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汇编之2015文言文 海淀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 番感慨庄子日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 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 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 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 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 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 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 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 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 鳞皴枯燥,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 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 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 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 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 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 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 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 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实丁未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 记》)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其旧而新之仍:依循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杜:关闭 C.不任斤凿任:承受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区区:微不足道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榜其轩曰“三友”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B.其所友者谁欤 予虽欲友,其可得乎 C.与夫顽石散木 夫人情之嗜好 D.然必先得之于 是则然矣 9.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请概括回答。(3分) 10.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 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3分)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是诗派的代表人物。(3 分
高三期末汇编之 2015 文言文 海淀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元 旦 应 酬 作 苦 且 阅 岁 渐 深 韶 光 渐 短 添 得 一 番 甲 子 增 得 一 番感 慨 庄 子 曰 大 块 劳我以生 此 之 谓 乎 吾 所 取 者 淑 气 临 门 和 风 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 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 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 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 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 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 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 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 鳞皴枯燥,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 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 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 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 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 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 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 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 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实丁未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 记》)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 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 杜:关闭 C.不任斤凿 任:承受 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榜其轩曰“三友” 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B.其所友者谁欤 予虽欲友,其可得乎 C.与夫顽石散木 夫人情之嗜好 D.然必先得之于心 是则然矣 9. 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请概括回答。(3分) 10.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 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3 分)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 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 ,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3 分)
11.作者认为人情嗜好“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这与王羲之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所见略同。作者以木石为友,苏东坡则“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 壁赋》),可谓“各适其适”。(3分) 西城 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 上髙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榴翳°:却立 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 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 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 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泂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 “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 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 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平?弘中 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 荆门下岷江过泂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崄。猿犷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 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 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①燔榴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②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 《诗.鲁颂.悶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③羽仪:《易.渐》中有语“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 堪为楷模。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景常、元慧游游:游览,游玩。 B.其丘曰“俟德之丘”俟:等候,等待 C.而莫直其地直:通“值”,认识到……的价值。 D.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饫:饱,多。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 B.既成,愈请名之。 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11.作者认为人情嗜好“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这与王羲之 “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所见略同。作者以木石为友,苏东坡则“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 壁赋》),可谓“各适其适”。(3分) 西城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 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①;却立 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 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 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 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 “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 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②”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 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 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 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 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 是而羽仪③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①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 ②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 《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③羽仪:《易.渐》中有语“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 堪为楷模。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景常、元慧游 游:游览,游玩。 B.其丘曰“俟德之丘” 俟:等候,等待。 C.而莫直其地 直:通“值”,认识到……的价值。 D.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饫:饱,多。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 B.既成,愈请名之。 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 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东城 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 军且行,必置人于殺、渑阮陋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 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骰、 渑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 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 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精兵击破之 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 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 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 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不许。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 晋时,吴人于江碛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 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 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 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 得五百匹,絷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欲 泛火船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 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 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岀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 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 注释:[1]阮(e)陋:险隘的山谷。[2]江碛(qi):长江水浅有沙石处。[3]牝 (pin)马:母马。④絷(zh):拴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下城邑留下:保留。 B.江碛要害处要害:险要。 C.须臾断绝断绝:断开。 D.循环不休循环:轮流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吴王知将军且行 且兵事尚神密 B.吴王之初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巨木承其根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 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东城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 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 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阨陋[1]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 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殽、 渑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 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 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精兵击破之。 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 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 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 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不许。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 晋时,吴人于江碛[2]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 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 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 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 [3],得五百匹,絷[4]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欲 泛火船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 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 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 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 注释:[1]阨(è)陋:险隘的山谷。[2]江碛(qì):长江水浅有沙石处。[3]牝 (pìn)马:母马。④絷(zhí):拴。 7.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留下城邑 留下:保留。 B. 江碛要害处 要害:险要。 C. 须臾断绝 断绝:断开。 D. 循环不休 循环:轮流。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吴王知将军且行 且兵事尚神密 B. 吴王之初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巨木承其根 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 希望大王沿途经过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 B.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 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 C.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 史思明的马见到了母马,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 D.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 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通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意见,到了洛阳之后,就派人到殺、渑等地方四处搜查, 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 B.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兵由于饥饿而撤退后,周亚 夫再出动精兵大破敌军。 C.吴王并没有同意桓将军的说法,而是假装让这个计谋得以实施,致使周亚夫 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成功 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马所生的小马全被拴在城内,母马想念孩子,因此不会被 河对面的公马吸引而去。 1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4分) ①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2分) ②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 “”以及“”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 和德行。(2分) 朝阳 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 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 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 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 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 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 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 猿犷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 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 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 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 希望大王沿途经过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 B. 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 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 C. 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 史思明的马见到了母马,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 D. 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 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通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意见,到了洛阳之后,就派人到殽、渑等地方四处搜查, 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 B.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兵由于饥饿而撤退后,周亚 夫再出动精兵大破敌军。 C. 吴王并没有同意桓将军的说法,而是假装让这个计谋得以实施,致使周亚夫 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成功。 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马所生的小马全被拴在城内,母马想念孩子,因此不会被 河对面的公马吸引而去。 1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4 分) ①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 ,《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 。(2 分) ②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 “ ”以及“ ”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 和德行。(2 分) 朝阳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 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 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 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 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 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 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 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 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 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 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 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 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 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 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 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 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 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 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五言诗善: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延请 C.生徒三千余徒: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籍:登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 据文意概括。(4分) 丰台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裴让之传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 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 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 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 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 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 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 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 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8.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善五言诗 善: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 引:延请 C.生徒三千余 徒: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 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 据文意概括。(4 分) 丰台 二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 裴让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