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的人格与情操 之美 讲刚健有为莫过于唐代读书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开唐宋散文新气象。他倡古文 而不止于古文,他官场蹇促,仍坚持自己的说法,是“非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他的文 以载道ˇ的思想是何等的高标与磊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不论谋官还是写诗,他都 是待以认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杜甫忧患的深广沉重,在于读书人的良知”,并由这良知°而催生士的责任心、使命感。杜 甫是一个大写的人 两宋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新旧之争,王安石两次任相而两次罢相,交法图新,不果不悔 后有湘人周教颐以一县令,置身党争外,继颜子之学。在他看来,“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才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他用行舍藏,终以退隐讲 学为志,理学由是勃兴。 明代王守仁,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讲学在野,而弟子亦多不入仕途。王阳明 赋闲于南京,日与门人游干山水间,月夜则环龙潭而坐者上万人,长啸狂歌,歌声响震山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为一介江南文人竟流寓北方达二十余年,无非是寻机揭竿, 起而推翻满清,其民族气节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 清代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送梁启超往日本领事馆避难。因不懂日文,谭嗣同与日本人 笔谈。他写道:“梁君甚有用,请保护之。”日本人写道:“君亦应留此。”谭嗣同一笑置之 其时,梁启超面如土色。后谭嗣同同被捕临刑,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无论用、舍,孟子都讲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在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敬畏先人 当用先贤美貌滋养我们自己。西学东来的时候,我们不拒绝来自人类任何一方的精神财富
浊世的人格与情操 之美。 讲刚健有为莫过于唐代读书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开唐宋散文新气象。他倡古文 而不止于古文,他官场蹇促,仍坚持自己的说法,是“非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他的“文 以载道”的思想是何等的高标与磊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不论谋官还是写诗,他都 是待以认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杜甫忧患的深广沉重,在于读书人的“良知”,并由这“良知”而催生士的责任心、使命感。杜 甫是一个大写的人。 两宋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新旧之争,王安石两次任相而两次罢相,交法图新,不果不悔; 后有湘人周教颐以一县令,置身党争外,继颜子之学。在他看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才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他用行舍藏,终以退隐讲 学为志,理学由是勃兴。 明代王守仁,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讲学在野,而弟子亦多不入仕途。王阳明 赋闲于南京,日与门人游千山水间,月夜则环龙潭而坐者上万人,长啸狂歌,歌声响震山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为一介江南文人竟流寓北方达二十余年,无非是寻机揭竿, 起而推翻满清,其民族气节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 清代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送梁启超往日本领事馆避难。因不懂日文,谭嗣同与日本人 笔谈。他写道 :“梁君甚有用,请保护之。”日本人写道:“君亦应留此。”谭嗣同一笑置之, 其时,梁启超面如土色。后谭嗣同同被捕临刑,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无论用、舍,孟子都讲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在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敬畏先人, 当用先贤美貌滋养我们自己。西学东来的时候,我们不拒绝来自人类任何一方的精神财富
只是要警惕,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 (选自《读书人的担当情怀》,《书屋》2011年第三期, 有删改) 12.下列有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内圣外王”之道无关乎“用行舍藏”,因为,大部分的读书人少有机会参与治国。 B.“用舍”的关键是在否庙堂:藏于民间,在有修身、在民讲学,便少了士的担当 C.伯夷、叔齐让君位于前,耻周粟于后,不苟且也不担当,作为遗民看重君臣之义 D.“舍藏”也可以是积极的,梁启超“面如土色”,避难于日本领事馆,并非不敢担当。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被扣留匈奴,艰难困苦历十九年而志节不改,从始至终践行了“内圣外王”之道。 B.陶潜采菊、阮裕焚车,都有着向内发现自我的髙境界,他们把“舍藏”而修身做好了 C.唐宋文人如韩、杜、王,或进或退都有道义的担当,至于周敦颐退隐讲学是独善其 身 D.同样身处末世,顾炎武、谭嗣同都勇于以“匹夫”而担天下责,体现出士的浩然正气 14.根据文章,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途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西飘着零雨,我坐在公共汽车里,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 味的。既没有像春天那样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却只 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 夔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 车子里面和路上和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可要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 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和人心的种种情调。你坐在位子上默
只是要警惕,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 (选自《读书人的担当情怀》,《书屋》2011 年第三期, 有删改) 12 . 下 列 有 关 “ 用 之 则 行 , 舍 之 则 藏 ” 的 说 法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内圣外王”之道无关乎“用行舍藏”,因为,大部分的读书人少有机会参与治国。 B.“用舍”的关键是在否庙堂;藏于民间,在有修身、在民讲学,便少了士的担当。 C.伯夷、叔齐让君位于前,耻周粟于后,不苟且也不担当,作为遗民看重君臣之义。 D.“舍藏”也可以是积极的,梁启超“面如土色”,避难于日本领事馆,并非不敢担当。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苏武被扣留匈奴,艰难困苦历十九年而志节不改,从始至终践行了“内圣外王”之道。 B.陶潜采菊、阮裕焚车,都有着向内发现自我的高境界,他们把“舍藏”而修身做好了。 C.唐宋文人如韩、杜、王,或进或退都有道义的担当,至于周敦颐退隐讲学是独善其 身。 D.同样身处末世,顾炎武、谭嗣同都勇于以“匹夫”而担天下责,体现出士的浩然正气。 14.根据文章,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5 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途 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西飘着零雨,我坐在公共汽车里,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 味的。既没有像春天那样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却只 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 夔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 车子里面和路上和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可要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 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和人心的种种情调。你坐在位子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