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 Rotary Pump] 第三节叶片泵 ane Pump 、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一、六 四、特点 五、管理
1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Rotary Pump] 一、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三、流量 五、管理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四、特点
山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 Rotary Pump] 工作原理 1.双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2 段半径R,2段半径r)和 4段过渡曲线构成。叶 压油下: 的吸片受离心力和液压力 (叶片底部空间由排出 腔引入压力油)。定子 和转子两侧有两块配油 盘,各有两对吸排口。 无困油现象。作用在定子及转子上的液压力完 全平衡,属于卸荷式叶片泵 2
2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Rotary Pump] 一、工作原理 1. 双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2 段半径R, 2段半径r)和 4段过渡曲线构成。叶 片受离心力和液压力 (叶片底部空间由排出 腔引入压力油)。定子 和转子两侧有两块配油 盘,各有两对吸排口。 无困油现象。作用在定子及转子上的液压力完 全平衡,属于卸荷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 Rotary Pump] 2单作用叶片泵 3 定子型线是圆,转子也 是圆,二者存在偏心距 e。会产生困油现象, 掉勤影通过排出口边缘开三角 形卸荷槽解决 定子、转子和轴承承 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 属于非卸荷式叶片泵
3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Rotary Pump] 2. 单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是圆,转子也 是圆,二者存在偏心距 e。会产生困油现象, 通过排出口边缘开三角 形卸荷槽解决。 定子、转子和轴承承受 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 属于非卸荷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 Rotary Pump] 3.内反馈限压式叶片泵 移动定子可改变 偏心的方向及偏 心距大小。配油 盘中线相对于定 子中线顺转向偏 转了一个0角。 排油压力在定子中线方向产生分力F。若F大于弹簧力 和摩擦力,e保持最大,实际排量随排压增加而降低(AB 段)。排压大于p时,F增大使定子左移,排量和排压迅 速降低。达到p时,排量为零。弹簧越紧,pB、P越大 螺钉3可改变AB段的高度。弹簣7预紧力增加,BC段右 移。弹簣7刚度越小,BC段越陡。 4
4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Rotary Pump] 3. 内反馈限压式叶片泵 移动定子可改变 偏心的方向及偏 心距大小。配油 盘中线相对于定 子中线顺转向偏 转了一个角。 排油压力在定子中线方向产生分力Fx。若Fx大于弹簧力 和摩擦力,e保持最大,实际排量随排压增加而降低(AB 段)。排压大于pB时, Fx增大使定子左移,排量和排压迅 速降低。达到pC时,排量为零。弹簧越紧, pB、pC越大。 螺钉3可改变AB段的高度。弹簧7预紧力增加,BC段右 移。弹簧7刚度越小,BC段越陡
№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 Rotary Pump 二、结构特点 1.定子、转子和叶片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过渡曲线前 半段是等加速曲线,后半段是等减速曲线,以降低叶 片在槽中的加速度,防止冲击 为了使叶片能压紧定子,双作用泵叶片底部与排出腔 相通。吸入区叶片顶部通吸入区、底部通排出区,靠 油压差压紧(所以定子磨损最重的是吸入区):排出区 叶片顶部、底部都通排出区,油压抵消,叶片靠摩擦 力和离心力压紧定子。(叶片底端空间通排出区) A-A A
5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Rotary Pump] 二、结构特点 1. 定子、转子和叶片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过渡曲线前 半段是等加速曲线,后半段是等减速曲线,以降低叶 片在槽中的加速度,防止冲击。 为了使叶片能压紧定子,双作用泵叶片底部与排出腔 相通。吸入区叶片顶部通吸入区、底部通排出区,靠 油压差压紧(所以定子磨损最重的是吸入区) ;排出区 叶片顶部、底部都通排出区,油压抵消,叶片靠摩擦 力和离心力压紧定子。(叶片底端空间通排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