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须符合社会语言学的原则,其目的不在于满足教会领袖们的 要求,而在于符合缺乏《圣经》知识的俗人的口味。这就意味着,译 文中必须使用一种“共同语言”。用奈达的观点解释,所谓“共同语 言”(common language),是一种文化水平低的读者能看懂,而文化 水平高的读者也能接受的语言,因而是多数读者的一种共同语言。 《圣经·现代英语译本》最初是奈达1961年得导翻译的,它的翻译 宗旨是采用通俗英语,译本的原定读者对象是那些不以英语为本 族语的人,然而,当该译本的《新约》部分1966年出版以后,立即受 到广大以英语为本族语读者的欢迎。他们普遍认为,译本中所采用 的英语形式清爽明晰,可读性极强。从1966年出版到1973年,在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销售了4200万册,其成功度如何,由此可见 一斑。 《圣经·现代英语译本》和《圣经·通裕西班牙语译本》是在奈 达的翻译思想指导下完成的。这就是说,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理论, 即所谓“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在《圣经》翻译的实践中得到了检 验,并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这样一来,奈达作为《圣经》翻译权威 的地位被确立了,他的影响也逐步扩大到世界各地的《圣经》翻译 领域,为了表彰他在《圣经》翻译工作中所作的贡献,许多大学纷纷 授予他荣誉称号,其中有美国东浸会神学院1956年和南加利福尼 亚授会神学院1959年授予的荣誉神学博士,西德明斯特大学 1966年授予的神学博士,英国爱丁堡赫里奥瓦特大学1974年授 予的文学博士等。 奈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语言学家。他在美国圣经公会的 工作职贵,主要是在语言质量上对该公会出版的各种《圣经》像译 本把关。但从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奈达的作用与其说是像出版 者一样为译文质量把关,不如说是制定翻译原则,培训翻译人员, 提供翻译样板,指导译员工作,解决传教士在语言和翻译中遇到的 困难,帮助各圣经公会进行翻译的组织工作。而要做好这一切,就 XⅫ
必须经常到译者中去,到接受语的自然环境中去。这样,奈达几乎 每年都要出国进行语言实地调查,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八九个月, 年复一年,长期如此。而且,每次日程都安排得很满,从一个地方到 另一个地方,中间很少间断。他先后到过近百个国家,实地调查研 究过200多种语言,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 小语种。 奈达在中学期间即酷爱语言,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期间接触到 传统语言学知识,大学毕业那年应邀参加了~·期暑期语言学讲习 所的学习后,对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的语言 学理论发生了兴趣。此后,他从单纯学可语言逐步转向既学习语 言,又研究语言.他于194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便是这种研究的第 -个高峰。论文题为《英语句法概要》(A Synopsis of English Syn- tax),这是英语中运用当时语言学理论中甚为流行的“直接成分分 析法”,对英语这种大语种进行全面分析的唯一的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写成后,打印本曾作为图书馆馆际交流材料供人借阅,并印行 了几百册照相胶印本在读者中流传,最后于1960年正式出版。 但是,最能代表奈达早期描写语言学观点的著作,并不是《英 语句法概要》,而是《论词法:词的描写性剖析》(Mor phology: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Words)。这是-本词法教材,1946年出版, 1949年修订再版。奈达在书中运用描与语言学手段,列举大量从 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语言实例,对词法问题进行了有趣的描写。甚至 在转换生成语法以及其他更新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之后的很长一段 时间里,奈达在《论词法》仍被人们用做语言学课程的必读书。 奈达在语言学界的影响,不仅限于他对诸多陌生小语种的实 地调查和对句法、词法问题的各种著述。自1936年奈达参加设在 俄克拉何马大学暑期语言学讲习所以后,他每年著期都到这里担 任兼职教学工作,直至1953年。起初两年,他只是·名普通教员。 从1939年起,他便和著名语言学家派克(Kenneth L.Pike)·~道, Ⅻ
成了该讲习所的主讲教师,奈达和派克的名字也从此联系到了一 起,在很长时间里成了语言学界崇敬的对象。1968年,奈达还担任 过一届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这一切,足以说明奈达在美国语言学界 所占的地位。 奈达从未正式担任过大学教授,但他热爱教学,乐于把自己的 知识传授给别人。除较长时期在磬期语言学讲习所讲授语言学课 程外,他还在多所美国大学担任过客座讲师,同时经常应邀到欧 洲、拉美、非洲和亚洲各国作短期讲学。奈达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 情,自1982年起已先后八次应邀来华讲学,并与国内许多学校和 学界同仁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与交流。 纵观奈达的翻译思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 展阶段:(1)描写语言学阶段;(2)交际理论阶段:(3)社会符号学阶 段。 描写语言学阶段是奈达翻译思想发展及其整个学术活动的第 一个主要阶段:时间从1943年他写出博士论文《英语句法概要》算 起,到1959年在布劳尔编辑的论文集《论翻译》①中发表《从圣经 翻译看翻译原则》(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Exemplified by Bible Translating)为止。在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句法现象和 词法现象。主要著作除上节提到的《论词法》外,还有《描写句法梗 概》(An Outline of Descriptive Synta.x)②、《论学外语》(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B汤le Translat- ng:an Analysi这of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和《习俗与文化》 1 Reuben A.Brower (ed )On Translation.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②有关东达各种著作和论文的出处,详见本书附录之五。 XV
(Customs and Cultures)。主要论文有《翻译问题中的语言学和人类 文化学》(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 Problems).、《描写 语言学的实地调查方法》(Field T'echniques in Descriptive Linguis tics)、《翻译中最常见的错误》(The Most Common Errors in Trans- lating)、《是翻译,还是释义?》(Translation or Paraphrase?)、《语义 成分的描写方法》(A System for the Description of Semantic Ele- ments)、《语义剖析与词典编纂》(Analysis of Meaning and Dictio ary Making)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Some Psy chological Problem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在这些著作和 文章中,奈达试图通过对语言句法、词法和语言翻译问题的描写, 阐明语言的结构性质,使人们对外国语言以及翻译的基本问题有 所认识。 奈达早期受美国结构主义派布龙菲尔德和人类语言学家萨不 尔的影响较大,在语言研究中重视语言素材的搜集和分析。他通过 到世界各地考察和接触各种不同语言的机会,收集到不少有关言 语差异的实例。但他不是把言语差异当做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 碍,而是当做相同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奈达关于语言的这 种见解,与乔姆斯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相比,至少早 提出五年。 就某种意义而言,40至50年代是奈达翻译思想的初创期。在 这个时期,奈达的学术活动由英语句法和词法的一般描写逐步转 向多语种比较的具体研究,特别是有关对《圣经》翻译的研究,进而 逐步形成特色。 奈达翻译思想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到 1969年,以《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一文为起始,以《翻译理论与 实践的出版为结束,前后共十年。 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 (而不仅仅是在《圣经》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 刚
作用。1959年,《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作为头号文章刊载在布 劳尔编辑的《翻译论》中。《翻译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有 影响的翻译文集之-一,195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1966年 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再版,在西方学术界起很大反响,其中有许 多文章被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奉为经典。奈达的名声也因此从 《圣经》翻译界扩大到了世俗作品的翻译研究领域。1964年,奈达 的翻译研究达到高峰。这一年,他出版了重要专著《翻译科学探 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虽然许多人认为,《翻译科 学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中阐发的思想,在他1947年出版的《论 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一书中已见雏形,但就涉及的广度、深度 和书中思想的成熟度而言,《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远远不能 与《探索》相比。因此《探索》的问世,可以说是奈达翻译思想发展过 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随后,奈达又于1969年与塔伯合写了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I'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这是 一部翻译教材,它以《探索》阐述的规,点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既提出理论,又强调实践,在许多方而补充和发展了 《探索》,且更加通俗易懂,因而其影响甚至超过了《探索》。 第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果除上述三者之外,还有1960年出版 的《圣经信息和传教使命》(Message and Mission)和论文《语义结构 与翻译等值的若干问题》(Some Probtems of Semantic Structure and Translatimnal Equivalence)、《圣经翻译与语言科学》(Bible T'ranslat- ng and the Science of Linguistics)、《语言与语义结构》(Linguistics and Semar2 tic Structure)、《文化差异与基督价值观的传递》(Cultur- al Differenc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Christian Values)和《翻译 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 对这一时期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加以综述,可以归纳出以下 四个主要方而: (1)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 XV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