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05月份联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 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 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 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 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 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 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杺”。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 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 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 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 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員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 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 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 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 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 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 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冋;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 提或按,方圓兼备,虛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 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 05 月份联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 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 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 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 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 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 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 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 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 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 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 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 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 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 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 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 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 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 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 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 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 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 B.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 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C.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质” 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D.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国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 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 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 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 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 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 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 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 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 史上辉煌一页。 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 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 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 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 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 B.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 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C.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 “质” 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D.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国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 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 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 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 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 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 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 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 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 史上辉煌一页。 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 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二)文学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4分)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 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 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 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 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夭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 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 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 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 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 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 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 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 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 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 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 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 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 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
(二)文学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6 题。(14 分)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 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 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 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 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 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 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 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 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 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 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 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 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 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 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 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 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 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
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 常服从命令 B.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 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 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 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E.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连长和丁二娃打鬼子,暗线是鬼子步步紧逼连长和丁 二娃,双线交织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5.概括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 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世人一提起先生,第一反应多是“译界泰斗”“复旦教授”,但陆谷孙最引以为豪的却 是“父亲的儿子”。父亲陆达成带领幼小的陆谷孙迈进法国文学的殿堂,使得陆谷孙自小就 结下了与语言文字的不解情緣。他对女儿的学业要求十分苛刻,强调凡事“以学为先”。陆 谷孙幼时习字,父亲认为字若歪斜,必定是心有邪念,实是在其练书法的同时灌输正直豁达 的人生态度。父亲在生活上的作风也深刻地影响着陆谷孙,先生始终谨记父亲“小富可,大 富不敢”的教诲,一生清贫,不慕虚名,自得其乐地过着知识分子的“草根生活”。 1965年,陆谷孙从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并留校,在紧接着的“文革”浪潮中 被打成“逍遥派”。生性乐观的陆谷孙后来回忆说,自己不会闹革命,被划到该派别后就是 看书。“托‘四人帮’的福”,陆谷孙读了不少的外文书籍和文章。1970年他被分配进入由 工宣队领导的《新英汉词典》编写组。那个年代,编写词典也必须纳λ既定的“革命”流程。 这样的硬性要求使得陆谷孙内心挣扎,为了保留心中的学术底线,陆谷孙借着编译工作之便, 和编写组其他人员私底下交流英文书刊,变戏法似的把实用生动的英文条目塞入“红色语录
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 常服从命令。 B.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 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 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 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E.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连长和丁二娃打鬼子,暗线是鬼子步步紧逼连长和丁 二娃,双线交织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5.概括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 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 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世人一提起先生,第一反应多是“译界泰斗”“复旦教授”,但陆谷孙最引以为豪的却 是“父亲的儿子”。父亲陆达成带领幼小的陆谷孙迈进法国文学的殿堂,使得陆谷孙自小就 结下了与语言文字的不解情缘。他对女儿的学业要求十分苛刻,强调凡事“以学为先”。陆 谷孙幼时习字,父亲认为字若歪斜,必定是心有邪念,实是在其练书法的同时灌输正直豁达 的人生态度。父亲在生活上的作风也深刻地影响着陆谷孙,先生始终谨记父亲“小富可,大 富不敢”的教诲,一生清贫,不慕虚名,自得其乐地过着知识分子的“草根生活”。 1965 年,陆谷孙从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并留校,在紧接着的“文革”浪潮中,他 被打成“逍遥派”。生性乐观的陆谷孙后来回忆说,自己不会闹革命,被划到该派别后就是 看书。“托‘四人帮’的福”,陆谷孙读了不少的外文书籍和文章。1970 年他被分配进入由 工宣队领导的《新英汉词典》编写组。那个年代,编写词典也必须纳入既定的“革命”流程。 这样的硬性要求使得陆谷孙内心挣扎,为了保留心中的学术底线,陆谷孙借着编译工作之便, 和编写组其他人员私底下交流英文书刊,变戏法似的把实用生动的英文条目塞入“红色语录
的庞大队伍中,《新英汉词典》总共编写了五年时间,自1975年第丨版问世后,累计共售出 1000万册以上,堪称中国辞书史上的销售奇迹。 197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筹划《英汉大词典》的编纂,陆谷孙再次被调配进入新 的编写小组。后来小组内很多人奔向了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编写组不断萎缩,资金匮乏 工作难以为继。陆谷孙憋着一口气,主动揽下主编的活儿,并立下铿锵誓言:词典编完之前 不出国、不写书、不兼课。直至1991年,长途跋涉了15年的《英汉大词典》终于出版,该 词典收录词条达20万,俨然一部英汉百科全书。后来此书成为联合国的必用工具书之 享誉国内外。 陆谷孙一生痴迷莎士比亚,常喜欢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直至其已 过花甲之年,仍不愿停歇。2001年,本该颐养天年的陆谷孙再一次决定出面主持《英汉大 词典》的修订工作。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陆谷孙便萌生编汉英词典的想法,直至2015 年8月,这本耗去陆谷孙15年光阴和心力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终于出版,陆谷孙也完成 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项事业。陆谷孙在词典编纂的路上一走就是30多年,两本词典几近倾 注了他所有的青春年华,但他从未后悔,从未抱怨。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并不是聚光灯下的 闪亮光环,而是作为一名文化人,自觉背负中英文化沟通使命的责任感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世人给陆谷孙送去鲜花和掌声,但他不需要,只想和宁静为伴。他对《英汉大词典》的 频频获奖感到惭愧:“凭一本书到处搅奖,只能说明学术浅薄。″除了编纂词典外,陆谷孙还 是另一领域的匠人:教书。除了因身体原因无法上课,陆谷孙从不愿欠学术一堂课,严寒酷 暑,始终如一,他讲课幽默风趣,常使学生哄堂大笑,陆谷孙生活简朴,但对于学生,却是 无条件的慷慨。有学生生病住院,他二话不说就拿出1000元送到系里;多年坚持捐款,惠 及多位学生;逢年过节,陆谷孙就像位大家长一样的给学生们发红包……除了上课,陆谷孙 几乎不愿走出自己的“洞穴”——这是他对自己简陋而陈旧的住所的戏称,只想安静低调待 在家里做学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某位编辑就给陆谷孙取了个“老神仙”的外号。 相关链接 ①陆谷孙,复旦大学教授,翻译家,英语文学研究专家,尤精于莎士比亚文学研究和英汉词 典的编纂。 ②“我是真心不希望拋头露面,我希望躲在我的‘洞’里,你们也不烦我,我也不烦你们。 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待着)是我的哲学。”陆老在2012年的一次讲座上这样述说 己的人生哲学,他在精神王国里享受着孤独,并将之化作灵感的催化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的庞大队伍中,《新英汉词典》总共编写了五年时间,自 1975 年第Ⅰ版问世后,累计共售出 1000 万册以上,堪称中国辞书史上的销售奇迹。 1976 年,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筹划《英汉大词典》的编纂,陆谷孙再次被调配进入新 的编写小组。后来小组内很多人奔向了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编写组不断萎缩,资金匮乏, 工作难以为继。陆谷孙憋着一口气,主动揽下主编的活儿,并立下铿锵誓言:词典编完之前 不出国、不写书、不兼课。直至 1991 年,长途跋涉了 15 年的《英汉大词典》终于出版,该 词典收录词条达 20 万,俨然一部英汉百科全书。后来此书成为联合国的必用工具书之一, 享誉国内外。 陆谷孙一生痴迷莎士比亚,常喜欢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直至其已 过花甲之年,仍不愿停歇。2001 年,本该颐养天年的陆谷孙再一次决定出面主持《英汉大 词典》 的修订工作。而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陆谷孙便萌生编汉英词典的想法,直至 2015 年 8 月,这本耗去陆谷孙 15 年光阴和心力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终于出版,陆谷孙也完成 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项事业。陆谷孙在词典编纂的路上一走就是 30 多年,两本词典几近倾 注了他所有的青春年华,但他从未后悔,从未抱怨。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并不是聚光灯下的 闪亮光环,而是作为一名文化人,自觉背负中英文化沟通使命的责任感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世人给陆谷孙送去鲜花和掌声,但他不需要,只想和宁静为伴。他对《英汉大词典》的 频频获奖感到惭愧:“凭一本书到处揽奖,只能说明学术浅薄。”除了编纂词典外,陆谷孙还 是另一领域的匠人:教书。除了因身体原因无法上课,陆谷孙从不愿欠学术一堂课,严寒酷 暑,始终如一,他讲课幽默风趣,常使学生哄堂大笑,陆谷孙生活简朴,但对于学生,却是 无条件的慷慨。有学生生病住院,他二话不说就拿出 1000 元送到系里;多年坚持捐款,惠 及多位学生;逢年过节,陆谷孙就像位大家长一样的给学生们发红包……除了上课,陆谷孙 几乎不愿走出自己的“洞穴”——这是他对自己简陋而陈旧的住所的戏称,只想安静低调待 在家里做学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某位编辑就给陆谷孙取了个“老神仙”的外号。 相关链接: ①陆谷孙,复旦大学教授,翻译家,英语文学研究专家,尤精于莎士比亚文学研究和英汉词 典的编纂。 ②“我是真心不希望抛头露面,我希望躲在我的‘洞’里,你们也不烦我,我也不烦你们。 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待着)是我的哲学。”陆老在 2012 年的一次讲座上这样述说 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在精神王国里享受着孤独,并将之化作灵感的催化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