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记载/千载难逢差错/差可告慰舍弃/退避三舍艾草/方兴未艾 B笼统/笼络人心积累/罪恶累累供奉/供养祖先当作/首当其冲 C童仆/风尘仆仆躯壳/金蝉脱壳露骨/抛头露面闭塞/敷衍塞责 D画轴/压轴大戏丈量/量体裁衣横财/飞来横祸省悟/不省人事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本届学校艺术节上,我们班的同学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反串得绘声绘色。 B这种饭店不仅为单位大吃大喝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开发票时更是心照不宣,双方都少不了好处。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气出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却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是一位独唱演员,先天素质很好,训练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尽其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加。 B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工程将加大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扩大扬州作为历 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知名度 C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D接到火警报告后,这个镇的派出所的所长立即率领12名干警赶到现场,组织灭火,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力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下面六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4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5.仿照例句,以“热爱”为话题,续写一句话。(5分) 例句 只要热爱生活,一方静夜的星空,能读出缠绵的诗意:一泓清漾的秋水,能品出空灵的画魂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 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寯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 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 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 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 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 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 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 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 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 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 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 2009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 16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 记载/千载难逢 差错/差可告慰 舍弃/退避三舍 艾草/方兴未艾 B 笼统/笼络人心 积累/罪恶累累 供奉/供养祖先 当作/首当其冲 C 童仆/风尘仆仆 躯壳/金蝉脱壳 露骨/抛头露面 闭塞/敷衍塞责 D 画轴/压轴大戏 丈量/量体裁衣 横财/飞来横祸 省悟/不省人事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 在本届学校艺术节上,我们班的同学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反串得绘声绘色。 B 这种饭店不仅为单位大吃大喝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开发票时更是心照不宣,双方都少不了好处。 C 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气出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却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 这是一位独唱演员,先天素质很好,训练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尽其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 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加。 B 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工程将加大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扩大扬州作为历 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知名度。 C 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D 接到火警报告后,这个镇的派出所的所长立即率领 12 名干警赶到现场,组织灭火,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力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下面六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4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5.仿照例句,以“热爱”为话题,续写一句话。(5分) 例句: 只要热爱生活,一方静夜的星空,能读出缠绵的诗意;一泓清漾的秋水,能品出空灵的画魂。 ; 。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 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 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 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 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 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 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 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 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 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 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 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
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太子与秦王有隙 隙:隔阂 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争:同“诤”,规劝 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 固:本来 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坐:因为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臣愿 竭狂瞽,佐万分一②推诚纳善,每存规益③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⑥伎不进,数被让 B、②③④C、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州。李世民即位 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 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 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 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 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 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 (2)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3)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太子与秦王有隙 隙:隔阂 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争:同“诤”,规劝 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 固:本来 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坐:因为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 分) ( )①臣愿 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伎不进,数被让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 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李世民即位 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 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 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 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 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 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2)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3)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答: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④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晩我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 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 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人产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 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过,像 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却得不到任 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 钱、荣誉等等累人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 著的东西。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 他的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 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 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 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 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 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 言,它却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 么你在怀旧时,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 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 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 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就是对许多 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并不是任何人 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一种近于怪癖的艺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 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④ 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 ⑤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 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 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人产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 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过,像 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却得不到任 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 钱、荣誉等等累人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 著的东西。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 他的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 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 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 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 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 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 言,它却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 么你在怀旧时,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 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 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 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就是对许多 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并不是任何人 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
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 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 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 们的,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 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 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 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 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12.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什么而言?请简要说明。(4分) 13.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简析这种“孤 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14.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失”含义的理解。(6分) 1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 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 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 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 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 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 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 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 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 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 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
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 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 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 们的,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 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 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 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 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12.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什么而言?请简要说明。(4 分) 13.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简析这种“孤 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4 分) 14.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失”含义的理解。(6 分) 1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 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 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 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 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 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 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 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 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 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 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
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 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 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 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 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 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 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 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 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毀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 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 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 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 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 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6.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3分)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 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 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 D.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 形成的 ☆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 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 术问题”。 D.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 种态度 18.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6分) 19.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6分)
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 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 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 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 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 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 “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 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 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 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 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 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 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 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6.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3 分) ( )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 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 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 D.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 形成的。 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 畏。 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 术问题”。 D.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 种态度。 18.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9.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6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