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高考最后一卷语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燕台何处 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 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 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 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 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 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甲了两千余 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 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 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 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 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乙 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 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 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 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 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 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 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 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 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水经注》却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 址”一说。元代以后,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 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 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_丙,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析津志》 中说燕台“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但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刚 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 虽然列黄金台的地点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 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 地,后人拟地也”。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置金,后人无从详加 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 慨,都当不得真的。 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①囗口( hui hong),“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 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 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
2015 北京高考最后一卷语文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题。 燕台何处 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 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 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 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 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 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甲 了两千余 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 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 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 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 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 乙 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 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 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 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 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 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 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 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 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水经注》却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 址”一说。元代以后,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 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 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 丙 ,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析津志》 中说燕台“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但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刚 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 虽然列黄金台的地点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 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 地,后人拟地也”。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置金,后人无从详加 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 慨,都当不得真的。 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①□□(huī hónɡ),“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 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 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
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京东自来是迤 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它地方更 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 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 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 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中,岂不更好?在北 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 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 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 发人②口口( xia si)了。 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 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 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 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 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 能增添③口口( yun zhi)了。 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 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 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 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 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 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迴异的欣喜之情,也许会想起朱自清 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 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 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 (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 根据文中所给的注音,在①-③方框内书写正确的汉字(3分)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留传反应考察B.留传反映考查 C.流传反应考査D.流传反映考察 3.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俯拾皆是B.以讹传讹 C.无伤大雅D.嗤之以鼻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史书的记载看,燕昭王筑黄金台可能只是个传说,即便确有其事,以现有的 资料也很难考证黄金台遗址的确切位置了 B比起空怀报国之心的封建时代文人,当今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远比黄金贵重不 知多少倍,因而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C.文末引用的朱自清自勉的诗句,化用了前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 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京东自来是迤 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它地方更 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 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 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 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中,岂不更好?在北 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 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 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 发人②□□(xiá sī)了。 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 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 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 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 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 能增添③□□(yùn zhì)了。 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 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 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 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 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 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之情,也许会想起朱自清 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 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 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 (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 1.根据文中所给的注音,在①—③方框内书写正确的汉字(3 分)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A.留传 反应 考察 B.留传 反映 考查 C.流传 反应 考查 D.流传 反映 考察 3.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俯拾皆是 B.以讹传讹 C.无伤大雅 D.嗤之以鼻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史书的记载看,燕昭王筑黄金台可能只是个传说,即便确有其事,以现有的 资料也很难考证黄金台遗址的确切位置了。 B.比起空怀报国之心的封建时代文人,当今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远比黄金贵重不 知多少倍,因而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C.文末引用的朱自清自勉的诗句,化用了前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 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燕台的诗词和相关的历史古籍记载,意蕴丰富,考 据详实,同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5.文中说:“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你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6.作者建议在公园中重竖“金台夕照”碑石,旁边用说明牌介绍原委。请根据文 意,拟写一则说明牌上的文字。(6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6分)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送陈庭学记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澦之虞。 跨马行算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査莫测其所穷肝胆 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沉下饱鱼鳖。其难夲如 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 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 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 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 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 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 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 已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嗜奇之士恨焉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工:擅长 C.会余于京师会:适逢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逮:及至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其难至如此 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 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入手擒题,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 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D.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燕台的诗词和相关的历史古籍记载,意蕴丰富,考 据详实,同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5.文中说:“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你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6.作者建议在公园中重竖“金台夕照”碑石,旁边用说明牌介绍原委。请根据文 意,拟写一则说明牌上的文字。(6 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6 分)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 送陈庭学记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 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 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 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 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 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 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 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 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 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 已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嗜奇之士恨焉 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 工:擅长 C.会余于京师 会:适逢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其难至如此 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 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入手擒题,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 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 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 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 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1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到“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澦之虞”的川蜀,唐代诗人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也以此为描述对象。 B.文中二、三段分别提及的“擢”与“免”都为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前 者表示提拔,而后者则表示罢免 C.文中第三段有“而余齿已加耄”一句,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耄耋”指高寿, 其中“耄”一般指八九十岁,“耋”一般指七八十岁。 D.文中第三段中提到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其中“陋室”一词与刘禹锡 《陋室铭》中提及的“陋室”含义相同。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 跨马行算竹间山髙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査莫测其所穷肝胆 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13.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6 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518题。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 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 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岀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14.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5.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情节和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 分)() 16.从古至今赞美英雄的作品不可胜数,在作家笔下英雄人物各具风采:屈原诗 中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 ”,堪称鬼雄:苏轼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 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 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 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1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提到“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的川蜀,唐代诗人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也以此为描述对象。 B.文中二、三段分别提及的“擢”与“免”都为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前 者表示提拔,而后者则表示罢免。 C.文中第三段有“而余齿已加耄”一句,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耄耋”指高寿, 其中“耄”一般指八九十岁,“耋”一般指七八十岁。 D.文中第三段中提到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其中“陋室”一词与刘禹锡 《陋室铭》中提及的“陋室”含义相同。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 分)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 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13.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6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15~18 题。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 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 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14.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5.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情节和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 分)( ) 16. 从古至今赞美英雄的作品不可胜数,在作家笔下英雄人物各具风采:屈原诗 中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称鬼雄;苏轼
笔下的一世之雄曹操“酾酒临江, 英武豪迈,雄姿英发的周瑜 “谈笑间, 风神潇洒。(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傻子的村庄 村庄很美丽。山,奇形怪状的,美;水,清凌凌的,美。 美丽的村庄,出了个叫美丽的姑娘。谁也没有想到,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 变了 那年,19岁的美丽走出了村庄。 美丽走的那天,被傻子给拦住了 据说,傻子小时候不傻,后来发烧,烧坏了大脑。傻子爹出车祸死了,娘嫁人时 带着他,可傻子又偷偷跑回来了。傻子说话只会说一个字,傻子爱干净,家徒四 壁,却连个草刺都见不到。 傻子双手一伸说:“回。 美丽说:“不。” 傻子固执地说:“回 美丽固执地说:“不 美丽走了。傻子号啕大哭。村庄的人不明白傻子为啥哭得那么伤心。 3年后。美丽回来了,成为少妇的美丽比原来更美丽了。让美丽锦上添花的是 个比美丽大20岁的画家。画家很有钱,给村庄的家家户户都买了很贵重的礼品, 给美丽父母的礼品更是重上加重。 画家一下子就平息了村庄的愤怒。 傻子也收到了同样一份礼品 画家在村庄待了半个月,他对大家说:“我会给大家带来幸福的 画家说这话时,看看美丽,美丽就小鸟依人般靠在画家肩上。 果然,画家走后,就有推土机隆隆开进来,村庄修上了水泥路,一直伸进大山深 处。先是有人来玩,说这里真美,而后有许多青年男女来这里写写画画 画家原来是一所学院的院长,他把村庄变成了他的学生们写生的基地。 村庄里来的人多了,就得吃饭呀。有人开了家庭饭店。最先开饭店的是村支书。 村支书跟画家签了协议,要把村庄变成最美乡村农家游 来的人越多,开饭店的人也越多,几乎家家都热闹起来 小车如潮水般,一拨一拨的人来,一拨一拨的人走,来时大包小包的,走时轻手 轻脚的。 村里人都高兴。只有傻子一人不高兴。 傻子成天嘴里嚷一个字:“脏。“ 大家都忙着挣钱,谁还管小溪里漂着垃圾袋,草丛里扔着鸡骨头甚至脏兮兮的卫 生纸呢。 傻子有了营生,天天捡垃圾。矿泉水瓶子、饮料盒子、垃圾袋、餐盒,还有扔掉 的面包火腿肠。傻子背一个大麻袋,就像一个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儿,吃力地 行走在沟坡谷地。每天把这个大麻袋送到镇里的收购点,来来回回走10里 收破烂订的说:“那些卫生纸啦、塑料袋啦,我们不要。“ 傻子就把剩下的半麻袋东西背回来,放一把火烧了。 就有人跟傻子抢破烂了。这些人专门捡能卖钱的。傻子每天只能捡到一些废纸塑 料袋卫生纸之类的,卖不了,就堆到自己家里,天天烧
笔下的一世之雄曹操“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英武豪迈,雄姿英发的周瑜 “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神潇洒。(3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 傻子的村庄 村庄很美丽。山,奇形怪状的,美;水,清凌凌的,美。 美丽的村庄,出了个叫美丽的姑娘。谁也没有想到,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 变了。 那年,19 岁的美丽走出了村庄。 美丽走的那天,被傻子给拦住了。 据说,傻子小时候不傻,后来发烧,烧坏了大脑。傻子爹出车祸死了,娘嫁人时 带着他,可傻子又偷偷跑回来了。傻子说话只会说一个字,傻子爱干净,家徒四 壁,却连个草刺都见不到。 傻子双手一伸说:“回。” 美丽说:“不。” 傻子固执地说:“回。” 美丽固执地说:“不。” 美丽走了。傻子号啕大哭。村庄的人不明白傻子为啥哭得那么伤心。 3 年后。美丽回来了,成为少妇的美丽比原来更美丽了。让美丽锦上添花的是一 个比美丽大 20 岁的画家。画家很有钱,给村庄的家家户户都买了很贵重的礼品, 给美丽父母的礼品更是重上加重。 画家一下子就平息了村庄的愤怒。 傻子也收到了同样一份礼品。 画家在村庄待了半个月,他对大家说:“我会给大家带来幸福的。” 画家说这话时,看看美丽,美丽就小鸟依人般靠在画家肩上。 果然,画家走后,就有推土机隆隆开进来,村庄修上了水泥路,一直伸进大山深 处。先是有人来玩,说这里真美,而后有许多青年男女来这里写写画画。 画家原来是一所学院的院长,他把村庄变成了他的学生们写生的基地。 村庄里来的人多了,就得吃饭呀。有人开了家庭饭店。最先开饭店的是村支书。 村支书跟画家签了协议,要把村庄变成最美乡村农家游。 来的人越多,开饭店的人也越多,几乎家家都热闹起来。 小车如潮水般,一拨一拨的人来,一拨一拨的人走,来时大包小包的,走时轻手 轻脚的。 村里人都高兴。只有傻子一人不高兴。 傻子成天嘴里嚷一个字:“脏。“ 大家都忙着挣钱,谁还管小溪里漂着垃圾袋,草丛里扔着鸡骨头甚至脏兮兮的卫 生纸呢。 傻子有了营生,天天捡垃圾。矿泉水瓶子、饮料盒子、垃圾袋、餐盒,还有扔掉 的面包火腿肠。傻子背一个大麻袋,就像一个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儿,吃力地 行走在沟坡谷地。每天 把这个大麻袋送到镇里的收购点,来来回回走 10 里。 收破烂订的说:“那些卫生纸啦、塑料袋啦,我们不要。“ 傻子就把剩下的半麻袋东西背回来,放一把火烧了。 就有人跟傻子抢破烂了。这些人专门捡能卖钱的。傻子每天只能捡到一些废纸塑 料袋卫生纸之类的,卖不了,就堆到自己家里,天天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