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i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 区。⑧数数(su):数,通“速”,快。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②会明亡() ③候已竟去( )④守土者异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答案】 8.(1)告诉(2)适逢(3)离开(4)认为……奇异 9.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10.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乂,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 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岀判断。会,适達,恰好,正赶上。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的迁 移,如会的释义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相同。 ρ.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岀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夫"发语词,可 不译;“以”,用;“易”,交换。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段中的语言 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即可。如:“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可以看出它能听从别人的要求。“象闻之,徐行伏 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在大炮前不惧身死。 五、【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 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6 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8 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 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________) ②会.明亡(_______) ③候已竟去.(_______) ④守土者异.之(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答案】 8.(1)告诉 (2)适逢 (3)离开 (4)认为……奇异 9.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10.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段中的语言 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即可。如:“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可以看出它能听从别人的要求。“象闻之,徐行伏 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在大炮前不惧身死。 五、【2018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 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 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 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 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 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 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 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 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捕治之: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闻: (4)明年卒: 10.翻译下列句子 (1)幼学执敏置诸狱 (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答案】 7.A 9.(1)惩治,治罪 (2)皆,都 (3)使…听到。(4)死
7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 学得祸。言于.抚按①,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 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 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 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 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 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 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捕治.之:_____________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_____________ (3)御史以闻.:_____________ (4)明年卒.: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幼学执敏置诸狱。 (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答案】 7.A 8.C 9.(1)惩治,治罪。 (2)皆,都。 (3)使……听到。 (4)死
10.(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 【解析】选自《明史》作者:脱脱年代:元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 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 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 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 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 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 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 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 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 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 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 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 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 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 为他立祠祭祀。 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 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例句的于和A项的于 都是介词,从的意思。B.比;C.给;D.到。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 析其含义。C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 ρ.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可结合课內文言字词的解釋。比如,咸ˆ可根据《桃花源记》 中的咸来问讯”;“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規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 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执”,逮捕;“置”,安置;“活”, 救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8 10.(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 多。 【解析】选自《明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 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 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 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 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 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 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 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 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 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 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 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 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 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 为他立祠祭祀。 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 救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六、【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 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 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 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 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 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6): 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 著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2)寻亦诛死()(3)无为后所嗤()(4)以匹夫比之()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1)接受(2)杀(3)后人(4)凭 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年代:唐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 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 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 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
9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六、【2018 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 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 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 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 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 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 2016 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 : 福禄,福分。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 著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____) (2)寻亦诛.死(____)(3)无为后.所嗤(____) (4)以.匹夫比之(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1)接受 (2)杀 (3)后人 (4)凭 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 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 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 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
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 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 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 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 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 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 耻笑 7.本题主要考査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 意的词语是:纳:接受。 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 好,被人耻笑。 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 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全:保全。耻:羞愧。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包括:君主能接受忠言,虚 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七、【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 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 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 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 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记数千言 (2)赵先生耻居其下
10 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 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 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 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 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 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 耻笑。”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包括:君主能接受忠言,虚 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七、【2018 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 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 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 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 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