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语文试卷6页,答题卷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又难拓你的美。……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印泥都有余味。”借用古 诗词意境来写歌本 但歌曲偏偏取名为《兰亭序》,就有“ ”和“涂鸦”之 嫌了,这可不是对经典文化精义的积极传承。 A.行云流水无可厚非篡改 B.行云流水无可非议窜改 C.高山流水无可非议窜改 D.高山流水无可厚非篡改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3.下列对联吟诵对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梦里迷蝶知忘我,濠上观鱼能齐物。 B.宇宙辉弘存万物,天地无穷任逍遥, C.扣盆而歌出尘世,梦蝶亦乐入太虚。 D.安富尊荣公府第,文章道德圣人家 4.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髙。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晩能 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 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家谱记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 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
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满分 160 分,时间 150 分钟。 语文试卷 6 页,答题卷 2 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又难拓你的美。……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印泥都有余味。”借用古 诗词意境来写歌本 ;但歌曲偏偏取名为《兰亭序》,就有“ ”和“涂鸦”之 嫌了,这可不是对经典文化精义的积极传承。 A. 行云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B. 行云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C. 高山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D. 高山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 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3.下列对联吟诵对象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梦里迷蝶知忘我,濠上观鱼能齐物。 B.宇宙辉弘存万物,天地无穷任逍遥, C.扣盆而歌出尘世,梦蝶亦乐入太虚。 D.安富尊荣公府第,文章道德圣人家。 4.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3 分)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 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 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3 分) A.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 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
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 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 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饺,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 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 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 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 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 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 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 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 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 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分)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3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分)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2
2 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 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 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 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 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 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 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 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 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 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 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 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 分)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3 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 分)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作于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3分)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款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5)阁中帝子今何在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6)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7)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节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 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 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 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 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 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 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 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一—一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 全满足的亲近
3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 作于被贬夔州途中。 轲峨:孤高状。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3 分)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 分) (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5)阁中帝子今何在?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6)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7)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节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 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 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 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 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 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 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 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 全满足的亲近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 我也是 ⑩0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 疗 ①D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 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竞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 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 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①D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 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03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 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 父亲剪脚指甲。 00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 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⑩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 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⑩⑥那天夜晩,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 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0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 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⑩⑧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 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9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2.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4分) 13.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6分) 14.第0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
4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 我也是!” ⑩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 疗。 ⑾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 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 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 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⑿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 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⒀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 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 父亲剪脚指甲。 ⒁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 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⒂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 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⒃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 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 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⒅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 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⒆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2.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4 分) 13.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6 分) 14.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5.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
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 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 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 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 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 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 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 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 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 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 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 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 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 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 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 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 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 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 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 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 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分) 18.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 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 青藤
5 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 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 11 本,法 国约为 8.4 本,日本约 8.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 读书 64 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 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 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 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 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 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 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 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 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 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 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 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 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 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 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 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 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 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 年第 4 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7.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 分) 18.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 分) 七、作文(70 分) 1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 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 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