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语文期中复习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 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日:“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 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孑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 孔子—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 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 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 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 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 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 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 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 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湖南宁乡县 2014—2015 学年高一下语文期中复习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 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 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 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 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 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 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 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 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 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 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 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 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 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 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 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 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 界。朱熹《论语精义》日:“…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 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 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 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 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末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 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 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 的自信。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 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 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 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 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 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 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 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 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 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 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 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 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 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 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 2014 年 9 月 15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 的自信。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 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 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 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 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 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 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 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 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 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 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 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干余家,出为盗 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 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 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王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 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內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 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 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 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 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 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 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 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 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 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 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 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 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 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 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 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日:“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 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 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至,以刃临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创:伤害 C.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留:滞留,误期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给回信,答复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 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 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 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 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5分)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 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 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 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临.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创:伤害 C.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留:滞留,误期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给回信,答复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 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 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 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 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5 分) (2)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5分) 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处。(6分)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画图省识春风面,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 吾未见其明也。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丑兵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 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 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 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土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 煞风景。丑兵对仼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 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 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 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 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 眼睛里仿佛要渗岀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5 分) 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处。(6 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6) ,吾未见其明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丑 兵 莫 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 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 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 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 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 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 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 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 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 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