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多值函数 上面讲的都是单值函数,即给定一个自变量值,只有一个函 数值与之对应.在初等函数中,除了这些函数外,还有它们的反函 数,即根式函数,对数函数,反三角函数,等等,它们都是多值函 数.多值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在复变函数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 只介绍根式函数及对数函数,并通过这两种函数阐述多值函数的 一些基本概念,别的多值函数都可以用这两种多值函数表达 1.根式函数√2-a 首先给出根式函数的定义,或者说给出开方运算的定义.给定 一个自变量值z,我们把凡是满足等式w2=z的w值,就定义为 根式函数√E的函数值,或者说是z的平方根.它是幂函数z2=u 即”=z2的反函数.下面我们将看到,对应于一个自变量值z, 根式函数√可取两个值.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多值函数的性质,现在仔细分析一下函数 w Vz-a. (2.9) 如果采用极坐标表达式 w=pe,之-a=re 代入则有p2e20=re9,所以p2=m,20=日+2nm, p=听= 2+nm, n=0,±1,±2,. 因此,对于给定的一个x值,有两个w值与之对应 w1(z)=VFei/2 (相当于上面的n=0,±2,) w2()=VFe+/2)=-Fe92(相当于n=士1,±3,) 这里,函数的多值性来源于辐角的多值性,准确地说,来源于宗量 z一a(而不是自变量z)辐角的多值性.多值性的表现则是函数w的 23
辐角.为了确定起见,我们以后就把函数地=√2-a明确表示成 lwl=vlz -al,argw=arg(z-a). (2.10) 为了更进一步揭示多值函数w=√2-a的性质,现在不妨规 定好z平面上某一点arg(z-a)的值,而后研究z沿一定曲线连续 变化时,相应的w值的连续变化,当z沿一定简单闭合曲线(即自 身不相交的闭合曲线,变化一周回到原处时,我们发现,可能出现 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闭合曲线内不包含a点,例如图2.3中的 C,z沿C1变化一周回到原处时,arg(z-a)也还原,因此对应 的函数值不变.另一种结果是,闭合曲线内含有α点,例如图2.3 中的C2,当z沿C2变化一周回到原处时,arg(z-a)增加2π, rgw随之增加π,因而w值并不还原. z平面 。平面 x平面 切平面 图2.3z沿闭合曲线一周回到原处时,函数值w三√2一ā的不同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a点在多值函数w=√2-a中具 有特殊的地位:当z绕α点转一圈回到原处时,对应的函数值不还 24
原;而当z不绕a点转一圈回到原处时,函数值还原.a点称为 多值函数w=V2-a的枝点. 同样可以看出,z=o∞也是多值函数w=√2-a的枝点.这 是因为,如果作一个足够大的闭合曲线,当z沿这个闭合曲线变化 一周回到原处时,w值一定不还原(只要这个闭合曲线足够大,就 一定会把a点包含在内),而这样的闭合曲线,同时又可以看成是 绕∞点一圈,这样也就是说,当z绕∞点一周回到原处时,函数 值也不还原,因此,∞点也是w=V2一a枝点, 这样看来,为了完全确定多值函数w=√2-a的函数值与自 变量z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比较简单的办法是规定宗量x一a的辐角变化范围。当宗量 z一α的辐角限制在某个周期内时,w=√2一a的辐角也就唯一地 确定了,因而w值也就唯一地确定.例如,规定0≤arg(z-a)<2m 或2m≤arg(z-a)<4r,等等. 作为一个例子,设w=V2-1,规定0≤arg(z-1)<2π,求 w(2),w(i),w(0),w(-i). 解agw=2arg(z-1).因为0≤ag(e-1)<2m,所以 arg(2-1儿:=2=0, w(2)=1, 如ge-儿=, w()=2e3i/8、 arg(2-1川=0=元, w(0)=ei/2=i, ag-川.4=身,(-=2cn 显然,在辐角规定0≤arg(z-a)<2m下,w的辐角一定限 制在0≤argw<T,即被限制在上半平面.在这样的限制下, w=V2-ā值与自变量z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规定 2π≤arg(z-a)<4r,则π≤argw<2r,w将限制在下半平面, w值与自变量z值又有新的一一对应关系.在4π≤arg(z-a)<6π, 6r≤argz-a)<8π,.或-2r≤arg(z-a)<0,-4r≤arg(z-a)< 25
-2π,.的规定之下,还会重复出现这些结果.由于它们并不给出 新结果,所以也就不必讨论了, 这样看来,只要适当规定宗量的辐角变化范围,就可以将多 值函数单值化.辐角变化的各个周期,给出多值函数的各个单值分 枝.每个单值分枝都是单值函数,整个多值函数就是它的各个单值 分枝的总和.在上面的讨论中,多值函数w=√2-a有两个单值 分枝,分别是w的上半平面和下半平面: 0≤arg(z-a)<2r给出单值分枝I:0≤argw<元, 2m≤arg(z-a)<4r给出单值分枝Ⅱ:r≤argu<2m 将多值函数划分为若干个(甚至无穷个单值分枝,其实质就是 限制z的变化方式,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限制z不得绕z=。 点或∞点转圈。这种规定可以用几何方法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见 图2.4)·在z平面上平行于实轴从z=α点向右作一割线,一直延 续到∞点.如果规定在割线上岸arg(e-a)=0,就给出单值分枝 【;如果规定在割线上岸arg(z-a)=2r,就给出单值分枝Ⅱ.这 两个单值分枝合起来,就得到一个完整的”平面,即整个多值函 数心·割线的作用,就是限制z的变化方式.由于割线连结了多 平面 地平面 g-a)二9 70 x平面 w平面 g arg(:-a)=2 图2.4多值函数w=V2-ā的两个单值分枝 26
值函数的两个枝点,z=α和∞,因此,z不再能够绕一个分枝 点转一圈了(这时,同时围绕两个分枝点转一圈还是允许的)· 应当指出,单值分枝的划分,或者说,宗量辐角变化范围的规 定不是唯一的.例如,也可以规定 -T≤arg(2-a)<T和r≤arg(z-a)<3π, 或 -3r/2≤arg(z-a)<r/2和T/2≤arg(z-a)<5m/2. 割线的作法多种多样,甚至不必是直线。只要割线连结了多值函数 的分枝点,同时适当规定割线一侧(例如上岸或下岸)的宗量辐角 值(或者等价地,规定在某一点的宗量辐角值或函数值)即可 将多值函数划分为单值分枝,其优点是,每个单值分枝都是 单值函数,因而可以像普通的单值函数那样讨论它们的解析性. 单值函数的分枝点是奇点,它不对应于哪一个单值分枝.在枝点附 近,也不存在一个只对应于一个单值分枝的邻域.这种划分的缺点 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限制了宗量的辐角变化范围,就不能用 来讨论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另一种完全确定函数值与自变量值对应 关系的办法是:规定函数w在某一点0的值,并明确说明z的连续 变化路线。当z沿这曲线连续变化时,函数”也随之连续变化· 仍以函数w=2-1为例.规定w(2)=1,讨论z沿C或C2 连续变化到原点时,函数w之值.C和C2是以z=1为圆心、1 为半径的上半圆周和下半圆周, 显然,当z沿C移动到z=0时,△arg(z-1)=开,所以 △argw=)△arg(2-1=), w(0)=ew/2=i 当z沿C2移动到z=0时,△arg(z-1)=-T,所以 △agw=△ag(z-1)=-7 w(0)=e-ir/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