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 海 图6邹衍“大九州” 希望之所在。 6.周文明的延续与变异(二):晋与案 晋与秦,是周文明延续与变异的另个例子。平王 东迁后,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晋便以周文化的正统自 居,“甕夷尊王”,始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园。在物质文 明、政治制度和人物风俗上的确与姬周有若干类似之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 说它是周文明的延续,是比较恰当的 平王东迁以后,关中的地盘留给了秦人。秦人继承 了周人原有的土地,却很少承袭周的文化传统,秦的物质 文明不仅有别于姬周,更不同于其他诸国。秦的政治制 ·26·
度强周中央集权,与周的分封制也大异其趣。至乎风俗 文化,萘人“刻薄”,少恩义,不讲究礼乐,被称为“虎狼之 国”,在先秦诸国中独树一帜。不过,最后完成统一一中 国大业的,是秦而不是晋,这一段历史着实令人深思。 置是周武王的子、周成王弟弟叔莫的封国,周武王 在和赤?虞的母亲相会时,曾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帝对他 中国古代地域文明 说:“我命你生个儿子,名虞,我把唐封给他。”后来叔虞的 母亲生:下儿子时,手上有一个“虞”字形,于是取名为虞。 武王后,唐有乱,周公灭唐,使把叔虞分封到那里。唐 谈 是夏国的故地,叫做“夏虚”,但到西周的时候,那里已有 很多:戎人。所以《左传·定公四年》说晋是“启以夏政, 圄以戎索”。意思是仍用夏的政治制度,而采用戎人的土 地法。可见背的文化有姬周、夏利戎三个方面的渊源。 西周时期的晋国,局势动荡,周围又有戌狄的窥同威 助,并不十分强大。西周末年,周幽于宠爱褒以,废掉了 申后和她所生的太子宜臼,这成为犬戎入侵、西周覆灭的 导火索。申后的娘家是姜姓的申国,申侯便联合鲁、许等 国,立原太子宜臼于申,即周平王。同时,號公翰又立王 子余臣,造成“王并立的局面。晋文侯站在平王一边,公 元前70年,杀死丫王子余臣,确江了平王的统治,由此 确立了晋文侯在东周的特殊地位,《国语·郑语》甚至说: “晋文候于是乎定天子”,即指此事。晋国由此逐渐强盛 起来。公元前633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打败楚国, 一举确立晋国的弱主地位,此后终春秋之世,晋国始终为 强国。 然而,晋国政权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东周开始 的时候,晋国的都城在翼,晋文侯死后,昭侯将其弟封于 之水天上来 曲沃。曲沃的面积甚至还要大过翼,这预示着曲沃与翼 ·27
之间可能发生对抗。到晋献公时,他深知“本小末大”是 晋国所以分裂的原因,即位之后,使把权力集中起来, 国 公子公孙都统统驱遂出国,使得晋国再也没有与公室最 亲密的公族存在。不过这样一来,反而使得晋国的异姓 代 贵族得以发展强大起来,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 域 和智氏得以逐渐掌握晋国的军政大权,形成“六卿专政” 明 的局面,使背国政治分裂,君权下移。公元前490年灭范 纵 氏、中行氏,前453年灭智氏,前403年,周威王正式承 认魏、赵、韩为诸侯,此即所谓“三晋”。晋国一分为三,标 志着春秋时代的终结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春秋晚期的晋国都城遗址现已发现,这就是山西侯 马遗址。通过考古作者长时期的发掘,现在已经知道, 在这一地区存在着一系列的古城,其中晚期都城新田,至 少包括了“牛村”、“神台”、“平望”、“马庄”、“呈王”等5个 古城。5个古城各自独立,是否暗示着晋国那一段政权 分散的政治格局?(图7) 秦为赢姓,是周室东适时才被周平王承认的者候国 关于秦人的来源,很早就有不同的传说。《史记·秦本纪》 说: 秦之先,帝颛项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 顶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 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 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 禹功,其赐尔卓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 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删岛兽,马兽多酬服,是为 柏翳。舜赐姓赢氏。 天 这段传说头绪繁杂,但秦的祖先是崇拜玄鸟图腾的部族, 是没有问题的。在我国古代,玄鸟图腾部族一般都在东 ·28·
北 0 郭马 马止古城 D北丙庄 望 古 西呈王 南西庄 神台0 神台占城 牛村古城 星王香华王 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 使马 殿符遗址心 秦村 白店古城 西侯马口 白店 留例 夯上台 摩一1971年发额蓝抗 ●可1972年发 图7侯马古城 方沿海地区,所以秦的远祖极有可能来自东方,大约在商 周兴工:之际,才由东方沿海迁徙到西方黄土高原,并与当 地的戎、羌等族杂居混合,终西周之世都默默无闻。 幽王时,关中已多戎人。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灭 于骊山1脚下,诸侯都不来救,唯独秦襄公率兵保卫周室。 平王:迁洛阳以后,即赐襄公以岐山之西,说“戎无道,侵 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眷秋中期,秦 穆公西霸我狄,“僻在雍州,不与中国之会盟,夷狄遇之”。 在与东:方半隔绝的情况下,秦国自行发展,形成具有自身 特色的文化。 秦的墓葬充分反映了秦文化的特点。从墓制来说, 一直到:战国早期,秦墓主要是长方形竖穴土坑草,战国中 期开始出现洞墓。秦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现下肢屈 黄河之水天上来 曲特甚的屈肢葬,这种葬式几乎可以看作是秦墓的特殊 ·29·
标志。这种习俗的形成是否与战狄民族有关,目前尚不 清楚。秦基的随葬品,无论是陶器和铜器,都有白己的特 中国古代地 色。陶器有陶车、陶牛、陶困之类的陶模型,为汉基普 遍存在的各种陶模型的先声。青铜器中的鍪、蒜头壶、茧 形壶也是素文化中的典型器物。 秦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与晋国在春秋后期出 文明纵横谈 现“六卿专政”的局面不同,秦国君权始终未曾旁落过。 由于受狄、戎文化的影响,案人较少礼制的束缚,男女的 婚娶,也具有开放自由的色彩。公元前356年,商鞅变 法,秦国一跃而成为强国。秦国向东发展,首当其冲的就 是三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逐渐成为三个强盛的诸侯国。 其中赵国偏北,韩国国都度迁徙,公元前375年灭郑 后,迁都·于郑,在今河南新郑。魏国原都安邑,公元前 361年东迁大梁,即今河南开封市。辅、魏二国是传统的 经济文化发达区,文化水平很高。但在战国时期,这里东 临齐、鲁、宋、卫,南有劲楚,北为燕、赵,西越东周即为强 秦,实乃四战之地。经济的发达使得人口增殖极快,而长 期四面征战的结果,难免不会对人民的风俗产生影响。 《史记张仪列传》载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土,夫言纵 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在战国纵横家中,张仪为 魏国人,苏秦为东周洛阳人,苏、张二人曾一同拜鬼谷子 为老师,而苏案自以为不及张仪。另一个纵横家公孙衍 亦为魏人。这些纵横权变之士,并无明确的政治主张和 黄河之水天上来 坚定的思想信抑,一切从现实政治出发,翻手为云,覆手 为雨,全凭一张利嘴,奔走往来于诸侯之间,鼓动如簧巧 舌,桃拨是非,从中渔利。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称: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