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 出12种,包括B1、B2、Gl、G2、Ml、M2、Pl、Q、H1、GM、B2。 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 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 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 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 要分子型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和M2主要存在 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在紫外线下,黄曲霉 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 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 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 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 在pH9—10的强酸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 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 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 出12种,包括B1、B2、Gl、G2、Ml、M2、Pl、Q、H1、GM、B2。 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 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 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 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 要分子型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和M2主要存在 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在紫外线下,黄曲霉 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 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 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 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 在pH9—10的强酸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 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 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3.1.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自1990 年,它被列为AOAC(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标准 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3.1.1 原理 本法是利用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有机溶剂提取、净化、浓 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 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黄曲霉毒素Bt的最低检出量为0.000 4ug,最低检出 浓度为5ug/Kg。
3.1.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自1990 年,它被列为AOAC(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标准 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3.1.1 原理 本法是利用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有机溶剂提取、净化、浓 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 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黄曲霉毒素Bt的最低检出量为0.000 4ug,最低检出 浓度为5ug/Kg。
3.1.2 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小型粉碎机、样筛、电动振荡器、玻璃浓缩器、玻璃板 5cm×20cm、薄层板涂布器、展开槽(25cm×6cm×4cm)、紫外光灯 100一125w、波长365nm滤光片、微量注射器(2)试剂 ①三氯甲烷、正己烷(沸程30~60℃)或石油醚(沸程60~90℃)、甲 醇、苯、乙腈、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丙酮。以上试 剂在试验前需先进行空白试验,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 一进行重蒸。 ②硅胶G(薄层色谱用)、三氟乙酸、无水硫酸钠、氯化钠、苯一乙 腈(98+2)混合液、甲醇水溶液(55+45)。 ③黄曲霉毒素B1标准液:准确称取1~1.2mg AFTB1标准品,先 加入2mL乙腈溶解后,再用苯稀释至100mL,避光、于冰箱4℃保存。 此标准液浓度约为10ug/mL。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再 用苯一乙腈混合液调整其浓度为准确10.0ug/mL。在350nm, AFTB在苯一乙腈(98+2)混合液中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9 800
3.1.2 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小型粉碎机、样筛、电动振荡器、玻璃浓缩器、玻璃板 5cm×20cm、薄层板涂布器、展开槽(25cm×6cm×4cm)、紫外光灯 100一125w、波长365nm滤光片、微量注射器(2)试剂 ①三氯甲烷、正己烷(沸程30~60℃)或石油醚(沸程60~90℃)、甲 醇、苯、乙腈、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丙酮。以上试 剂在试验前需先进行空白试验,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 一进行重蒸。 ②硅胶G(薄层色谱用)、三氟乙酸、无水硫酸钠、氯化钠、苯一乙 腈(98+2)混合液、甲醇水溶液(55+45)。 ③黄曲霉毒素B1标准液:准确称取1~1.2mg AFTB1标准品,先 加入2mL乙腈溶解后,再用苯稀释至100mL,避光、于冰箱4℃保存。 此标准液浓度约为10ug/mL。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再 用苯一乙腈混合液调整其浓度为准确10.0ug/mL。在350nm, AFTB在苯一乙腈(98+2)混合液中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9 800
④黄曲霉毒素B:标准使用液: I液(1.0ug/mL):取1mL AFTB标准液(10.0ug/mL)于10mL容 量瓶中,用苯一乙腈混合液稀释、定容。 Ⅱ液(0.2ug/mL):取I液1mL,按上法定容5mL。 Ⅲ液(0.04ug/mL):取液Ⅱ1mI。,按上法定容5mI。 ⑤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用):取100g漂白粉,加入500mL水,搅 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碳酸钠(Na2CO3·H2O)溶于500mL温水中。 将两液合并、搅拌、澄清、过滤。此液含次氯酸25g/L。污染 的玻璃器皿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可达到去毒的效果
④黄曲霉毒素B:标准使用液: I液(1.0ug/mL):取1mL AFTB标准液(10.0ug/mL)于10mL容 量瓶中,用苯一乙腈混合液稀释、定容。 Ⅱ液(0.2ug/mL):取I液1mL,按上法定容5mL。 Ⅲ液(0.04ug/mL):取液Ⅱ1mI。,按上法定容5mI。 ⑤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用):取100g漂白粉,加入500mL水,搅 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碳酸钠(Na2CO3·H2O)溶于500mL温水中。 将两液合并、搅拌、澄清、过滤。此液含次氯酸25g/L。污染 的玻璃器皿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可达到去毒的效果
3.1.3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样品从大样经粗碎及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减至0.5~lkg后全部粉碎。 粮食样品全部通过20目筛,花生样品全部通过10目筛、混匀。 (2)提取 称取20.00g经粉碎样品,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30mL正己烷或石 油醚和100mL甲醇水清液,瓶塞上涂一层水、盖严防漏。振荡30min,静置片 刻,以叠成折叠式的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分液漏斗中,待下层甲醇水溶液分 清后,放出甲醇水溶液于另一具塞锥形瓶内。取20.00mL甲醇水溶液(相当于 4.0g样品)置于另一125mL分液漏斗中,加20mL三氯甲烷,振摇2min、静置分 层,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 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50mL蒸发皿 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 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 在通风柜,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然后于冰盒上冷却2~3min后,准确加 入1mL苯一乙腈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 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晶体即消失,再用 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的具塞试管中
3.1.3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样品从大样经粗碎及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减至0.5~lkg后全部粉碎。 粮食样品全部通过20目筛,花生样品全部通过10目筛、混匀。 (2)提取 称取20.00g经粉碎样品,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30mL正己烷或石 油醚和100mL甲醇水清液,瓶塞上涂一层水、盖严防漏。振荡30min,静置片 刻,以叠成折叠式的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分液漏斗中,待下层甲醇水溶液分 清后,放出甲醇水溶液于另一具塞锥形瓶内。取20.00mL甲醇水溶液(相当于 4.0g样品)置于另一125mL分液漏斗中,加20mL三氯甲烷,振摇2min、静置分 层,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 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50mL蒸发皿 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 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 在通风柜,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然后于冰盒上冷却2~3min后,准确加 入1mL苯一乙腈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 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晶体即消失,再用 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的具塞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