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问题。自从马尔萨斯提出用避孕措施来控制人口,以健 全和平衡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后,避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心 的问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进展基本肯定了避孕是一 种现代理性社会、理性人的合理要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理性化和高度文明化以后的优秀产物。然而,宗教界对此 般采取否定态度,有些开明教会则态度暧昧。如15世纪的神 学家勒迈斯特认为婚姻性交是取乐的一种方式;18世纪末, 有些神学家一般已不再坚持婚姻性交的生育目的。但是,直 至1968年,教皇保罗六世发布的通谕中还重申了对避孕的谴 责,他的话受到了世界各国教会和教徒的响应。 在有关生命“法案”的命题中,有争议的第三类命题是 人工流产问题以及第四类命题绝育问题。这个范围的争议与 上述情况大体相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团体率先提出“生命法 案”的主题,认为“人的生命从受精的瞬间起,就被赋有人 权”,此后扩展到与受孕有关的一切过程。随即,美国大多 数高等院校的1300多名学者、科学家联名反对这个命题。这 场“官司”在司法界内引起了持久的争议。美国公众出于好 奇心态,更是把一件原来就争论得不可开交的事,传播得纷 纷扬扬。很多人就此扬了大名,发了争论财。科学和世俗 合理和道德的争议,把公众的兴趣和智慧调动得如此充分, 其影响几乎超越60年代前后开展的有关生态方面的“绿色生 3.生命质量的评价 传统的医学和生物学所评价的生命质量的对象,主要是
·4· 避孕问题。自从马尔萨斯提出用避孕措施来控制人口,以健 全和平衡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后,避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心 的问题。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进展基本肯定了避孕是一 种现代理性社会、理性人的合理要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理性化和高度文明化以后的优秀产物。然而,宗教界对此一 般采取否定态度,有些开明教会则态度暧昧。如 15 世纪的神 学家勒迈斯特认为婚姻性交是取乐的一种方式;18 世纪末, 有些神学家一般已不再坚持婚姻性交的生育目的。但是,直 至 1968 年,教皇保罗六世发布的通谕中还重申了对避孕的谴 责,他的话受到了世界各国教会和教徒的响应。 在有关生命“法案”的命题中,有争议的第三类命题是 人工流产问题以及第四类命题绝育问题。这个范围的争议与 上述情况大体相仿。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一些团体率先提出“生命法 案”的主题,认为“人的生命从受精的瞬间起,就被赋有人 权”,此后扩展到与受孕有关的一切过程。随即,美国大多 数高等院校的 1300 多名学者、科学家联名反对这个命题。这 场“官司”在司法界内引起了持久的争议。美国公众出于好 奇心态,更是把一件原来就争论得不可开交的事,传播得纷 纷扬扬。很多人就此扬了大名,发了争论财。科学和世俗、 合理和道德的争议,把公众的兴趣和智慧调动得如此充分, 其影响几乎超越 60 年代前后开展的有关生态方面的“绿色生 命”的运动。 3.生命质量的评价 传统的医学和生物学所评价的生命质量的对象,主要是 观者藏书 20100112
在社会中生活的人,这里主要指成人。科学发展到产业革命 时代,生命已被理解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整个一段时空 范围。自从生命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后,生命 质量的范围被确定为从受精卵到人体失去心跳和呼吸停止。 从50年代起,生命科学的发展又涉及到人体的遗传基因、智 商和死亡瞬间的复杂变化的领域。60年代后期兴起了“绿色 生命的革命”,提出了生态平衡对人体生命质量的深远影 响,把生命自身系统的质量研究,纳入到环境生态质量系统 内考察。人类心理科学的前进,把心理描述、生命心理的反 思和生命心理实验、社会实证等,统一作为一个有机的非平 衡系统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诞生,在生命质量的统计取向 上,逐步取代了线性研究,其意义究竟有多大,现在对它作 出定论还为时过早。然而不管怎样,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发 展。方法的更新,必定会给神圣的科学带来新的启示。 生命质量的评价除了综合评价外,各个与此相关的学科 都有一套评价原则。比如,生物学着眼于生命细胞、机体等 功能的优劣;医学考虑人体生命的各器官功能的健康与否 心理学观察人体心理的条理是否有序;生态学考察自然界各 生命现象是否协调;社会学、法学、哲学和宗教等注重人类 生命的个体和群体的责任与义务,等等。 各学科在评价生命质量的具体对象和手段方面差异很 大,但还是有共同点的,它可归纳为生命质量的描述、评 价和规范性陈述。从描述性来判断,生命质量是指生命的特 征和所包涵的内容,可用以描述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处的不同状态。从评价性来判断,生命质量指的是给个体 生命或人群生命赋予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们评价某人 的视力是否正常,只是回答或评价为是与不是,而不是说应
·5· 在社会中生活的人,这里主要指成人。科学发展到产业革命 时代,生命已被理解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整个一段时空 范围。自从生命科学在 20 世纪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后,生命 质量的范围被确定为从受精卵到人体失去心跳和呼吸停止。 从 50 年代起,生命科学的发展又涉及到人体的遗传基因、智 商和死亡瞬间的复杂变化的领域。60 年代后期兴起了“绿色 生命的革命”,提出了生态平衡对人体生命质量的深远影 响,把生命自身系统的质量研究,纳入到环境生态质量系统 内考察。人类心理科学的前进,把心理描述、生命心理的反 思和生命心理实验、社会实证等,统一作为一个有机的非平 衡系统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诞生,在生命质量的统计取向 上,逐步取代了线性研究,其意义究竟有多大,现在对它作 出定论还为时过早。然而不管怎样,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发 展。方法的更新,必定会给神圣的科学带来新的启示。 生命质量的评价除了综合评价外,各个与此相关的学科 都有一套评价原则。比如,生物学着眼于生命细胞、机体等 功能的优劣;医学考虑人体生命的各器官功能的健康与否; 心理学观察人体心理的条理是否有序;生态学考察自然界各 生命现象是否协调;社会学、法学、哲学和宗教等注重人类 生命的个体和群体的责任与义务,等等。 各学科在评价生命质量的具体对象和手段方面差异很 大,但还是有共同点的,它可归纳为生命质量的描述、评 价和规范性陈述。从描述性来判断,生命质量是指生命的特 征和所包涵的内容,可用以描述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处的不同状态。从评价性来判断,生命质量指的是给个体 生命或人群生命赋予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们评价某人 的视力是否正常,只是回答或评价为是与不是,而不是说应 观者藏书 20100112
该还是不应该正常。从规范性陈述来判断,生命质量是指其 质量的高低,从而引出我们对此需要采取的措施,并以规范 性的原则来决定保护或结束特定的对象。 生命质量的研究一般还要定量进行。对生命数量的统 计,一方面能了解在个体生命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质量的好 坏,了解生命的破坏是偶然性损坏还是规律性衰亡;另一方 面,能了解整体数量的多少,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制约限度。 当生命数量超过了维持他们所必需的最低资源时,生命质量 问题就突出起来。史前人类社会,是按自然调剂的办法,即 依靠所谓的“天命”来维持。现代社会也没有找到令人满意 的方法。因此,从生命数量出发来研究生命质量,作出理性 的评判,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生命质量的持续提 高,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生命的质量与人体的功能和意识的存在程度密切相关 处于极度痛苦状态或意识完全丧失的人,其生命质量就低得 几乎接近于零;反之,生命质量随人的感觉和知觉的良好程 度而递增。 人的胚胎、新生胎儿、脑死病人、临终病人、精神病人 等等的生命质量,以及所有健康、欠健康、不健康的人的生 命质量应由谁来判定呢?前者依靠①代理人(要经过一定的 司法或行政手续认可);②第三方判定者(家属、医生、有 时包括律师、公证人);后者主要由自己判定。因而时常会 引出自作主张,未经医生认可而私自使用药物,拖延或拒绝 执行正常的医疗程序的情况。客观行为与主观要求不一致, 或时而变化不定,出尔反尔。极端者甚至拆除医疗设施,中 止抢救,吞咽有害、有毒物品以求自杀。当然,大部分意志 未彻底崩溃的人,基本上能按照医疗程序接受治疗
·6· 该还是不应该正常。从规范性陈述来判断,生命质量是指其 质量的高低,从而引出我们对此需要采取的措施,并以规范 性的原则来决定保护或结束特定的对象。 生命质量的研究一般还要定量进行。对生命数量的统 计,一方面能了解在个体生命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质量的好 坏,了解生命的破坏是偶然性损坏还是规律性衰亡;另一方 面,能了解整体数量的多少,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制约限度。 当生命数量超过了维持他们所必需的最低资源时,生命质量 问题就突出起来。史前人类社会,是按自然调剂的办法,即 依靠所谓的“天命”来维持。现代社会也没有找到令人满意 的方法。因此,从生命数量出发来研究生命质量,作出理性 的评判,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生命质量的持续提 高,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生命的质量与人体的功能和意识的存在程度密切相关。 处于极度痛苦状态或意识完全丧失的人,其生命质量就低得 几乎接近于零;反之,生命质量随人的感觉和知觉的良好程 度而递增。 人的胚胎、新生胎儿、脑死病人、临终病人、精神病人 等等的生命质量,以及所有健康、欠健康、不健康的人的生 命质量应由谁来判定呢?前者依靠①代理人(要经过一定的 司法或行政手续认可);②第三方判定者(家属、医生、有 时包括律师、公证人);后者主要由自己判定。因而时常会 引出自作主张,未经医生认可而私自使用药物,拖延或拒绝 执行正常的医疗程序的情况。客观行为与主观要求不一致, 或时而变化不定,出尔反尔。极端者甚至拆除医疗设施,中 止抢救,吞咽有害、有毒物品以求自杀。当然,大部分意志 未彻底崩溃的人,基本上能按照医疗程序接受治疗。 观者藏书 20100112
在判定生命质量时,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的准则,即有 “足够”的理由强调,损害生命质量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任 何保护生命质量的举动都是有价值的,尤其当生命质量尚存 在一定价值的时候。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良好的生命 质量,都有义务帮助别人得到这种权利;任何以一个生命质 量的丧失为代价来维持另一个生命质量的行为都是不人道 的。当然,当一个生命质量在作无益的、不可逆转的痛苦挣 扎,并给其他人造成非常大的痛苦或牺牲时,用最科学和最 富有人情的方法给予妥善处理是重要的,这就是一种被称为 安乐死或临终安抚死的特殊方式。 对生和死的瞬间判定和执行,即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 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在生物学和医学对生命质量的实验和临 床中,要取得高一级的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若干年月。在这 个间隙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超前,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更 应如此。同时需要深入公众,作公众意愿和认识的资料收 集。虽然这是艰难的一步,但其意义却是深远的,否则,推 行生命质量的实践,将可能会产生悲剧性的社会后果。 4.生命的人口学意义 判别人口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数量、质量、价值观念和 能量等,将涉及以下若干有关问题。 自然生命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人口生命的数量则受土 地、资料、能源、社会生产力的载纳量的制约。当前,人口 生命数量上的超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988年联合国人口 委员会主持召开“世界人口50亿”专题会议,各国首脑和人 口学家就此作出呼吁,一致要求控制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
·7· 在判定生命质量时,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的准则,即有 “足够”的理由强调,损害生命质量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任 何保护生命质量的举动都是有价值的,尤其当生命质量尚存 在一定价值的时候。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良好的生命 质量,都有义务帮助别人得到这种权利;任何以一个生命质 量的丧失为代价来维持另一个生命质量的行为都是不人道 的。当然,当一个生命质量在作无益的、不可逆转的痛苦挣 扎,并给其他人造成非常大的痛苦或牺牲时,用最科学和最 富有人情的方法给予妥善处理是重要的,这就是一种被称为 安乐死或临终安抚死的特殊方式。 对生和死的瞬间判定和执行,即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 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在生物学和医学对生命质量的实验和临 床中,要取得高一级的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若干年月。在这 个间隙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超前,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更 应如此。同时需要深入公众,作公众意愿和认识的资料收 集。虽然这是艰难的一步,但其意义却是深远的,否则,推 行生命质量的实践,将可能会产生悲剧性的社会后果。 4.生命的人口学意义 判别人口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数量、质量、价值观念和 能量等,将涉及以下若干有关问题。 自然生命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人口生命的数量则受土 地、资料、能源、社会生产力的载纳量的制约。当前,人口 生命数量上的超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988 年联合国人口 委员会主持召开“世界人口 50 亿”专题会议,各国首脑和人 口学家就此作出呼吁,一致要求控制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 观者藏书 20100112
提高人口生命的质量,建立和健全按国别、区域、洲际和世 界性的四级人口生命的适度规模,目的是促进人类的繁荣和 社会秩序的优化。 人口生命的数量和土地、资源、能源的拥有量呈正相 关,当比例失衡时(这是目前主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将导 致就业不充分和经济收入的降低,并且由此而导致受教育机 会减少,医疗水平下降,居住条件恶化,交通拥挤等,严重 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并且,还会造成家庭婚姻关系的变 态、老人问题的突发性冲击、人口盲目流动、生育率和死亡 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可能触发战争和瘟疫的滋生。 人口生命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人口体质和智力的水 准。提高人口生命的质量,首先要制定适度的人口规模,优 生优育。优生优育就是提高生命遗传素质和创造良好的生育 条件及其护理环境,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基本杜绝残废 畸胎、痴呆、先天愚型、血统病及各种怪胎。通常的办法是 大力做好婚前咨询、生育常识培训和临床检査,尽早摒除不 良遗传因素的传播。在妇女怀孕后至婴儿出生期,做好产前 生命的人口学意义还表现在人类对自身的价值观念的认 识取向,主要是生育观念。客观指标是:初婚(同居)年 龄;独身(同居);生育上的制约(避孕、绝育、人工流 产);伦理观(宗教的和家族、世俗的);社会经济观念 (接受型和享受型);社会保险和福利的实施程度;家庭婚 姻结构及性与生育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在上述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则可以引出这样一个结论: 生命观念的认定可分为三条。一条是着重成人自身生命价 值,另一条是着重下一代的生命价值,第三条是两者兼而有
·8· 提高人口生命的质量,建立和健全按国别、区域、洲际和世 界性的四级人口生命的适度规模,目的是促进人类的繁荣和 社会秩序的优化。 人口生命的数量和土地、资源、能源的拥有量呈正相 关,当比例失衡时(这是目前主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将导 致就业不充分和经济收入的降低,并且由此而导致受教育机 会减少,医疗水平下降,居住条件恶化,交通拥挤等,严重 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并且,还会造成家庭婚姻关系的变 态、老人问题的突发性冲击、人口盲目流动、生育率和死亡 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可能触发战争和瘟疫的滋生。 人口生命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人口体质和智力的水 准。提高人口生命的质量,首先要制定适度的人口规模,优 生优育。优生优育就是提高生命遗传素质和创造良好的生育 条件及其护理环境,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基本杜绝残废、 畸胎、痴呆、先天愚型、血统病及各种怪胎。通常的办法是 大力做好婚前咨询、生育常识培训和临床检查,尽早摒除不 良遗传因素的传播。在妇女怀孕后至婴儿出生期,做好产前 检查。 生命的人口学意义还表现在人类对自身的价值观念的认 识取向,主要是生育观念。客观指标是:初婚(同居)年 龄;独身(同居);生育上的制约(避孕、绝育、人工流 产);伦理观(宗教的和家族、世俗的);社会经济观念 (接受型和享受型);社会保险和福利的实施程度;家庭婚 姻结构及性与生育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在上述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则可以引出这样一个结论: 生命观念的认定可分为三条。一条是着重成人自身生命价 值,另一条是着重下一代的生命价值,第三条是两者兼而有 观者藏书 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