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度报告 四是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优化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前瞻性动态地调整资金 运作规模和结构,有效应对宏观货币政策、时点性和季节性因素对本行流动性 的影响。 五是完善压力测试。对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参数进行再评估,增设压力测 试限额,定期开展集团并表层面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六是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将表外理财业务 纳入演练范围,增强流动性危机应对能力。 七是增强系统支持力度。新上线头寸管理系统,推进头寸预报、头寸监 控、缺口计量系统化。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负债业务平稳协调发展,流动性状况良好。反映流 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具体列示如下: 主要监管指标监管标准2015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 流动性比例 34.7 32.75 注:本表所示监管指标按照当期适应的监管要求、定义及会计准则进行计算,比较期数据不作追溯调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流动性敞口如下(不含衍生金融工具)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时偿还|1个月内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1年1年至5年5年以上逾期 566,303-58,474 365,045 16,90l (三)市场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水平、业务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 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本公司根据银行账户利率 风险管理政策建立了利率风险管理治理架构,明确了董事会、髙级管理层、专 门委员会及银行相关部门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 线,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本公司主要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情景模拟 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分析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定期评估不 同利率条件下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和公司净值的影响。本公司通过高级管理 层下设的资产负债委员会例会及定期报告制度分析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成因、提 出管理建议,合理调整生息资产及付息负债重定价期限结构,减少利率变动对 盈利能力的潜在负面影响。 2015年,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中国人民银行 先后5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取消存款浮动区间上限,利率风险管理 面临更大挑战。本公司继续践行主动性、前瞻性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策 略,密切跟踪利率走势,积极使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主动管理工 具,调整贷款重定价频次、优化存款期限结构,降低全行净利息收入的波动 性,利率风险整体平稳可控 截至报告期末,合并利率敏感性缺口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1个月以内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1年1至5年5年以上不计息合计 利率敏感性缺口-119.038 44,360 41,971137,49393,392-6,312103,146 银行账户汇率风睑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 31 四是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优化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前瞻性动态地调整资金 运作规模和结构,有效应对宏观货币政策、时点性和季节性因素对本行流动性 的影响。 五是完善压力测试。对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参数进行再评估,增设压力测 试限额,定期开展集团并表层面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六是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将表外理财业务 纳入演练范围,增强流动性危机应对能力。 七是增强系统支持力度。新上线头寸管理系统,推进头寸预报、头寸监 控、缺口计量系统化。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负债业务平稳协调发展,流动性状况良好。反映流 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具体列示如下: 主要监管指标 监管标准 2015 年 12 月 31 日 2014 年 12 月 31 日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流动性比例 ≥25% 34.76% 33.46% 32.75% 注:本表所示监管指标按照当期适应的监管要求、定义及会计准则进行计算,比较期数据不作追溯调 整。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流动性敞口如下(不含衍生金融工具):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即时偿还 1 个月内 1 个月至 3 个月 3 个月至 1 年 1 年至 5 年 5 年以上 逾期 合计 流动性敞口 -566,303 -58,474 -24,490 168,491 365,045 346,901 74,977 306,147 (三)市场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水平、业务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 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本公司根据银行账户利率 风险管理政策建立了利率风险管理治理架构,明确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专 门委员会及银行相关部门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 线,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本公司主要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情景模拟 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分析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定期评估不 同利率条件下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和公司净值的影响。本公司通过高级管理 层下设的资产负债委员会例会及定期报告制度分析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成因、提 出管理建议,合理调整生息资产及付息负债重定价期限结构,减少利率变动对 盈利能力的潜在负面影响。 2015 年,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中国人民银行 先后 5 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取消存款浮动区间上限,利率风险管理 面临更大挑战。本公司继续践行主动性、前瞻性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策 略,密切跟踪利率走势,积极使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主动管理工 具,调整贷款重定价频次、优化存款期限结构,降低全行净利息收入的波动 性,利率风险整体平稳可控。 截至报告期末,合并利率敏感性缺口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1 个月以内 1 个月至 3 个月 3 个月至 1 年 1 至 5 年 5 年以上 不计息 合计 利率敏感性缺口 -119,038 -44,360 41,971 137,493 93,392 -6,312 103,146 银行账户汇率风险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度报告 汇率风险主要包括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之间币种结构不平衡产生的外汇敞 口和由外汇衍生交易所产生的外汇敞口因汇率的不利变动而蒙受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汇率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营业务和代客业务的资产负债币种错配和外币交 易导致的货币头寸错配,面临汇率风险的主要业务为非人民币计价的贷款、存 款、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2015年,内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 双向波动中贬值压力加大,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面对市场波动形 势,本公司严格控制外汇相关业务风险敞口,加强货币敞口定期监控和预警, 适时调整币种结构,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截至报告期末,合并汇率敏感性缺口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美元折合人民币港币折合人民币其他币种折合人民币合计 资负表头寸净额103,735 (四)操作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开展监管机构“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査和“两加强 两遏制”回头看专项检査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操作风险委员会议事决策作用, 不断完善操作风险标准法项目,组织“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持续改进工作 机制,切实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是强化风险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操作风险委员会作用。委员会一方面听 取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及时、全面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状况并做出相关 决策;另一方面审议分行以及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信用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 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增进了总分行的沟通交流,强化重点业务领域的操作风 险管理。 是加强标准法项目建设,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按季组织全行操作风 险事件和关键风险指标报告,分析全行的风险状况,针对预警的指标分析原 因,提示相关机构关注重点业务及风险领域,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操作风险管 理项目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合规风险技术实施奖”。操作风险管理项目 是本行新资本协议项目群首个启动项目,实现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 风险指标KRI、操作风险事件收集LDC三大管理工具的整合应用,并将合规系 统、内控系统进行统筹管理和流程整合,彰显本行科技与业务融合的创新能 力 三是深化日常检査监督,确保检査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监管要求,本行先 后组织“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査工作和“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专项检査工 作。按照“自査、总行检査、全行总结报告、接待监管检査、全行整改”五个 阶段逐个阶段推进检査;对各阶段检査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各机构认真整 改并进行责任追究,形成注重合规、防范风险、严肃问责的高压态势 四是深化内控建设,推动流程优化和操作风险管理。2015年初,本行顺利 完成2014年度操作风险RCSA与内控自评价工作。为确保制度流程与风险管理 相适应,10月启动2015年度内控自评价及操作风险RCSA工作,此项工作涉及 全行各机构,针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 结果作为年度内控报告的数据依据 五是完善操作风险考核方案,促进操作风险管理科学化。按季对经营单位 从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和报告的全面性及时性两方面进行打分,与经营单位考核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 32 汇率风险主要包括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之间币种结构不平衡产生的外汇敞 口和由外汇衍生交易所产生的外汇敞口因汇率的不利变动而蒙受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汇率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营业务和代客业务的资产负债币种错配和外币交 易导致的货币头寸错配,面临汇率风险的主要业务为非人民币计价的贷款、存 款、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2015 年,内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 双向波动中贬值压力加大,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面对市场波动形 势,本公司严格控制外汇相关业务风险敞口,加强货币敞口定期监控和预警, 适时调整币种结构,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截至报告期末,合并汇率敏感性缺口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 美元折合人民币 港币折合人民币 其他币种折合人民币 合计 资负表头寸净额 103,735 -417 186 -358 103,146 (四)操作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开展监管机构“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和“两加强 两遏制”回头看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操作风险委员会议事决策作用, 不断完善操作风险标准法项目,组织“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持续改进工作 机制,切实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一是强化风险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操作风险委员会作用。委员会一方面听 取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及时、全面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状况并做出相关 决策;另一方面审议分行以及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信用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 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增进了总分行的沟通交流,强化重点业务领域的操作风 险管理。 二是加强标准法项目建设,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按季组织全行操作风 险事件和关键风险指标报告,分析全行的风险状况,针对预警的指标分析原 因,提示相关机构关注重点业务及风险领域,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操作风险管 理项目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合规风险技术实施奖”。操作风险管理项目 是本行新资本协议项目群首个启动项目,实现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 RCSA、关键 风险指标 KRI、操作风险事件收集 LDC 三大管理工具的整合应用,并将合规系 统、内控系统进行统筹管理和流程整合,彰显本行科技与业务融合的创新能 力。 三是深化日常检查监督,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监管要求,本行先 后组织“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工作和“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专项检查工 作。按照“自查、总行检查、全行总结报告、接待监管检查、全行整改”五个 阶段逐个阶段推进检查;对各阶段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各机构认真整 改并进行责任追究,形成注重合规、防范风险、严肃问责的高压态势。 四是深化内控建设,推动流程优化和操作风险管理。2015 年初,本行顺利 完成 2014 年度操作风险 RCSA 与内控自评价工作。为确保制度流程与风险管理 相适应,10 月启动 2015 年度内控自评价及操作风险 RCSA 工作,此项工作涉及 全行各机构,针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 结果作为年度内控报告的数据依据。 五是完善操作风险考核方案,促进操作风险管理科学化。按季对经营单位 从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和报告的全面性及时性两方面进行打分,与经营单位考核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度报告 相结合,督促各机构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六是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活动,传导风险防范理念。选取银行业 违规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对异地分行进行现场宣讲,提升基层人员操作风险防 范意识 (五)信息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遵循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紧密 围绕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依据本行制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政策,完善信息 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是持续完善管理架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北京银行髙级管 理层重点关注工作,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信息科技操作风险委员会、业务连 续性管理委员会的高层指导职能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总部、风险管理部和审 计部组成的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管理框架逐步成熟,保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域制度、规范和流程建设工作,形成KRI指 标评估、供应商评估、系统等级保护在内的多项科技风险管理分支,完善并修 订信息科技风险、开发测试、系统运营与软件正版化等相关领域规章制度,科 技风险管理规范性和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是夯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培训, 深入了解监管要求及同业最佳实践,培养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训,涵盖从项目立项到后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强化开发 测试人才培养,实现“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整体目标 加强运维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同业交流与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专 业技能;加强分行科技人员培养,提髙分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本行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发挥 科技管理委员会等高层指导作用,高管层深入、全面的参与重点科技工作决 策、掌握科技动向,形成科技工作与全行工作的紧密互动;建立“以问题整改 推动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的工作目标,明确信息科技风险八大领域能 力提升工作计划,实现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两地三中心 营体系,亦庄同城灾备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行全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演练工作,制定“三年一大练,一年一小练”的工作计划,系统安全运营能力 取得较大进步;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自査、排査工作,进一步防范信息科技风 险;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方面努力填补空白,对标分析得出能力提升计划并推进 实施,外包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国密算法、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 应用和推广,确保信息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风险管理业务系统建设,顺 利完成最高法网络化査控系统项目、新资本协议项目群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风 险评估与关键风险指标监测工作,提高了本行风险预警与风险处置能力;完成 分行设立信息技术部,支持分行特色业务发展,加强分行科技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作为信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行将继续按照监 管及行内相关制度要求,持续推进信息科技风险八大领域能力提升工作,加强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做到信息科技建设与风险管理工作并 重,推动本行信息科技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 (六)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 33 相结合,督促各机构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六是开展“合规文化进基层”宣讲活动,传导风险防范理念。选取银行业 违规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对异地分行进行现场宣讲,提升基层人员操作风险防 范意识。 (五)信息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遵循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紧密 围绕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依据本行制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政策,完善信息 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管理架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北京银行高级管 理层重点关注工作,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信息科技操作风险委员会、业务连 续性管理委员会的高层指导职能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总部、风险管理部和审 计部组成的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管理框架逐步成熟,保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域制度、规范和流程建设工作,形成 KRI 指 标评估、供应商评估、系统等级保护在内的多项科技风险管理分支,完善并修 订信息科技风险、开发测试、系统运营与软件正版化等相关领域规章制度,科 技风险管理规范性和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是夯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培训, 深入了解监管要求及同业最佳实践,培养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训,涵盖从项目立项到后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强化开发 测试人才培养,实现“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整体目标; 加强运维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同业交流与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专 业技能;加强分行科技人员培养,提高分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本行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发挥 科技管理委员会等高层指导作用,高管层深入、全面的参与重点科技工作决 策、掌握科技动向,形成科技工作与全行工作的紧密互动;建立“以问题整改 推动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的工作目标,明确信息科技风险八大领域能 力提升工作计划,实现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两地三中心运 营体系,亦庄同城灾备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行全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演练工作,制定“三年一大练,一年一小练”的工作计划,系统安全运营能力 取得较大进步;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自查、排查工作,进一步防范信息科技风 险;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方面努力填补空白,对标分析得出能力提升计划并推进 实施,外包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国密算法、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 应用和推广,确保信息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风险管理业务系统建设,顺 利完成最高法网络化查控系统项目、新资本协议项目群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风 险评估与关键风险指标监测工作,提高了本行风险预警与风险处置能力;完成 分行设立信息技术部,支持分行特色业务发展,加强分行科技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作为信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行将继续按照监 管及行内相关制度要求,持续推进信息科技风险八大领域能力提升工作,加强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做到信息科技建设与风险管理工作并 重,推动本行信息科技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 (六)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防 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 是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完善制度:根据对并表管理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要 求,本行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规范并表管理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 作。联动配合:针对服务投诉、信访接待、舆情监控工作均设立专职管理部 门,各部门目标一致,分工管控,协同配合,通过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事件的及 时预警,对声誉风险的防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培训指导:强化声誉风险文 化的建设与培养,针对服务投诉、信访与声誉事件应对等开展多层面的培训 指导全行做好声誉风险防范工作,全力防控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是全面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完善舆情监测工作平台,提高舆情监测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给予应对处置,努力防范声 誉事件的发生与扩散。同时,及时硏判媒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强化舆情 趋势的监测与分析,把握好其周期性、阶段性,提前防范舆情事件的发生。 三是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强化报告制度,要求各经营单位对潜在的声誉风 险事项要做到及时报备,跟踪处理,努力控制风险源头。同时,本行在日常管 理工作中注重内控建设,持续开展风险点的排査与梳理,提前排除各类风险隐 4.8报告期宏观经济、金融和政策环境分析 2015年,世界经济弱势复苏的态势没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 剧,区域经济出现分化。美国复苏进程中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欧元区 面临经济停滞和低通胀的困境,日本结构性改革低于预期、前期刺激政策效应 衰减,新兴经济体增长稳中趋缓,资源型国家面临困境。 受外需疲弱、产能过剩和去杠杆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 从全年运行情况来看,受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低迷所拖累,虽然消费、进 出口、工业増速在连续下滑后有所回升,但投资增速仍在下滑。物价水平持续 低位运行。 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防风险的举措,打出了多套组合拳,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各类风险方面 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也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金融层面, 央行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各类改革创造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先后5次降息并取消存款利 率上限,多次实施普遍降准与定向降准,多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 引导市场利率平稳适度下行,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 持在适度水平。 4.9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4.9.1未来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形势展望 2016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复苏乏力和两级 分化趋势特征仍将延续,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国内看,长期积累 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 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 34 报告期内,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防 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 一是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完善制度:根据对并表管理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要 求,本行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规范并表管理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 作。联动配合:针对服务投诉、信访接待、舆情监控工作均设立专职管理部 门,各部门目标一致,分工管控,协同配合,通过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事件的及 时预警,对声誉风险的防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培训指导:强化声誉风险文 化的建设与培养,针对服务投诉、信访与声誉事件应对等开展多层面的培训, 指导全行做好声誉风险防范工作,全力防控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是全面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完善舆情监测工作平台,提高舆情监测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给予应对处置,努力防范声 誉事件的发生与扩散。同时,及时研判媒体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强化舆情 趋势的监测与分析,把握好其周期性、阶段性,提前防范舆情事件的发生。 三是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强化报告制度,要求各经营单位对潜在的声誉风 险事项要做到及时报备,跟踪处理,努力控制风险源头。同时,本行在日常管 理工作中注重内控建设,持续开展风险点的排查与梳理,提前排除各类风险隐 患。 4.8 报告期宏观经济、金融和政策环境分析 2015 年,世界经济弱势复苏的态势没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 剧,区域经济出现分化。美国复苏进程中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欧元区 面临经济停滞和低通胀的困境,日本结构性改革低于预期、前期刺激政策效应 衰减,新兴经济体增长稳中趋缓,资源型国家面临困境。 受外需疲弱、产能过剩和去杠杆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 从全年运行情况来看,受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低迷所拖累,虽然消费、进 出口、工业增速在连续下滑后有所回升,但投资增速仍在下滑。物价水平持续 低位运行。 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防风险的举措,打出了多套组合拳,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各类风险方面 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也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金融层面, 央行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各类改革创造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先后 5 次降息并取消存款利 率上限,多次实施普遍降准与定向降准,多次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 引导市场利率平稳适度下行,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 持在适度水平。 4.9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4.9.1 未来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形势展望 2016 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复苏乏力和两级 分化趋势特征仍将延续,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国内看,长期积累 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 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度报告 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等优势 更趋明显;“十三五”规划启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进、创新驱动加速等发展机遇日益显现 (二)宏观政策变化 2016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 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 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统筹运用公开 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 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 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发展民营银行, 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 微企业 农”等支持 (三)竞争趋势判断 2016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中国银行业将迎来行业性的分化转折。银行 业将普遍存在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趋缓、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减值 损失准备增加、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压力。在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下,中国银 行业将大力推进转型创新工作,不断提升战略管理、创新发展、风险防控能 力,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格局。 4.9.2公司发展举措 2016年,本行的经营发展,将围绕以下工作展开 是注重客户转型,向管理客户价值要效益。以政策为导向,加快传统客 户结构的调整和潜力客户的需求挖掘,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方向,实 现由简单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变,提升银行业务与子公司业务的协同发 展。 二是注重转型发展,向业务结构调整要动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商业 银行+投资银行”、传统公司业务与“互联网+”的业务融合能力,搭建互联网 金融统一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流程,创新打造出一批特色分支行, 塑造北京银行品牌。 三是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化格局,向互联化平台要发展潜力。着力构建立体 化渠道网络,推进物理网点智能化、网上渠道便捷化、移动渠道生活化理念, 实现“一点接入、全方位服务”的客户接触网络 四是注重全面风险管理,向主动经营风险要助力。紧盯重点风险,做好风 险处置预案,增强风险消化和吸收能力,加快完善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全产 品、全环节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内控合规和案防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风 险、系统性风险。 五是注重精细化管理,向差异化管理要活力。提升资本精细化配置能力 强化内部考核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重点推进科技引领,完善升级综合经 营平台,实现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9.3新年度经营计划 2016年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适 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随着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 35 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等优势 更趋明显;“十三五”规划启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进、创新驱动加速等发展机遇日益显现。 (二)宏观政策变化 2016 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 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 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统筹运用公开 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 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 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发展民营银行, 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 微企业、“三农”等支持。 (三)竞争趋势判断 2016 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中国银行业将迎来行业性的分化转折。银行 业将普遍存在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趋缓、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减值 损失准备增加、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压力。在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下,中国银 行业将大力推进转型创新工作,不断提升战略管理、创新发展、风险防控能 力,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格局。 4.9.2 公司发展举措 2016 年,本行的经营发展,将围绕以下工作展开: 一是注重客户转型,向管理客户价值要效益。以政策为导向,加快传统客 户结构的调整和潜力客户的需求挖掘,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方向,实 现由简单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变,提升银行业务与子公司业务的协同发 展。 二是注重转型发展,向业务结构调整要动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商业 银行+投资银行”、传统公司业务与“互联网+”的业务融合能力,搭建互联网 金融统一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流程,创新打造出一批特色分支行, 塑造北京银行品牌。 三是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化格局,向互联化平台要发展潜力。着力构建立体 化渠道网络,推进物理网点智能化、网上渠道便捷化、移动渠道生活化理念, 实现“一点接入、全方位服务”的客户接触网络。 四是注重全面风险管理,向主动经营风险要助力。紧盯重点风险,做好风 险处置预案,增强风险消化和吸收能力,加快完善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全产 品、全环节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内控合规和案防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风 险、系统性风险。 五是注重精细化管理,向差异化管理要活力。提升资本精细化配置能力, 强化内部考核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重点推进科技引领,完善升级综合经 营平台,实现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9.3 新年度经营计划 2016 年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适 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