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读他所著《廷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 斑了.….到雍正、乾隆两朝却不同了.雍正帝是个极猜忌刻薄的人, 而又十分雄鸷.他的地位本从阴谋镶夺而来,不得不立威以自固,屠 杀兄弟,诛戮大臣,四处密派侦探,闹得人人战栗.….乾隆帝,也不 是好惹的人.他学问又在乃祖乃父之下,却偏要“附庸风雅”,恃强 争胜.他发布禁书令,自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继续烧书二十四 回,烧去的书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直至乾隆五十三年,还有严谕. 他一面说提倡文化,一面又抄袭秦始皇的蓝本.所谓“黄金时代”的 乾隆六十年,思想界如何的不自由,也可想而知了. P20-22. 9.凡当主权者喜欢干涉人民思想的时代,学者的聪明才力,只有全 部用去注释古典. P22. 10.四库开馆,始自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而告成,著录书3457 部,79070卷;存目书6766部,93556卷.编成缮写7本,颁贮各地. P22-23. 11.露骨的说,四库馆是汉学的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 的结晶体.就着一点论,也可以说是:康熙中叶以来汉宋之争,到开 四库馆而汉学派全占胜利.也可以说是,朝廷所提倡的学风,被民间 自然发展的学风压 倒
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读他所著《廷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 斑了.….到雍正、乾隆两朝却不同了.雍正帝是个极猜忌刻薄的人, 而又十分雄鸷.他的地位本从阴谋攘夺而来,不得不立威以自固,屠 杀兄弟,诛戮大臣,四处密派侦探,闹得人人战栗. ….乾隆帝,也不 是好惹的人.他学问又在乃祖乃父之下,却偏要“附庸风雅”,恃强 争胜.他发布禁书令,自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继续烧书二十四 回,烧去的书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直至乾隆五十三年,还有严谕. 他一面说提倡文化,一面又抄袭秦始皇的蓝本.所谓“黄金时代”的 乾 隆 六 十 年 , 思 想 界 如 何 的 不 自 由 , 也 可 想 而 知 了 . P20-22. 9.凡当主权者喜欢干涉人民思想的时代,学者的聪明才力,只有全 部用去注释古典. P22. 10.四库开馆,始自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而告成,著录书 3457 部,79070 卷;存目书 6766 部,93556 卷.编成缮写 7 本,颁贮各地. P22-23. 11.露骨的说,四库馆是汉学的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 的结晶体.就着一点论,也可以说是:康熙中叶以来汉宋之争,到开 四库馆而汉学派全占胜利.也可以说是,朝廷所提倡的学风,被民间 自 然 发 展 的 学 风 压 倒
P23. 12.总之乾嘉间学者,实自成一种学风,和近世科学的研究法极相近, 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特别名称,叫做“科学的古典学派”.他们所做的 工作,方面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经书的笺释 二.史料之搜补鉴别 三.辨伪书 四.辑佚书 五.校勘 六.文字训诂 七.音韵 八.算学 九.地理 十金石 十一.方志之编纂 十二.类书之编纂 十三.丛书之校刻. P23-25. 13.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 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更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 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
P23. 12.总之乾嘉间学者,实自成一种学风,和近世科学的研究法极相近, 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特别名称,叫做“科学的古典学派”.他们所做的 工作,方面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经书的笺释 二.史料之搜补鉴别 三.辨伪书 四.辑佚书 五.校勘 六.文字训诂 七.音韵 八.算学 九.地理 十.金石 十一.方志之编纂 十二.类书之编纂 十三.丛书之校刻. P 23-25. 13.乾、嘉间之考证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虽以素崇宋学之清室帝 王,尚且从风而靡,其他更不必说了.所以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 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
这些学者得这种有力的外护,对于他们的工作进行,所得利便也不 少.总而言之,乾、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 体,合全国人的力量所构成。凡在社会秩序安宁、物力丰盛的时候, 学问都从分析整理一路发展.乾、嘉间考证学所以特别流行,也不外 这 种 原 则 罢 了 P25. 14.当洪杨乱事前后,思想界引出三条新路. 其一,宋学复兴 其二,西学之讲求 其三,排满思想之引动. P27-28. 15.王学在万历、天启间,几已与禅宗打成一片.东林领袖顾泾阳宪 成、高景逸攀龙提倡格物,以救空谈之弊,算是第一次修正.刘宗周 晚出,提倡慎独,以救放纵之弊,算是第二次修正.明清嬗代之际,王 门下唯宗周一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 P45. 16.现在要讲清代王学唯一之大师黄梨洲了. 梨洲名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卒请康熙 十六年(1610-1695),年85.他是王阳明的同里后学.他的父亲忠端 公尊素是东林名士,为魏阉所害, P49
这些学者得这种有力的外护,对于他们的工作进行,所得利便也不 少.总而言之,乾 、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 体,合全国人的力量所构成.凡在社会秩序安宁、物力丰盛的时候, 学问都从分析整理一路发展.乾、嘉间考证学所以特别流行,也不外 这 种 原 则 罢 了 . P25. 14.当洪杨乱事前后,思想界引出三条新路. 其一,宋学复兴. 其二,西学之讲求. 其三,排满思想之引动. P27-28. 15.王学在万历、天启间,几已与禅宗打成一片.东林领袖顾泾阳宪 成、高景逸攀龙提倡格物,以救空谈之弊,算是第一次修正.刘宗周 晚出,提倡慎独,以救放纵之弊,算是第二次修正.明清嬗代之际,王 门下唯宗周一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 P45. 16.现在要讲清代王学唯一之大师黄梨洲了. 梨洲名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卒请康熙 十六年(1610-1695),年 85.他是王阳明的同里后学.他的父亲忠端 公尊素是东林名士,为魏阉所害. P49
17.梨洲纯是一位过渡人物,他有清代学者的精神,却不脱明代学者 的面目. P51. 18.梨洲学问影响后来最大者,在他的史学.现行的《明史》,大半是 万季野稿本,而季野之史学,是传自梨洲.….他虽不应明史馆之聘, 然馆员都是他的后学,每有疑难问题,都咨询他取决.《历志》则求 他审正后才算定稿。《地理志》则大半采用他所著《今水经》原文, 其余史料经他鉴别的甚多.他关于史学的著述,有重修《宋史》,未 成书,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已佚;有《行朝录》八种: 一.《隆武纪年》、二.《赣州失事记》、三.《绍武争立纪》、 四.《鲁纪年》、五.《舟山兴废》、六.《日本乞师纪》、 七.《四明山寨纪》、八.《永历纪年》. 其余如《赐姓本末》、(记郑成功事),《海外恸哭记》,《思旧录》 等,今尚存,都是南明极重要史料.而其在学术上千古不灭的功绩, 尤在两部学案. P54-55. 19.中国有完善的学术史,自梨洲之著学案始.《明儒学案》六十二 卷,梨洲一手著成.《宋元学案》,则梨洲发凡起例,仅成十七卷而卒, 经他的儿子耒史百家及全谢山两次补续而成.所以欲知梨洲面目, 当从《明儒学案》求之 P55. 20.著学术史有四个必要的条件:第一,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
17.梨洲纯是一位过渡人物,他有清代学者的精神,却不脱明代学者 的面目. P51. 18.梨洲学问影响后来最大者,在他的史学.现行的《明史》,大半是 万季野稿本,而季野之史学,是传自梨洲.….他虽不应明史馆之聘, 然馆员都是他的后学,每有疑难问题,都咨询他取决.《历志》则求 他审正后才算定稿.《地理志》则大半采用他所著《今水经》原文, 其余史料经他鉴别的甚多.他关于史学的著述,有重修《宋史》,未 成书,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已佚;有《行朝录》八种: 一.《隆武纪年》、二.《赣州失事记》、三.《绍武争立纪》、 四.《鲁纪年》、五.《舟山兴废》、六.《日本乞师纪》、 七.《四明山寨纪》、八.《永历纪年》. 其余如《赐姓本末》、(记郑成功事),《海外恸哭记》,《思旧录》 等,今尚存,都是南明极重要史料.而其在学术上千古不灭的功绩, 尤在两部学案. P54-55. 19.中国有完善的学术史,自梨洲之著学案始.《明儒学案》六十二 卷,梨洲一手著成.《宋元学案》,则梨洲发凡起例,仅成十七卷而卒, 经他的儿子耒史百家及全谢山两次补续而成.所以欲知梨洲面目, 当从《明儒学案》求之. P55. 20.著学术史有四个必要的条件:第一,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
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罗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第二,叙某家学说, 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第三,忠实传写各家 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第四,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 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梨洲的《明儒学案》,总算具备这四个条 件.那书卷首有“发凡”八条,说: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 理会….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P55. 21.他(黄宗羲)又最喜历算之学,著有《授时历故》、《大统历法》、 《授 时历假如》、《西历回回历假如》、《句股图说》《开方命算》、《割圜 八 线解》、《测圜要义》等书,皆在梅定九以前,多所发明.P56-57. 22.邵念鲁、全谢山结浙中王学之局,李穆堂结江右王学之局.这个 伟 大学派,自此以后,便仅成为历史上名词了 P59. 23.清儒的学问,若在学术史上还有相当价值,那么,经学就是他们 唯 一的生命.清儒的经学,和汉儒宋儒都根本不同,是否算得一种好 学 问,另为一问题.他们这一学派学问,也离不了进化原则,经一百多
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罗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第二,叙某家学说, 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第三,忠实传写各家 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第四,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 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梨洲的《明儒学案》,总算具备这四个条 件.那书卷首有“发凡”八条,说: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 理会.…. 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P55. 21.他(黄宗羲)又最喜历算之学,著有《授时历故》、《大统历法》、 《授 时历假如》、《西历回回历假如》、《句股图说》《开方命算》、《割圜 八 线解》、《测圜要义》等书,皆在梅定九以前,多所发明. P56-57. 22.邵念鲁、全谢山结浙中王学之局,李穆堂结江右王学之局.这个 伟 大学派,自此以后,便仅成为历史上名词了. P59. 23.清儒的学问,若在学术史上还有相当价值,那么,经学就是他们 唯 一的生命.清儒的经学, 和汉儒宋儒都根本不同,是否算得一种好 学 问,另为一问题.他们这一学派学问,也离不了进化原则,经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