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3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禄(gan) 央浼(mei) 怏怏不乐 殒身不恤(xun) B.懵懂(meng) 猗郁(yi) 沸反盈天 (ying 叱咤风云(cha) C.喧阗(tian) 付梓(xin) 模棱两可 (leng) 命途多舛( chuan) D.慰藉(jie) 赍发(j) 羽扇纶巾 uan 畏葸不前(x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颓圮敛裾哀声叹气义愤填膺 B.寒喧斑斓訾詈开诚布公安之若 素 广袤尺牍敕造急不遐择撒手人寰 D.自诩毗邻忸怩残羹冷炙杳无音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省农运会即将谢幕了。跌宕起伏的赛事 ,盛况 空前的广泛, 群雄并起的激烈 令观众赞赏有加。赛 场外是城镇旧貌换新颜, 赛场内是选手奋力争先,热热闹闹 进程参加争夺水泄不 B.进程参与争夺熙熙攘攘 进展参加抢夺水泄不 D.进展参与抢夺熙熙攘攘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 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B.福建省莆田市近几年以把“妈祖文化”为桥梁,打造出一系 列诸如“天下妈祖回娘家”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 换量预计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 D.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 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B.列夫·托尔斯泰是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具有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湖北省 2013 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 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禄(gān) 央浼(měi) 怏怏不乐 (yàng) 殒身不恤(xùn) B.懵懂(měng) 猗郁(yī) 沸反盈天 (yíng) 叱咤风云(chà) C.喧阗(tián) 付梓(xīn) 模棱两可 (1éng) 命途多舛(chuǎn) D.慰藉(jiè) 赍发(jī) 羽扇纶巾 (guān) 畏葸不前(x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 颓圮 敛裾 哀声叹气 义愤填膺 B.寒喧 斑斓 訾詈 开诚布公 安之若 素 C.广袤 尺牍 敕造 急不遐择 撒手人寰 D.自诩 毗邻 忸怩 残羹冷炙 杳无音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省农运会即将谢幕了。跌宕起伏的赛事 ,盛况 空前的广泛, ,群雄并起的激烈 ,令观众赞赏有加。赛 场外是城镇旧貌换新颜, ;赛场内是选手奋力争先,热热闹闹。 A.进程 参加 争夺 水泄不 通 B.进程 参与 争夺 熙熙攘攘 C.进展 参加 抢夺 水泄不 通 D.进展 参与 抢夺 熙熙攘攘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 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B.福建省莆田市近几年以把“妈祖文化”为桥梁,打造出一系 列诸如“天下妈祖回娘家”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 换量预计将以每年 25%左右的速度递增。 D.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 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B.列夫·托尔斯泰是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具有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C.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他与 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在 长安任职时所作。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 寓着沈从文“美’,“爱”的美学理想,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 峰之作”的美誉。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 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 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③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 议从未停息。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④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 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 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 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是由京 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 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 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 悟。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于 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 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 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关于学 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 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 “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 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我想,老先生的原意是反对以“似’’为满足,不 思创新、进取。这固然不错,但断章取义则会忽视“学”的阶段性,而且借用到 京剧流派上来,又需另加斟酌,这便涉及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了。 ⑦京剧表演不同于书画,“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善学 者往往根据自身条件与流派的距离远近,在传承时有贴近或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 之分,如余派,孟小冬近乎前者,杨宝森属于后者,同样学余的谭富英、奚啸伯 则又另有变化,他们在“学”与“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同样具有各自的 艺术价值。近年有一种观点称:“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学谭鑫培最好的是 麒麟童。”片面地以是否独树一派定高低,以剥离为目的,恐怕原汁原味的余派
C.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他与 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在 长安任职时所作。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 寓着沈从文“美’,“爱”的美学理想,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 峰之作”的美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 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 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③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 议从未停息。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④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 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 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 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是由京 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 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 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 悟。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于 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 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 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关于学 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 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 “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 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我想,老先生的原意是反对以“似’’为满足,不 思创新、进取。这固然不错,但断章取义则会忽视“学”的阶段性,而且借用到 京剧流派上来,又需另加斟酌,这便涉及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了。 ⑦京剧表演不同于书画,“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善学 者往往根据自身条件与流派的距离远近,在传承时有贴近或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 之分,如余派,孟小冬近乎前者,杨宝森属于后者,同样学余的谭富英、奚啸伯 则又另有变化,他们在“学”与“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同样具有各自的 艺术价值。近年有一种观点称:“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学谭鑫培最好的是 麒麟童。”片面地以是否独树一派定高低,以剥离为目的,恐怕原汁原味的余派
谭派、梅派以及程派等传统流派就都要断档了。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 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 (选自2012年第10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6.下列关于“流派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传承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教学方式也有很多, 但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 B.众多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传承贯穿于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C.流派是从前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意 味着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D.流派传承,传指的是传递,承指的是承续,传者是否心甘情 愿地倾囊相授,会使承续效果大有不同。 7.下列有关流派传承的规律和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须得到客观认可,即主观与客 观统一,传承才能实现 B.不传就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凡是被传承的流派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C.流派传承只能够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 示范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D.善学者在传承时常依自身条件与流派距离远近,要么贴近要 么掌握技法后推陈出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深藏独家奥妙的京剧表演艺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传 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 B.京剧艺术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能 创新进取,这是由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C.“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这种说法恰好证明了一个观点 在京剧的传承过程中,求“像”、“贴近”是主流。 D.为了防止京剧重要流派的表演技艺失传,以剥离为目的的独 树一派的做法不应提倡,而应肯定原汁原味的传承。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 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 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 不宜病之,又竞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 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 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 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③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 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谭派、梅派以及程派等传统流派就都要断档了。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 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 (选自 2012 年第 10 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6.下列关于“流派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传承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教学方式也有很多, 但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 B.众多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传承贯穿于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C.流派是从前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意 味着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D.流派传承,传指的是传递,承指的是承续,传者是否心甘情 愿地倾囊相授,会使承续效果大有不同。 7.下列有关流派传承的规律和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须得到客观认可,即主观与客 观统一,传承才能实现。 B.不传就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凡是被传承的流派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C.流派传承只能够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 示范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D.善学者在传承时常依自身条件与流派距离远近,要么贴近要 么掌握技法后推陈出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深藏独家奥妙的京剧表演艺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传 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 B.京剧艺术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能 创新进取,这是由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C.“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这种说法恰好证明了一个观点: 在京剧的传承过程中,求“像”、“贴近”是主流。 D.为了防止京剧重要流派的表演技艺失传,以剥离为目的的独 树一派的做法不应提倡,而应肯定原汁原味的传承。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 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 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 不宜病之,又竞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 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 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 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③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 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 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丛之游者,率 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 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④太学生,三试京闱⑦不第,以病自废。居 家,犹日裒⑥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 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 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 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补:补录。⑤京闹:指科 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⑥裒(pou):收集。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知诚甫为深知:了 解病 B.自吾妻来归 归:出嫁 C.天不宜病之 病:生 D.以礼自匡饬 饬:整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 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 焉 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 ⑥三试京闱不第 以病自废 A.①②⑤ B.①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 逝,终年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 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 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 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博土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3分)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3分)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 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 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寇忠愍:寇准,字忠愍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 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丛之游者,率 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 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④太学生,三试京闱⑦不第,以病自废。居 家,犹日裒⑥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 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 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 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④补:补录。⑤京闹:指科 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⑥裒(póu):收集。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知诚甫为深 知:了 解 B.自吾妻来归 归:出嫁 C.天不宜病之 病:生 病 D.以礼自匡饬 饬:整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3 分) 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 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 焉 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 ⑥三试京闱不第, 以病自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 逝,终年 39 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 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 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 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3 分)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3 分)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 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 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寇忠愍:寇准,字忠愍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 。(李密《陈情 表》) (8)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 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 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 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 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 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 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 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 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 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 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西江月【注】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5 分) (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 , 。(李密《陈情 表》) (8)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 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 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 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 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 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 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 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 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 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 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