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七道大题,23道小題,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积累与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干涸(ku) 热忱(chen)吹毛求疵(ci) B.宽恕(sh) 天堑(qian)鳞次栉比(jie) C.拮据(j) 匀称( cheng)惟妙惟肖(xiao) D.娴熟(xidn)阔绰(chuo)相得益彰( zha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绰号 贻误 销声匿迹 鞠躬尽粹 B.秀颀 逾越怨天尤人 肆无忌惮 C.融洽恬静拈轻怕重苦心孤诣 D.挑衅 蛊惑按部就班失魂落魄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以隆重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丰功伟绩 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 设,以人民的生命安全 A.祝贺歌唱警告维持 B.庆祝歌唱警告维护 C.庆祝讴歌警示维护 D.祝贺讴歌警示维持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B.开展“无车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修改:应在“开展”前加“通过”。 C.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 修改:应在“成功”后加“与否"。 D.五月,文昌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休闲的好时机 修改:把时机改为“去处 5.将下列语句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2014 年初中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七道大题,23 道小题,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 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24 分) 一、积累与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kū) 热忱.(chén) 吹毛求疵.(cī) B.宽恕.(shù) 天堑.(qiàn) 鳞次栉.比(jié) C.拮据.(jū) 匀称.(chènɡ) 惟妙惟肖.(xiào) D.娴.熟(xián) 阔绰.(chuò) 相得益彰.(zhā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绰号 贻误 销声匿迹 鞠躬尽粹 B.秀颀 逾越 怨天尤人 肆无忌惮 C.融洽 恬静 拈轻怕重 苦心孤诣 D.挑衅 蛊惑 按部就班 失魂落魄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以隆重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热情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 设,以 人民的生命安全。 A.祝贺 歌唱 警告 维持 B.庆祝 歌唱 警告 维护 C.庆祝 讴歌 警示 维护 D.祝贺 讴歌 警示 维持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 PM2.5 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B. 开展“无车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修改:应在“开展”前加“通过”。 C.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 修改:应在“成功”后加“与否”。 D.五月,文昌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休闲的好时机。 修改:把“时机”改为“去处” 5.将下列语句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②①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 称“诗三百” B.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在社会低层 苦苦挣扎的故事 C.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它以充满率 真童趣的笔调,深刻地揭示出了社会与人、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D.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现代文阅读[I](6分)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 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 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 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管仲提出的“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到墨孑告诫 的“节俭则昌,淫逸则亡”;从荀况主张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到李商隐写下 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 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 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 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 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 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 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 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 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节俭是一种美德。 B.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C.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节俭。 D.厉行勤俭节约需要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 8.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2 页 ①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又 称“诗三百”。 B.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在社会低层 苦苦挣扎的故事。 C.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它以充满率 真童趣的笔调,深刻地揭示出了社会与人、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D.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现代文阅读[Ⅰ](6 分)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 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 800 万吨, 相当于 1500 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 1000 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 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管仲提出的“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到墨子告诫 的“节俭则昌,淫逸则亡”;从荀况主张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到李商隐写下 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 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 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 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 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 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 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 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 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 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节俭是一种美德。 B.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C.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节俭。 D.厉行勤俭节约需要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 8.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B.事实论证 举例论证 C.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9.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告先列出一组节约资源的数字,目的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论点 B.选文第②段罗列了我国众多历史名人厉行节俭的事实,具体而有说服力地论证文章论点。 C.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选文第⑤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号召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列两个文言文语段,答题(12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围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 于国门。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日:“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 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迫近) B.至若春和景明(景色) C.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D.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国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所恶有甚于死者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闻者为之缩颈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D.然则何时而乐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对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多 变。乙文则以记叙为主 B.甲文展现了洞庭湖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也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C.甲文中的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描写,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 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D.乙文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仲淹避之唯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 为其送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B.事实论证 举例论证 C.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9.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告先列出一组节约资源的数字,目的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论点。 B.选文第②段罗列了我国众多历史名人厉行节俭的事实,具体而有说服力地论证文章论点。 C.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选文第⑤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号召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列两个文言文语段,答题(12 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 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 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0.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迫近) B.至若春和景.明(景色) C.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D.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国都)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闻者为之.缩颈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D.然则何时而.乐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 对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多 变。乙文则以记叙为主。 B.甲文展现了洞庭湖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也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C.甲文中的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描写,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 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D.乙文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仲淹避之唯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 为其送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第卷非选择题(%6分) 13.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分) (2)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3分) (二)古诗词鉴赏(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15.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四、默写(10分) 16默写(10分,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将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3)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人生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胸中有杜甫《望岳》中 ”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 烂的风景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17.名著阅读。(4分) 材料一: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 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 材料二: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 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 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 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1)材料一中A处人物是 ,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 (2)材料二中B处人物是 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 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18.“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中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96 分) 13.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 分) (2)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3 分) (二)古诗词鉴赏(4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 分) 15.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 分) 四、默写(10 分) 16.默写(10 分,第(1)小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将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 ...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 1 分,书写 1 分)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3)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人生 路上有 鲜花也有 荆棘, 只要我 们勇敢面 对,胸 中有杜甫 《望岳 》中 “ , ”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 烂的风景。 五、综合性学习(10 分) 17. 名著阅读。(4 分) 材料一:A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 寻思道:“俺 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 开。” 材料二: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 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 把手枪 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 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1)材料一中 A 处人物是 ,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 。 (2)材料二中 B 处人物是 ,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 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18.“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中
国式过马路”。学校就此开展主题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社会实践活动,请 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6分) (1)分析下面“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图”,提取主要信息。(2分) 没有闯过红灯 随大流闯红灯 没时间等,上学不能迟到 8% 没事,我不会碰上事故 86% 主要信息: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 4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分) 甲: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 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有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 遇到了? 丙: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千嘛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丁: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 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夭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六、现代文阅读[Ⅱ](16分)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周海亮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 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七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 汽车停下的位置,是一个斜缓的下坡。父亲钻到货车下,仔细检查他的车。正午的太 阳高悬在空中,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没有仼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儿孑在驾驶室里唱起快乐 的歌,父亲轻轻地笑了,他握住扳手的手加大了力气 突然,毫无征兆地,汽车滑动了一下。男人永远不会知道汽车为什么会突然滑动,是 刹车突然失灵,还是驾驶室里的儿子扳动了剎车。似乎汽车在他头顶快速地驶过去,然后 猛地-颤,就停下了。儿子的歌声戛然而止。那一瞬,巨大的痛苦让父亲几近昏厥。 他仍然躺在车底下。凭经验,他知道,是一块凸起的石头阻挡了滚动的车轮。他想爬 出去,可是他的身体根本动不了。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他无法忍受的剧痛。他不能够辨别这 剧痛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更不知道在那一刹那,车轮是从他的胸膛上还是两腿上轧过去 的。那一刻他只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高喊着儿子的名字,他说你没事吧? 儿子推开车门,跳下来。他说我没事,我不知道汽车怎么突然动了 父亲朝儿子微笑,他说你没事就好,你把电话拿给我 儿子说你要电话干什么?你怎么不起来? 父亲说我累了,我想躺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你把电话找给我,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疼 痛在 点地加剧,如果不是儿子在场,他想,他或许会痛苦地大叫起来。可是现在, 他只能微笑地面对自己的儿子。 儿孑取来了电话,他拔通了急救电话。可是他根本无法讲清楚他所处的准确地点。他 不知道急救车什么时间能够抵达这里,更不知道,还他能不能挨过这段漫长的时间。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2 页 国式过马路”。学校就此开展主题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社会实践活动,请 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6 分) (1)分析下面“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图”,提取主要信息。(2 分) 主要信息: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 4 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 分) 甲: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 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有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 遇到了? 丙: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干嘛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丁: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 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天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建议:① ② ③ ④ 六、现代文阅读[Ⅱ] (16 分)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周海亮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 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七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 看一下。 汽车停下的位置,是一个斜缓的下坡。父亲钻到货车下,仔细检查他的车。正午的太 阳高悬在空中,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没有任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儿子在驾驶室里唱起快乐 的歌,父亲轻轻地笑了,他握住扳手的手加大了力气。 突然,毫无征兆地,汽车滑动了一下。男人永远不会知道汽车为什么会突然滑动,是 刹车突然失灵,还是驾驶室里的儿子扳动了刹车。似乎汽车在他头顶快速地驶过去,然后 猛地一颤,就停下了。儿子的歌声戛然而止。那一瞬,巨大的痛苦让父亲几近昏厥。 他仍然躺在车底下。凭经验,他知道,是一块凸起的石头阻挡了滚动的车轮。他想爬 出去,可是他的身体根本动不了。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他无法忍受的剧痛。他不能够辨别这 剧痛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更不知道在那一刹那,车轮是从他的胸膛上还是两腿上轧过去 的。那一刻他只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高喊着儿子的名字,他说你没事吧? 儿子推开车门,跳下来。他说我没事,我不知道汽车怎么突然动了。 父亲朝儿子微笑,他说你没事就好,你把电话拿给我。 儿子说你要电话干什么?你怎么不起来? 父亲说我累了,我想躺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你把电话找给我,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疼 痛在一点一点地加剧,如果不是儿子在场,他想,他或许会痛苦地大叫起来。可是现在, 他只能微笑地面对自己的儿子。 儿子取来了电话,他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是他根本无法讲清楚他所处的准确地点。他 不知道急救车什么时间能够抵达这里,更不知道,还他能不能挨过这段漫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