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地选择了与虚构的、幻想的和想象的世界的同化: (3)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家的视点具有一种含混性,仿佛是儿子对于父 亲的那种矛盾的心情,因而包含了“二次同化”的内容。总之,镜像说可 以更加充分地凸现绘画和观者、绘画和作者以及绘画本身的主体意味,把 隐藏于现象之后的复杂体验关系透明化。这无疑会深化人们对绘画心理蕴 含的体认和分析。 1953年,拉康对心理功能的三个概念进行了描述 这即是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进行的改造。 (1)想象 一这是镜子阶段形成了,是最先认识的 世界,虚构、统一而自足。其中只有我是中心。(对应弗式的自我) (2)符号 一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因而转向更为复 杂的现实。(在想象中,基本上儿童与母亲的关系, 比较简单)在符号那里,那个圆满的镜像阶段不复存 在。主体分裂而被变化成一种替代物。(对应弗式的超我)》 (3)现实(the real) 是拉康最晦涩的概念之 有人说,这是指个人内心的现实,有人说是指被感觉 到而又不被符号化的东西。(接近于弗式的本我) 拉康和弗洛伊德对梦的理解的区别: 梦是符号(词语)向相象(图像)的问归: (弗洛伊德》 梦是符号变成想象的过程。(拉康)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点在哪? 2.谈谈自卑情结在艺术创诰中所起的作用。 3.镜像阶段论指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六讲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理解格式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3.掌握并能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主要视觉原则 (二)教学内容 1.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
意识地选择了与虚构的、幻想的和想象的世界的同化; (3)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家的视点具有一种含混性,仿佛是儿子对于父 亲的那种矛盾的心情,因而包含了“二次同化”的内容。总之,镜像说可 以更加充分地凸现绘画和观者、绘画和作者以及绘画本身的主体意味,把 隐藏于现象之后的复杂体验关系透明化。这无疑会深化人们对绘画心理蕴 含的体认和分析。 1953 年,拉康对心理功能的三个概念进行了描述, 这即是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进行的改造。 (1)想象——这是镜子阶段形成了,是最先认识的 世界,虚构、统一而自足。其中只有我是中心。(对应弗式的自我) (2)符号——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因而转向更为复 杂的现实。(在想象中,基本上儿童与母亲的关系, 比较简单)在符号那里,那个圆满的镜像阶段不复存 在。主体分裂而被变化成一种替代物。(对应弗式的超我) (3)现实(the real)——是拉康最晦涩的概念之一。 有人说,这是指个人内心的现实,有人说是指被感觉 到而又不被符号化的东西。(接近于弗式的本我) 拉康和弗洛伊德对梦的理解的区别: 梦是符号(词语)向想象(图像)的回归;(弗洛伊德) 梦是符号变成想象的过程。(拉康)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点在哪? 2.谈谈自卑情结在艺术创造中所起的作用。 3.镜像阶段论指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六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理解格式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3.掌握并能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主要视觉原则 (二) 教学内容 1.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德]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艺术心理学问题》等。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 3.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个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 一“格式塔质”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表现性 “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 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一—阿恩海姆 如何表现? 艺术品所表现的的东西并不存在于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一一而是存 在于结构之中。 非物质的心理事实 物质的物理现实 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 人们感知外物的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 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一一感知具有抽象性。 阿恩海姆提出了“知觉概念”一词。一一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 程 简化原则 知觉概念与简化原则的作用 一件艺术品反映着,或者说解释着某种现实事物,并借助于这种反 映或解释来表现特定意义。艺术反映或解释事物、表现意义的手段不是 般的再现,而是依靠简化原则,即抓住事物的结构特征来对它加以抽象。 这种抽象的内在依据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意义的结构,而这种意义的结构 只有借助于某种事物的外在结构特征才得以显现。连接意义结构与事物外 在结构的中介因素即是所谓的异质同构原理。 视觉艺术中的运动 幅画、 一件雕塑物理上静止不动,看起来却像永远处于运动之中。 不动之动 视觉中的运动作品分析 艺术品的形式如何创造出“运动”效果 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街,而不是实际上的力的平衡 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 相抵消的状态上时心理上的感受。一一平衡来自一种主观经验而非物理现 象
代表人物: [德]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艺术心理学问题》等。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 3.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一个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质”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表现性 “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 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阿恩海姆 如何表现? 艺术品所表现的的东西并不存在于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中。——而是存 在于结构之中。 非物质的心理事实 物质的物理现实 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 人们感知外物的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 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感知具有抽象性。 阿恩海姆提出了“知觉概念”一词。——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 程。 简化原则 知觉概念与简化原则的作用 一件艺术品反映着,或者说解释着某种现实事物,并借助于这种反 映或解释来表现特定意义。艺术反映或解释事物、表现意义的手段不是一 般的再现,而是依靠简化原则,即抓住事物的结构特征来对它加以抽象。 这种抽象的内在依据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意义的结构,而这种意义的结构 只有借助于某种事物的外在结构特征才得以显现。连接意义结构与事物外 在结构的中介因素即是所谓的异质同构原理。 视觉艺术中的运动 一幅画、一件雕塑物理上静止不动,看起来却像永远处于运动之中。 不动之动 视觉中的运动 作品分析 艺术品的形式如何创造出“运动”效果 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衡,而不是实际上的力的平衡。 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 相抵消的状态上时心理上的感受。——平衡来自一种主观经验而非物理现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