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前要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性能,然后按下列步骤仔细操作。1.取镜拿取显微镜必须一只手拿着镜臂,一只手托着镜座,保持镜座平直,以防止反光镜及接目镜滑落,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2.姿势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进行绘图和记录,两眼应同时静开,以减少疲劳。3.对光正确的照明是获得良好检查效果的前提条件。晴天对着窗户的散射阳光是很好的光源,但应避免强烈的直射光,以防止损坏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在光线不足时,可用日光灯或特制的显微镜灯作光源。普通灯泡因有黄色光影响观察,需在聚光器下加放一块蓝色滤光片。对光的步骤是:(1)将低倍镜旋转于镜筒正下方,调节粗调螺旋,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1cm左右。(2)升聚光器,使其与载物台表面距离1mm左右。(3)双眼张开用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调节光圈,直至视野内得到最均匀最适宜的照明为止。一般染色片油镜检查时,光度宜强,可将光圈开大,聚光器上升到最高,反光镜调至最强。未染色标本,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地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使光度减弱,否则光线过强不易观察。4.观察初学者应先用低倍镜观察,这是因为低倍镜视野的实际范围最大,易于发现目的物,将标本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标本朝上),并使标本位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粗调螺旋,同时从侧面观察,待物镜下降到距标本约0.5cm时,开始由目镜观察,同时用粗调螺旋升起镜筒,直到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螺旋,上下微微转动,存细调节焦距,直至最后获得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此时视野里所观察到的部位不理想时,可利用推进器将最适合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观察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以防低倍镜未对好焦距而造成镜头与玻片相撞,另外要用手指捏住转换器下面的金属盘使之旋转,而不得用手指捏住物镜来转动,否则长期使用后,会使光轴歪斜。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亮度适中,再仔细转动细调螺旋,调节焦距,获得清晰的物象。细菌或其他标本的细微结构,都需要用油浸镜观察,由于油浸镜的工作距离很短(0.19mm左右),故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部位以后,将镜筒升起,在标本上加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头,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螺旋将镜筒小心下降,使油镜头浸入油滴,直到几乎与标本接触为止(注意切勿压在标本上,以免压碎玻片,甚至损坏油镜头)。从目镜观察,先用粗调螺旋徐徐升起(只准上升镜筒,不能向下调节),当视野中有模糊的标本物像时,改用细调螺旋调节,直到标本物像清晰为止,如转动粗调螺旋已使镜头离开油镜,应重新调节,直至调到看清物像为止。5.镜检后显微镜的维护(1)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取一张擦镜纸,滴上少量的二甲苯,把镜头上的油擦净,最后再用一张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残留的二甲苯擦净,否则粘固透镜的胶质会被二甲苯溶解,日久镜片易移位脱落。2)下降聚光镜,打开虹彩光圈,使反光镜垂直于镜座,以免积聚灰尘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前要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性能,然后按下列步骤仔细 操作。 1.取镜拿取显微镜必须一只手拿着镜臂,一只手托着镜座,保持镜座平直,以防止反 光镜及接目镜滑落,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2.姿势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进行绘图和记录,两眼应同时睁开, 以减少疲劳。 3.对光正确的照明是获得良好检查效果的前提条件。晴天对着窗户的散射阳光是很好 的光源,但应避免强烈的直射光,以防止损坏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在光线不足时,可用 日光灯或特制的显微镜灯作光源。普通灯泡因有黄色光影响观察,需在聚光器下加放一 块蓝色滤光片。对光的步骤是: (1)将低倍镜旋转于镜筒正下方,调节粗调螺旋,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 1 ㎝左右。 (2)升聚光器,使其与载物台表面距离 1 ㎜左右。 (3)双眼张开用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调节光圈,直至视野内得到最均匀 最适宜的照明为止。 一般染色片油镜检查时,光度宜强,可将光圈开大,聚光器上升到最高,反光镜调 至最强。未染色标本,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地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使 光度减弱,否则光线过强不易观察。 4.观察初学者应先用低倍镜观察,这是因为低倍镜视野的实际范围最大,易于发现 目的物,将标本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标本朝上),并使标本位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 粗调螺旋,同时从侧面观察,待物镜下降到距标本约 0.5cm 时,开始由目镜观察,同时 用粗调螺旋升起镜筒,直到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螺旋,上下微微转动,仔细调节焦距, 直至最后获得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此时视野里所观察到的部位不理想时,可利用推进器 将最适合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 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观察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以防低倍镜未对好焦距而造成镜 头与玻片相撞,另外要用手指捏住转换器下面的金属盘使之旋转,而不得用手指捏住物 镜来转动,否则长期使用后,会使光轴歪斜。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亮度适中,再仔细 转动细调螺旋,调节焦距,获得清晰的物象。 细菌或其他标本的细微结构,都需要用油浸镜观察,由于油浸镜的工作距离很短 (0.19mm 左右),故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部位以后,将镜筒升 起,在标本上加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头,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螺旋将镜筒小心下降, 使油镜头浸入油滴,直到几乎与标本接触为止(注意切勿压在标本上,以免压碎玻片, 甚至损坏油镜头)。从目镜观察,先用粗调螺旋徐徐升起(只准上升镜筒,不能向下调节), 当视野中有模糊的标本物像时,改用细调螺旋调节,直到标本物像清晰为止,如转动粗 调螺旋已使镜头离开油镜,应重新调节,直至调到看清物像为止。 5.镜检后显微镜的维护 (1)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取一张擦镜纸,滴上少量的二 甲苯,把镜头上的油擦净,最后再用一张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残留的二甲苯擦净,否则 粘固透镜的胶质会被二甲苯溶解,日久镜片易移位脱落。 (2)下降聚光镜,打开虹彩光圈,使反光镜垂直于镜座,以免积聚灰尘
3)用纱布将显微镜各部位擦净,除去灰尘、油污、水汽,以免生锈长霉。4)使显微镜各部件恢复回原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呈”八”字形叉开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将显微镜送回箱中。5)显微镜应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不要放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霉雨季节应在显微镜箱内放置干燥剂(硅胶),如长期不用,则光学部分应卸下放在干燥箱中,以免受潮生霉。(6)显微镜应严禁与挥发药品或腐蚀性药品放在一起,如碘片、盐酸、硫酸等药品。复习思考题1.就接物镜的大小、镜头和载物台的距离两个方面,比较油镜、高倍镜和低倍镜的区别。2.转换物镜镜头时,手应按什么部位进行旋转?为什么?3.使用油镜时应注意什么?使用过后应如何保养?实验二细胞染色及形态观察一一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形态和结构都不象同,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自已的形态特征。借助显微镜和染色技术可以辨别它们间个体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初步知道其在分类学上属于哪一类型的微生物,有时也可检验培养物的纯度或诊断疾病以及检验食品是否污染等。所以细菌染色是微生物学上的一项重要技术。细菌个体微小,而目透明,所以必须借助染色法使其着色,使菌体与视野形成明显的色差,以便于观察。染色有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特殊染色之分,本实验介绍前两类。简单染色:简单染色是仅用一种染料(如石炭酸、结晶紫或美蓝)使细菌细胞着色的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简单,能显示细菌的形态,但不能显示菌体的内部构造或特殊构造。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鉴别性染色方法。根据这种染色反应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其依据是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和通透性不同的缘故。革兰氏染色时,首先结晶紫透过细胞壁使菌体细胞着色。碘液做为媒染剂,在细胞膜上与结晶紫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易被酒精溶解的类脂,故酒精容易渗入细胞壁将结晶紫和碘液的复合物洗脱出来,使菌体变成无色,再经番红(或沙黄)复染而呈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内含的类脂极少,酒精难以透过细胞壁将结晶紫和碘液的复合物洗脱出来,故蛋经番红(或沙黄)复染
(3)用纱布将显微镜各部位擦净,除去灰尘、油污、水汽,以免生锈长霉。 (4)使显微镜各部件恢复回原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呈"八"字形叉开置于载物台 上,然后将显微镜送回箱中。 (5)显微镜应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不要放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霉雨季节应在显微 镜箱内放置干燥剂(硅胶),如长期不用,则光学部分应卸下放在干燥箱中,以免受潮生 霉。 (6)显微镜应严禁与挥发药品或腐蚀性药品放在一起,如碘片、盐酸、硫酸等药品。 复习思考题 1. 就接物镜的大小、镜头和载物台的距离两个方面,比较油镜、高倍镜和低倍镜的区别。 2. 转换物镜镜头时,手应按什么部位进行旋转?为什么? 3. 使用油镜时应注意什么?使用过后应如何保养? 实验二 细胞染色及形态观察 ——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形态和结构都不象同,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自己的 形态特征。借助显微镜和染色技术可以辨别它们间个体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初步知道其 在分类学上属于哪一类型的微生物,有时也可检验培养物的纯度或诊断疾病以及检验食 品是否污染等。所以细菌染色是微生物学上的一项重要技术。 细菌个体微小,而且透明,所以必须借助染色法使其着色,使菌体与视野形成明显 的色差,以便于观察。染色有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特殊染色之分,本实验介绍前两 类。 简单染色:简单染色是仅用一种染料(如石炭酸、结晶紫或美蓝)使细菌细胞着色 的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简单,能显示细菌的形态,但不能显示菌体的内部构造或特殊 构造。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鉴别性染色方法。根据这种染色反应可以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其依据是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和通透性 不同的缘故。 革兰氏染色时,首先结晶紫透过细胞壁使菌体细胞着色。碘液做为媒染剂,在细胞 膜上与结晶紫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易被酒 精溶解的类脂,故酒精容易渗入细胞壁将结晶紫和碘液的复合物洗脱出来,使菌体变成 无色,再经番红(或沙黄)复染而呈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内含的类脂极少, 酒精难以透过细胞壁将结晶紫和碘液的复合物洗脱出来,故虽经番红(或沙黄)复染
细胞仍呈紫色。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必须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阳性细菌可能被误染为阴性细菌,反之,脱色不够则阴性细菌可能被误染为阳性细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的涂片制作、干燥和固定技术。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二、实验器材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斜面各一支。2.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番红染色液、95%酒精。3.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4.其它洁净载玻片、洗瓶、玻片搁架、擦镜纸、吸水纸、香柏油。三、实验方法(一)简单染色简单染色的操作步骤见图2-1。1.涂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分别从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在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层。2.固定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将玻片在微火上迅速通过2~3次,使菌体蛋白在玻片上凝固。3.染色玻片置于水平搁架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的量以铺满涂片面积为度,染色1~2min。4.水洗倾去染色液,小心地用自来水冲洗,直至从玻片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5.吸干自然干燥或用毛边纸将水吸干。6.镜检先用高倍镜观察啤酒酵母的细胞形态,再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细胞仍呈紫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必须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阳性细菌可能被误染 为阴性细菌,反之,脱色不够则阴性细菌可能被误染为阳性细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菌的涂片制作、干燥和固定技术。 2.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二、实验器材 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斜面各一支。 2. 染色液 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番红染色液、95%酒精。 3. 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 4. 其它 洁净载玻片、洗瓶、玻片搁架、擦镜纸、吸水纸、香柏油。 三、实验方法 (一)简单染色 简单染色的操作步骤见图 2-1。 1.涂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分别从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在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层。 2.固定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将玻片在微火上迅速通过 2~3 次,使菌体蛋白在玻片上凝固。 3.染色 玻片置于水平搁架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的量以铺满涂片面积为度,染色 1~2min。 4.水洗 倾去染色液,小心地用自来水冲洗,直至从玻片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 5.吸干 自然干燥或用毛边纸将水吸干。 6.镜检 先用高倍镜观察啤酒酵母的细胞形态,再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图2-1染色操作步骤(二)革兰氏染色1.混合涂片用接种环取-一环(或二环)蒸馏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不必无菌操作),然后以无菌操作技术,用接种针分别挑取少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层。2.固定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将涂片在微火上迅速通过2~3次,使菌体蛋白在玻片上凝固。3.染色(1)初染: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的玻片架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2分钟,然后倾去染色液,小心地用自来水冲洗。(2)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染色1~2分钟,水洗。(3)脱色:滴加95%酒精,稍微摇动几下,再将酒精倾去,如此反复几次,直至紫色接近消失为止,水洗。(4)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1~2分钟,水洗,反面用吸水纸吸于。4.镜检用油镜观察染色涂片,辨别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图 2-1 染色操作步骤 (二)革兰氏染色 1.混合涂片 用接种环取-一环(或二环)蒸馏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不必无菌操作),然后以无菌操作 技术,用接种针分别挑取少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层。 2.固定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将涂片在微火上迅速通过 2~3 次,使菌体蛋白在玻片上凝固。 3.染色 (1) 初染: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的玻片架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色 1~2 分钟,然后倾去染色液,小心地用自来水冲洗。 (2) 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染色 1~2 分钟,水洗。 (3) 脱色:滴加 95%酒精,稍微摇动几下,再将酒精倾去,如此反复几次,直 至紫色接近消失为止,水洗。 (4) 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 1~2 分钟,水洗,反面用吸水纸吸干。 4.镜检 用油镜观察染色涂片,辨别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5.注意事项(1)菌挑的要少,以免菌体密集,重叠,不易观察。(2)革兰氏染色中,脱色是关键步骤,一定要适度。四、实验结果1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菌的形态。2革兰氏染色结果大肠杆菌:颜色革兰氏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颜色革兰氏性。复习思考题1:涂片为什么需要固定?2.影响革兰氏染色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如何掌握?实验三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霉菌的营养体好似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组成,称为菌丝体。菌丝有的有隔膜,有的无隔膜,有的有假根。霉菌孢子的形状、着生部位和排列方式也各不相同。霉菌菌落是由菌丝体及饱子组成,菌落大而疏松,呈绒手状,、棉絮状、蜘蛛网状等不后结构,其孢子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灰白色、褐色、青绿色等。有的菌丝可分泌色素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呈不同颜色。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大,而且孢子易飞散,如将菌丝置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将其置于石炭酸溶液中,使细胞不易干燥,且能保持菌丝体不变形。一、实验目的1.观察根霉、青霉、曲霉和木霉的形态结构。2.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材料1.菌种根霉、木霉、青霉、黑曲霉培养好的平板各一个。2.仪器及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酒精灯等。三、实验方法和步骤(一)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认真观察根霉、毛霉、青霉和曲霉的菌落特征,按下表记录:表3-1不同霉菌的菌落特征项目大小菌丝高低孢子颜色表面结构松紧度可溶性色素菌名
5.注意事项 (1) 菌挑的要少,以免菌体密集,重叠,不易观察。 (2) 革兰氏染色中,脱色是关键步骤,一定要适度。 四、实验结果 1 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菌的形态。 2 革兰氏染色结果 大肠杆菌:颜色 革兰氏 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颜色 革兰氏 性。 复习思考题 1. 涂片为什么需要固定? 2. 影响革兰氏染色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如何掌握?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霉菌的营养体好似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组成,称为菌丝体。菌丝有的有隔膜,有的无 隔膜,有的有假根。霉菌孢子的形状、着生部位和排列方式也各不相同。 霉菌菌落是由菌丝体及孢子组成,菌落大而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等不同 结构,其孢子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灰白色、褐色、青绿色等。有的菌丝可分泌色素到 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呈不同颜色。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大,而且孢子易飞散,如将菌丝 置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将其置于石炭酸溶液中,使细胞不易干燥,且能保持菌丝体 不变形。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根霉、青霉、曲霉和木霉的形态结构。 2.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 菌种 根霉、木霉、青霉、黑曲霉培养好的平板各一个。 2. 仪器及其它 普通光学显微镜、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 酒精灯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 认真观察根霉、毛霉、青霉和曲霉的菌落特征,按下表记录: 表 3-1 不同霉菌的菌落特征 项 目 菌 名 大小 菌丝高低 孢子颜色 表面结构 松紧度 可溶性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