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揣度/置之度外 称职/称兄道弟 田薄/日薄西山 B.扛旗/力能扛鼎 行当/行云流水 绰约/绰绰有余 C.殉职/徇私枉法 弹劾/言简意赅疏浚/日月如梭 D.晦暗/诲人不倦 揣摩/惴惴不安 格律/恪守不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蜗居 双鬓 凉飕飕 大相径 庭 B.顷听 天堑 细裂缝 岌岌可 危 C.凛冽 石罅 稻草杆 旁征博 引 D.诡异 蘸水 冰窟窿 响彻人 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汶川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 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揣度/置之度外 称职/称兄道弟 田薄/日薄西山 B.扛旗/力能扛鼎 行当/行云流水 绰约/绰绰有余 C.殉职/徇私枉法 弹劾/言简意赅 疏浚/日月如梭 D.晦暗/诲人不倦 揣摩/惴惴不安 格律/恪守不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蜗居 双鬓 凉飕飕 大相径 庭 B.顷听 天堑 细裂缝 岌岌可 危 C.凛冽 石罅 稻草杆 旁征博 引 D.诡异 蘸水 冰窟窿 响彻人 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汶川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 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北京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 的争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 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 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 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 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 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 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⑦④②①③⑥⑤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②①⑤③⑥④⑦ D.①⑤③⑥②④⑦
D.北京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 的争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斥资约 180 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 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 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 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 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 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 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 ⑦④②①③⑥⑤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②①⑤③⑥④⑦ D.①⑤③⑥②④⑦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 吴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 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 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 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 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 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 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 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B.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C.其后诸将败于好水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 阁校勘 D.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8.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 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 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 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 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 言,终不及其私 9.师鲁的仕途不顺却又为人称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根据原文信息简要回 答 (4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三.古诗词鉴赏(共7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初见嵩山·宋·张耒
A.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B.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C.其后诸将败于好水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 阁校勘 D.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8.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 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 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 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 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 言,终不及其私 9.师鲁的仕途不顺却又为人称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根据原文信息简要回 答。 (4 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 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 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 分) 三.古诗词鉴赏(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初见嵩山·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 赏析。(3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 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按照要求默写古代诗文句子。 下面两句必须默写: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 穷 (王勃《滕王阁 序》 (2) 飞湍瀑流争喧豗,咏崖转石 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从下面三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②。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 赏析。(3 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 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2.按照要求默写古代诗文句子。 下面两句必须默写: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 穷; , 。(王勃《滕王阁 序》) (2)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 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从下面三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