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文 我十分感激谭载喜教授,是他把本人的翻泽思想介绍给了汉 语世界,介绍给了无数的学生和翻译工作者,对于如何把语言学应 用于语际交流的研究领域,谭教授有他自己的见解和评判,我亦从 中深深受益。欣闻《新编奈达论翻译》即将出版,本人尤感高兴。 我和谭教授之所以合作,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应用语言学的诸 多问题上,彼此观点十分一致。其一,我们深信,翻译理论必须以翻 译实践作为基础。即是说,翻译工作如何开展,有关指导原则必须 能够反映出令人称道的翻译家们实际上是如何翻译的。其二,我们 认为,对语际交流活动进行分析,必须把语境因素考虑进来。就是 说,不仅要认真分析原文的一切用词,还要分析原文产生的原因, 以及分析人们是怎么去理解原文的。任何一篇原文都必须置于特 定的语境之中才有意义可言。其三,我们认为,有必要明确区分翻 译的实际工作和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所进行 的科学研究工作,亦即区分翻译和翻译研究,不可把这二者混为一 谈。 我们充分认识到,有些极为出色的翻译家并未阅读过任何关 于翻译理论或实践的书籍,他们作为精通多种语言的大师,只是运 用语言交际的天赋才能,就足以把原文的内容和美学风格巧妙地 从一种语言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但我们同时看到,有些人在被学者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活动的语际翻泽中取得成功,许多其他具 有外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人通过向这些成功者学习,也同样能够 预
成为出色的翻译人才。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在人们彼此距离如此接近的今天,翻译研 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尤金·奈达 1998年2月8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K
·编译者序。 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谭载喜 西方现代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把翻译问题纳入语言学的 研究领域。翻译理论家们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 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以及信息理论的影响下,从比较语言学、应 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逻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 各个不同的角度,试图对翻译研究这个古老的课题赋予新的含义, 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奈 达(Eugene A.Nida)的理论就是西方现代翻译论研究领域中的突 出代表之一。 应该说,尤金·奈达这个名字在我国翻译研究界以至语言学 界,现已广为人知。因为,他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对外开放 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人的翻译理论,他的翻译现也是国内译界 评介较多的。 奈达在其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 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 调查过100多种语言,尤其是非洲及拉美地区的一些小语种。自 1945年至1997年,他共发表过文章200多篇,著作(包括与人合 作和编辑的著作)近40部。其中关于语言与翻译理论的专著约20 部,还出版了一部论文集。集中代表他的研究成果的,有1964年出 版的《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969年 与塔伯(Charles 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75年出版的《语义的成分分析》(Com ponential Analysi这of Meaning)和《奈达论文集》(Language Struc- X
ture and Translation:Essays by Eugene A.Nida,ed.by Anwar S, Dl),l986年与瓦德(de Warrd)合著的《从~种语言到另一种语 言》(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以及1996年出版的《从社会 语言学看跨语交际》(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 cation)。 奈达1914年11月出生于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何马城,五岁 随父母西迁抓州长谁。奈达自幼笃信基督,并立志做一名传教士。 他从小能言善辩,中学期间曾带队参加加州南部地区辩论比赛,一 举夺魁,他本人也被评选为优秀辩论家。在所有学科中,他对语言 科目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中学开始学习拉丁语,进入洛杉矶加州 大学以后又专修外语,主攻希腊语,兼学拉丁语、德语和法语。1936 年,他作为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组织ΦBK联谊会的成员,以最 优成绩毕业,成为洛杉矶加州大学历届最优毕业生之一。后来,他 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继续深造,1939年获希腊语《圣经·新约》研 究的顶士学位。1941年,奈达进入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 描写语言学、人类文化学、古英语等课程,在弗赖斯(Charles C. Fries)和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著名教授指导下,1943 年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同年,奈达开始在美国圣经公会供职,经 过短短的一段试用期,被正式聘为该公会的专职语言专家,自 1946年起担任《圣经》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从此,奈达便有了广泛 开展活动、充分施展才能的基地。也正因为奈达长期服务于这个基 地,他的翻译思想才深深地打上了他特有的格印,在西方翻译理论 界鲜明地树起了自己的旗帜。 虽然奈达以翻译理论家著称,但他的学术活动及其成就是多 方面的。首先,他是一个《圣经》研究专家和《圣经》翻译组织者。前 Ⅺ -。-。-
面说到,奈达早年的志向是当一名传教士:后来虽然未能完全如愿 以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圣经》的研究。他在中学和大学期间获 得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知识,不仅使他有机会接触古希腊和罗马的 文学典籍,而且使他能够大量阅读早期基督教作家的希腊语作品, 给他的研究工作打下了牢实的基础。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专门 研究希腊语《新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任命为教会牧师,继而 获得美国圣经公会的工作职位。1946年,他作为代表出席在英国 举行的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大会;回到纽约后不久便参加刚由联 合圣经公会组建的“《圣经》翻译工作小组”。后来,该小组成为联合 圣经公会属下的一个委员会,奈达任主席。1949年,联合圣经公会 创办《圣经翻译》杂志(The Bible Translator)。这是在《圣经》翻译领 域颇有影响的一份季刊,从创刊之日起,奈达便是该刊的主要编辑 和撰稿人之一。 作为美国圣经公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和联合圣经公会工作委 员会的重要成员,奈达承担了大量《圣经》翻译的组织工作。他发起 并指导了几个重大的《圣经翻译和译本修订项目,负责制定了各 个项目的指导原则,发起并协助组织了几个大型学术研究项目。从 50年代中期开始,奈达还制定并推行了培训《圣经》翻译顾问的计 划,培养出大量翻译顾问人才,分派世界各地,协助《圣经》翻译的 实际工作。19?0年,奈达被任命为联合圣经公会翻译闻题协调员; 协调并指导各地翻译顾问以及翻译研究者的各项工作。这些工作 包括对《圣经》进行话语分析、编写翻译教材、检验翻译理论、检查 译文质量以及编写翻译工作手册。 奈达本人未主笔翻译过大型作品,但他所得导的翻译原则却 左右了几个大型《圣经》翻译和译本修订项目,其中主要包括50年 代的一个西班牙语修订本、60年代的一个西班牙语新译本和60 至T0年代出版的《圣经·现代英语译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按照奈达的指导思想,这些新译本或修订本所使用的语 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