状况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大麦种植品种类型——青稞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单产与总产均有了较大提高 20世纪50年代,播种面积约12万公顷,但年产量仅1亿kg,平 均每公顷产量仅有900kg 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品种等措施,使单 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产4500-6000kg/hm2,甚至 6000 kg/hm2 以上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西 藏的大麦生产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西藏作物栽培学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西藏作物栽培学 研室 生产与分布 h■■■■■■■■■■■■■■■■■■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1.裸大麦区 青藏高原裸大麦区 ◆范围: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及四川甘孜、阿坝,甘肃甘南,云南迪庆等 几个藏族自治州。 ◆特点:海拔最高,3000-4750m,属高原气候,年均温3-7℃,年降水 量300-600mm,年均目照3000-3300h。总辐射量150-170kcal,日 温差较大,作物生长季短。 ◆品种类型:一般为多棱裸大麦,也有少数多棱皮大麦和二棱皮、裸大麦, 绝大多数属春性品种,亦有一些冬性品种。 ◆播种收获期:3月中旬至4月中、下句,成熟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生育 期100-150天。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西藏作物栽培学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1.裸大麦区 青藏高原裸大麦区 ◆ 范围: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及四川甘孜、阿坝,甘肃甘南,云南迪庆等 几个藏族自治州。 ◆特点:海拔最高,3000-4750m,属高原气候,年均温3-7℃,年降水 量300-600 mm,年均日照3000-3300h。总辐射量150-170kcal,日 温差较大,作物生长季短。 ◆品种类型:一般为多棱裸大麦,也有少数多棱皮大麦和二棱皮、裸大麦, 绝大多数属春性品种,亦有一些冬性品种。 ◆播种收获期: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成熟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生育 期100-150天。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西藏作物栽培学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研室 生产与分布 h■■■■■■■■■■■■■■■■■■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2.北方春大麦区 >3.南方冬大麦区 (1)东北平原春大麦区 (1)黄淮冬大麦区 (2)晋、冀北部春大麦区 (2)秦巴由地冬大麦区 (3)陕、甘、宁春大麦区 (3)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 (4)内蒙古高原春大麦区 (4)四川盆地冬大麦区 (5)新疆旱漠春大麦区 (5)云贵高原冬大麦区 (6)华南冬大麦区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西藏作物栽培学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2.北方春大麦区 (1)东北平原春大麦区 (2)晋、冀北部春大麦区 (3)陕、甘、宁春大麦区 (4)内蒙古高原春大麦区 (5)新疆旱漠春大麦区 ➢3.南方冬大麦区 (1)黄淮冬大麦区 (2)秦巴山地冬大麦区 (3)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 (4)四川盆地冬大麦区 (5)云贵高原冬大麦区 (6)华南冬大麦区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西藏作物栽培学 研室 生产与分布 h■■■■■■■■■■■■■■■■■■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1、冬性皮、裸大麦兼种区 ◆范围:该区位于藏东南及藏南边境的雅鲁藏布江、易贡藏布和察隅河下游地区, 包括察隅、墨脱大部及波密的易贡等地。 ◆气候特点:大麦分布海拔2400以下。年均温12°℃以上,年降水量700 1000mm,年均日照1800h以下。 ◆品种特点:多为多棱裸大麦,兼有多棱皮大麦,尚有少数二棱裸、皮大麦。以春 性为主,部分为半冬性。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为密穗或极密穗;芒形以长芒为主, 部分短芒或对芒;籽粒以黄色为主,兼有绿、紫、黑或黑褐色、穗,芒为黄色的特 征。 ◆播期成熟期:播期10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西藏作物栽培学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1、冬性皮、裸大麦兼种区 ◆范围:该区位于藏东南及藏南边境的雅鲁藏布江、易贡藏布和察隅河下游地区, 包括察隅、墨脱大部及波密的易贡等地。 ◆气候特点:大麦分布海拔2400m以下。年均温12℃以上,年降水量700- 1000mm,年均日照1800h以下。 ◆品种特点:多为多棱裸大麦,兼有多棱皮大麦,尚有少数二棱裸、皮大麦。以春 性为主,部分为半冬性。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为密穗或极密穗;芒形以长芒为主, 部分短芒或对芒;籽粒以黄色为主,兼有绿、紫、黑或黑褐色、穗,芒为黄色的特 征。 ◆播期成熟期:播期10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 西藏作物栽培学
第二章 农学教 第一节 西藏作物栽培学 研室 生产与分布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2、冬春皮、裸大麦兼种区 ◆范围: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帕龙藏布、察隅河流域及藏东三江流域。包括察隅、墨 脱部分、米林和林芝东南部、波密(除易贡外)、朗县、加查、工布江达等县及昌都地 区南部的芒康、左贡、贡觉、三岩和目喀则、山南地区的错那诺布、亚东下三乡、定结 陈塘、吉隆江村、洛扎拉康等地。 ◆气候特点:海拔2000-3000m。年均温811℃。年降水量500-930mm,年日照1500-2700h。 ◆品种特点: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皮大麦。地方品种常呈现穗密度以密穗和极密 穗为主,稀穗极少;穗、芒多为黄色,部分紫色、籽粒多黄色,绿色,紫色次之,红褐、 黑、黑褐较少的特点。品种以冬性为主,兼春性,半冬性较少:熟性以早熟最少、晚熟 居中、中熟最多: ◆播期成熟期:播期10月中旬,成熟期7月份。 ◆耕作制度: 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西藏作物栽培学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农学教 研室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起源与历史 价值与利用 生产状况 分布与区划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2、冬春皮、裸大麦兼种区 ◆范围: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帕龙藏布、察隅河流域及藏东三江流域。包括察隅、墨 脱部分、米林和林芝东南部、波密(除易贡外)、朗县、加查、工布江达等县及昌都地 区南部的芒康、左贡、贡觉、三岩和日喀则、山南地区的错那诺布、亚东下三乡、定结 陈塘、吉隆江村、洛扎拉康等地。 ◆气候特点:海拔2000-3000m。年均温8-11℃。年降水量500-930mm,年日照1500-2700h。 ◆品种特点: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皮大麦。地方品种常呈现穗密度以密穗和极密 穗为主,稀穗极少;穗、芒多为黄色,部分紫色、籽粒多黄色,绿色,紫色次之,红褐、 黑、黑褐较少的特点。品种以冬性为主,兼春性,半冬性较少;熟性以早熟最少、晚熟 居中、中熟最多; ◆播期成熟期:播期10月中旬,成熟期7月份。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 西藏作物栽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