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 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 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 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 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 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 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 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 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 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 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 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 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 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 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 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 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 粮食和蔬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 “没味儿”了 B.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 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
1 江西省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 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 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 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 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 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 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 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 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 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 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 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 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 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 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 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 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 粮食和蔬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 “没味儿”了。 B.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 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
计算的科学解题 D.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 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答案:C.以偏概全,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 B.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 C.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 D.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 答案:D.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 D.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答案:C(A逻辑混乱,海子的诗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说法绝对,文中是“总要与”B.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D关系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 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 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 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 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査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 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 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 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髙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 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 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 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2 计算的科学解题。 D.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 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答案:C.以偏概全,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 B.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 C.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 D.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 答案:D.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来源:学*科*网] A.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 D.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答案:C(A 逻辑混乱,海子的诗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说法绝对,文中是“总要与”B.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 D 关系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 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 成各项使命后,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7 分 59 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 年 9 月 19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 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 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 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 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 丰富的矿 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 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 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 年 1 月 3 日) 材料三 1 月 3 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 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 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 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 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 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一一艾特肯盆地被 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硏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 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 分。”(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人民网2019年01月7日) 材料四 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 体不断増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2012-2017年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10% 50% 1000 2012年 2015年 2016年 市场规模《亿美元)一同比长% (摘编自《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前瞻网2019年01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 分成功发射升空。 B.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 领先世界一步 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 月背影像图 D.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势,对经济社 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答案:B.(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
3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 21 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 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 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 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艾特肯盆地被 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 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 分。”(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7 日) 材料四 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 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摘编自《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前瞻网 2019 年 01 月 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成功发射升空。 B.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 领先世界一步。 C.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 月背影像图。 D.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势,对经济社 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答案:B.(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
人月球探测阶段 B.由材料四图表可知,2012年至2017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3022亿美元增长至3835亿美元,5年平 均增长率26.9%。 C.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中国探月行动仍受成本和专业知识的影响无 法独自开展工作。 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开启 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答案:D.(国外媒体报道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的意义) 6.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嫦娥四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答: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 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肯定。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4分) 意义:①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②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 的线索。(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老房子 余开泰 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 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 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虽然已 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 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 热火朝天 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乔迁宴上 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 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 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一一位漂亮的幼儿 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 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 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 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工人们砌墙的砌 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那是一栋三室两厅,两层半的小洋楼。我们又请来了装修师傅,在房子里装上了水电,刷上了乳胶漆
4 人月球探测阶段。 B. 由材料四图表可知,2012 年至 2017 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 3022 亿美元增长至 3835 亿美元,5 年平 均增长率 26.9%。 C.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中国探月行动仍受成本和专业知识的影响无 法独自开展工作。 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开启 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答案:D.(国外媒体报道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的意义) 6.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嫦娥四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6 分) 答: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 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肯定。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4 分) 意义:①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②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 的线索。(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父亲的老房子 余开泰 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 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 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虽然已 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 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 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乔迁宴上, 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 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 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位漂亮的幼儿 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 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 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 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工人们砌墙的砌 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那是一栋三室两厅,两层半的小洋楼。我们又请来了装修师傅,在房子里装上了水电,刷上了乳胶漆
贴上了瓷砖,铺上了大理石。 寒假,我和小莉结婚了,我们搬进了新房,父母、妹妹也搬进了新房。我们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其乐 融融。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寒假过去了,学校开学了,我和小莉返回了县城。 周三的下午,母亲焦急地打来了电话,她说村里开始拆空心房、危房了 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周六我接他去县城的医院看病。医生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没 法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一直盯着村口那些被拆的房子。我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家里的老房子 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母亲带着哭腔打来了电话,说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我们家,老房子就要被拆了。我 赶紧叫上小莉一起回家。 老房子的周围站满了人,挖掘机就停在院子里,几位乡干部正在和我父母宣讲政策。乡干部说农村只允 许一户一宅,我们家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应该拆掉。挖掘机喘着粗气开了过去,“咔嚓”的一声,老房子 的屋顶就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洒落得到处都是 父亲像疯了一般地扑了过去,抱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任凭瓦砾砖块打在身上。父亲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钉 在荷叶上,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又像一只发怒的母鸡,张开着翅膀护卫着未成年的幼崽。 挖掘机停了下来,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挨不了几天 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 挖掘机喘着粗气走了,父亲坐在墙根下久久不愿离开。 晚上,母亲喂父亲喝了一小碗粥。喝完粥,父亲让我打着手电陪着他去老房子里转一转。 老房子的屋顶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月光穿过屋顶,斜斜地照在老房子里,散 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瓦片泛着惨白惨白的光。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和瓦片 就像过去抚摸我和妹妹的头一样,充满了柔情。 父亲头痛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秋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门前的柿子树、酸枣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 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来摇去 母亲说昨天晚上,风雨大作,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院子里“轰隆”地一声巨响。第二天起来一看, 老房子不见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选自余开泰《红土地上的骆驼》,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多处写到父亲的病,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对塑造父亲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和我的形象起着较 大的作用 B.父亲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C.小说结尾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我们因为老房子被拆、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也为下文老房子的 坍塌埋下了伏笔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答案:B(我建新房子并不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8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勤劳善良。听说要建新房子,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乔迁宴上,一直在厨房里忙碌。②关 心丈夫。每天陪丈夫看老房子,要求乡干部晚一些日子拆老房子,喂丈夫喝粥。③做事有远见。知道建了新 房就会拆除老房子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 由于“我”的一些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父亲、母亲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 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5 贴上了瓷砖,铺上了大理石。 寒假,我和小莉结婚了,我们搬进了新房,父母、妹妹也搬进了新房。我们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其乐 融融。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寒假过去了,学校开学了,我和小莉返回了县城。 周三的下午,母亲焦急地打来了电话,她说村里开始拆空心房、危房了。 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周六我接他去县城的医院看病。医生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没 法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一直盯着村口那些被拆的房子。我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家里的老房子。 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母亲带着哭腔打来了电话,说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我们家,老房子就要被拆了。我 赶紧叫上小莉一起回家。 老房子的周围站满了人,挖掘机就停在院子里,几位乡干部正在和我父母宣讲政策。乡干部说农村只允 许一户一宅,我们家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应该拆掉。挖掘机喘着粗气开了过去,“咔嚓”的一声,老房子 的屋顶就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洒落得到处都是…… 父亲像疯了一般地扑了过去,抱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任凭瓦砾砖块打在身上。父亲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钉 在荷叶上,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又像一只发怒的母鸡,张开着翅膀护卫着未成年的幼崽。 挖掘机停了下来,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挨不了几天, 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 挖掘机喘着粗气走了,父亲坐在墙根下久久不愿离开。 晚上,母亲喂父亲喝了一小碗粥。喝完粥,父亲让我打着手电陪着他去老房子里转一转。 老房子的屋顶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月光穿过屋顶,斜斜地照在老房子里,散 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瓦片泛着惨白惨白的光。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和瓦片, 就像过去抚摸我和妹妹的头一样,充满了柔情。 父亲头痛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秋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门前的柿子树、酸枣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 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来摇去。 母亲说昨天晚上,风雨大作,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院子里“轰隆”地一声巨响。第二天起来一看, 老房子不见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选自余开泰《红土地上的骆驼》,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多处写到父亲的病,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对塑造父亲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和我的形象起着较 大的作用。 B.父亲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C.小说结尾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我们因为老房子被拆、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也为下文老房子的 坍塌埋下了伏笔。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答案:B (我建新房子并不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8.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勤劳善良。听说要建新房子,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乔迁宴上,一直在厨房里忙碌。②关 心丈夫。每天陪丈夫看老房子,要求乡干部晚一些日子拆老房子,喂丈夫喝粥。③做事有远见。知道建了新 房就会拆除老房子。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 由于“我”的一些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父亲、母亲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 明。(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