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大桥高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秸秆(j) 百舸(ge) 哺育(fu) 夜缒 而出(zhui) B.遒劲(jng) 忤视(wu) 创伤( chuang) 度德量力 C.冰屑(xue) 瞋目(chen) 参乘( sheng) 横行霸道 (heng) D.漫溯(s山) 丛容(cong) 戮没(m) 同仇敌 忾(kai) 2.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虎视耽耽豁然开朗和霭可亲沆泄一气 B、虎踞龙盘捍然不顾黄梁美梦好高鹜远 C、怙恶不悛祸国殃民浑浑噩噩焕然一新 D、焕然冰释汗流夹背哗众取宠火中取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会激励青少年去热爱崇尚科学,激发他们对于航天事业 的浓厚兴趣。 B.周朴园道:“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和支出,都归我担负。这于我的心也安 C.只有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体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 住宿之处,我们就不会满足。 D.“自从知道我被选中去进行首次飞行时,我的心里就无时无刻不忘为祖国振 作精神,争得荣誉。”杨利伟谈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 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 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 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 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 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
江都市大桥高中 2013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秸秆(jí) 百舸(gě) 哺育(fǔ) 夜缒 而出(zhuì) B. 遒劲(jìng) 忤视(wǔ) 创伤(chuāng) 度德量力 (dù) C. 冰屑(xuè) 瞋目(chēn) 参乘(shèng) 横行霸道 (héng) D. 漫溯(sù) 从容(cóng) 戮没(mò) 同仇敌 忾(kài) 2.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虎视耽耽 豁然开朗 和霭可亲 沆泄一气 B、虎踞龙盘 捍然不顾 黄梁美梦 好高鹜远 C、怙恶不悛 祸国殃民 浑浑噩噩 焕然一新 D、焕然冰释 汗流夹背 哗众取宠 火中取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会激励青少年去热爱崇尚科学,激发他们对于航天事业 的浓厚兴趣。 B.周朴园道:“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和支出,都归我担负。这于我的心也安 一点。” C.只有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体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 住宿之处,我们就不会满足。 D.“自从知道我被选中去进行首次飞行时,我的心里就无时无刻不忘为祖国振 作精神,争得荣誉。”杨利伟谈到。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 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 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 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 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 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 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
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 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 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 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 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 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 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 师”一段一一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 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 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 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 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 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 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 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 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杄拍遍的想象空 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 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 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 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 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 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 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 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睢。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 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 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 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 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 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 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 的怀念和心情
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 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 20 年过后,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 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 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 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 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 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 9 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 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 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 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 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 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 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 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 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 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 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 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 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 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 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 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 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 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 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6 天后,这一年,即 1645 年 4 月 25 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 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 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 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 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 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 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 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 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 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 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 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 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 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 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5.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6分) (1)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6.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7.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8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 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江融、左仆 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 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 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 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 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 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夲十崩。此 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 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 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 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 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 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 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 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 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 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 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 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 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 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 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 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5.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6 分) (1)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6.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 分) 7.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8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 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江融、左仆 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 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 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 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 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 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 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 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 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 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 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 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 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 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
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 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 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释①阙: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刍狗: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 的狗。③代还: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 被:受到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 毁:诽谤 C.故可易之以宽简 易:代替 D.祠祝毕,刍狗捐 捐:捐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敬则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 得他很非同一般。 B.武后执政之初为了稳定政权鼓励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 便提出应当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C.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 及时调整国策,最终导致亡国。 D.朱敬则为人正直,与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工作, 受到世人的称赞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3分)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3分 (3)仁义尚尔,况其轻乎?(3分) 译: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8分) 11.桑之未落,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12.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虚室有余闲。 14.固知 ,齐彭殇为妄作。 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1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 17.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是《 18.能代表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组诗作品是 五、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 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 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释①阙: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刍狗: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 的狗。③代还: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 被:受到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 毁:诽谤 C.故可易之以宽简 易:代替 D. 祠祝毕,刍狗捐 捐:捐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敬则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 得他很非同一般。 B.武后执政之初为了稳定政权鼓励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 便提出应当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C.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 及时调整国策,最终导致亡国。 D.朱敬则为人正直,与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工作, 受到世人的称赞。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3 分) 译: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3 分) 译: (3)仁义尚尔,况其轻乎?(3 分) 译: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8 分) 11.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1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___________________,虚室有余闲。 14.固知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 1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 用之不竭。 17.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 18.能代表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组诗作品是 《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 分)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 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 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 六、作文 20.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 2.C 3.A 4.选A项3分,选D项2分,C项1分。选B项、E项不给分 5.(1)①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 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3分)(2) 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 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 (3分) 6.(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1分)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2分)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 进日常生活。(2分) 7.意蕴(2分):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 扬州城的高洁之美。(答对两点给2分) 作用(6分): (1)“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4)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 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 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 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 分) 答: 六、作文 20.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 1.D 2.C 3.A。 4.选 A 项 3 分,选 D 项 2 分,C 项 1 分。选 B 项、E 项不给分。 5.(1)①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 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3 分)(2) 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 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 (3 分) 6.(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1 分)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2 分)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 进日常生活。(2 分) 7.意蕴(2 分):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 扬州城的高洁之美。(答对两点给 2 分) 作用(6 分): (1)“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4)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 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8.D 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