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10月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 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 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孔子以礼为基础 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 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②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 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 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 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既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着很强的渗透力。为此,我们应 该深入分析礼仪文化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行为规范的路径,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教 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真正收到实效。 ④礼仪文化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使礼仪意识变为礼仪行为,再使礼仪行为变为礼 仪习惯,形成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 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 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 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 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⑤遵循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制定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按照核心价 值观和礼仪文化价值取向的要求,根据各行各业和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礼仪规 范和公约守则。通过完善市民礼仪规范、村民礼仪规范、学生礼仪规范、家庭礼 仪规范和商务礼仪规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庆典活动,形成一整套符合现 代文明要求的礼仪规范和仪式,做到有章可循 ⑥将礼仪文化教育纳入公民教育,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礼仪素质是 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 会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形成礼仪习惯: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公民 礼仪,掌握做人规则:通过社会教育,学习职业礼仪,掌握从业规则。通过各个 环节的礼仪教育,使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做人的规范和做事的守则。 ⑦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 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 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
惠州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17 年 10 月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 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 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孔子以礼为基础, 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 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②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 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 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 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既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着很强的渗透力。为此,我们应 该深入分析礼仪文化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行为规范的路径,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教 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真正收到实效。 ④礼仪文化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使礼仪意识变为礼仪行为,再使礼仪行为变为礼 仪习惯,形成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 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 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 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 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⑤遵循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制定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按照核心价 值观和礼仪文化价值取向的要求,根据各行各业和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礼仪规 范和公约守则。通过完善市民礼仪规范、村民礼仪规范、学生礼仪规范、家庭礼 仪规范和商务礼仪规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庆典活动,形成一整套符合现 代文明要求的礼仪规范和仪式,做到有章可循。 ⑥将礼仪文化教育纳入公民教育,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礼仪素质是 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 会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形成礼仪习惯;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公民 礼仪,掌握做人规则;通过社会教育,学习职业礼仪,掌握从业规则。通过各个 环节的礼仪教育,使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做人的规范和做事的守则。 ⑦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 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 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
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 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 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发端于孔子,博大精深,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是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目的在于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C.中国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基本内涵是善良、和谐、秩序的价 值观念。 D.中国礼仪文化对应催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 现代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但因为其内核合理,所以其价值观念可 以超越时空。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礼仪文化,它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吸收礼仪文化 C.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渗透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有启发意义 D.市民、村民、学生、家庭和商务礼仪规范,都不能罔顾核心价值观和礼仪文 化价值取向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形成社会氛围,从而形成现代 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B.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进行 科学阐释,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C.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 取向,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D.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 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波 (1)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 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2)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 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 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 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3)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4)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年 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
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 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 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选自《光明日报》2014 年 9 月 24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礼仪文化发端于孔子,博大精深,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是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目的在于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C.中国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基本内涵是善良、和谐、秩序的价 值观念。 D.中国礼仪文化对应催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 现代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礼仪文化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但因为其内核合理,所以其价值观念可 以超越时空。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礼仪文化,它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吸收礼仪文化。 C.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渗透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有启发意义。 D.市民、村民、学生、家庭和商务礼仪规范,都不能罔顾核心价值观和礼仪文 化价值取向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形成社会氛围,从而形成现代 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B.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进行 科学阐释,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C.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 取向,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D.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 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 波 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 的 3 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⑵实际上,5 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 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 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 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⑶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⑷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 年 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 12 户人家,如今空无
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 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 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5)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6)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 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 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 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一一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 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7)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8)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 “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 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 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 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 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9)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 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 米化的步条变天质红的片1让数表徽消,过放热 0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了 ①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 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 填埋。 ①D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 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3“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 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4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 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①5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 溃不成军。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 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 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 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 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0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2015年2月25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一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 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 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⑸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⑹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 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 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 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 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⑺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⑻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 “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 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 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 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 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⑼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 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 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 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⑽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了。 ⑾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 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 填埋。 ⑿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 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⒀“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 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⒁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 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⒂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 溃不成军。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 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 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 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 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⒃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 2015 年 2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5.第(5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简答。(6分) 6.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 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5分)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9)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 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2017年9月18日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一一实验小学教师公 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 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 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 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一—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 篇》,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 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 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 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 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 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 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
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5.第⒂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简答。(6 分) 6.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 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5 分)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⑼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 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 2017 年 9 月 18 日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 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 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 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 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 篇》,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 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 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 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 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 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 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
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 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2017年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査。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81.1% 没有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冾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54:%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34.9% 不好说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人) 性别 男:49.5%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大专/高职:259%大学本科:538%顾士及以上: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3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 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査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査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 州网的近似。 “京报调査”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査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 应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 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4分)
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 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 2017 年 9 月 23 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 81.1% 没有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 人) 性别 男:49.5%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大专/高职:25.9% 大学本科:53.8% 硕士及以上: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3 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 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 州网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 应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 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