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分 四)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 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 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 释。(2分)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B.胜过,超越C.错误,过失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B.乃入见C.微斯人,吾谁与归?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 分)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恰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 分) ( 四)疑人窃履(8 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 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 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 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 释。(2 分)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 ....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 分) 2010 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徐喷以烟(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u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17.(1)观察(2)慢慢地3)打(鞭打) 18.A 19.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2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一)(9分) 21.(1)让、使(2)适合(3)吃 22.D 2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 挖肉(的痛苦)吗? 2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2010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 分) 三、 (9 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 分) 17.(1)观察 (2)慢慢地 (3)打(鞭打) 18.A 19.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2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一)(9 分) 21.(1)让、使 (2)适合 (3)吃 22.D 2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 挖肉(的痛苦)吗? 2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2010 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 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三)(11分)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 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 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 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 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 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 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i)重:军 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2010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 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 分) (三)(11 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 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 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 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 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 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 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 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 分) 2010 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徐喷以烟(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2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四 (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6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 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 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a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2.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 分) 四、 (9 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 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6.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 分) 13. 2010 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 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 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 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 的理解和看法。(3分)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 能可贵的。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 以东。攻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 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 )坚执锐 (3)功宜 )为王 (4)诸郡县苦( )秦吏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18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三分)(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9∽22题 [甲]元岳柱字①,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②,诘之曰:“金 钏可易酒,何用剪发③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前人之述备矣( ▲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 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 的理解和看法。(3 分)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18.D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 能可贵的。 2010 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 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 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6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 )坚执锐 (3)功宜.( )为王 (4)诸郡县苦.( )秦吏者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 分)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18 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 分) (三分)(8 分) 阅读下面[ 甲 ][ 乙 ]两段文字,完成 19∽22 题 [ 甲 ]元岳柱字○1 ,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 ,诘之曰:“金 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 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