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孤岛上的鲁宾逊生产了价值1000元的如书本20页图1-5所示的环形图中下部的产品。他支付了750元的工资、125元的 利息和75元的租金。他的利润应该是多少?如果鲁宾逊的产量的3/4用于消费,其余的用于投资。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 鲁宾逊孤岛的GDP,并说明用这两种方法所算得的GDP必然相等。 10.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八大山人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11.想象在某个盛产桔子的孤岛上,桔农们仅靠桔子汁维生。在该岛上,有一个生产桔子的农场和一个加工桔子汁的工厂 在203年,农场生产了10个桔子,并以每个1元的价格卖给了桔子汁工厂。桔子汁工厂用这些桔子生产了3瓶的桔子汁,并以 每瓶10元的价格出售,但在销售过程中,政府征收了0的间接税(因此,每瓶桔子汁实际售价为1元)。桔子农场支付给 农场工人的总工资为6元,桔子汁工厂支付给工人的总工资为10元。农场和工厂均把净利润中的50%保留起来而把剩下的利润 以分红的形式发给居民。居民在获得工资和分红以后,要把他们总收入的10%以直接税的形式上缴给政府。政府会按11元每 瓶的价格购买1瓶桔子汁。假设政府不对居民进行转移支付。(注意,在这里,农场和工厂都不用为他们保留的利润交纳直 接税。)试问: a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2003年的GDP。 A.收入法 B.附加值法 C.最终产品法 b.政府从税收中获得的总收入是多少? C.政府支出是多少?政府的预算赤字(或预算盈余)是多少? d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12.假设在2004年,经济运行中的所有其他情况与第11题的所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只是现在所有商品的价格(桔子和桔 子汁)均上涨10%,试问: a.在2004年实际经济是否经历了一个扩张?请说明理由 b.2004年的名义GDP是多少 C.若以2003年的价格计算,2004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d.GDP消胀指数是多少?2003-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又是多少? 3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Ⅱ):其他重要变量及其测算 本章提要 1.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在按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测算的量 2.财富是存量,它由两部分组成:(1)一个国家国内存在的实物资产(如资本品存量和土地等):(2)净国外资产(包 括金融资产):储蓄则是流量。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取决于国民收入中多大的比例用作储蓄(或投资)。 3.实际GDP是以某基年价格来衡量的经济中的产出的价值。相对于名义GDP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更好一些的衡量经济 中物质产出变化的指标。 4.GDP消胀指数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它提供了一种衡量有度量实际GDP的基期以来的价格上升的方法。 其他经常被使用的价格指数还有可变权数价格指数和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5通货膨胀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里价格上涨的百分率。 6.利率实际上是货币的“价格”,它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分。若我们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表示 通货膨胀率,那么,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6 9.孤岛上的鲁宾逊生产了价值 1000 元的如书本 20 页图 1-5 所示的环形图中下部的产品。他支付了 750 元的工资、125 元的 利息和 75 元的租金。他的利润应该是多少?如果鲁宾逊的产量的 3/4 用于消费,其余的用于投资。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 鲁宾逊孤岛的 GDP,并说明用这两种方法所算得的 GDP 必然相等。 10.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 GDP 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八大山人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11.想象在某个盛产桔子的孤岛上,桔农们仅靠桔子汁维生。在该岛上,有一个生产桔子的农场和一个加工桔子汁的工厂。 在2003年,农场生产了10个桔子,并以每个1元的价格卖给了桔子汁工厂。桔子汁工厂用这些桔子生产了3瓶的桔子汁,并以 每瓶10元的价格出售,但在销售过程中,政府征收了10%的间接税(因此,每瓶桔子汁实际售价为11元)。桔子农场支付给 农场工人的总工资为6元,桔子汁工厂支付给工人的总工资为10元。农场和工厂均把净利润中的50%保留起来而把剩下的利润 以分红的形式发给居民。居民在获得工资和分红以后,要把他们总收入的10%以直接税的形式上缴给政府。政府会按11元每 瓶的价格购买1瓶桔子汁。假设政府不对居民进行转移支付。(注意,在这里,农场和工厂都不用为他们保留的利润交纳直 接税。)试问: a.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2003 年的 GDP。 A.收入法 B.附加值法 C.最终产品法 b.政府从税收中获得的总收入是多少? c.政府支出是多少?政府的预算赤字(或预算盈余)是多少? d.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12.假设在 2004 年,经济运行中的所有其他情况与第 11 题的所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只是现在所有商品的价格(桔子和桔 子汁)均上涨 10%,试问: a.在 2004 年实际经济是否经历了一个扩张?请说明理由。 b.2004 年的名义 GDP 是多少? c.若以 2003 年的价格计算,2004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 d.GDP 消胀指数是多少?2003-2004 年的通货膨胀率又是多少? 第 3 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I):其他重要变量及其测算 一、本章提要 1.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在按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测算的量 2.财富是存量,它由两部分组成:(1)一个国家国内存在的实物资产(如资本品存量和土地等);(2)净国外资产(包 括金融资产);储蓄则是流量。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取决于国民收入中多大的比例用作储蓄(或投资)。 3.实际 GDP 是以某基年价格来衡量的经济中的产出的价值。相对于名义 GDP 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更好一些的衡量经济 中物质产出变化的指标。 4.GDP 消胀指数是指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比率。它提供了一种衡量有度量实际 GDP 的基期以来的价格上升的方法。 其他经常被使用的价格指数还有可变权数价格指数和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5.通货膨胀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里价格上涨的百分率。 6.利率实际上是货币的“价格”,它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分。若我们以 r 表示实际利率,i 表示名义利率,π表示 通货膨胀率,那么,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r = i- π
7.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它由就业人口 和失业人口两部分组成:而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不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我们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占 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称为劳动参与率。 8.与失业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失业率,它是指一个经济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的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9.奥肯定理描述了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失业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会伴 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当然,这是历史的经验数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会有所变化,在不同的国家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差别,但整体来说,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总是存在的 二、补充说明 1.西方国家是如何进行失业统计的 在西方国家中,他们一般是采用人口调査的方法来确定本国失业率的。下面提供的就是美国人口调查局在实际调查中用 来确定某人是否是就业还是失业时所询问的主要问题: 1.上星期,你是否从事过任何获得薪水或利润的工作? 2.上星期,你有工作吗?不管是全职的还是兼职的,包括你暂时离开的任何工作 3.上星期,你是否从工作岗位上被解雇? 4.你的老板是否给了你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期限? 5.你是否被给予了一些暗示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你可以重新回来工作? 6.在前4个星期内,你是否在做一些事情来寻找工作? 7.你在前4个星期内为了寻找工作所做的全部事情是什么? 当人们回答问题1为“是”时(而且至少工作了15个小时,或者从交易中获得了利润),或问题2为“是”时,这些 人就被划分为就业人口 当人们回答问题3为“是”而且无论问题4还是问题5为“是”,或者问题6为“是”并且在问题7中答出了一种可 能与潜在的雇主联系上的寻找工作的方法时,这些人就被划分为失业人口。 2.失业率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或者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吗? 一般地说,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比较高时,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比较差,反之,当失业率比较低时,说 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质量时也会有缺陷,因为我们知道,在“不在劳动 力人口”与“失业人口”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当失业者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失望地放弃寻找工作时,他(她)就成 为了“不在劳动力人口”,从而导致统计意义上的失业率会下降,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比较好或者劳动力 市场比较健康。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某些西方国家,比如说西班牙,国家统计的失业率非常之高,有时甚至高达20%以上,但 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人们有非常不满的情绪,也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一蹶不振。其中原因在于,在这些国家 中,国家的社会保障非常完善,导致许多失业的人并不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故意”失业, 方面可以领取高额的失业补助金,另一方面,自己再偷偷找一份工作,从事地下经济活动。实际上,在西班牙,地下经济活 动就非常猖獗 三、习题选答 2.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按一定的时期测算的量。 属于流量,因为是按一定时期(月)测算的量 b.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C.属于流量,可以按一定时期来测算 d.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3.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程式来描述资本存量的变动模式:K=K+I-6K,其中,I为总投资,δ为折旧率,I:-δK-1为净投 资。因为今年的资本存量与去年的资本存量相等,因而有K=K,这意味着I1-8K1=0,也即I=8K1。因此,这个社会有 总投资产生,其数额等于这个社会的折旧,但没有净投资产生
7 7.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它由就业人口 和失业人口两部分组成;而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不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我们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占 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称为劳动参与率。 8.与失业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失业率,它是指一个经济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的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9.奥肯定理描述了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失业率每下降 1 个百分点,会伴 随着 GDP 增长 3 个百分点。当然,这是历史的经验数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会有所变化,在不同的国家,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差别,但整体来说,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总是存在的。 二、补充说明 1.西方国家是如何进行失业统计的 在西方国家中,他们一般是采用人口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本国失业率的。下面提供的就是美国人口调查局在实际调查中用 来确定某人是否是就业还是失业时所询问的主要问题: 1.上星期,你是否从事过任何获得薪水或利润的工作? 2.上星期,你有工作吗?不管是全职的还是兼职的,包括你暂时离开的任何工作。 3.上星期,你是否从工作岗位上被解雇? 4.你的老板是否给了你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期限? 5.你是否被给予了一些暗示在接下来的 6 个月内你可以重新回来工作? 6.在前 4 个星期内,你是否在做一些事情来寻找工作? 7.你在前 4 个星期内为了寻找工作所做的全部事情是什么? 当人们回答问题 1 为“是”时(而且至少工作了 15 个小时,或者从交易中获得了利润),或问题 2 为“是”时,这些 人就被划分为就业人口。 当人们回答问题 3 为“是”而且无论问题 4 还是问题 5 为“是”,或者问题 6 为“是”并且在问题 7 中答出了一种可 能与潜在的雇主联系上的寻找工作的方法时,这些人就被划分为失业人口。 2.失业率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或者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吗? 一般地说,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比较高时,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比较差,反之,当失业率比较低时,说 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质量时也会有缺陷,因为我们知道,在“不在劳动 力人口”与“失业人口”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当失业者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失望地放弃寻找工作时,他(她)就成 为了“不在劳动力人口”,从而导致统计意义上的失业率会下降,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比较好或者劳动力 市场比较健康。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某些西方国家,比如说西班牙,国家统计的失业率非常之高,有时甚至高达 20%以上,但 是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人们有非常不满的情绪,也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一蹶不振。其中原因在于,在这些国家 中,国家的社会保障非常完善,导致许多失业的人并不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故意”失业,一 方面可以领取高额的失业补助金,另一方面,自己再偷偷找一份工作,从事地下经济活动。实际上,在西班牙,地下经济活 动就非常猖獗。 三、习题选答 2.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按一定的时期测算的量。 a.属于流量,因为是按一定时期(月)测算的量。 b.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c.属于流量,可以按一定时期来测算。 d.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3.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程式来描述资本存量的变动模式:Kt=Kt-1+It-δKt-1,其中,It 为总投资,δ为折旧率,It-δKt-1为净投 资。因为今年的资本存量与去年的资本存量相等,因而有 Kt=Kt-1,这意味着 It-δKt-1=0,也即 It=δKt-1。因此,这个社会有 总投资产生,其数额等于这个社会的折旧,但没有净投资产生
5.a.基年名义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基年实际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当年名义GDP=4000×30+14000×20+32000×50=200000 当年实际GDP=4000×20+14000×30+32000×40=1780000 2000000 ≈3.57,所以名义GDP约增长了3.57倍。 560000 1780000 ≈3.18,所以实际GDP约增长了3.18倍 560000 当年名义GDP 2000000 C.GDP消胀指 100= ×100≈112 当年实际GDP 1780000 固定权数价格指数。3000×30+6000×20+8000×50 100≈109 3000×20+6000×30+8000×40 名义利率=345-500 ×100%=9% 500 把1994年1月份的价格指数标准化为100,则1995年1月份的价格指数为107,所以,这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率=(107-100 100%=7%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9%7%=2% 四、补充练习 1.假设某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一年里从2.1增加到2.3。请计算在这一年里,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CPI 有可能会高估通货膨胀率? 2.假设你化了90元钱购买了一张一年期的票面价格为100元的政府债券。请问该政府债券的名义利率是多少?如果在这 年里,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你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又是多少? 3.一个经济生产三种产品:房子、衣服和面包。2002年和2003年的生产数量和单位价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产品 2002 2003 数量 价格/人民币 数量 价格/人民币 100000 150000 衣服 1200 面包 1000 a.2002年和2003年的名义GDP是多少? b将2002年作为基年(即用2002年的价格),2002年和2003年的实际GDP是多少?200年到200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 多少 C.将2003年作为基年(即用2003年的价格),2002年和2003年的实际GDP又是多少?2002年到200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 又为多少? d.我们得到的GDP增长率依赖于我们所选择的基年。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4.假设你可以以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你的父亲那里获得遗产: 方法1:在你父亲去世时获得100000元 方法2:在随后的3年里,每年的年末获得25000元
8 5.a.基年名义 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基年实际 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当年名义 GDP=4000×30+14000×20+32000×50=2000000 当年实际 GDP=4000×20+14000×30+32000×40=1780000 b. 560000 2000000 ≈3.57,所以名义 GDP 约增长了 3.57 倍。 560000 1780000 ≈3.18,所以实际 GDP 约增长了 3.18 倍。 c.GDP 消胀指数= GDP GDP 当年实际 当年名义 ×100= 1780000 2000000 ×100≈112 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3000 20 6000 30 8000 40 3000 30 6000 20 8000 50 + + + + ×100≈109 6.年名义利率= 500 545 − 500 ×100%=9% 把 1994 年 1月份的价格指数标准化为 100,则1995 年1月份的价格指数为 107,所以,这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率=(107-100) ×100%=7%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9%-7%=2% 四、补充练习 1.假设某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一年里从 2.1 增加到 2.3。请计算在这一年里,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 CPI 有可能会高估通货膨胀率? 2.假设你化了 90 元钱购买了一张一年期的票面价格为 100 元的政府债券。请问该政府债券的名义利率是多少?如果在这一 年里,通货膨胀率为 4%,那么,你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又是多少? 3.一个经济生产三种产品:房子、衣服和面包。2002 年和 2003 年的生产数量和单位价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产品 2002 2003 数量 价格/人民币 数量 价格/人民币 房子 衣服 面包 10 100 000 100 1 000 1000 10 12 150 000 150 1 200 1000 10 a.2002 年和 2003 年的名义 GDP 是多少? b.将 2002 年作为基年(即用 2002 年的价格),2002 年和 2003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2002 年到 2003 年的实际 GDP 增长率为 多少? c.将 2003 年作为基年(即用 2003 年的价格),2002 年和 2003 年的实际 GDP 又是多少?2002 年到 2003 年的实际 GDP 增长率 又为多少? d.我们得到的 GDP 增长率依赖于我们所选择的基年。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4.假设你可以以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你的父亲那里获得遗产: 方法 1:在你父亲去世时获得 100 000 元 方法 2:在随后的 3 年里,每年的年末获得 25 000 元
假设利率是5%,请问:当你采用了方法2的继承方式时,你对你的父亲的预期寿命作了怎样的一个预期?(我们在这里不 考虑伦理因素,而仅考虑现值) 5假设你中了一种特殊的彩票,现在立刻可以获得100000元,而在一年后的现在仍可以获得100000元,在二年以后的现 在还可以获得100000元。请计算在如下不同的利率情况下,你从该彩票中获得的现值各为多少 6.某位投资者可以在今天以7000元的价格出售一瓶葡萄酒,也可以继续储藏,到30年后再以20000元的价格出售它。假 如实际利率维持在4%固定不变,请问这位投资者应该怎样做? 7.请计算如下两种债券的收益率 A.面值为1000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800 B.面值为1000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900元。 8.某种股票,预期在下一年的分红为100元,在随后的年份中,预计分红额将以每年3%的速度上涨。请问在如下不同的利 率水平下,该股票的当前价格应为多少: A.5% C.15% 9.假设在某个经济中有100个人,下面是对这些人的简单描述 不在劳动力的 到了工作年龄却没有工作且放弃寻找工作的:20 在劳动力的: 就业者:50 没有工作且努力在寻找工作的:5 试问 a.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b现在假设目前正在就业的人中有一半失去了工作,加上原先已有的5位失业者,现在经济中有30位失业者,他们经过一 番寻找,发现根本不可能找到新的工作因而全部放弃了寻找工作,这时,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C.从题b中,你是否可以发现借助失业率来反映劳动市场的健康程度存在很大缺陷? 第4章总支出均衡分析 、本章提要 根据GDP的不同核算方法,如果我们用字母Y表示国民总产出,那么,下列关系必然成立:Y=总产出=总支出 总收入。在短期内,潜在总产出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总产出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由于总需求非常易变,因而,短期 内,实际总产出既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但不管怎样,在短期内,实际总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简化为:Y=总需求 2.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若我们记总需求为AD, 则有AD=C+I+G+NX。利用Y=总需求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Y=C+I+G+N,该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3.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没有被用于消费的收入,便是被用于储蓄,所以,可 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储蓄函数
9 假设利率是 5%,请问:当你采用了方法 2 的继承方式时,你对你的父亲的预期寿命作了怎样的一个预期?(我们在这里不 考虑伦理因素,而仅考虑现值) 5.假设你中了一种特殊的彩票,现在立刻可以获得 100 000 元,而在一年后的现在仍可以获得 100 000 元,在二年以后的现 在还可以获得 100 000 元。请计算在如下不同的利率情况下,你从该彩票中获得的现值各为多少: A.0% B.5% C.10% 6.某位投资者可以在今天以 7 000 元的价格出售一瓶葡萄酒,也可以继续储藏,到 30 年后再以 20 000 元的价格出售它。假 如实际利率维持在 4%固定不变,请问这位投资者应该怎样做? 7.请计算如下两种债券的收益率: A.面值为 1 000 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 800 元。 B.面值为 1 000 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 900 元。 8.某种股票,预期在下一年的分红为 100 元,在随后的年份中,预计分红额将以每年 3%的速度上涨。请问在如下不同的利 率水平下,该股票的当前价格应为多少: A.5% B.10% C.15% 9.假设在某个经济中有 100 个人,下面是对这些人的简单描述: 不在劳动力的: 儿童:25 到了工作年龄却没有工作且放弃寻找工作的:20 在劳动力的: 就业者:50 没有工作且努力在寻找工作的:5 试问: a.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b.现在假设目前正在就业的人中有一半失去了工作,加上原先已有的 5 位失业者,现在经济中有 30 位失业者,他们经过一 番寻找,发现根本不可能找到新的工作因而全部放弃了寻找工作,这时,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c.从题 b 中,你是否可以发现借助失业率来反映劳动市场的健康程度存在很大缺陷? 第 4 章 总支出均衡分析 一、本章提要 1.根据 GDP 的不同核算方法,如果我们用字母 Y 表示国民总产出,那么,下列关系必然成立:Y = 总产出 = 总支出 = 总收入。在短期内,潜在总产出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总产出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由于总需求非常易变,因而,短期 内,实际总产出既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但不管怎样,在短期内,实际总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简化为:Y = 总需求。 2.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若我们记总需求为 AD, 则有 AD= C + I + G + NX。利用 Y = 总需求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Y = C + I + G + NX,该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3.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没有被用于消费的收入,便是被用于储蓄,所以,可 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储蓄函数
4.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出口主要受本国经济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与此相反,进口则主要受本国经济的影响,与本 国的总收入成正比。因此,净出口与本国总收入成反比关系,本国收入越低,净出口会越大,反之亦然 5.把消费和净出口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我们就可以求解出由总需求所确定的实际总产出的数值,为 g 6.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也可以借助图型来加以说明。在横轴表示总产出纵轴表示总需求的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画一条 45°线,在该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总产出等于总需求。然后把总需求曲线AD=C+I+G+N画上。总需求曲线与45°线 的交点就决定了均衡的产出,也即实际产出。 7.乘数是一个数,通过它可以计算自发性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性净出口的每一单位的变化量可以引 起实际产出发生多大的变化。乘数的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比例税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8.借助乘数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政府支出,会引起实际产出更大倍数的变化,这是政府实行财 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9.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本章推导的所有结论都假定价格是固定的 、补充说明 1.投资等于储蓄一简单均衡产出的另一种表率方式 在本章中,我们借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恒等式,给出了一个简单均衡产出的求解方法。实际上,均衡产出的求解也可 以借助投资等于储蓄的等式来得到。这里,我们补充作一介绍: 根据GDP的核算原理,我们知道,总产出可以由生产、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来定义。从收入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 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因为,生产要素只有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收入。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经济的最简单 的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而从支出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需求,它不是 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这样,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分别为 (4-1) 总需求:Y=C+l (4-2) 把(4-2)式代入(4-1)式并消除等式两边的C,我们可以得到 当我们把S=a+(1-b)Y代入(4-3),马上可以求得 (a+1) b 显然,这一答案与我们在书本中解得的答案是一样的。这说明,在简单的总产出决定模型中,均衡条件既可以用总供 等于总需求来表述,也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来表示。 同理,在三部门经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总供给:Y=C+S+T 总需求:Y=C+I+G 把(4-5)式代入(4-4)式,消除等式两边的C,我们可以得到 I =S+(T-G) 等式(4-6)是投资等于储蓄的扩大版,左边是社会总投资,右边是社会总储蓄,由私人储蓄(第一项)和政府储蓄(第 二项〕两部分组成。由于引进政府部门,现在的私人储蓄S=-a+(1-b)Yd,其中,Y=Y-T,T=tY,t为税率,我们把私人储蓄 S代入(4-6)式,可以求 (a+l+G) b(1-1) 我们可以再一次地发现,运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所解得的均衡产出与我们在书中所求得的解是一致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去求解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其最终结果肯定是与书中所解的答案 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0 4.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出口主要受本国经济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与此相反,进口则主要受本国经济的影响,与本 国的总收入成正比。因此,净出口与本国总收入成反比关系,本国收入越低,净出口会越大,反之亦然。 5.把消费和净出口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我们就可以求解出由总需求所确定的实际总产出的数值,为: Y * = 1 [b(1 t) n] a I G g − − − + + + 6.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也可以借助图型来加以说明。在横轴表示总产出纵轴表示总需求的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画一条 450 线,在该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总产出等于总需求。然后把总需求曲线 AD= C + I + G + NX 画上。总需求曲线与 450线 的交点就决定了均衡的产出,也即实际产出。 7.乘数是一个数,通过它可以计算自发性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性净出口的每一单位的变化量可以引 起实际产出发生多大的变化。乘数的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比例税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8.借助乘数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政府支出,会引起实际产出更大倍数的变化,这是政府实行财 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9.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本章推导的所有结论都假定价格是固定的。 二、补充说明 1.投资等于储蓄——简单均衡产出的另一种表率方式 在本章中,我们借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恒等式,给出了一个简单均衡产出的求解方法。实际上,均衡产出的求解也可 以借助投资等于储蓄的等式来得到。这里,我们补充作一介绍: 根据 GDP 的核算原理,我们知道,总产出可以由生产、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来定义。从收入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 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因为,生产要素只有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收入。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经济的最简单 的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而从支出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需求,它不是 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这样,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分别为: 总供给:Y=C+S (4-1) 总需求:Y=C+I (4-2) 把(4-2)式代入(4-1)式并消除等式两边的 C,我们可以得到: I=S (4-3) 当我们把 S=-a+(1-b)Y 代入(4-3),马上可以求得: Y *= 1− b 1 (a+I) 显然,这一答案与我们在书本中解得的答案是一样的。这说明,在简单的总产出决定模型中,均衡条件既可以用总供 给等于总需求来表述,也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来表示。 同理,在三部门经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总供给:Y=C+S +T (4-4) 总需求:Y=C+I +G (4-5) 把(4-5)式代入(4-4)式,消除等式两边的 C,我们可以得到: I=S+(T-G) (4-6) 等式(4-6)是投资等于储蓄的扩大版,左边是社会总投资,右边是社会总储蓄,由私人储蓄(第一项)和政府储蓄(第 二项)两部分组成。由于引进政府部门,现在的私人储蓄 S=-a+(1-b)Yd,其中,Yd=Y-T,T=tY,t 为税率,我们把私人储蓄 S 代入(4-6)式,可以求得: Y *= 1 (1 ) 1 − b − t (a+I+G) 我们可以再一次地发现,运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所解得的均衡产出与我们在书中所求得的解是一致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去求解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其最终结果肯定是与书中所解的答案一 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