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于《李 靖传》乃◎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①矣。雷 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①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②金钏:金手镯。⑤为:即“为 之”,做那样的事。西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⑧乃:却。 ①安:妥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甲][乙]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2分) 16(1)带领(2)通“披”穿着3)应当 (4)被。。。。所苦 7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18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19D 21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 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 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 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③长跪而谢之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0一22题。(8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 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 乙 ]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 ,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 于《李 靖传》乃○6 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 矣。雷 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1 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 金钏:金手镯。○3 为:即“为 之”,做那样的事。○4 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 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 乃:却。 ○7 安:妥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金钏可易.(换)酒 B 疾.(快)雷不及掩耳 C 复何暇.(空闲)塞哉 D 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 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 分)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2.[ 甲 ][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2 分) 16 (1) 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 被。。。。。所苦 17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18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19 D 20 C 21 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 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2010 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 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 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 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 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 20 一 22 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 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 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 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其母笪之(用鞭、杖或竹板打)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2.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17.①撞 ②平民③道歉 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0 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2010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隆中对(节选)(9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 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 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利尽南海(物资)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国都) 此用武之国(地方) (C)贤能为之用(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 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 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 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B 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 遂得免害(于是) D 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2 .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17.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18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三) 20 . D 21 . 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2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 ,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2010 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隆中对(节选)(9 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 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 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2 分)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 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 ①曹操: ▲ ②孙权: ▲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 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 分)
(二)汉明帝尊师(8分)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 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遺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 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 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 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 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③拥经而前(▲ ④抚荣垂涕( 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17B 18略 19此诚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夺取、占领和、抚 20示例: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 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21这全部走上前眼泪 2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而或长烟一空 (3)吾日三省吾身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6)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二)汉明帝尊师(8 分)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 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 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 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 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 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 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太师在是.( ▲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 ③拥经而前.( ▲ ) ④抚荣垂涕.( ▲ ) 22.翻译句子(2 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 分) ▲ 17 B 18 略 19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20 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 作答,答出 3 点即可,3 分) 21 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2010 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 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 (2)而或长烟一空 (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6)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言而喻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马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 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 7.(1)都(2)有时(3)每天(4)即使(5)困苦不堪(6)把……作为 (评分:6分。每小题1分)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评分:4分。每小题2分,大意对即可) 9.B(2分) 10.B(2分) 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分) 12.举例论证(摆事实)优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 患 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分。每空1分) 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评分:2分。 大意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一一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 岫含云,深溪蓄翠:蝉昑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 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一吴均《与顾 章书》 注释:①薜(bi)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 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言而喻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C. D. 马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 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 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 分) 7.(1)都 (2)有时 (3)每天 (4)即使 (5)困苦不堪 (6)把……作为 (评分:6 分。每小题 1 分)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评分:4 分。每小题 2 分,大意对即可) 9.B(2 分) 10.B(2 分) 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 分) 12.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 患, 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 分。每空 1 分) 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评分:2 分。 大意 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2010 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 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 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 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 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 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 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 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 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 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 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 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 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 分) 2010 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 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 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 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 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 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 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 4 分,答对一个词语得 2 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 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 4 分。每个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 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 4 分。每问 2 分,意思对即可。 2010 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 6-9 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