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2010年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之内容概括篇 、(201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阅读《孤独之旅》(节选),完成4-9题。(17分) 孤独之旅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 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2)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 逼近:它就是孤独 (3)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 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 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 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 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5)“我要回家……” (6)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 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 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 书 (7)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 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8)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 (9)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 (10)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二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 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 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 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11)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 眼前消失了。 (12)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 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 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 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全品中考网 (13)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14)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15)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1 第二专题:2010 年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之内容概括篇 1、(201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阅读《孤独之旅》(节选),完成 4—9 题。(17 分) 孤独之旅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 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2)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 逼近:它就是孤独。 (3)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 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 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 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 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5)“我要回家……” (6)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 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 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 书……” (7)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 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8)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 了。 (9)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 子。 (10)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 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 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 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11)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 眼前消失了。 (12)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 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 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 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全品中考网 (13)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14)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15)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16)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 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17)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 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 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8)杜小康感觉到他到他已经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9)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全品中考网 (20)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 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2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 又是那么明亮。 (2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 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3)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 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滴在草上滴在父的脚印果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 群鸭的羽丢上 (2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全品中考网 (25)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 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26)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1).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1)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1分)经受孤独的考验和一场 暴风雨的磨难,他成长了,坚强了,成功了。(1分 2、(2010,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17-21,16分)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老王(节选) 杨绛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2)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 “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 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3)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 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 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 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 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4)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 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 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
2 (16)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 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17)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 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 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8)杜小康感觉到他到他已经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9)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全品中考网 (20)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 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2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 又是那么明亮。 (2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 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3)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 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 群鸭的羽毛上…… (2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全品中考网 (25)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 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26)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10 课 ) *(1).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 分)全品中考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1 分)经受孤独的考验和一场 暴风雨的磨难,他成长了,坚强了,成功了。(1 分) 2、(2010,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17—21,16 分)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老王(节选)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 “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 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 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 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 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 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 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 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5)“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 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 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 还不大放心。 (6)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 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 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7)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 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8)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 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 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 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 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 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0D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 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 幸者的愧怍。 17.作者主要讲述关于老王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7,(3分)(1)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2)老王送默存上医院,坚决不肯要钱。(3)老王临 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鸡蛋、香油。 3、(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一10题。(13分)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一一艾莱特小学, 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 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 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毀了! 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 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 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 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 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 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 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
3 ⑸“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 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 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 还不大放心。 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 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 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⑺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 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⑻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 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 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 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 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 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⑾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 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 幸者的愧怍。 17.作者主要讲述关于老王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① ② ③ 17.(3 分)(1)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2)老王送默存上医院,坚决不肯要钱。(3)老王临死 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鸡蛋、香油。 3、(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 一 10 题。(13 分)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 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 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 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 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 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 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 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 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 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
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 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 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 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 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 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 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 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 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 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 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 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一一艾莱特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4期,有删改) 7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筹款遭拒一匚② 富翁来访一得到善款 【答案】2回学校被毁 匚@种植花生一的准备材料 4、(2010,江苏省常州市,9-12,12分)阅读微型小说,完成各题 意外[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 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 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岀声!我叫佐林 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 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 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 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 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 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 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 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4 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 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 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 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 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 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 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 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 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 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 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 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 年第 4 期,有删改) 7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4 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答案】 7. ① 学校被毁 —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4、(2010,江苏省常州市,9—12,12 分)阅读微型小说,完成各题 意 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 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 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 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 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 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 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 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 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 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 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3分) (2)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他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4分) 【答案】9(1)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2)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 意外地速到此人的劫持;(3)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4)在行车途 中接到丈夫威康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5)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 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6)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 (7)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3分。答到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10,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康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 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b (2分。意对即可)他会为警方提供的信息 有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且的地(或行车路线被劫持地点汽车 款型(或颜色);汽车牌号等。(2分。答到2点得1分答到3点得2分) 5、(2010·重庆市綦江县,15-19,1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 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十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 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 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 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 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 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 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 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 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 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 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 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 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 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
5 (1)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3 分) (2)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他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4 分) 【答案】9.(1)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2)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 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3)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4)在行车途 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5)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 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6)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 (7)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3 分。答到一点得 1 分,得满 3 分为止) 10.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 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2 分。意对即可)他会为警方提供的信息 有: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目的地(或行车路线);被劫持地点;汽车 款型(或颜色);汽车牌号等。(2 分。答到 2 点得 1 分,答到 3 点得 2 分) 5、(2010·重庆市綦江县,15—19,19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 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 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 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 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 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 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 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 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 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 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 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 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 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 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