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 、【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汇南真虫不为奇蟥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 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 《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晩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 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3)皆宜远观( (4)悉是晚景(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 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突然(通“猝”)(2)放弃(放下,丢开)(3)合适(应当)(4)全(都) 8.(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 形象 9.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
1 专题 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8 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 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 《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 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 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6. (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7.C 8.(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 形象。 9.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
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解析】 6.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 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 用法去,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怡当。注意“卒是通假字: 通猝",突然。“悉是全、都的意思。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 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 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意为: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 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故本句停顿为“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奏“弹奏;“辄”,就;‘类¨,像。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9.本题考査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乙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告诉读者董源的画适合远观,近观不行任何东西,又用《落照图》 举例说明。 甲文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髙耸的样子就像泰山!υ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 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 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 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 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乙文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 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岀神入化的境界。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 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 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 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2 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 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乙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告诉读者董源的画适合远观,近观不行任何东西,又用《落照图》 举例说明。 甲文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 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 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 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 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乙文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 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 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 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 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二、【2018 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女有归 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 11.①与:通“举” ②归:女子出嫁 1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一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路不拾遗一一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解析】选自:《礼记》作者:戴圣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 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 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 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1.本题主要考査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 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12.本题考査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 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一老有 所终,幼有所长。②路不拾遗一一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 11.①与:通“举”。 ②归:女子出嫁。 1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解析】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 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 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 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 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 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 所终,幼有所长。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本题考査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 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 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睛:本题考査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 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 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14.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成语,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 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只有正确理解成语意思才能准确作答。本题可以组成的成语有:皆大欢 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三、【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 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琬年七岁,时在 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①。”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③麻炬③,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⑨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 舞⑤。’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 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①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⑧燎:燃烧。③炬:火把。⑩祈:乞求。⑤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⑥⑥兆: 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谓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 (3)从夕达旦 (4)是为大雨之兆是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 1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 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 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 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 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14.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成语,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 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只有正确理解成语意思才能准确作答。本题可以组成的成语有:皆大欢 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三、【2018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 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 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 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 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 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 7.(1)称(2)为什么(3)早晨(4)这 8.C 9.(1)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2)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 广博。 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解析】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 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 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晩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 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角商羊。儿童有 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 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昇义词、词类活用现象、 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旦“是“早晨”的意思 8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虛词的用法。例句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项中 于意思为“比”,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 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硫通,如遇省略 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对是“回的意思,“及"是笭等到”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 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 舟、包粽子。 1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
5 【答案】 7.(1)称 (2)为什么 (3)早晨 (4)这 8.C 9.(1)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2)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 广博。 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解析】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 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 7 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 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 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角商羊。儿童有 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 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 舟、包粽子。 1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