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投资增加了100(也即,从450增加到550) b.政府支出增加了100(也即,从300增加到400)。 C.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增加了100(也即,政府支出G变为400,税收T变为500)。 14.假设在第12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税收方程现在变为:T=100+0.2Y,试求 该经济中的均衡GDP(Y)。 b.假如在该经济中,投资增加了100单位(也即,从450增加到550),均衡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C.试着用语言解释为什么在(b)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要比我们在第13(a)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来的小? 15.假设在第12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消费函数现在变为:C=300+0.75Y,试求 a.该经济中的均衡GDP(Y) b.比较在初始模型和新模型中的私人储蓄水平 C.解释(b)中所得到的结果 16.假设某一经济由如下的行为方程来刻画 a.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假设投资现在成为I=I+△I。新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是怎样的? C.在(a)和(b)中,均衡产出公式有何不同 d.试计算本模型中,乘数8的大小 17.假设由题16所描述的初始的模型发生如下变化,以致于政府支出G现在变为G+△G,税收T变为T+△T,那里,△G △T,(也即,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变化一个相同的数额)。试求 a.新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与初始模型相比较,本模型所推导出的均衡产出公式有何变化? 18.假设某一开放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 C+c LGTx X 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你称本模型中的m为什么? C.在本模型中,乘数8是多大? 第5章金融市场和总需求 、本章提要 1.金融资产主要有货币、有价证券和股票三类。 2.货币供给M由市场上流通和人们手中持有的通货及个人支票帐户上的存款构成。一个更为宽广的衡量指标,M是指 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定期存款:M则是指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外汇存款
16 a.投资增加了 100(也即,从 450 增加到 550)。 b.政府支出增加了 100(也即,从 300 增加到 400)。 c.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增加了 100(也即,政府支出 G 变为 400,税收 T 变为 500)。 14.假设在第 12 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税收方程现在变为:T = 100 + 0.2 Y,试求: a. 该经济中的均衡 GDP(Y)。 b.假如在该经济中,投资增加了 100 单位(也即,从 450 增加到 550),均衡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c.试着用语言解释为什么在(b)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要比我们在第 13(a)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来的小? 15. 假设在第 12 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消费函数现在变为:C = 300 + 0.75 Yd,试求: a.该经济中的均衡 GDP(Y) b.比较在初始模型和新模型中的私人储蓄水平。 c.解释(b)中所得到的结果。 16.假设某一经济由如下的行为方程来刻画: C= c0 + c1 Yd I = I0 G = G0 T = T0 a.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 GDP(Y)的公式。 b.假设投资现在成为 I = I0 + △I。新的均衡产出 GDP(Y)的公式是怎样的? c.在(a)和(b)中,均衡产出公式有何不同? d.试计算本模型中,乘数δ的大小。 17. 假设由题 16 所描述的初始的模型发生如下变化,以致于政府支出 G 现在变为 G +△G,税收 T 变为 T +△T,那里,△G= △T,(也即,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变化一个相同的数额)。试求: a. 新模型中的均衡产出 GDP(Y)的公式。 b.与初始模型相比较,本模型所推导出的均衡产出公式有何变化? 18.假设某一开放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 c0 + c1 Yd I = I0 G = G0 T = T0 X = X0 Q = q0 + m Y a. 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 GDP(Y)的公式。 b.你称本模型中的 m 为什么? c.在本模型中,乘数δ是多大? 第 5 章 金融市场和总需求 一、本章提要 1.金融资产主要有货币、有价证券和股票三类。 2.货币供给 M1 由市场上流通和人们手中持有的通货及个人支票帐户上的存款构成。一个更为宽广的衡量指标,M2 是指 在 M1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定期存款;M3则是指在 M2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外汇存款
3.货币供给决定于: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公众选择的通货与存款的比率、银行选择的储备率 4.社会中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会大于基础货币存量,因为部分的货币供给量由银行存款组成,而银行在每吸纳的1元存 款中,持有的储备金会小于1元。 5.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存量的比率,通货与存款的比率和储备率越小,货币乘数会越大 6.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借助乘数的杠杆作用,这又会进而影响整 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 7.通货的一大特性是具有“流通性”,流通性可以为公众带来便利,因此公众愿意持有通货,但为了获得这种便利也 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要忍受利息的损失。因此,货币的需求要受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 关的。同时,货币需求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8.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利率。无论是货币的供给还是货币的需求发生变 动均会引起均衡利率的变化 9.IS曲线刻画的是商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IS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曲线刻画的是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LM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可以得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这会出现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 12.IS曲线和LM曲线中任何一条曲线发生移动都会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借助财政政策 改变IS曲线的位置或者借助货币政策改变LM曲线的位置或者两者并用来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达到它所想要的理想位置 13.货币的需求除了要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外,也会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在某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当商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实现均衡时,会有一个均衡的收入水平与之对应。这时,让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价格的变化会对实际货币供给量产生 影响,从而改变LM曲线的位置,这又会使均衡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PY空间把价格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下 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二、补充说明 1.IS、IM曲线的图形推导 在本章中,我们运用代数的方式,通过直接推导R与Y的关系而获得了IS曲线和LM曲线。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利 用第四章的简单均衡产出决定图形来推导IS曲线,同时,也可利用在本章介绍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图形来推导LM曲线。我 们在这里做一补充介绍。 AD(对利率R) 支 AD(对利率R>R) 总产出(总收入)Y 率
17 3.货币供给决定于: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公众选择的通货与存款的比率、银行选择的储备率。 4.社会中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会大于基础货币存量,因为部分的货币供给量由银行存款组成,而银行在每吸纳的 1 元存 款中,持有的储备金会小于 1 元。 5.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存量的比率,通货与存款的比率和储备率越小,货币乘数会越大。 6.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借助乘数的杠杆作用,这又会进而影响整 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 7.通货的一大特性是具有“流通性”,流通性可以为公众带来便利,因此公众愿意持有通货,但为了获得这种便利也 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要忍受利息的损失。因此,货币的需求要受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 关的。同时,货币需求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8.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利率。无论是货币的供给还是货币的需求发生变 动均会引起均衡利率的变化。 9.IS 曲线刻画的是商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IS 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 曲线刻画的是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LM 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可以得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这会出现在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上。 12.IS 曲线和 LM 曲线中任何一条曲线发生移动都会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借助财政政策 改变 IS 曲线的位置或者借助货币政策改变 LM 曲线的位置或者两者并用来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达到它所想要的理想位置。 13.货币的需求除了要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外,也会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在某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当商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实现均衡时,会有一个均衡的收入水平与之对应。这时,让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价格的变化会对实际货币供给量产生 影响,从而改变 LM 曲线的位置,这又会使均衡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 P-Y 空间把价格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下 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二、补充说明 1.IS、LM 曲线的图形推导 在本章中,我们运用代数的方式,通过直接推导 R 与 Y 的关系而获得了 IS 曲线和 LM 曲线。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利 用第四章的简单均衡产出决定图形来推导 IS 曲线,同时,也可利用在本章介绍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图形来推导 LM 曲线。我 们在这里做一补充介绍。 AD A AD(对利率 R) (a) AD¹(对利率 R ¹ >R) A ¹ Y ¹ Y 总产出(总收入)Y R (b) A¹ 总 需 求 ( 总 支 出 ) 450 利 率 R ¹
A IS曲线 总产出,Y 图5-1IS曲线的推导 图5-1(a)是我们在第四章中所介绍的简单均衡产出决定的示意图。在第四章中,我们假定投资是外生给定的,而事 实上,投资是利率的函数,会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图5-1(a)中把这一事实反映出来了。设在某一给定的初始利率 R下,总需求为AD,根据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原理,可以得到相应的总产出为Y:如果这时利率发生变化,比如说,上升 到R,这时,投资会减少,从而导致总需求减少,使得AD曲线下移到AD的位置,根据同样的原理,对应于利率R的总 产出现在为Y。在图5-1(b)中,我们在RY空间把对应于不同利率下的总产出描绘下来,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 是IS曲线 R Ms R M曲线 R R M(对收入Y>Y) R 列A M(对收入Y) 图5-2LM曲线的推导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货币的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与利率无关。因而在R-M 空间,货币供给曲线M为一垂直线。而货币的需求则受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影响,在假定价格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在 R_M空间,货币需求曲线M的位置会随收入Y的变动而发生移动。上述思想在图5-2(a)中得到了反映:当收入为Y时 对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为M,它与货币供给曲线M相交于点A,决定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为R。当收入从Y上升到Y,货币 需求曲线也相应地上移到M,决定了货币市场的利率为R。在图5-2(b)中,我们在RY空间把对应于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利 率描绘下来,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LM曲线。 2.R与Y成正比例的原因 善于思考的读者在学习本章时,面临的一个最大困惑是为什么同样是利率与收入的关系,在商品市场上,它们是负相 关的,即随着利率的上升,总产出会下降,而在货币市场上,它们却又成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利率的上升,总产出会上升 在商品市场上,利率与产出成负相关关系不难理解,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并且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而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组成总需求的其他各部分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下降意味着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总产出 减少。但在货币市场上,两者为什么又会变为正相关关系,其背后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在这里,我们试着为读者提供一个较
18 A IS 曲线 Y ¹ Y 总产出,Y 图 5-1 IS 曲线的推导 图 5-1(a)是我们在第四章中所介绍的简单均衡产出决定的示意图。在第四章中,我们假定投资是外生给定的,而事 实上,投资是利率的函数,会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图 5-1(a)中把这一事实反映出来了。设在某一给定的初始利率 R 下,总需求为 AD,根据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原理,可以得到相应的总产出为 Y;如果这时利率发生变化,比如说,上升 到 R ¹,这时,投资会减少,从而导致总需求减少,使得 AD 曲线下移到 AD¹的位置,根据同样的原理,对应于利率 R ¹的总 产出现在为 Y ¹。在图 5-1(b)中,我们在 R-Y 空间把对应于不同利率下的总产出描绘下来,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 是 IS 曲线。 R Ms R LM 曲线 R ¹ A ¹ R ¹ A ¹ (a) (b) Md ¹ (对收入 Y ¹ >Y) R A R A Md(对收入 Y) M M Y Y¹ Y 图 5-2 LM 曲线的推导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货币的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与利率无关。因而在 R-M 空间,货币供给曲线 Ms 为一垂直线。而货币的需求则受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影响,在假定价格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在 R-M 空间,货币需求曲线 Md 的位置会随收入 Y 的变动而发生移动。上述思想在图 5-2(a)中得到了反映:当收入为 Y 时, 对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为 Md,它与货币供给曲线 Ms相交于点 A,决定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为 R。当收入从 Y 上升到 Y ¹,货币 需求曲线也相应地上移到 Md ¹,决定了货币市场的利率为 R ¹。在图 5-2(b)中,我们在 R-Y 空间把对应于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利 率描绘下来,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 LM 曲线。 2.R 与 Y 成正比例的原因 善于思考的读者在学习本章时,面临的一个最大困惑是为什么同样是利率与收入的关系,在商品市场上,它们是负相 关的,即随着利率的上升,总产出会下降,而在货币市场上,它们却又成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利率的上升,总产出会上升。 在商品市场上,利率与产出成负相关关系不难理解,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并且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而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组成总需求的其他各部分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下降意味着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总产出 减少。但在货币市场上,两者为什么又会变为正相关关系,其背后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在这里,我们试着为读者提供一个较 R
为详细的解释。我们知道,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受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影响,价格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假 定固定不变的,因而可以不予考虑。在利率和收入这两个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利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而收入与货币 需求成正相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由利率引起的货币需求会减少,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多出 来的一部分货币必需由收入的变动来弥补,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要靠收入的变动来吸纳多出来的那部分货币,自然 要求收入必须上升,这就导致了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会成正相关关系。 三、习题选答 1.IS曲线刻画的是在商品市场上,利率R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IS曲线之所以向下倾斜,其背后反映的是通过利率R影响 投资I,再通过投资I影响总需求AD,进而影响总产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因为投资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下降时,投 资会增加,而投资又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组成总需求的其他各部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而在短期里,总产出主要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当总需求增加了,总产出自然也要增加。这就是IS曲线向下倾向的原因所 在 2LM曲线刻画的是在货币市场上,利率R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受利率、价格水平 和收入的影响,价格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假定固定不变的,因而可以不予考虑。在利率和收入这两个影响货币需求的 因素中,利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由利率引起的 货币需求会减少,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多出来的一部分货币必需由收入的变动来弥补,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 要靠收入的变动来吸纳多出来的那部分货币,自然要求收入必须上升,这就导致了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会成正相关关 系,也即LM曲线会向上倾斜 3.总需求曲线刻画的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实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之所以会向右下方倾 斜,其背后反映的是通过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再由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投资,通 过投资变化影响总产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利率 下降,利率的下降又会导致投资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自然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在PY空间中,价格水平与产出成负相 关关系,也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从图5-3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当政府削减支出时,IS曲线会从ISo左移到IS,这会导致利率从R。下降到R1,收入 从Yo减少到Y1。借助图形,我们能很直观地得到答案,即削减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下降。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弄清楚这 一变化背后的机理。当政府支出减少时,总需求会相应地减少,进而会导致总产出,也即收入减少。而在货币市场上,在价 格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和利率。当收入减少时,由收入变动而引起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在货币供给量 既定的情况下,要使货币市场仍旧保持均衡,就需要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吸纳多出来的那一部分货币,而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 相关的,要吸收多出来的货币,自然要求利率要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当政府削减支出时,利率会下降的原因所在。 Ro Y Y 图5-3政府削减支出的影响
19 为详细的解释。我们知道,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受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影响,价格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假 定固定不变的,因而可以不予考虑。在利率和收入这两个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利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而收入与货币 需求成正相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由利率引起的货币需求会减少,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多出 来的一部分货币必需由收入的变动来弥补,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要靠收入的变动来吸纳多出来的那部分货币,自然 要求收入必须上升,这就导致了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会成正相关关系。 三、习题选答 1.IS 曲线刻画的是在商品市场上,利率 R 与产出 Y 之间的关系。IS 曲线之所以向下倾斜,其背后反映的是通过利率 R 影响 投资 I,再通过投资 I 影响总需求 AD,进而影响总产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因为投资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下降时,投 资会增加,而投资又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组成总需求的其他各部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而在短期里,总产出主要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当总需求增加了,总产出自然也要增加。这就是 IS 曲线向下倾向的原因所 在。 2.LM 曲线刻画的是在货币市场上,利率 R 与产出 Y 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受利率、价格水平 和收入的影响,价格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假定固定不变的,因而可以不予考虑。在利率和收入这两个影响货币需求的 因素中,利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由利率引起的 货币需求会减少,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多出来的一部分货币必需由收入的变动来弥补,而收入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 要靠收入的变动来吸纳多出来的那部分货币,自然要求收入必须上升,这就导致了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会成正相关关 系,也即 LM 曲线会向上倾斜。 3.总需求曲线刻画的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实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之所以会向右下方倾 斜,其背后反映的是通过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再由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投资,通 过投资变化影响总产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利率 下降,利率的下降又会导致投资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自然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在 P-Y 空间中,价格水平与产出成负相 关关系,也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从图 5-3 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当政府削减支出时,IS 曲线会从 IS0左移到 IS1,这会导致利率从 R0下降到 R1,收入 从 Y0减少到 Y1。借助图形,我们能很直观地得到答案,即削减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下降。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弄清楚这 一变化背后的机理。当政府支出减少时,总需求会相应地减少,进而会导致总产出,也即收入减少。而在货币市场上,在价 格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和利率。当收入减少时,由收入变动而引起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在货币供给量 既定的情况下,要使货币市场仍旧保持均衡,就需要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吸纳多出来的那一部分货币,而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 相关的,要吸收多出来的货币,自然要求利率要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当政府削减支出时,利率会下降的原因所在。 R LM R0 E0 E1 R1 IS0 IS1 Y1 Y0 Y 图 5-3 政府削减支出的影响
6.中国当前的投资对利率相对不敏感的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投资还主要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来完成,而这些部门所追求 的目标,除了有利润的动机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动机(比如,就业最大化、刺激宏观经济等),这自然会导致投资对利 率不敏感。而中国的出口对利率不敏感则是因为目前中国实现的还是固定汇率制度 中占题师位氢4民般等的日且比校金逢为+用大的主时的同在整个数 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行浮动汇率制也是大势所需。因为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原理,在固定汇率制 资本账户开放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间,政府只能取其二。作为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显然是绝对必要的,而在经济 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账户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这样,唯一可以放弃的就是固定汇率制,因此,从长远来看,实行浮 动汇率制也是必然的。一旦实心浮动汇率制,出口就自然会对利率敏感了 综上所述,本章所介绍的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肯定会在未来的中国经济活动中形成 四、补充练习 1.考虑一个有如下方程的经济: 产品市场: C=300+0.8(Y-T) I=500-20r G=300,T 货币市场: M=2000 L(r,Y)=0.2Y-20r a.推导IS曲线方程。 b.推导LM曲线方程 C.计算均衡的产出、利率、消费和投资。 d.假如政府支出增加100单位,计算新的均衡产出,消费、投资和利率 e.回到初始状态,假设中央银行想把目标利率控制在馮%,也即r=2。名义货币供给量现在应为多少?经济的实际GDP 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个为多少? 2.考虑一个有如下方程的经济: 产品市 C=4000+0.8(Y-T) I=5000-250r G=8000, T=-5000+0.25Y 货币市场: M=10000 M/P=L(r,Y)=0.2Y-1250r a.求解均衡产出,利率,消费,投资,税收收入和政府预算赤字或盈余。 b.假设中央银行希望变动利率到6%,也即r=6。求解新的均衡产出和名义货币供应 C.回到初始状态。假如政府支出增加到10000,求解新的均衡产出、利率、消费、投资、税收收入和政府预算赤子或盈余 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5+0.75(Y-T) T=4,G=18
20 6.中国当前的投资对利率相对不敏感的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投资还主要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来完成,而这些部门所追求 的目标,除了有利润的动机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动机(比如,就业最大化、刺激宏观经济等),这自然会导致投资对利 率不敏感。而中国的出口对利率不敏感则是因为目前中国实现的还是固定汇率制度。 随着所有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将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的民间投资也会逐渐在整个投资 中占据主导位置,而民间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到那时,投资自然会对利率敏感。 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行浮动汇率制也是大势所需。因为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原理,在固定汇率制、 资本账户开放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间,政府只能取其二。作为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显然是绝对必要的,而在经济 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账户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这样,唯一可以放弃的就是固定汇率制,因此,从长远来看,实行浮 动汇率制也是必然的。一旦实心浮动汇率制,出口就自然会对利率敏感了。 综上所述,本章所介绍的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肯定会在未来的中国经济活动中形成。 四、补充练习 1.考虑一个有如下方程的经济: 产品市场: C = 300 + 0.8(Y–T) I = 500–20r G = 300, T = 500 货币市场: Ms = 2000 L(r, Y) = 0.2Y–20r P = 4 a.推导 IS 曲线方程。 b.推导 LM 曲线方程。 c.计算均衡的产出、利率、消费和投资。 d. 假如政府支出增加 100 单位,计算新的均衡产出,消费、投资和利率。 e.回到初始状态,假设中央银行想把目标利率控制在 2%,也即 r = 2。名义货币供给量现在应为多少?经济的实际 GDP、 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个为多少? 2. 考虑一个有如下方程的经济: 产品市场: C = 4000 + 0.8(Y–T) I = 5000–250r G = 8000, T = -5000+0.25Y 货币市场: M s = 10 000 M d /P = L(r, Y) = 0.2Y - 1250r P = 2 a.求解均衡产出,利率,消费,投资,税收收入和政府预算赤字或盈余。 b.假设中央银行希望变动利率到 6%,也即 r = 6。求解新的均衡产出和名义货币供应量。 c.回到初始状态。假如政府支出增加到 10 000,求解新的均衡产出、利率、消费、投资、税收收入和政府预算赤子或盈余。 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 = 5 + 0.75(Y – T) I = 6 – 0.25r T = 4, G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