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 01、东城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 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 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 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 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填空。(4分) (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 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 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 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 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有奇字素无备者 翻译: 12.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 方法;其 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 是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 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③ 的优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答案:(1)具备(2)被(共4分) 11.答案: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共3分) 12.答案:①活字制作②极为神速(瞬息可就)⑧胶泥制字(共3分) 02西城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2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14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01、东城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 10-12 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 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 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 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 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填空。(4 分) (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 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 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 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 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有奇字素无备者 翻译: 12.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 4 个字)(3 分)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 ① 方法;其 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 是 ②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 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 ③ 的优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10.答案:(1)具备 (2)被(共 4 分) 11.答案: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共 3 分) 12.答案:①活字制作 ②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③胶泥制字(共 3 分) 02 西城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 10-12 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 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 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1分) (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 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 (1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①,但占有地利,用“环 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②,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然后再 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③”的结果证明人和的 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 根本原因是 (限两个字)。 12.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 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二、(共10分) 10.(1)的(2)围,绕(2分。每空1分) 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关键词“威”“以”“兵革”“利” 错一处扣1分) 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2分。 每句1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1分) 12.①城郭小(势力弱)②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③委而去之④ 得道 (4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03、海淀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陈涉世家》与《祖逖》选段,完成第11-13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 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
10.(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 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 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1 分) (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 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 。(1 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__①__,但占有地利,用“环 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__②__,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然后再 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__③__”的结果证明人和的 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 根本原因是“__④__”(限两个字)。 12.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 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 分) 二、(共 10 分) 10.(1)的 (2)围,绕 (2 分。每空 1 分) 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 分。关键词“威”“以”“兵革”“利” 错一处扣 1 分) (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2 分。 每句 1 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 1 分) 12.①城郭小(势力弱) ②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 ③委而去之 ④ 得道 (4 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03、海淀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陈涉世家》与《祖逖》选段,完成第 11-13 题。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 遭残贼,人思自 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楚人怜之 之:睿素无北伐之志 (2)上使外将兵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翻译: 13.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选文中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涉与矢志北伐首付中原的著名将领祖逖,有许多 相似的地方。如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准确独到:陈涉指出发动起义“宜多应 者”的根本原因是“① ”,祖逖分析天 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② 又 如对未来行动有着合理的设想:陈涉制定的起义策略 是是 ,祖逖对北伐的建议 。这些都体现出他们敏锐的洞察力 与英明的决策力。 。这些都体现出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与英明的决策力。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1)他,指项燕的(2)带领将领(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 2分) 1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共2分) 13.1天下苦秦久矣2宗师争夺,自相鱼肉3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倡导天下 4派出大将统兵出师北伐(共4分,每小题1分) 04、朝阳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0-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楚人怜之 之:睿素无北伐之志 之: (2)上使外将兵 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将: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翻译: 13. 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 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11.(1)他,指项燕 的(2)带领 将领(共 4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 1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共 2 分) 13.1 天下苦秦久矣 2 宗师争夺,自相鱼肉 3 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倡导天下 4 派出大将统兵出师北伐(共 4 分,每小题 1 分) 04、朝阳 二、文言文阅读。(共 11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 10-12 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文中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涉与矢志北伐首付中原的著名将领祖逖,有许多 相似的地方。如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准确独到:陈涉指出发动起义“宜多应 者”的根本原因是“ ① ”,祖逖分析天 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 ② ”。又 如对未来行动有着合理的设想:陈涉制定的起义策略 是 ③ ,祖逖对北伐的建议 是 ④ 。这些都体现出他们敏锐的洞察力 与英明的决策力。 。这些都体现出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与英明的决策力
【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 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 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应陈涉。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 去 (2)皆刑其长 吏 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翻译 (2)将军身被坚执锐 翻译: 内容理解。(5分) (1)结合【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守城者的优势。(3分) 答 (2)请用【甲】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中陈涉起义胜利的原因。(2分) 答 、文言文阅读。(共11分) 10.答案:(1)离开(2)惩罚(共2分。每小题1分) 11.答案:(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 器 (共4分。每小题2分) 12.(1)答案要点:①城墙高②护城河深⑧武器装备精良④粮食 充足 (共3分。少一个要点减1分) (2)答案:得道(或“人和”)(2分) 05、丰台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0-13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 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 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蕲以东。攻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 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
【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 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 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应陈涉。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委而去之 去: (2)皆刑其长 吏 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翻译: (2) 将军身被坚执锐 翻译: 12.内容理解。(5 分) (1)结合【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守城者的优势。(3 分) 答: (2)请用【甲】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中陈涉起义胜利的原因。(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 11 分) 10.答案:(1)离开 (2)惩罚(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1.答案:(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 器 (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2.(1)答案要点:①城墙高 ②护城河深 ③武器装备精良 ④粮食 充足 (共 3 分。少一个要点减 1 分) (2)答案:得道(或“人和”)(2 分) 05、丰台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0-13 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 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 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 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
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 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节选自《陈涉世家》 10.填空(2分) 1)【乙】文中“以激怒其众”一句中的“以”相当于“来”,《曹刿论战》 中“可以一战”一句中的“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甲】文中“以天下 之所顺”中的“以”的意思 是 (2)《陈涉世家》中“固以怪之矣”一句中的“固”是“本来”的意思,【甲】 文中“固国不以山谿之险”一句中的“固”是“巩固”的意思,【乙】文中“而 戍死者固十六七”中的“固”的意思 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12.下面是对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简单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第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他三空用原文回答,)(4分) 陈胜领导的起义得到了众人的拥护,【乙】文中徒属对陈胜做出了“_①_ 的承诺,受苦大众也以“②”的行动支持陈胜。起义的队伍迅 速③ 起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而秦朝的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这正如【甲】文所说:“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共2分)(1)凭借、依靠(2)本来(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 11.(共4分)(1)拥护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2)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走,使尉恼怒。(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 12.(共4分)①敬受命②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发展壮大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 06、石景山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 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0.填空(2 分) (1)【乙】文中“以激怒其众”一句中的“以”相当于“来”,《曹刿论战》 中“可以一战”一句中的“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甲】文中“以天下 之所顺”中的“以”的意思 是: 。 (2)《陈涉世家》中“固以怪之矣”一句中的“固”是“本来”的意思,【甲】 文中“固国不以山谿之险”一句中的“固”是“巩固”的意思,【乙】文中“而 戍死者固十六七”中的“固”的意思 是: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12.下面是对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简单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第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他三空用原文回答,)(4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10.(共 2 分)(1)凭借、依靠 (2)本来 (评分说明:每小题 1 分) 11.(共 4 分)(1) 拥护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2)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走,使尉恼怒。(评分说明:每小题 2 分) 12.(共 4 分)①敬受命 ②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发展壮大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 06、石景山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 9-11 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陈胜领导的起义得到了众人的拥护,【乙】文中徒属对陈胜做出了“ ① ” 的承诺,受苦大众也以“ ② ”的行动支持陈胜。起义的队伍迅 速 ③ ,起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而秦朝的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这正如【甲】文所说:“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