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10分)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 土共哺糜。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 泪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4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6分) 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绝句二首 (北宋)关懈 其一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其二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竿春睡酣。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 注:①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②朝参:这里指早朝参见皇帝。 (1)第一首诗中“缲车鸣处棟花风”一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5分) (2)两首诗都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试结合原诗内容分析各自表达的情 感。(5分) 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4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10分)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晩,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 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名师精讲指南篇】
(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5 分) (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5 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10 分) 小 车 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 土共哺糜。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 泪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4 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6 分) 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 绝句二首 (北宋)关澥 其一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其二 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竿春睡酣。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 注:①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②朝参:这里指早朝参见皇帝。 (1)第一首诗中“缲车鸣处楝花风”一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5 分) (2)两首诗都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试结合原诗内容分析各自表达的情 感。(5 分) 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 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3 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4 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10 分)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 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2)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5 分) 【名师精讲指南篇】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2莫笑依,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 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髙照,树木髙耸峭拔,意境 清幽 【解析】此诗选材即景抒情的两首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诗歌,形式较新。此题 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 要抓住两句诗的主要意象“园花”的描写词语“百般红”、“月”修饰词 “明”、“乔木”描写词语“峥嵘”等分析比较其特点。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 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岀他洒脱 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晩 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考査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第(1)小题在本质上同属于 形象(包括人、物、景、意境)分析题,但此题要求更髙,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 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陈居士”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 摩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 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 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 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 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1,亭 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 居士:指文人雅士。2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 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 清幽。 【解析】此诗选材即景抒情的两首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诗歌,形式较新。此题 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 要抓住两句诗的主要意象“园花”的描写词语“百般红”、“月”修饰词 “明”、“乔木”描写词语“峥嵘”等分析比较其特点。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 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 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 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第(1)小题在本质上同属于 形象(包括人、物、景、意境)分析题,但此题要求更高,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 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陈居士”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 摩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 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2014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 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 “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 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 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 天,表达了爱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 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 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 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的叹春之情。注意题干中“通过 人物动作神态”这一限制。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 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深度剖析】 (1)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2)命题预测 诗歌鉴赏是髙考必考内容,考点涉及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题型仍会沿袭以往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出现。 【应试技巧点拨】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 天,表达了爱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 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 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的叹春之情。注意题干中“通过 人物动作神态” 这一限制。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 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深度剖析】 (1)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2)命题预测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考点涉及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题型仍会沿袭以往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出现。 【应试技巧点拨】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