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基础小题 1.【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中两个加点字都读jian:B项第一个加点字读qi,第二个加点字读j:C项第 个加点字读s,第二个加点字读shuo;D项第一个加点字读hou,第二个加点字读hou。故选A 2.【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 (《论语》12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 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 语。C项的解释有误,“怒”在这里是“奋起的意思 3.【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答案】D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 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D项的翻译不正确。“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去”的意思是
1 专题 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基础小题 1.【2018 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是形近字、多音字。A 项中两个加点字都读 jiàn;B 项第一个加点字读 qī,第二个加点字读 jī;C 项第一 个加点字读 sù,第二个加点字读 shuò;D 项第一个加点字读 hòu,第二个加点字读 hóu。故选 A。 2.【2018 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12 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 【答案】C 3.【2018 年中考山西卷】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答案】D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 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D 项的翻译不正确。“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去”的意思是
“离开”,应翻译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点睛:本题考査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二、【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 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 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
2 “离开”,应翻译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二、【2018 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 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 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
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 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 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 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 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 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 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⑧ [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答案】10.C11.乙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 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 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 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 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 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 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 的位置
3 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 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 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 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 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 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 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 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 ⑦[虞]优處,忧患。 ⑧ [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答案】10.C11.乙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 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 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 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 200 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 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 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 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 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 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 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 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 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 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 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 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 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 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益:好处、益处/更加,计:计算;B达:显达/懂得,是:代词/客观 事物的内部联系;D雅:正确/文雅,涕:眼泪/鼻涕;C忧:忧愁焦虑,竭:竭尽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甲句識译应是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 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丙句翻译应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 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 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 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
4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 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 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 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 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 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 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 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 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 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 益:好处、益处/更加,计:计算;B 达:显达/懂得,是:代词/客观 事物的内部联系;D 雅:正确/文雅,涕:眼泪/鼻涕;C 忧:忧愁焦虑,竭:竭尽。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 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 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
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 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 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三、【2018年中考广东深圳卷】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 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 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困于心,衡于虑( (3)王数封我矣( (4)而子辞( 8.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答案】7.(1)发:起,指被任用(2)衡:通“横”,梗塞、不顺(3)数:多次(4) 辞:推辞,谢绝 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 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 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 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5 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 200 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 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 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三、【2018 年中考广东深圳卷】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 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 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 (3)王数.封我矣(_______) (4)而子辞.(_______) 8.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答案】7.(1)发:起,指被任用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数:多次 (4) 辞:推辞,谢绝 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 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 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 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