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刹(sha)那 铿(keng)锵 畏葸(xi)不前心怀叵(p6) B.参与(yu 挟(xia)制 囿(yu)于成见犯而不校(jio) C.诟(gou)病 掣(che)肘 越俎代庖(p6o)风流倜傥(dang) D.噱(xue)头笑靥(ye) 蹴(cu)而就 色厉内荏 (re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告磬 拌脚石两全其美 B.雾霾 皈依 初生犊毕其功于一役 C.筹划 下榻 兰花指名门旺族 D.奚落 按钮 综合征不废吹灰之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 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B.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 植,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C.入差距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 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愈加美 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 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的发展也是连续 的 到那时,现代音乐也将以一种主流音乐为方向! ①整个西方音乐在21世纪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②然而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那场音乐革命的推动下 ③多元化、一体化现象必将越来越多 ④从出现到繁荣,再到消失,音乐也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⑤不过有一点世界终将以一种符合全球的文化为主流 A ①③⑤④② B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①③⑤ D.③⑤④②① 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修鞋”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浙江省慈溪市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刹(shà)那 铿(kēng)锵 畏葸(xǐ)不前 心怀叵(pǒ) 测 B. 参与(yù) 挟(xiá)制 囿(yù)于成见 犯而不校(jiòo)) C. 诟(gòu)病 掣(chè)肘 越俎代庖(páo) 风流倜傥(dǎng) D. 噱(xué)头 笑靥(yè) 一蹴(cù)而就 色厉内荏 (rě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烦躁 告磬 拌脚石 两全其美 B. 雾霾 皈依 初生犊 毕其功于一役 C. 筹划 下榻 兰花指 名门旺族 D. 奚落 按钮 综合征 不废吹灰之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 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B.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 植,但集 .. 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C.入差距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 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愈加美 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 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 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的发展也是连续 的。 。 , , 。 , 到那时,现代音乐也将以一种主流音乐为方向! ①整个西方音乐在 21 世纪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②然而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那场音乐革命的推动下 ③多元化、一体化现象必将越来越多 ④从出现到繁荣,再到消失,音乐也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⑤不过有一点世界终将以一种符合全球的文化为主流 A. ①③⑤④② B.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①③⑤ D.③⑤④②① 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修鞋”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共9分,每题3分)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 老人画了不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 虫用工笔。那些莲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 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岀来 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 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 画好了一半。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 草虫。显然在画家的心目中,寥寥几笔的泼墨,有时要比工笔画还难得多,他要 留待精神特别好的时候才下笔,不幸有一些还没画成,画师就弃世了 ④粗犷和细腻,意笔和工笔,概括和精巧,辽阔的背景和清晰的事物相 结合,是艺术上一项重要的表现方法。以这些画为例,由于有泼墨而成的植物存 在,就使人觉得那翅脉毕现的草虫不是活动在一张白纸上,而是藏身在茂密深邃 的草莽和树丛中间,而这一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 ⑤像这一类的表现方法,常常被许多深知此中奥妙的人贯穿到艺术各部 门中去。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须眉可辨的 老人立在近处;在音乐中,有“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音节,也有“大珠小珠落
(1)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共 9 分,每题 3 分)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 老人画了不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 虫用工笔。那些莲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 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 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 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 画好了一半。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 草虫。显然在画家的心目中,寥寥几笔的泼墨,有时要比工笔画还难得多,他要 留待精神特别好的时候才下笔,不幸有一些还没画成,画师就弃世了。 ④粗犷和细腻,意笔和工笔,概括和精巧,辽阔的背景和清晰的事物相 结合,是艺术上一项重要的表现方法。以这些画为例,由于有泼墨而成的植物存 在,就使人觉得那翅脉毕现的草虫不是活动在一张白纸上,而是藏身在茂密深邃 的草莽和树丛中间,而这一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 ⑤像这一类的表现方法,常常被许多深知此中奥妙的人贯穿到艺术各部 门中去。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须眉可辨的 老人立在近处;在音乐中,有“四弦一声如裂帛 ”的音节,也有“大珠小珠落
玉盘”的旋律;在戏剧中,有匆匆忙忙打斗几下就过场的戏,也有一生一旦唱 它半天的精工片断……那道理,原是相通的。在文学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杜 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前两句多么细腻,后两句多么粗犷!把这首小诗和白石老人的草虫画放在 起,你不禁惊异地发现: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千年以上,所致力的艺术门 类也不相同,但他们在掌握艺术法则的精髓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⑥既概括而又细腻,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⑦从这么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我想到:艺术要求强烈,因此概括要粗 放,刻画要细腻。唯有如此,才能干净利落而又形象饱满。事物是辩证的,因此 用来反映事物的艺术方法也应该是辩证的。 ⑧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 精雕细刻还大些。 8.从齐白石画册一些只画好一半的作品中,本文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出回 答正确的一项 A.在人们的想象中,泼墨画比工笔画容易画 B.在画家的心目中,泼墨画比工笔画难画得多。 C.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 D.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大些。 9.选出对第⑤段的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立在近处的须眉可辨的老人属画中 的工笔 B.在戏剧中,既有过场戏,又有精工的片段,这与绘画中既有意笔、又有工笔 的道理是相通的。 C.在杜甫的小诗中,前两句细腻,后两句粗犷,可见后两句的作用是衬托前两 句的。 D.处于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并且经历也大不相同的艺术家却可 以掌握相同的艺术法则。 10.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运用既概括而又细腻的表现方法能够到达怎样的艺术效 果 (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20分) 在澡堂里 效耘 哎哟,好烫!” 条嫩腿伸进水里,又慌忙缩了回去。水池腾腾冒蒸气,一个出水口汩汩流 着热水,一个出水口汩汩流着凉水。试水的人站着干瞪眼,怕烫,不敢下池子。 “让我来!”后面有人拨开试不水的人,扑通跳进水池。热水烫得他吸 溜了一下。他将毛巾撑开,身体沉下去,在水里兜着搅着。热水轻,浮在上面 凉水重,沉在下面。经他一翻腾,上下对流,凉热很快就匀和了。于是他向上招
玉盘 ”的旋律;在戏剧中,有匆匆忙忙打斗几下就过场的戏,也有一生一旦唱 它半天的精工片断……那道理,原是相通的。在文学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杜 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前两句多么细腻,后两句多么粗犷!把这首小诗和白石老人的草虫画放在 一起,你不禁惊异地发现: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千年以上,所致力的艺术门 类也不相同,但他们在掌握艺术法则的精髓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⑥既概括而又细腻,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⑦从这么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我想到:艺术要求强烈,因此概括要粗 放,刻画要细腻。唯有如此,才能干净利落而又形象饱满。事物是辩证的,因此 用来反映事物的艺术方法也应该是辩证的。 ⑧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 精雕细刻还大些。 8.从齐白石画册一些只画好一半的作品中,本文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出回 答正确的一项。 A.在人们的想象中,泼墨画比工笔画容易画。 B.在画家的心目中,泼墨画比工笔画难画得多。 C.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 D.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大些。 9.选出对第⑤段的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立在近处的须眉可辨的老人属画中 的工笔。 B.在戏剧中,既有过场戏,又有精工的片段,这与绘画中既有意笔、又有工笔 的道理是相通的。 C.在杜甫的小诗中,前两句细腻,后两句粗犷,可见后两句的作用是衬托前两 句的。 D.处于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并且经历也大不相同的艺术家却可 以掌握相同的艺术法则。 10.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运用既概括而又细腻的表现方法能够到达怎样的艺术效 果。 (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20 分) 在澡堂里 效耘 “哎哟,好烫!” 一条嫩腿伸进水里,又慌忙缩了回去。水池腾腾冒蒸气,一个出水口汩汩流 着热水,一个出水口汩汩流着凉水。试水的人站着干瞪眼,怕烫,不敢下池子。 “让我来!”后面有人拨开试不水的人,扑通跳进水池。热水烫得他吸 溜了一下。他将毛巾撑开,身体沉下去,在水里兜着搅着。热水轻,浮在上面; 凉水重,沉在下面。经他一翻腾,上下对流,凉热很快就匀和了。于是他向上招
呼:“下来吧,现在正好。” 试水的人哆嗦着身上的肉,吃力而小心翼翼地试了试水:果然正好!便缓缓 地将整个身子滑进了水池。 哎呀,真舒服! 澡堂子里水汽蒙蒙。试水的人半睁着眼,扫了对面的人一下,顺便抛过 去一个亲切的微笑。那人瘦得不像样,皮绷在骨头上发亮,两排肋骨像小孩玩的 木琴。“像个济公。”试水的人想。 济公”也在欣赏试水的人:一个禿瓢脑袋,油光光的;一脸肥肉,粉 团团的:一对招风大耳,再配上圆滚滚的西瓜肚子。“济公”忍不住想笑:这不 像个弥勒佛吗? 老兄真精干。”“老兄真富态。” 于是“济公”和“弥勒”都会意地笑起来。“济公”感到了“弥勒”的和 蔼,“弥勒”感到了“济公”的平易,在笑声中他们靠拢了,终于由对面而并排。 “千金难买老来瘦啊!”“弥勒”感叹道。 “也不见得。前天我看到一本杂志上说,还是胖点好 “哪本杂志?我倒订了一本《长寿》。”“我也喜欢《长寿》,每期必买的。” “现在都兴练气功,我试了试,就是不好收功,搞得人魔里魔气的。” 那就是入了门道了,已经‘气沉丹田’。”“济公”乜斜着“弥勒”深陷 在脂肪中的“丹田”,笑冲击着喉咙管,憋着,发出咕咕噜噜的声响 花种了吗?”“弥勒”问。 种了。还养了鸟。有一只红莺,是‘叫口’,吱溜吱溜叫起来,好听 极了。 我也有一只画眉,叫得还好;就是麻烦,要洗澡,要吃虫,要遛,我哪来 许多闲功夫 “麻烦才有味道呢。我大孙子勤快,天天捉‘吊死鬼’,我的鸟总有虫吃。” “哪天去看看你的红莺?”“洗完澡就可以去。搓背吗?”“搓。” 湿淋淋地,两位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的朋友爬出了水池。“济公”先替“弥 勒”搓背,他一碰“弥勒”的身体,“弥勒”便吃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厚厚 的脂肪竟没有掩住他的笑神经!“济公”用指头弹了一下“弥勒”的肚皮,警告 说:“莫笑,再笑搓不成了!”自己却也禁不住笑了,“好大个肚皮,三指膘总 是有的 指?恐怕未必。最多只有两指。要能送给你一指,咱俩都是标准体型 可惜这不像池子里的水,一翻一搅,就能够匀和。” 接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发出嗡嗡嗡的 回荡声。他们洗完了澡,开始穿衣裳 “去看鸟吗?”“济公”穿上发黄的汗衫 “当然去看。”“弥勒”登上绒衬裤,费力地往上扯,终于掩住圆滚滚 的肚皮 穿了衣裳就去?”“济公”套上了卫生衣 唔……这个……”“弥勒”的脑袋被“开司米”憋住了,话说不清 楚 “济公”终于穿上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同时,“弥勒”也在扣毛哔叽中 山装的纽扣。“济公”抬起头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 勒”已经失去了身子,只剩下一颗脑袋,油光光的。一顶帽子“啪”地扣上去
呼:“下来吧,现在正好。” 试水的人哆嗦着身上的肉,吃力而小心翼翼地试了试水:果然正好!便缓缓 地将整个身子滑进了水池。 哎呀,真舒服! 澡堂子里水汽蒙蒙。试水的人半睁着眼,扫了对面的人一下,顺便抛过 去一个亲切的微笑。那人瘦得不像样,皮绷在骨头上发亮,两排肋骨像小孩玩的 木琴。“像个济公。”试水的人想。 “济公”也在欣赏试水的人:一个秃瓢脑袋,油光光的;一脸肥肉,粉 团团的;一对招风大耳,再配上圆滚滚的西瓜肚子。“济公”忍不住想笑:这不 像个弥勒佛吗? “老兄真精干。” “老兄真富态。” 于是“济公”和“弥勒”都会意地笑起来。“济公”感到了“弥勒”的和 蔼,“弥勒”感到了“济公”的平易,在笑声中他们靠拢了,终于由对面而并排。 “千金难买老来瘦啊!”“弥勒”感叹道。 “也不见得。前天我看到一本杂志上说,还是胖点好。” “哪本杂志?我倒订了一本《长寿》。”“我也喜欢《长寿》,每期必买的。” “现在都兴练气功,我试了试,就是不好收功,搞得人魔里魔气的。” “那就是入了门道了,已经‘气沉丹田’。”“济公”乜斜着“弥勒”深陷 在脂肪中的“丹田”,笑冲击着喉咙管,憋着,发出咕咕噜噜的声响。 “花种了吗?”“弥勒”问。 “种了。还养了鸟。有一只红莺,是‘叫口’,吱溜吱溜叫起来,好听 极了。” “我也有一只画眉,叫得还好;就是麻烦,要洗澡,要吃虫,要遛,我哪来 许多闲功夫?” “麻烦才有味道呢。我大孙子勤快,天天捉‘吊死鬼’,我的鸟总有虫吃。” “哪天去看看你的红莺?”“洗完澡就可以去。搓背吗?”“搓。” 湿淋淋地,两位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的朋友爬出了水池。“济公”先替“弥 勒”搓背,他一碰“弥勒”的身体,“弥勒”便吃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厚厚 的脂肪竟没有掩住他的笑神经!“济公”用指头弹了一下“弥勒”的肚皮,警告 说:“莫笑,再笑搓不成了!”自己却也禁不住笑了,“好大个肚皮,三指膘总 是有的。” “三指?恐怕未必。最多只有两指。要能送给你一指,咱俩都是标准体型。 可惜这不像池子里的水,一翻一搅,就能够匀和。” 接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发出嗡嗡嗡的 回荡声。他们洗完了澡,开始穿衣裳。 “去看鸟吗?”“济公”穿上发黄的汗衫。 “当然去看。”“弥勒”登上绒衬裤,费力地往上扯,终于掩住圆滚滚 的肚皮。 “穿了衣裳就去?”“济公”套上了卫生衣。 “唔……这个……”“弥勒”的脑袋被“开司米”憋住了,话说不清 楚。 “济公”终于穿上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同时,“弥勒”也在扣毛哔叽中 山装的纽扣。“济公”抬起头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 勒”已经失去了身子,只剩下一颗脑袋,油光光的。一顶帽子“啪”地扣上去
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 在“济公”面前,哪有什么“弥勒”?面前分明站着个大人物:衣冠楚 楚,相貌堂堂,神态凛然! 济公”愣了。刚才还斗胆弹了对方的肚皮!真的弹了么?澡堂里水汽 蒙蒙,是岀幻觉的地方。“济公”暗暗捻了捻手指,又微微摇了摇头 也许两人都想再说句什么,但话到唇边,却变成一次稍稍重点的呼吸 默默地,两人各自走出了澡堂。 11.本文主要揭示了什么问题?(限40字内)(3分) 12.文章多次写两人的笑:“吃吃地,哈哈大笑起来”,“禁不住也笑了”“接 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3.简要回答(5分) (1)“济公”对自己曾用手指弹过“弥勒”的肚皮发生了怀疑,认为那只是一 种幻觉。这种心理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2分) (2)“弥勒”当时提出想去看看“济公”的“红莺”,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只 是说说而已?说明理由。(3分) 14.本文遣词用语颇见功力。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4分) (1)“‘济公’站起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勒……”连用三个 他的”有什么作用?(2分) (2)“一顶帽子·啪’地扣上去,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这句话的实际意 思是什么?(2分)
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 在“济公”面前,哪有什么“弥勒”?面前分明站着个大人物:衣冠楚 楚,相貌堂堂,神态凛然! “济公”愣了。刚才还斗胆弹了对方的肚皮!真的弹了么?澡堂里水汽 蒙蒙,是出幻觉的地方。“济公”暗暗捻了捻手指,又微微摇了摇头。 也许两人都想再说句什么,但话到唇边,却变成一次稍稍重点的呼吸。 默默地,两人各自走出了澡堂。 11.本文主要揭示了什么问题?(限 40 字内)(3 分) 12.文章多次写两人的笑:“吃吃地,哈哈大笑起来”,“禁不住也笑了”“接 着又是笑,笑声在顾客寥寥的澡堂子里碰过来撞过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3.简要回答(5 分) ⑴“济公”对自己曾用手指弹过“弥勒”的肚皮发生了怀疑,认为那只是一 种幻觉。这种心理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2 分) ⑵“弥勒”当时提出想去看看“济公”的“红莺”,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只 是说说而已?说明理由。(3 分) 14.本文遣词用语颇见功力。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4 分) ⑴“‘济公’站起来,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弥勒,然而他的弥勒……”连用三个 “他的”有什么作用?(2 分) ⑵“一顶帽子‘啪’地扣上去,这颗脑袋也迅速发生了质变”。这句话的实际意 思是什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