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王培元《汗血诗人》 13.本文回忆了“我”所认识的诗人牛汉,梳理文章第①一⑧段的行文思路,填 写下面表格。(4分) 回忆的过程 对牛汉的认识 解读诗歌水平高,单纯率真 读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 深入了解牛汉的遭遇和创作 ④具有使人增添勇气的力量 14.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4分) (1)我在混… (2)我可不混! 15.联系上文,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16.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相关内容为例, 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3.答案示例 ①听牛汉演讲②具有强悍野性、豪迈激情③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 的奇迹和辉煌④聆听牛汉严肃的教导(共4分。共4小题,每小题1分) 14.答案示例:(1)省略号表现了“我”难以言表的颓唐、苦闷的心情,同时 也表现了“我”在牛汉面前不知如何说起的难堪。(2)感叹号表现了牛汉对追 寻有意义人生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劝诫和鼓励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15.答案示例: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朗诵诗歌时的兴奋快乐心情,表现出他 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依然保有对诗歌、对生命质朴赤诚的热爱。(共2 分) 16.答案示例:文段中“佝偻”“挣扎”的动作描写,以及“如蒙古骑士的一张 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拉车苦役的情形,表现了他的生活苦难;用“狂 奔”“战栗”“激动”这些动作描写以及“汗血马”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 在苦难生活中发现诗意以及用生命创作诗歌的激情。这些描写比喻刻画出了于生 活苦难中因诗歌而振拔的诗人形象。(共7分。形象理解,4分;赏析角度,2 分;语言表达,1分) 04[2014朝阳一模](一)阅读《行走京城》,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行走京城 彭程 ①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 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 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 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脚步踏在地上,年 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 移间,袒露美的极致。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 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取材于王培元《汗血诗人》) 13.本文回忆了“我”所认识的诗人牛汉,梳理文章第①—⑧段的行文思路,填 写下面表格。(4 分) 回忆的过程 对牛汉的认识 ① 解读诗歌水平高,单纯率真 读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 ② 深入了解牛汉的遭遇和创作 ③ ④ 具有使人增添勇气的力量 14.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4 分) (1)我在混…… (2)我可不混! 15.联系上文,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 分) 16.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相关内容为例, 作简要赏析。(不超过 150 字)(7 分) 参考答案: 13.答案示例: ①听牛汉演讲 ② 具有强悍野性、豪迈激情 ③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 的奇迹和辉煌 ④聆听牛汉严肃的教导(共 4 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1 分) 14.答案示例:(1)省略号表现了“我”难以言表的颓唐、苦闷的心情,同时 也表现了“我”在牛汉面前不知如何说起的难堪。(2)感叹号表现了牛汉对追 寻有意义人生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劝诫和鼓励。 (共 4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 15.答案示例: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朗诵诗歌时的兴奋快乐心情,表现出他 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依然保有对诗歌、对生命质朴赤诚的热爱。(共 2 分) 16.答案示例:文段中“佝偻”“挣扎”的动作描写,以及“如蒙古骑士的一张 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拉车苦役的情形,表现了他的生活苦难;用“狂 奔”“战栗”“激动”这些动作描写以及“汗血马”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 在苦难生活中发现诗意以及用生命创作诗歌的激情。这些描写比喻刻画出了于生 活苦难中因诗歌而振拔的诗人形象。(共 7 分。形象理解,4 分;赏析角度,2 分;语言表达,1 分) 04 [2014 朝阳一模] (一)阅读《行走京城》,完成第 14-16 题。(共 15 分) 行走京城 彭程 ①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 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除了坐 332 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 103 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 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脚步踏在地上,年 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 移间,袒露美的极致。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 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 头。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陶然亭公 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 近。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 的遗风流韵。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 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 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东边,去 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 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 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 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 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 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 间降临,梦幻一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 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 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我 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 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 行。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 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 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 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 梦 (有删改) 14.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5分) 行走时间 行走方式 行走区域 步行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 新世纪⑤京城周边的景点 15.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 个个响亮的乐章”。(5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超过120字)(5分) 参考答案: 14示例:①大学四年②学校及周边的书店③骑车④南城的名胜古迹⑤驾车(共 5分。每空1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 头。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陶然亭公 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 近。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 的遗风流韵。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 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 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东边,去 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 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 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 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 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 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 间降临,梦幻一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 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 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我 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 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 行。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一 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 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 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 梦。 (有删改) 14.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5 分) 行走时间 行走方式 行走区域 ① 步行 ②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 ③ ④ 新世纪 ⑤ 京城周边的景点 15.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 一个个响亮的乐章”。(5 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超过 120 字)(5 分) 参考答案: 14.示例:①大学四年②学校及周边的书店③骑车④南城的名胜古迹⑤驾车(共 5 分。每空 1 分)
15.要点:①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②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 内涵 ③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共5分。要点①②各2分,要点③1分) 16.示例: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 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 充满了信心。(共5分。对未来北京的理解3分,情感2分) 05[2014丰台一模](一)阅读《戏霸》,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戏霸 刘建超 ①老街戏园子不在繁华处,沿着老街往东,出丽景门,走上两里地,有一个桃园, 桃园对面就是老街戏园子 ②去戏园子听戏,就成了老街人散心怡情的乐趣之一。老街人爱听戏,对在老街 发生的梨园趣事,过去了多少年,老街人也能如数家珍。最让老街人津津乐道的 是“戏霸”洛半城。 ③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 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原是开乐器铺子的,半路出家去唱戏,进老街 戏班子时已是二十多岁。开始他只是唱唱折子戏,后来就排全本的《铡美案》《霸 王别姬》《西厢记》。洛半城既可以扮花脸唱他最拿手的包拯,也能唱《卖马》 里悲愤颓唐的老生秦琼,还能变身《西厢记》里尖音假嗓的小生张君瑞,更绝的 是他竟能反串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街人把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洛半城称为 “戏霸” ④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年,从 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 就想把戏给留下来。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 本,说话也不中听。同行是冤家不说,人家根本没把老街的小戏班子放在眼里, 连个正儿八经的角儿都没有,别说不给,就是给了本子也怕被糟蹋了。洛半城也 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 下来。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 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 霸道,太霸道了 ⑤“戏霸”洛半城在他最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再登台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传 得最广的是,他看上了小师妹梨花白,而住在怡心胡同的梨花白却不知为何要终 身不嫁,洛半城因情所困,便不再登台。老街人都感叹不已 ⑥洛半城不再登台唱戏,在老街八角楼旁开了一家小店,名叫半城水席园,门面 不大,生意却是不闲。老街人怀旧,来此吃饭多半是看看洛半城,期盼洛半城能 再出江湖。洛半城只是热情地招呼顾客,从不提唱戏之事。老街人就说,谁要是 能让洛半城给唱一出戏,那真是得有天大的面子。 ⑦岁月把“戏霸”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⑧九月天,秋高气爽。半城水席园来了一桌客人,点的是最贵的菜,喝的是最好 的酒,五六个健壮的光头小伙子,扬言要见老板洛半城,非要洛半城出来唱上 段,否则就砸了店的招牌
15.要点:①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②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 内涵。 ③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共 5 分。要点①②各 2 分,要点③1 分) 16.示例: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 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 充满了信心。(共 5 分。对未来北京的理解 3 分,情感 2 分) 05 [2014 丰台一模] (一)阅读《戏霸》,完成第 14-16 题。(共 15 分) 戏霸 刘建超 ①老街戏园子不在繁华处,沿着老街往东,出丽景门,走上两里地,有一个桃园, 桃园对面就是老街戏园子。 ②去戏园子听戏,就成了老街人散心怡情的乐趣之一。老街人爱听戏,对在老街 发生的梨园趣事,过去了多少年,老街人也能如数家珍。最让老街人津津乐道的 是“戏霸”洛半城。 ③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 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原是开乐器铺子的,半路出家去唱戏,进老街 戏班子时已是二十多岁。开始他只是唱唱折子戏,后来就排全本的《铡美案》《霸 王别姬》《西厢记》。洛半城既可以扮花脸唱他最拿手的包拯,也能唱《卖马》 里悲愤颓唐的老生秦琼,还能变身《西厢记》里尖音假嗓的小生张君瑞,更绝的 是他竟能反串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街人把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洛半城称为 “戏霸”。 ④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年,从 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 就想把戏给留下来。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 本,说话也不中听。同行是冤家不说,人家根本没把老街的小戏班子放在眼里, 连个正儿八经的角儿都没有,别说不给,就是给了本子也怕被糟蹋了。洛半城也 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 下来。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 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 霸道,太霸道了。 ⑤“戏霸”洛半城在他最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再登台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传 得最广的是,他看上了小师妹梨花白,而住在怡心胡同的梨花白却不知为何要终 身不嫁,洛半城因情所困,便不再登台。老街人都感叹不已。 ⑥洛半城不再登台唱戏,在老街八角楼旁开了一家小店,名叫半城水席园,门面 不大,生意却是不闲。老街人怀旧,来此吃饭多半是看看洛半城,期盼洛半城能 再出江湖。洛半城只是热情地招呼顾客,从不提唱戏之事。老街人就说,谁要是 能让洛半城给唱一出戏,那真是得有天大的面子。 ⑦岁月把“戏霸”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⑧九月天,秋高气爽。半城水席园来了一桌客人,点的是最贵的菜,喝的是最好 的酒,五六个健壮的光头小伙子,扬言要见老板洛半城,非要洛半城出来唱上一 段,否则就砸了店的招牌
⑨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洛半城店里闹事的。洛半城不但有当年“戏霸”的声誉,为 人处世也是极其厚道,每年都要出资奖励老街考上大学的孩子,70岁以上的老 街人来店里办寿宴一律免费,深得老街人赞誉 ⑩有人说,再闹就报警。 ①报警,报吧。哥几个天天来这里吃饭,你就天天报,哥几个奉陪 ⑩明眼人知道,这是被街上的小混混给缠上了。老街人不怕别的,就怕难缠的小 混混。别的事情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小混混要的是面子。正僵持着,忽然听到 声吆喝:圣旨到 ③3众人诧异,却见洛半城身着朝服,手持一方锦缎大步走来。他身后跟着个小厮, 抱着一罐杜康贡酒。洛半城走到年轻人桌前,展开锦缎,朗声念道: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时乃国泰民安,秋风送爽之日,朕闻众位爱卿在此雅聚,甚感欣慰 望众位爱卿爱国守法,体恤民情,共建和谐之城。特赐美酒一坛,佳肴免单。钦 ④片刻的沉默,接着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个脸红脖子粗的年轻人也 不好再说什么,接过酒坛,抱拳说,哥几个服了。走人 ⑩店里安静下来,洛半城坐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的怡心胡同出神。(有删改) 14.“戏霸”与“戏”有关的事,给老街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 面的表格。(4分) “戏霸”与“戏”有关的事 老街人的感受 。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 感叹 ③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加点词语“霸道”的理解。(4分) 16.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戏霸”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50字) (7分) 参考答案 14.(4分)要点:①陶醉②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唱戏③念“圣旨”, 智退小混混④敬佩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5.(4分)要点:写出了洛半城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速度快,洛半城和戏 班子演得好,表达了戏班老板吃惊和敬佩之情。(评分说明:“内容”1分、“分 析”2分、“情感”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6.(7分)示例:文章正面写洛半城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表现他技艺高超; 接着写他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及无偿帮助老街人,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善 良厚道;最后写他智退小混混,表现了他的机智聪明。侧面写戏班老板赞他演 戏,老街人盼他演戏,表现他技艺高超。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 戏霸”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评分说明:写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 分析人物特点3分,语言表达,1分)
⑨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洛半城店里闹事的。洛半城不但有当年“戏霸”的声誉,为 人处世也是极其厚道,每年都要出资奖励老街考上大学的孩子,70 岁以上的老 街人来店里办寿宴一律免费,深得老街人赞誉。 ⑩有人说,再闹就报警。 ⑪报警,报吧。哥几个天天来这里吃饭,你就天天报,哥几个奉陪。 ⑫明眼人知道,这是被街上的小混混给缠上了。老街人不怕别的,就怕难缠的小 混混。别的事情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小混混要的是面子。正僵持着,忽然听到 一声吆喝:圣旨到—— ⑬众人诧异,却见洛半城身着朝服,手持一方锦缎大步走来。他身后跟着个小厮, 抱着一罐杜康贡酒。洛半城走到年轻人桌前,展开锦缎,朗声念道: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时乃国泰民安,秋风送爽之日,朕闻众位爱卿在此雅聚,甚感欣慰。 望众位爱卿爱国守法,体恤民情,共建和谐之城。特赐美酒一坛,佳肴免单。钦 此。 ⑭片刻的沉默,接着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个脸红脖子粗的年轻人也 不好再说什么,接过酒坛,抱拳说,哥几个服了。走人。 ⑮店里安静下来,洛半城坐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的怡心胡同出神。(有删改) 14.“戏霸”与“戏”有关的事,给老街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 面的表格。(4 分) “戏霸”与“戏”有关的事 老街人的感受 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 ① ② 感叹 ③ ④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加点词语“霸道”的理解。(4 分) 16.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戏霸”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 150 字) (7 分) 参考答案: 14.(4 分)要点:①陶醉 ②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唱戏 ③念“圣旨”, 智退小混混 ④敬佩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5.(4 分)要点:写出了洛半城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速度快,洛半城和戏 班子演得好,表达了戏班老板吃惊和敬佩之情。(评分说明:“内容”1 分、“分 析”2 分、“情感”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6.(7 分)示例:文章正面写洛半城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表现他技艺高超; 接着写他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及无偿帮助老街人,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善 良厚道;最后写他智退小混混,表现了他的机智聪明。侧面写戏班老板赞他演 戏,老街人盼他演戏,表现他技艺高超。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 “戏霸”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评分说明:写法 1 分,结合文章内容 2 分, 分析人物特点 3 分,语言表达,1 分)
06[2014石景山一模](一)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第12-15题。(共 18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 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 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 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 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一一丝线粽子。这 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 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 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 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 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 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 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 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 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 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 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一一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 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 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 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 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 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 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 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 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 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 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 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①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 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⑩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06 [2014 石景山一模] (一)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第 12-15 题。(共 18 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 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 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 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 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 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 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 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 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 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 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 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 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 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 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 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 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 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 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 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 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 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 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 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 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 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 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 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