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菌体形态的观察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溶液,然后用接种针从菌落边缘挑取少许菌丝于其中,使其摊开,盖上盖玻片,勿产生气泡,置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也可利用平板插片法进行观祭。平板接种后,待菌落长出时,斜插入灭菌盖玻片(角度呈30°~50°)。盖玻片位置应插在菌落的稍前侧,经培养后盖玻片内侧可见长有一层菌丝。用镊子取下盖在滴有乳酸石炭酸溶液的载玻片上,即可观察。1.根霉观察无横隔膜菌丝(菌丝内常有气泡,不是横隔)、假根、葡匐丝、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2.青霉观察菌丝分枝状况,有无横隔和常状枝结构,包括分生孢子梗及其分枝方式、梗基、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3.黑曲霉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和足细胞及分生孢子头的结构,包括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4.木霉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及分生孢子梗、小梗和分生孢子着生状况。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通过高倍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2.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掌握酵母菌大小的测定技术二、实验材料1.菌种:啤酒酵母菌悬液、酵母菌标本片。2.仪器及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三、实验方法步骤1.酵母细胞形态的观察(1)酵母菌水浸标本片的制作: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取酵母菌悬液滴于其中央,取一盖玻片,小心地将其一端与菌液接触,一接种环菌悬液与其混合。然后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2)镜检:可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酵母菌标本片,观察时注意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和出芽情况。2.接目测微尺的标定(1)取下目镜,装人接目测微尺。(②)将镜台测微尺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二)菌体形态的观察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溶液,然后用接种针从菌落边缘挑取少许 菌丝于其中,使其摊开,盖上盖玻片,勿产生气泡,置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也可利 用平板插片法进行观察。平板接种后,待菌落长出时,斜插入灭菌盖玻片(角度呈 30º~ 50º)。盖玻片位置应插在菌落的稍前侧,经培养后盖玻片内侧可见长有一层菌丝。用镊 子取下盖在滴有乳酸石炭酸溶液的载玻片上,即可观察。 1.根霉 观察无横隔膜菌丝(菌丝内常有气泡,不是横隔)、假根、匍匐丝、孢子囊梗、 孢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 2.青霉 观察菌丝分枝状况,有无横隔和帚状枝结构,包括分生孢子梗及其分枝方式、 梗基、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 3.黑曲霉 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和足细胞及分生孢子头的结构,包括分生孢子梗、顶囊、 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 4.木霉 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及分生孢子梗、小梗和分生孢子着生状况。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通过高倍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 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掌握酵母菌大小的测定技术。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啤酒酵母菌悬液、酵母菌标本片。 2.仪器及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接目测微尺、镜台 测微尺、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 1.酵母细胞形态的观察 (1)酵母菌水浸标本片的制作: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取酵母菌悬液滴于其中央, 取一盖玻片,小心地将其一端与菌液接触,一接种环菌悬液与其混合。然后缓慢地放 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可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酵母菌标本 片,观察时注意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和出芽情况。 2.接目测微尺的标定 (1)取下目镜,装人接目测微尺。 (2)将镜台测微尺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3)将低倍镜转入光路,调焦后,转动接目测微尺,使两个测微尺的刻度线相平行。调节镜台测微尺,使接目测微尺的一条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一条刻度相重合,再找另一条重合线,分别数出两者的格数,即可计算出接目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例如:若在两重合刻度线之间接目测微尺为50格,镜台测微尺为10格,则此时接日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10格×10μm/50格=2μm。(4)再分别以高倍镜、油镜按上述方法对接目测微尺进行标定。3.酵母细胞大小的测量在载物台上固定好酵母标本,调焦至视野中物像清晰,数出酵母菌细胞在接目测微尺中直径或长和宽各占几格,然后计算其实际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在同一标本片上测量10个以上菌体,取其平均值。ACL10W20云30B5图4-1测微尺的结构A一一目镜测微尺B一一镜台测微尺C一一目镜测微尺的标定附:测微尺的结构及测定基本原理酵母细胞较大,不必染色即可用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其大小的测量须在显微镜下用专用的测量工具一一测微尺。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块,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
(3)将低倍镜转入光路,调焦后,转动接目测微尺,使两个测微尺的刻度线相平行。 调节镜台测微尺,使接目测微尺的一条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一条刻度相重合,再找另一 条重合线,分别数出两者的格数,即可计算出接目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例 如:若在两重合刻度线之间接目测微尺为 50 格,镜台测微尺为 10 格,则此时接日测微 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10 格×10μm/50 格=2μm。 (4)再分别以高倍镜、油镜按上述方法对接目测微尺进行标定。 3.酵母细胞大小的测量 在载物台上固定好酵母标本,调焦至视野中物像清晰,数出酵母菌细胞在接目测 微尺中直径或长和宽各占几格,然后计算其实际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在同一 标本片上测量 10 个以上菌体,取其平均值。 图 4-1 测微尺的结构 A——目镜测微尺 B——镜台测微尺 C——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附:测微尺的结构及测定基本原理 酵母细胞较大,不必染色即可用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其大小的测量须在显微镜下 用专用的测量工具一一测微尺。 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块,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
刻有精确的等分线(图4-1)。测量时,将其放入目镜的隔板上。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安放好接目测微尺。由于目镜测微尺所测量的是微生物经过显微镜放大之后所成像的大小,而接目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所以,在测量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确定此时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刻度的总长为1mm,被分成100格,每小格长10μm,镜台测微尺的用途是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在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后,再换上待测的标本样品,进行测定。复习思考题1试述测微尺的测定原理。2.若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标定目镜测微尺,为什么?实验五,酵母细胞的死活鉴定与镜检计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2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掌握利用它进行细胞计数的方法。二、实验材料1.菌种:酵母菌悬液。2.染料:0.1%美兰染色液。3.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刻度吸管、擦镜纸等。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鉴别取0.1%美兰染色液一滴,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加一滴酵母菌悬液,混合均匀,染色3~5min后,加盖玻片镜检。未被染色的为活菌细胞,被染成兰色的为死细胞。1.,酵母菌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1)取一块盖玻片,加盖在血球计数板中央的计数室上方。(2)用滴管吸取菌悬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通过毛细作用渗入计数室,注意不能有气泡产生,然后放置于载物台,静置5min,使细胞全部沉降到其表面。(3)高倍镜镜检,数对角线上5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再计算出菌悬液浓度。为了减少误差,应注意对样品适当稀释,以每个小方格中平均4~6个细胞为佳:另外也可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计数,取其平均值
刻有精确的等分线(图 4-1)。测量时,将其放入目镜的隔板上。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 安放好接目测微尺。由于目镜测微尺所测量的是微生物经过显微镜放大之后所成像的大 小,而接目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所以, 在测量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确定此时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 的实际长度,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刻度的总长为 1mm,被分 成 100 格,每小格长 10μm,镜台测微尺的用途是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在对目镜测微 尺进行标定后,再换上待测的标本样品,进行测定。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测微尺的测定原理。 2.若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标定目镜测微尺,为什 么? 实验五 酵母细胞的死活鉴定与镜检计数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 2.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掌握利用它进行细胞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酵母菌悬液。 2.染料:0.1%美兰染色液。 3.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刻度吸管、擦镜纸 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鉴别 取 0.1%美兰染色液一滴,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加一滴酵母菌悬液,混合均匀,染色 3~5min 后,加盖玻片镜检。未被染色的为活菌细胞,被染成兰色的为死细胞。 1. 酵母菌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 (1)取一块盖玻片,加盖在血球计数板中央的计数室上方。 (2)用滴管吸取菌悬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通过毛细作用渗入计数室,注意不能有 气泡产生,然后放置于载物台,静置 5min,使细胞全部沉降到其表面。 (3)高倍镜镜检,数对角线上 5 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再计算出菌悬液浓度。为 了减少误差,应注意对样品适当稀释,以每个小方格中平均 4~6 个细胞为佳;另外也可 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计数,取其平均值
附:计数板的结构及测定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是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图5-1)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其上有四条凹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较宽,其中央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各有一个计数区,其上有九个大方格,只有中央的一个为计数室。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加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为0.1mm,因此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目前血球计数板常用的是25格*16格,其计数室被分成25个中格,每个中格又分成16小格,计数室共有400个小格。计数时,首先把适当浓度的菌悬液注入计数室,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般数对角线上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中细胞总数,图5-1血球计数板再根据下式求得菌悬液的浓度:细胞个数=50000A*B(mL-1)式中A一一5个中方格中细胞总数B一一菌悬液的稀释倍数复习思考题1.简述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细胞总数的原理。2.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注入的菌液为什么不能太多?实验六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一一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应用广泛。在常见与常用的细胞型微生物中,一般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熟悉和掌握这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于菌种筛选、杂菌识别和菌种辩认等都有很大的用处
附:计数板的结构及测定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是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图 5-1)是一块比普 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其上有四条凹槽,构 成三个平台,中间的较宽,其中央又被一短横 槽隔成两半,每半边各有一个计数区,其上有 九个大方格,只有中央的一个为计数室。这一 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 1mm, 加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 距离为 0.1mm,因此计数室的容积为 0.1mm3。 目前血球计数板常用的是 25 格*16 格, 其计数室被分成 25 个中格,每个中格又分 成 16 小格,计数室共有 400 个小格。 计数时,首先把适当浓度的菌悬液注入 计数室,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般数对角 线上 5 个中方格(共 80 个小方格)中细胞总数, 图 5-1 血球计数板 再根据下式求得菌悬液的浓度: 细胞个数=50000A*B(mL -1〉 式中 A 一一 5 个中方格中细胞总数 B 一一菌悬液的稀释倍数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细胞总数的原理。 2.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注入的菌液为什么不能太多? 实验六 微生物群体形态的观察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应用广泛。在常见与常用的细胞型微生物中,一般 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熟悉和掌握这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对于菌种筛选、杂菌识别和菌种辩认等都有很大的用处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而菌落形态又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特征,因而它们都有各自的菌落形态特征,即它们在形态、大小、色泽、透明度、粘稠度、致密度、边缘情况等方面都有所差异。这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菌落的基本特征可用下面简图表示之:大而松霉菌小而紧放线菌菌落形态<大而厚·酵母菌湿<一小而薄·细菌当然这些规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遇到少数疑难者,再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细胞形态,就可十分清楚地把它们区分开来。它们的细胞形态的基本特征如下面简图所示:大而松霉菌丝状<一小而紧放线菌细胞形态<大而厚酵母菌分散<小而薄·细菌本实验通过已知菌菌落的比较和识别,来掌握已知菌的菌落特征,即通过辨认菌落表面的于和湿、:厚和薄、松和密、大和小等方面来区分和识别四大类菌落。在此基础上可再对未知菌落进行鉴别归类。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2.初步掌握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菌落识别的原则和方法。二、实验器材1.已知菌种的菌落细菌:大肠杆菌、钾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细黄链霉菌("5406")、黑化链霉菌。酵母菌:啤酒酵母、粘红酵母、解脂假丝酵母。霉菌:黑曲霉、产黄青霉、白僵菌、构巢曲霉。噬菌斑:大肠杆菌入噬菌体噬菌斑。2.未知菌种的菌落各大类微生物菌落若干,每个菌落有一个编号。三、实验内容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而菌落形态又是细胞形态在群 体集聚时的反映。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特征,因而它们都有各自的菌 落形态特征,即它们在形态、大小、色泽、透明度、粘稠度、致密度、边缘情况等方面 都有所差异。这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菌落的基本特征可用下面简图表示之: 大而松.霉菌 干 小而紧.放线菌 菌落形态 大而厚.酵母菌 湿 小而薄.细菌 当然这些规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遇到少数疑难者,再借助 于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细胞形态,就可十分清楚地把它们区分开来。它们的细胞形态的 基本特征如下面简图所示: 大而松.霉菌 丝状 小而紧.放线菌 细胞形态 大而厚.酵母菌 分散 小而薄.细菌 本实验通过已知菌菌落的比较和识别,来掌握已知菌的菌落特征,即通过辨认菌落 表面的干和湿、厚和薄、松和密、大和小等方面来区分和识别四大类菌落。在此基础上 可再对未知菌落进行鉴别归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初步掌握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菌落识别的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器材 1.已知菌种的菌落 细菌:大肠杆菌、钾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线菌:细黄链霉菌("5406")、黑化链霉菌。 酵母菌:啤酒酵母、粘红酵母、解脂假丝酵母。 霉菌:黑曲霉、产黄青霉、白僵菌、构巢曲霉。 噬菌斑:大肠杆菌λ噬菌体噬菌斑。 2.未知菌种的菌落 各大类微生物菌落若干,每个菌落有一个编号。 三、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