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 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 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1 专题 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2018 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 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答案】 12.D13.A14.D15.D 16.(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我来到这个地 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 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 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 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摹握这类词。解莟时,首先要明确毎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 法,再作比较,得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项,意思是表转折,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表修饰。 1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莟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理 解分析错误,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2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答案】 12.D13.A14.D15.D 16.(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 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 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 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 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 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本题考査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醉翁亭是作者用自 己的别号命名的,丰乐亭的命名根据文中意思可知: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游丰山美景而乐;这里的风 土人情让作者喜爱;作为刺史与民共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珍惜太平生活。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 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耋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以:用。事简:政事简单。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 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 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 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 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主人日再食同 之不能尽其材 B.被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信或谓君不善学,信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善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于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3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2018 年中考广西柳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 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 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 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 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 主人日再食.同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被 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信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善 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于 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之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以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答案】 10.B11.A12.D 13.(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 的,却没有思考它。 【解析】 10.试题分析:B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提供食物;饲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 11.试题分析:A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A都表转折,却。B在;向。C的;去。D相当于“而” 表修饰;把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 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试题分析:D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D项所讲的,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 理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 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 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手”假”但”志"等字词的翻译。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 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 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 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4 C.之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以 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答案】 10.B11.A12.D 13.(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 的,却没有思考它。 【解析】 10.试题分析:B 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 提供食物;饲养。B 同“披”。C 确实;信用。D 善于;好的。 11.试题分析:A 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A 都表转折,却。B 在;向。C 的;去。D 相当于“而”, 表修饰;把。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 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2.试题分析:D 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D 项所讲的,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 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 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 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 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 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 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 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二)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 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 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 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 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 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 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 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三、【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 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 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 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 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二)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 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 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 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 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 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 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 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三、【2018 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