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四中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四校2014~2015学年度髙一下学 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宜昌一中何洋孙雪敏彭丽审题人:龙泉中学李祖龙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一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 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以至得 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 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 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 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ai)是一个奇丑的 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 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 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 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 “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 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闡(yin)趾支离无 脤(shen)”“瓮盎大瘿(yi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 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 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 “其脰(do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 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 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 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 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 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 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 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 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 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 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 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 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 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 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 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 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
湖北(襄阳四中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四校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下学 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宜昌一中 何洋 孙雪敏 彭丽 审题人:龙泉中学 李祖龙 本试题卷共 8 页,六大题 18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 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以至得 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 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 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 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ái)是一个奇丑的 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 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 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 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 “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 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yīn)趾支离无 脤(shèn)”“瓮盎大瘿(yǐ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 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 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 “其脰(dò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 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 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 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 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 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 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 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 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 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 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 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 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 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 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 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 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
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 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德充符》中,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一批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 他们都得到了妇女的爱慕和国君的赏识重用 B.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这是因为他们尊 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 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 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哀骀得到爱慕的原因,这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 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 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 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闡趾支离无脹”“瓮 盎大瘿”一脉相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 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闡趾支离无脹”“瓮 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一般浪漫主义美 学所共有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 定,这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的完全否定 D.庄子兼重形体美和精神美,但更重视对精神美的追求,这一点后来在魏晋时 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祢①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 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 孤奉其事 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德充符》中,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一批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 他们都得到了妇女的爱慕和国君的赏识重用。 B.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这是因为他们尊 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 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 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哀骀得到爱慕的原因,这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 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 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 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 盎大瘿”一脉相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 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 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一般浪漫主义美 学所共有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 定,这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的完全否定。 D.庄子兼重形体美和精神美,但更重视对精神美的追求,这一点后来在魏晋时 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①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 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 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注:①祢f,合葬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 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 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经常告诫他们,不要 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 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5分) 译文 (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5分) 译文: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注:①祔 fù,合葬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 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 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 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经常告诫他们,不要 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 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5分) 9.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改后句子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3)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4)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 (6),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 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 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 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 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 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 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 ②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 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 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 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③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 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 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 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 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④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 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 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 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5 分) 9.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改后句子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3)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6)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树 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 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 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 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 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 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 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 ②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 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 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 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③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 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 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 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 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④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 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 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 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
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 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 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 内容越是髙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 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 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⑤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 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 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 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 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 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 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⑥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 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岀了他那难 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⑦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 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 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 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 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 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罄香… 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 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四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伏尔泰:抗争与幽默并存 ①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残酷的英勇战士 有人形容他说,伏尔泰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 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哲学家。伏尔泰说 “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
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 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 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 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 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 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⑤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 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 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 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 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 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 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⑥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 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 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⑦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 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 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 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 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 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罄香…… 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 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四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伏尔泰:抗争与幽默并存 ①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残酷的英勇战士。 有人形容他说,伏尔泰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 一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哲学家。伏尔泰说: “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