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渭县三校2018届高三最后模拟联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 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 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体现出农耕民 族的自然审美偏向。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 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 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 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 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 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 变轨迹可循。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 异。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晩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 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髙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 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 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 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 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 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形成传统审美品 位的沃土根基 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 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本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 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 对照。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审美意象无法解释。如 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 人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审美怪癖。连我们早已习习惯的龙的 形象,西方语境中也会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 分,尤其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 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理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朝代 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吉林省白城市通渭县三校 2018 届高三最后模拟联考 一、现代文阅 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 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 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体现出农耕民 族的自然审美偏向。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 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 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 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 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 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 变轨迹可循。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 异。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 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 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 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 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 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 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形成传统审美品 位的沃土根基。 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 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本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 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 对照。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审美意象无法解释。如 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 人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审美怪癖。连我们早已习习惯的龙的 形象,西方语境中也会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 分,尤其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 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理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朝代 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C.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 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話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 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列举各个朝代审美趣味不同的“面目”“气息”,以此证明时代的精神 气质会影响其艺术风格。 B.为了证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有着密切联系,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 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作者举了蝙蝠形象、骑马猴图、公鸡荔枝图以及龙的形象等例子,意在说明 中国人具有怪异的审美偏好, D.为了证明“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作者从百姓日常生活审 美特点的角度入手展开论述,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 界之中,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 B.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晩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 形态的古典美学则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 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 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 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 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 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 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 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二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 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 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 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 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 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 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C.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 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話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 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作者列举各个朝代审美趣味不同的“面目”“气息”,以此证明时代的精神 气质会影响其艺术风格。 B.为了证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有着密切联系,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 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作者举了蝙蝠形象、骑马猴图、公鸡荔枝图以及龙的形象等例子,意在说明 中国人具有怪异的审美偏好, D.为了证明“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作者从百姓日常生活审 美特点的角度入手展开论述,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 界之中,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 B.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 形态的古典美学则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 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 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 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 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 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 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 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 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 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 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 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 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 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 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 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 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 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 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 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 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 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 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 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 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 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 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 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 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 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 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 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 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 荡在我们耳独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 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 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 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 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 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 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 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 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征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 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 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 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 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 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 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 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 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 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 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 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 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 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 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 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 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 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 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 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 荡在我们耳独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 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 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 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 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 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 年第 19 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 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 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 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征
D.文章语言朴实,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 融合,细腻而又张扬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 6.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 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ⅣV-3),在周日19:30黄 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 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 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λ挖掘。节目 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 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 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 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 材料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曾经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 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五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五分钟,而电视片《国 家宝藏》中,由“护宝人”画家冯海涛、非遗传人仇庆年和演员李晨演绎的《千 里江山图》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 起来。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 “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 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 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 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 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 图》… 《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 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戏剧多种艺 术形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 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故宫博物院收藏有 186万余件文物,选哪三件参与节目?应该是那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 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最终,我们选择了 《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这三件文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 了华夏文明的宏大叙事。三件国宝站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坚实基础上,分别从文 化、艺术与物质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 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 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2017年12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D.文章语言朴实,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 融合,细腻而又张扬。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5 分) 6.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12 月 3 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 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 19:30 黄 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 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 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节目 共计 10 期,每期 90 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 3 件镇馆 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 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 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 材料二: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曾经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 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五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五分钟,而电视片《国 家宝藏》中,由“护宝人”画家冯海涛、非遗传人仇庆年和演员李晨演绎的《千 里江山图》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 起来。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 “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 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 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 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 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 图》…… 《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 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戏剧多种艺 术形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 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故宫博物院收藏有 186 万余件文物,选哪三件参与节目?应该是那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 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最终,我们选择了 《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这三件文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 了华夏文明的宏大叙事。三件国宝站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坚实基础上,分别从文 化、艺术与物质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 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 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 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 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 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 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 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 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 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让亿万人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在 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 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 更加打动人心。 (摘编自2017年12月《广州日报》)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 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 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使用演员可能是 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 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題消极和困难的方 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 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 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 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表演日复一日,完全是博物馆自己在硬 撑着。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4000欧元,这对于博 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 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2005)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 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 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 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 74 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 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 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 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 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让亿万人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在 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 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 更加打动人心。 (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广州日报》)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 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 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使用演员可能是一 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 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題消极和困难的方 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 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 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 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表演日复一日,完全是博物馆自己在硬 撑着。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 4000 欧元,这对于博 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 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2005)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