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 2011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1年5月9日上午9:00-11:0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选择题)l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 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藉/慰藉工夫/功夫茶轶事/卷帙浩繁 B.振幅/辐射照相/摄像机汇合/融汇贯通 C.诀窍/抉择叶片/百页窗部署/按部就班 D.搏弈/脉搏掉价/掉书袋倍加/备尝艰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迪拜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 市蜃楼却潜伏着重重危机。 B.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 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 C.丽江大火折射出我国森林火灾管理的残酷现实:森林火灾隐患众多,森林防火捉襟见 肘,重行政问责轻预警监测。 D.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了许多,那些琳琅满目的配饰和运动 产品,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若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任务,将原规划的目标任务的完 成时间从2016年提前到2015年 B为期仅四天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成都的餐饮、宾馆。交通、旅游、广告、通 讯、娱乐等产业获得巨大商机。 C.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 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D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暨四川财经人物大奖颁奖典礼,被誉为四 财经界的“奥斯卡”美称。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之下,规划更具体实用,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不断 修正、调整,甚至改变。 ①人生理想”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有时远得让人无法企及 ②而“人生规划”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是理性的 ③们易将它与“人生理想”混淆 ④人生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少谈及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四川成都市 2011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2011 年 5 月 9 日上午 9:00—11:0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1 卷(选择题)l 至 4 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 至 8 页,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藉/慰藉 工夫/功夫茶 轶事/卷帙浩繁 B.振幅/辐射 照相/摄像机 汇合/融汇贯通 C.诀窍/抉择 叶片/百页窗 部署/按部就班 D.搏弈/脉搏 掉价/掉书袋 倍加/备尝艰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迪拜 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 市蜃楼 ...却潜伏着重重危机。 B.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 ....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 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 C.丽江大火折射出我国森林火灾管理的残酷现实:森林火灾隐患众多,森林防火捉襟见 ... 肘.,重行政问责轻预警监测。 D.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了许多,那些琳琅满目的配饰和运动 产品,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若鹜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任务,将原规划的目标任务的完 成时间从 2016 年提前到 2015 年。 B.为期仅四天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成都的餐饮、宾馆。交通、旅游、广告、通 讯、娱乐等产业获得巨大商机。 C.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 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D.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暨四川财经人物大奖颁奖典礼,被誉为四川 财经界的“奥斯卡”美称。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之下,规划更具体实用,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不断 修正、调整,甚至改变。 ①人生理想”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有时远得让人无法企及 ②而“人生规划”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是理性的 ③们易将它与“人生理想”混淆 ④人生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少谈及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⑤“人生规划”则是一个切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⑥“人生理想”是一个结果性的愿景,是感性的 A④⑥①⑤②③B⑥②③①④⑤C①④③⑥⑤②D④③①⑤⑥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 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 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 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 甜、酸、苦、辣、成。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 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 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 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 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 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辞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 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 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 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 美的火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 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 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5.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甜、酸、苦、辣、成“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 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 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冋、接近于味 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ˆ鲜味化 从而成为美味。 7.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 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 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 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 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候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
⑤“人生规划”则是一个切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⑥“人生理想”是一个结果性的愿景,是感性的 A.④⑥①⑤②③ B.⑥②③①④⑤ C.①④③⑥⑤② D.④③①⑤⑥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 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 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 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 甜、酸、苦、辣、成。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 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 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 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 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 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辞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 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 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 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 美的火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 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 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5.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甜、酸、苦、辣、成“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 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 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 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 从而成为美味。 7.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 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 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 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 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候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
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栽之 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 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 崇宁间,有人持徐煕《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 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 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莱事 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 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ε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 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 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 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 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 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 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 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a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 板,可书文字。④(wain)阙:磨损残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归:回到 B.后屏居乡里十年屏:隐退 C.大橱簿甲乙簿:书册 D.装卷初就 就:接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忽魂悸以魄动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何竟日默默在此 乃理之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遇上《牡丹图》这样的珍品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资金不足 他们也只好遗憾地放弃
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栽之, 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 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 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 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 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莱事 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 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 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 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 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 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 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 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 “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 板,可书文字。④刓(wán)阙:磨损残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 归:回到 B.后屏.居乡里十年 屏:隐退 C.大橱簿.甲乙 簿:书册 D.装卷初就. 就:接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忽魂悸以魄动 B. • •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 • •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何竟日默默在此 D. • • 乃理之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遇上《牡丹图》这样的珍品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资金不足一, 他们也只好遗憾地放弃
B.李清照在阅读亡夫遗著时,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既有凄苦无奈之情,又有旷达坦然 之意 C.本文叙写了李清照夫妇校书赏文、比赛记忆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看似琐屑,却 颇有情致。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既交代了《金石录》成书的详细过程,也表明了自己作序以告诫 后世好古博雅者的意图。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5分)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简要说明本诗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答: (2)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请简要赏析。(5分)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谨庠序之教, 《齐桓晋文之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杜甫《兵车行》中直斥统治者的句子是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打江南走过, (郑狱予《错误》) 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梦巴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 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 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 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 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 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 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
B.李清照在阅读亡夫遗著时,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既有凄苦无奈之情,又有旷达坦然 之意。 C.本文叙写了李清照夫妇校书赏文、比赛记忆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看似琐屑,却 颇有情致。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既交代了《金石录》成书的详细过程,也表明了自己作序以告诫 后世好古博雅者的意图。 第 II 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5 分) 答: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5 分)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简要说明本诗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 分) 答: (2)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请简要赏析。(5 分) 答: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谨庠序之教, , (《齐桓晋文之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杜甫《兵车行》中直斥统治者的句子是“ , ”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打江南走过, 。(郑狱予《错误》) 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 ,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梦巴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 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从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海上 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 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 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 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 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
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 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 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巴黎。 因此小偷积冒险家们来到这果,流浪汉积气丐们来到这果,拉斯蒂淏、格丽特、卡恧 慕炙和艾楩拉达们来到这果,没有他们就没有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 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 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 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 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巴黎,静静地 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 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 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 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 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 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轻就不会有梦的 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围。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青年们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 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 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斯蒂涅,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 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来,排着队想挤 进巴黎但又不得的粗俗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 任何的优势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 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 者,无法不显得寒伧和局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人们关于现代城 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 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14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6分) 15作者要写的是巴黎,但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东方之夜”写起?(4分) 答 16.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 的含意。(3分) 答 (2)文中写到:“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 养。”请简要赏析这句话。(3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说:“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 本”,你认为现代城市可以由此得到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6分) 六、(15分) 18.请指出下面请束正文中不得体的用语。(3分) 适逢家父60贵庚,特备薄酒,邀请您阖家光临雅风酒楼大快朵颐。5月20日12点正恭 候大驾,务必赏光 不当之处 19.请针对漫画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6分
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 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 19 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 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巴黎。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拉斯蒂涅、玛格丽特、卡西 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 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 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 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 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 梦 一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巴黎,静静地 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 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 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 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 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 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轻就不会有梦的 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围。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青年们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 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 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斯蒂涅,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 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来,排着队想挤 进巴黎但又不得的粗俗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 任何的优势 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 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 者,无法不显得寒伧和局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人们关于现代城 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 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14.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6 分) 答: 15.作者要写的是巴黎,但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东方之夜”写起?(4 分) 答: 16.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 的含意。(3 分) 答: (2)文中写到:“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 养。”请简要赏析这句话。(3 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说:“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 本”,你认为现代城市可以由此得到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6 分) 答: 六、(15 分) 18.请指出下面请柬正文中不得体的用语。(3 分) 适逢家父 60 贵庚,特备薄酒,邀请您阖家光临雅风酒楼大快朵颐。5 月 20 日 12 点正恭 候大驾,务必赏光。 不当之处: 19.请针对漫画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