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131) 附录 悉尼宣言 (132) 关于制订我国脑死亡标准和承认死亡权利 的倡议(草案) (133)
·3· 结束语·····································································(131) 附 录 一、悉尼宣言····················································(132) 二、关于制订我国脑死亡标准和承认死亡权利 的倡议(草案)·········································(133) 观者藏书 20100112
观者藏书 20100112
、热点和难点 1.有人权的生命从何时始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生物有受精卵时即可认定生命 开始萌发了。然而,有人权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该命 题的解答却众说纷纭,甚至大相径庭。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说,受精卵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开 端。但从社会学的原则,或从世俗的角度来判别,就不能确 认受精卵是独立的、赋有人权意义的生命。 众所周知,受精卵经过若干周的发育,即逐步形成为胎 儿。那么下一步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胎儿是不是人?判定作 为人的起始点的可能是:(1)从受孕之时起;(2)受精卵植 入子宫后;(3)脑电波的出现;(4)胎儿运动时,母亲能明 确地感觉到;(5)离开母体能存活的胎儿。 对此,比较传统和一般的生物学见解是,当胎儿发育到 离开母体而可能存活时,便被确认为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体。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观念被逐渐修正。目前,医学 界一般认为妊娠20周,体重在400~500克的胎儿便可能存 活,尽管存活的概率不太高,而且各地的差异也很大。但 是,医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确定这个指标已不是很遥远的 事了。 从社会学、民俗学或宗教等方面而论,胎儿不能算作一 个有人权的人,而是经常作为母亲的一部分或潜在的人来对 待。在古《犹太圣法经传》的条文里,胎儿即被认为是母体
·1· 一、热点和难点 1.有人权的生命从何时始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生物有受精卵时即可认定生命 开始萌发了。然而,有人权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该命 题的解答却众说纷纭,甚至大相径庭。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说,受精卵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开 端。但从社会学的原则,或从世俗的角度来判别,就不能确 认受精卵是独立的、赋有人权意义的生命。 众所周知,受精卵经过若干周的发育,即逐步形成为胎 儿。那么下一步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胎儿是不是人?判定作 为人的起始点的可能是:(1)从受孕之时起;(2)受精卵植 入子宫后;(3)脑电波的出现;(4)胎儿运动时,母亲能明 确地感觉到;(5)离开母体能存活的胎儿。 对此,比较传统和一般的生物学见解是,当胎儿发育到 离开母体而可能存活时,便被确认为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体。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观念被逐渐修正。目前,医学 界一般认为妊娠 20 周,体重在 400~500 克的胎儿便可能存 活,尽管存活的概率不太高,而且各地的差异也很大。但 是,医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确定这个指标已不是很遥远的 事了。 从社会学、民俗学或宗教等方面而论,胎儿不能算作一 个有人权的人,而是经常作为母亲的一部分或潜在的人来对 待。在古《犹太圣法经传》的条文里,胎儿即被认为是母体 观者藏书 20100112
的一部分。因此,孕妇改变宗谱,无需举行有宗别意义的追 加仪式。《旧约》认定的原则精神大致与此相同。在东方儒 家文化所崇尚的葬礼内,不包含胎儿的命名,在可考证的坟 墓殉葬物中,也未发现这类记述。现代土族人有称未经洗礼 的要儿不能独立称为人,当然更何况胎儿了 因此,何时开始有人权的生命,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 的标准,即胎儿离开母体后便被确定为有人权的生命。现代 的各国宪法、法律都基本上认定这一点。但是,这并不妨碍 科学家对有人权的生命的起始点的时差作出往前移的研 究。恰恰相反,这类研究不但为开创各种新兴学科和新的科 学假说提供了可能,而且触发了有关行政、司法部门的超前 考察。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小组认 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妊娠不到22周,体重在500克之内 的胎儿的健康存活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实际上,妊娠22 28周,体重500~1000克的胎儿存活的机会也不高。但是, 尽管这样,他们仍然认为,当500克以上的胎儿从母体分离 后,即可确定其为新生命的诞生 尽管现代社会确定了新生命的人权,但在世俗观念和具 体司法规定中,其人权的享受仍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即使 3岁左右的儿童,仍不能充分享受人权。溺死婴儿的父母通 常不会受到很重的刑罚。由于过失造成要儿死亡,其结果仅 仅是受到舆论的责难,反之,假如3岁以上的儿童遭受到成 人不公正的待遇,那末该成人一般将被受到刑法或民法的处 置。因此,有人权的生命的确定,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 的难题。为此,世界妇女组织和卫生组织每召集一次世界性 的大型会议,几乎总有专家会提出这样的议题,尽管每一次 都作出延续到下一轮会议讨论的结论,专家们仍然不甘罢
·2· 的一部分。因此,孕妇改变宗谱,无需举行有宗别意义的追 加仪式。《旧约》认定的原则精神大致与此相同。在东方儒 家文化所崇尚的葬礼内,不包含胎儿的命名,在可考证的坟 墓殉葬物中,也未发现这类记述。现代土族人有称未经洗礼 的婴儿不能独立称为人,当然更何况胎儿了。 因此,何时开始有人权的生命,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 的标准,即胎儿离开母体后便被确定为有人权的生命。现代 的各国宪法、法律都基本上认定这一点。但是,这并不妨碍 科学家对有人权的生命的起始点的时差作出往前移的研 究。恰恰相反,这类研究不但为开创各种新兴学科和新的科 学假说提供了可能,而且触发了有关行政、司法部门的超前 考察。20 世纪 70 年代初,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小组认 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妊娠不到 22 周,体重在 500 克之内 的胎儿的健康存活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实际上,妊娠 22~ 28 周,体重 500~1000 克的胎儿存活的机会也不高。但是, 尽管这样,他们仍然认为,当 500 克以上的胎儿从母体分离 后,即可确定其为新生命的诞生。 尽管现代社会确定了新生命的人权,但在世俗观念和具 体司法规定中,其人权的享受仍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即使 3 岁左右的儿童,仍不能充分享受人权。溺死婴儿的父母通 常不会受到很重的刑罚。由于过失造成婴儿死亡,其结果仅 仅是受到舆论的责难,反之,假如 3 岁以上的儿童遭受到成 人不公正的待遇,那末该成人一般将被受到刑法或民法的处 置。因此,有人权的生命的确定,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 的难题。为此,世界妇女组织和卫生组织每召集一次世界性 的大型会议,几乎总有专家会提出这样的议题,尽管每一次 都作出延续到下一轮会议讨论的结论,专家们仍然不甘罢 观者藏书 20100112
休,始终不懈地进行努力。 2.生命“法案 依照大自然规律和人类本性,生命的生殖过程是由性 交、输卵管受精、受精卵植入子官、母体怀孕和分娩等组成 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有可能代替自然生殖的某一过程乃至 全过程。其手段主要为:人工受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生殖。 这样一来,人工制造的生命与传统的情爱、人伦、家庭等将 处于相悖状况。生命的“法案”,诸如人的义务、权利、道 德、家庭、社会责任等,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新的难题。 这类难题将要涉及到性别的选择和生命归属及其对社会 产生的利弊;婚姻和家庭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精子和卵子 是否会作为商品来流通;人类生命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受到什 么样的影响;“代理母亲”的权利、义务与社会学意义等等。 现代科学的这种发展,一方面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幻 想;另一方面,又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道德伦理问 题,使人们心头产生新的迷茫。一群人振臂欢呼这个新时代 的曙光,极力主张修改与此相抵触的法律,呼吁补充新的条 文,要求社会舆论和观念及时更新,另一群人好像面临世界 末日,怀着前所未有的愤懑,主张维护人类尊严和维持法律 秩序。这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官司”,从生物学界、人 类学界打到医学界,并迅速进入到社会学界和司法界。在这 场论争中,宗教界和伦理学界始终站在论争的前沿,由于他 们的持续努力和抵抗,改变原有社会生活模式及观念的工作 直到今日仍起色不大 在有关生命“法案”的命题中,有争议的第二类命题是
·3· 休,始终不懈地进行努力。 2.生命“法案” 依照大自然规律和人类本性,生命的生殖过程是由性 交、输卵管受精、受精卵植入子官、母体怀孕和分娩等组成 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有可能代替自然生殖的某一过程乃至 全过程。其手段主要为:人工受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生殖。 这样一来,人工制造的生命与传统的情爱、人伦、家庭等将 处于相悖状况。生命的“法案”,诸如人的义务、权利、道 德、家庭、社会责任等,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新的难题。 这类难题将要涉及到性别的选择和生命归属及其对社会 产生的利弊;婚姻和家庭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精子和卵子 是否会作为商品来流通;人类生命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受到什 么样的影响;“代理母亲”的权利、义务与社会学意义等等。 现代科学的这种发展,一方面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幻 想;另一方面,又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道德伦理问 题,使人们心头产生新的迷茫。一群人振臂欢呼这个新时代 的曙光,极力主张修改与此相抵触的法律,呼吁补充新的条 文,要求社会舆论和观念及时更新,另一群人好像面临世界 末日,怀着前所未有的愤懑,主张维护人类尊严和维持法律 秩序。这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官司”,从生物学界、人 类学界打到医学界,并迅速进入到社会学界和司法界。在这 场论争中,宗教界和伦理学界始终站在论争的前沿,由于他 们的持续努力和抵抗,改变原有社会生活模式及观念的工作 直到今日仍起色不大。 在有关生命“法案”的命题中,有争议的第二类命题是 观者藏书 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