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萌发到起身期。为了便于观察记载,可以包括从出苗到起身这一段时期。 在幼苗阶段,小麦只分化出叶、根和蘖。由于分蘖基本上全在此阶段出现,所以在 此阶段确定了群体总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如果分蘖数量不足或过多,可以 在这个时期釆取措施促其增加或控制其过量出现。在生产上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器官建成阶段 包括起身到开花一段时期。这个阶段是花器分化时期,因而是决定穗粒数的关 键时期。分蘖经过两极分化,有效分蘗和无效分蘖界限分明,群体穗数也在此期间 最后确定。这个阶段形成全部叶片、根系、茎秆和花器,至此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 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对产量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因而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3、籽粒形成阶段 包括从开花到成熟。籽粒灌浆、成熟是渐进的过程,涉及到营养物质的转移和 物质的转化以及水分的散失,无论对产量形成还是品质的优劣都是关键时期。在生 产上这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1—2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阶段发育 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要发生一系列的质变,在不同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由 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就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我们栽培小麦自 古有宿麦(冬小麦)和旋麦(春小麦)之分。小麦冬春性实质是小麦的感温感光性 小麦在开花前必需顺利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跨区)如冬麦 春播,会出现不断分蘖一直到秋天,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如春麦秋播,入冬前抽穗, 抗寒性下降、冻死 ()小麦的感温性 萌动种子胚的生长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只要有适当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开 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这些综合外界条件其中要求以温度为主,根据通过春化阶段 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弱冬性、春性。 1、冬性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3℃,经历35天以上,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 穗。冬性小麦品种冬季幼苗生长匍匐、耐寒性好、分蘖力强。这类品种主要种植在 我国北方冬麦区,但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品种全生育期差异较大,种植在我国北方 冬麦区的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长达270天以上,而南方冬麦区冬性小麦品种的全 生育期只有120天左右。 2、弱冬性 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0~7℃,经历15~35天。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抽穗、开花、 结实或延期抽穗、开花、结实。这类品种幼苗习性、耐寒性与分蘖力介于冬性与春
从种子萌发到起身期。为了便于观察记载,可以包括从出苗到起身这一段时期。 在幼苗阶段,小麦只分化出叶、根和蘖。由于分蘖基本上全在此阶段出现,所以在 此阶段确定了群体总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如果分蘖数量不足或过多,可以 在这个时期采取措施促其增加或控制其过量出现。在生产上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器官建成阶段 包括起身到开花一段时期。这个阶段是花器分化时期,因而是决定穗粒数的关 键时期。分蘖经过两极分化,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界限分明,群体穗数也在此期间 最后确定。这个阶段形成全部叶片、根系、茎秆和花器 ,至此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 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对产量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因而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3、籽粒形成阶段 包括从开花到成熟。籽粒灌浆、成熟是渐进的过程,涉及到营养物质的转移和 物质的转化以及水分的散失,无论对产量形成还是品质的优劣都是关键时期。在生 产上这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1—2 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阶段发育 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要发生一系列的质变,在不同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由 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就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我们栽培小麦自 古有宿麦(冬小麦)和旋麦(春小麦)之分。小麦冬春性实质是小麦的感温感光性。 小麦在开花前必需顺利通过春化(感温)阶段和光照(感光)阶段。(跨区)如冬麦 春播,会出现不断分蘖一直到秋天,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如春麦秋播,入冬前抽穗, 抗寒性下降、冻死。 ㈠ 小麦的感温性 萌动种子胚的生长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只要有适当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开 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这些综合外界条件其中要求以温度为主,根据通过春化阶段 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弱冬性、春性。 1、冬性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 0~3℃,经历 35 天以上,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 穗。冬性小麦品种冬季幼苗生长匍匐、耐寒性好、分蘖力强。这类品种主要种植在 我国北方冬麦区,但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品种全生育期差异较大,种植在我国北方 冬麦区的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长达 270 天以上,而南方冬麦区冬性小麦品种的全 生育期只有 120 天左右。 2、弱冬性 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 0~7℃,经历 15~35 天。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抽穗、开花、 结实或延期抽穗、开花、结实。这类品种幼苗习性、耐寒性与分蘖力介于冬性与春
性品种之间。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冬麦区 3、春性 春化温度为0~12℃,经历5~15天,不经低温春化过程也能正常抽穗,但往往主 穗较小。春性品种在秋播过早时,容易在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冻害。这类品种幼苗直 立,耐寒性较差,分蘖力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较短,通常在80~120天之间。主 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有关春性的生理机制尚未深入揭示,一般认为因低温作用而生成成花促进物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感受低温和短日信息而启动幼穗分化的过程中起桥梁作 用的可能是内源激素脱落酸(ABA),或者是脱落酸与其他内源激素比例间的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报道,低温并不是促进春化反应而抽穗的唯一因素,无低温而有 适当的温光组合,也能使小麦冬性品种幼穗发育而顺利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生 长点,当生长点伸长(高与宽比大于1)标志着春化阶段结束。 白光照阶段 在完成春化阶段后,条件具备时即转入第二个发育阶段一—光照阶段,这一阶 段除了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养分条件外,主要对光照时间和温度反应特别敏感, 光照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高于25℃或低于10℃光照发育延缓。小麦属于长 日性作物,通过光照阶段时要求长光照条件一般在连续光照下进行最快;自然条件 下无连续光照,以10~18小时最适;每天光照少于12小时,发育延缓;不足8小 时,许多品种停止生长,不能抽穗。 光照阶段类型: A、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16天以上,能正常抽穗, 南方冬播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低纬度的春性小麦) B、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下不能抽穗,但在12小时下经24天可抽 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C、反应敏感型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 阶段而抽穗,冬性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另外光质对光照阶段发育也有明显作用,长波光(红色光),可以促进长日照作 物的光照阶段发育;波长较短的部分光(兰紫光)则有延迟作用,小麦穗的分化与 光照阶段发育同时开始,雌雄蕊原基的出现,是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 由于品种交换,遗传物质重组,对低温春化的反应出现了6个等级:弱春性、 春性、冬春性、冬性、强冬性、超强冬性。光照也分为5个等级:长光敏感型、长 光弱敏感型、长短光不敏感型、短光弱敏感型、短光敏感型 由于温度与光长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互作效应,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光 互作效应的反应不同,又可分为6个类型:①强春性长光敏感型;②春性长光敏感 型;③冬春性长光敏感型;④冬性、强冬性长短光不敏感型;⑤冬性、强冬性长短
性品种之间。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平原冬麦区。 3、春性 春化温度为 0~12℃,经历 5~15 天,不经低温春化过程也能正常抽穗,但往往主 穗较小。春性品种在秋播过早时,容易在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冻害。这类品种幼苗直 立,耐寒性较差,分蘖力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较短,通常在 80~120 天之间。主 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有关春性的生理机制尚未深入揭示,一般认为因低温作用而生成成花促进物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感受低温和短日信息而启动幼穗分化的过程中起桥梁作 用的可能是内源激素脱落酸(ABA),或者是脱落酸与其他内源激素比例间的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报道,低温并不是促进春化反应而抽穗的唯一因素,无低温而有 适当的温光组合,也能使小麦冬性品种幼穗发育而顺利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生 长点,当生长点伸长(高与宽比大于 1)标志着春化阶段结束。 ㈡ 光照阶段 在完成春化阶段后,条件具备时即转入第二个发育阶段-—光照阶段,这一阶 段除了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养分条件外,主要对光照时间和温度反应特别敏感, 光照阶段的适宜温度为 20℃左右,高于 25℃或低于 10℃光照发育延缓。小麦属于长 日性作物,通过光照阶段时要求长光照条件一般在连续光照下进行最快;自然条件 下无连续光照,以 10~18 小时最适;每天光照少于 12 小时,发育延缓;不足8小 时,许多品种停止生长,不能抽穗。 光照阶段类型: A、反应迟钝型 在每天8~12 小时日照条件下,经 16 天以上,能正常抽穗, 南方冬播春性品种属此类型(低纬度的春性小麦)。 B、反应中等型 在每天8小时日照下不能抽穗,但在 12 小时下经 24 天可抽 穗,弱冬性品种属此类型。 C、反应敏感型 在每天 12 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经过 30~40 天才能通过光照 阶段而抽穗,冬性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 另外光质对光照阶段发育也有明显作用,长波光(红色光),可以促进长日照作 物的光照阶段发育;波长较短的部分光(兰紫光)则有延迟作用,小麦穗的分化与 光照阶段发育同时开始,雌雄蕊原基的出现,是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 由于品种交换,遗传物质重组,对低温春化的反应出现了 6 个等级:弱春性、 春性、冬春性、冬性、强冬性、超强冬性。光照也分为 5 个等级:长光敏感型、长 光弱敏感型、长短光不敏感型、短光弱敏感型、短光敏感型。 由于温度与光长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互作效应,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光 互作效应的反应不同,又可分为 6 个类型:①强春性长光敏感型;②春性长光敏感 型;③冬春性长光敏感型;④冬性、强冬性长短光不敏感型;⑤冬性、强冬性长短
光敏感型;⑥超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参看书63页) 南方秋播小麦由于秋季气温高,日照较短,春季气温上升早,形成了春性、光 长反应迟钝、各生育时期发育较快和全生育期较短的生态特性;而北方和西部海拔 较高地区的秋播小麦品种,由于秋冬气温低,春季气温回升迟,日照长,所以形成 冬性强,光长反应灵敏,前期、中期发育慢和全生育期较长的生态特点。高纬度地 区的春小麦,由于长期春播和夏初日照日渐趋长的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因而形成 强春性和对日照长短反应灵敏的特性。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1、引种 根据区域生态特征与品种特征,凡是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 功。将强冬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而春播,必然导致不能抽穗,即使是弱冬性品种, 也因春化阶段进行缓慢,使生育期延长,或将弱冬性或春性品种引致强冬性品种地 区秋播,则因抗寒能力弱而遭冻死。同是春性品种,由于高纬地区品种对光照反应 敏感,引致低纬地区时,春化阶段虽顺利通过,但因对光照长短反应敏感在低纬短 日条件下,光照阶段通过缓慢,明显迟熟。相反,低纬地区的春性品种引致高纬地 区后,有提早成熟趋势,进行夏播,不因夏秋日照较短而延迟光照阶段的通过。 2、用种 在栽培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等特性,通过 调整播期、密度和肥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器官的形成,以协调各器官之间的 关系,提高产量构成。例如,对春性强、春化阶段通过快、光照反应敏感的品种, 在高纬地区春播条件下,应适当早播,加强种肥施用和提早第一次肥水管理,有利 于形成大穗和增加有效分蘗。 3、育种 根据品种温光类型的差异进行生态育种,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冬春性差 距更大的品种温光类型 §1-3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子房受精后发育的果实,植物学分类上属于颖果(果皮和种皮不可 分) ()外观 1、外部结构 麦粒隆起的一面为背面,相对的一面为腹面,腹面有腹沟,背面基部胚,相对 的一端有茸毛称作冠毛或端毛。腹沟冠毛是否附着种衣剂是检验拌种是否合格标准。 2、形态 椭圆、卵圆居多,还有近圆、圆筒、梭型,同一品种形态也不相同,穗中部粒
光敏感型;⑥超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参看书 63 页) 南方秋播小麦由于秋季气温高,日照较短,春季气温上升早,形成了春性、光 长反应迟钝、各生育时期发育较快和全生育期较短的生态特性;而北方和西部海拔 较高地区的秋播小麦品种,由于秋冬气温低,春季气温回升迟,日照长,所以形成 冬性强,光长反应灵敏,前期、中期发育慢和全生育期较长的生态特点。高纬度地 区的春小麦,由于长期春播和夏初日照日渐趋长的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因而形成 强春性和对日照长短反应灵敏的特性。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1、引种 根据区域生态特征与品种特征,凡是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 功。将强冬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而春播,必然导致不能抽穗,即使是弱冬性品种, 也因春化阶段进行缓慢,使生育期延长,或将弱冬性或春性品种引致强冬性品种地 区秋播,则因抗寒能力弱而遭冻死。同是春性品种,由于高纬地区品种对光照反应 敏感,引致低纬地区时,春化阶段虽顺利通过,但因对光照长短反应敏感在低纬短 日条件下,光照阶段通过缓慢,明显迟熟。相反,低纬地区的春性品种引致高纬地 区后,有提早成熟趋势,进行夏播,不因夏秋日照较短而延迟光照阶段的通过。 2、用种 在栽培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等特性,通过 调整播期、密度和肥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器官的形成,以协调各器官之间的 关系,提高产量构成。例如,对春性强、春化阶段通过快、光照反应敏感的品种, 在高纬地区春播条件下,应适当早播,加强种肥施用和提早第一次肥水管理,有利 于形成大穗和增加有效分蘖。 3、育种 根据品种温光类型的差异进行生态育种,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冬春性差 距更大的品种温光类型。 §1—3 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一、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子房受精后发育的果实,植物学分类上属于颖果(果皮和种皮不可 分)。 ㈠ 外观 1、外部结构 麦粒隆起的一面为背面,相对的一面为腹面,腹面有腹沟,背面基部胚,相对 的一端有茸毛称作冠毛或端毛。腹沟冠毛是否附着种衣剂是检验拌种是否合格标准。 2、形态 椭圆、卵圆居多,还有近圆、圆筒、梭型,同一品种形态也不相同,穗中部粒
饱满规则。(教材上有图片) 3、色泽 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生产上分为红皮麦(紫色)和白皮 麦(几种黄色),两者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红皮麦种皮较厚,通气性差,皮层细胞规则、紧凑,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抗穗发芽。 ②白皮麦种皮较薄,通气性好,皮层细胞不规则、疏松,休眠期短,出粉率 高,不抗穗发芽,面粉加工后发粘。 白内观 纵剖小麦子粒可看到三层结构:皮层、胚乳和胚。 1、皮层 包括种皮和果皮,约占种子总重量的5~75%。具有保护作用、通透水分和空气 的性能,决定种子的休眠期。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皮则是由内珠被发育而 来。皮层与胚乳的糊粉层及胚构成加工过程中的麸皮,是优质饲料。 2、胚乳 约占整个籽粒重量90-93%以上,由位于胚乳最外层的糊粉层和位于内层的淀粉 层组成。胚乳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灰分等,以淀粉为主。蛋白质的多少和形 式决定小麦的品质,蛋白质含量越多时面筋含量越高。 湿面筋(%)=(蛋白质-7.34)/02271% 干面筋(%)=(蛋白质-7.34)/063% 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g)为容重,容重高的小麦品种胚乳组织比 较致密,籽粒饱满,形态一致,质强,比重大,含水量少,成熟好。容重越高,出 粉率越高,灰分含量越低。据报道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 优质小麦容重标准:1级800g/;2级<790g1;3级<770g 我国规定商品小麦容重标准:1级790g1以上:2级770g1:3级750g1;4级730g 5级710 3、胚 胚是未来植株的雏形(原始体),一般仅占整个籽粒重量的2~3%,具有很强的 生命力。含脂肪、不饱和脂肪酸(22碳)。例如:麦片(也叫麦胚片),脑白金。 教材66也的图,要求掌握胚的画法,每种结构的名称及其功能。 二、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下,便可萌动,乃至发 芽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要经历吸水膨胀的物理过程,营养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以及 种子萌发的生物学过程这三个阶段。 1、种子吸水膨胀过程
饱满规则。(教材上有图片) 3、色泽 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生产上分为红皮麦(紫色)和白皮 麦(几种黄色),两者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红皮麦 种皮较厚,通气性差,皮层细胞规则、紧凑,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抗穗发芽。 ②白皮麦 种皮较薄,通气性好,皮层细胞不规则、疏松,休眠期短,出粉率 高,不抗穗发芽,面粉加工后发粘。 ㈡ 内观 纵剖小麦子粒可看到三层结构:皮层、胚乳和胚。 1、皮层 包括种皮和果皮,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5~7.5%。具有保护作用、通透水分和空气 的性能,决定种子的休眠期。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皮则是由内珠被发育而 来。皮层与胚乳的糊粉层及胚构成加工过程中的麸皮,是优质饲料。 2、胚乳 约占整个籽粒重量 90~93%以上,由位于胚乳最外层的糊粉层和位于内层的淀粉 层组成。胚乳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灰分等,以淀粉为主。蛋白质的多少和形 式决定小麦的品质,蛋白质含量越多时面筋含量越高。 湿面筋(%)=(蛋白质-7.34)/0.2271 % 干面筋(%)=(蛋白质-7.34)/0.63 % 一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g/l)为容重,容重高的小麦品种胚乳组织比 较致密,籽粒饱满,形态一致,质强,比重大,含水量少,成熟好。容重越高,出 粉率越高,灰分含量越低。据报道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76。 优质小麦容重标准:1 级<800g/l ; 2 级<790g/l ; 3 级<770g/l 我国规定商品小麦容重标准:1 级790g/l 以上;2 级 770g/l ;3 级750g/l ;4 级 730g/l ; 5 级 710g/l 3、胚 胚是未来植株的雏形(原始体),一般仅占整个籽粒重量的 2~3%,具有很强的 生命力。含脂肪、不饱和脂肪酸(22 碳)。例如:麦片(也叫麦胚片),脑白金。 教材 66 也的图,要求掌握胚的画法,每种结构的名称及其功能。 二、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下,便可萌动,乃至发 芽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要经历吸水膨胀的物理过程,营养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以及 种子萌发的生物学过程这三个阶段。 1、种子吸水膨胀过程
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主要是满足胚乳贮存性物质的转化和胚部萌动生理活动对 水分的要求,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这些亲水胶体在水分作用下由凝胶状 态变成溶胶状态 2、物质转化过程 随着种子吸水的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加强,种子内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酶的 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就开始转化为胚所能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从而促进了胚的 萌动。 3、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本身重的45~50%时开始萌动。萌发首先是胚根的萌动,在膨压的 作用下,胚根鞘突出种皮,在农艺上称“露白”俗称“拱嘴”,种子先长出的是胚根 有人误称是发芽,当胚根长出与种子等长,而胚芽为种子长的12是才是真正发芽。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1、胚芽鞘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向上生长露出表土后停止生长,这是紫外线作用的结果。 胚芽鞘是小麦第一片不完全叶,保护幼芽岀土。第一片绿叶达到正常大小时,胚芽 鞘就皱缩死亡。 2、第一片绿叶 小麦的第一片绿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宽窄相近,顶端较钝,叶片 小而厚,叶脉明显,叶鞘较短,第一片绿叶的大小与胚乳的大小有关,籽粒大胚乳 大,第一片绿叶也大。第一片绿叶出现较早,面积也大,制造的营养物质就多,幼 苗的根和其他部分的生长也好,对形成壮苗优良好的作用 3、地中茎 地中茎是胚芽鞘节与第一叶着生部位之间的组织。播种深则地中茎长,浅则短 (有的无地中茎)。地中茎过长,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出苗弱。生产上如能准确播深 到3厘米最好,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播深越浅越好。 4、三叶期 三叶期也叫离乳期,是小麦一生中重要的时期 ①当第三叶抽出后,幼苗由胚乳营养转向独立营养 ②是小麦进入幼穗分化与分蘖、长根、长叶的同时并进阶段,是增加穗数的关 键时期。 ③生长点在地下,是农事活动最佳期,可进行灌溉、灭草、喷药等。④如三叶 期干旱或氮磷肥不足,则生长停滞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1、匀:小麦植株个体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营养面积,分布均匀
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主要是满足胚乳贮存性物质的转化和胚部萌动生理活动对 水分的要求,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这些亲水胶体在水分作用下由凝胶状 态变成溶胶状态。 2、物质转化过程 随着种子吸水的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加强,种子内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酶的 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就开始转化为胚所能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从而促进了胚的 萌动。 3、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本身重的 45~50%时开始萌动。萌发首先是胚根的萌动,在膨压的 作用下,胚根鞘突出种皮,在农艺上称“露白”俗称“拱嘴”,种子先长出的是胚根, 有人误称是发芽,当胚根长出与种子等长,而胚芽为种子长的 1/2 是才是真正发芽。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1、胚芽鞘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向上生长露出表土后停止生长,这是紫外线作用的结果。 胚芽鞘是小麦第一片不完全叶,保护幼芽出土。第一片绿叶达到正常大小时,胚芽 鞘就皱缩死亡。 2、第一片绿叶 小麦的第一片绿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宽窄相近,顶端较钝,叶片 小而厚,叶脉明显,叶鞘较短,第一片绿叶的大小与胚乳的大小有关,籽粒大胚乳 大,第一片绿叶也大。第一片绿叶出现较早,面积也大,制造的营养物质就多,幼 苗的根和其他部分的生长也好,对形成壮苗优良好的作用。 3、地中茎 地中茎是胚芽鞘节与第一叶着生部位之间的组织。播种深则地中茎长,浅则短 (有的无地中茎)。地中茎过长,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出苗弱。生产上如能准确播深 到 3 厘米最好,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播深越浅越好。 4、三叶期 三叶期也叫离乳期,是小麦一生中重要的时期。 ①当第三叶抽出后,幼苗由胚乳营养转向独立营养。 ②是小麦进入幼穗分化与分蘖、长根、长叶的同时并进阶段,是增加穗数的关 键时期。 ③生长点在地下,是农事活动最佳期,可进行灌溉、灭草、喷药等。④如三叶 期干旱或氮磷肥不足,则生长停滞。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1、匀:小麦植株个体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营养面积,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