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收太空垃圾 美俄卫星碰撞事故再次提醒人类,随着太空越来越拥挤,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很明显,比卫星和探测器数量增长更快的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 未来的太空安全。 太空垃圾又叫太空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太空垃圾中体积较大、 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此外, 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也会产生太空垃圾。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分离较早,通常能进入大气层 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部分,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等,却将长期逗留在太 此外,早期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太空行走时不慎遗 落在太空的螺母、工具等物品,也都是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至今,地球周围已漂浮着超过 15万块大小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组成表明,几乎人类的每次太空活动,都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太空垃圾 数量的快速增多,让运行中的卫星等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受到威胁,碎片相互碰撞的概率也随 之增加,这又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导致恶性循环。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空垃圾持续增加,到 2050年,类似美俄卫星碰撞的情况将从“史无前例”变成“日益频繁 不过想要对付太空垃圾,却不那么容易。从长远来看,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回收或 及时将它们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但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过高,并可能导致更多的碰撞反而 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各国还是以“防”为主来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其中主要分为“钝 化”、“系留”和“转移”等方法。“钝化ˆ就是消除能使火箭或航天器在轨道上发生爆炸的根源
吉林省通化市一中 2009 —2010 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回收太空垃圾 美俄卫星碰撞事故再次提醒人类,随着太空越来越拥挤,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很明显,比卫星和探测器数量增长更快的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 未来的太空安全。 太空垃圾又叫太空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太空垃圾中体积较大、 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此外, 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也会产生太空垃圾。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分离较早,通常能进入大气层 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部分,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等,却将长期逗留在太空。 此外,早期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太空行走时不慎遗 落在太空的螺母、工具等物品,也都是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至今,地球周围已漂浮着超过 15 万块大小超过 1 厘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组成表明,几乎人类的每次太空活动,都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太空垃圾 数量的快速增多,让运行中的卫星等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受到威胁,碎片相互碰撞的概率也随 之增加,这又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导致恶性循环。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空垃圾持续增加,到 2050 年,类似美俄卫星碰撞的情况将从“史无前例”变成“日益频繁”。 不过想要对付太空垃圾,却不那么容易。从长远来看,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回收或 及时将它们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但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过高,并可能导致更多的碰撞反而 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各国还是以“防”为主来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其中主要分为“钝 化”、“系留”和“转移”等方法。“钝化”就是消除能使火箭或航天器在轨道上发生爆炸的根源
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上增设的排放系统将操作“三放光”的程序,即把储箱里的液体放光 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把电池里的能量放光。这样,除非与别的航天器相撞,火箭自身不会 爆炸。“系留”是指将航天器在发射和工作中产生的抛弃物系留在航天器上。“转移”是指在航 天器寿命结束前,利用剩余燃料将它推到一条专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防 止它们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的航天器。 不过预防只能尽量使太空垃圾增加的速度放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科学家 提出了使用“太空吸尘器”的设想,让它在太空飞行时清除那些小型的太空碎片。但这需要它 具备识别迎面而来的是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还是太空碎片的功能,这又会导致“太空吸尘器” 的构造太复杂,成本也太高 总之,想要在已有约6000个各种航天器的太空处理掉那些太空垃圾,真是难上加难 (选自《环球时报》第186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空垃圾是指己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 B.火箭增设的“三放光”排放系统,可以使火箭在星箭分离后,火箭自身不会自行爆炸。 C.太空中存在着的可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有利于减少太空垃圾 D.不断改进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太空吸尘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2.下列不属于发生碰撞事故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卫星和探测器的增长速度小于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 B.太空越来越拥挤,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 C.已有太空碎片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导致恶性循环。 D.回收太空垃圾成本过高,并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上增设的排放系统将操作“三放光”的程序,即把储箱里的液体放光, 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把电池里的能量放光。这样,除非与别的航天器相撞,火箭自身不会 爆炸。“系留”是指将航天器在发射和工作中产生的抛弃物系留在航天器上。“转移”是指在航 天器寿命结束前,利用剩余燃料将它推到一条专用于 “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防 止它们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的航天器。 不过预防只能尽量使太空垃圾增加的速度放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科学家 提出了使用“太空吸尘器”的设想,让它在太空飞行时清除那些小型的太空碎片。但这需要它 具备识别迎面而来的是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还是太空碎片的功能,这又会导致“太空吸尘器” 的构造太复杂,成本也太高。 总之,想要在已有约 6000 个各种航天器的太空处理掉那些太空垃圾,真是难上加难。 (选自《环球时报》第 1868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太空垃圾是指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 B.火箭增设的“三放光”排放系统,可以使火箭在星箭分离后,火箭自身不会自行爆炸。 C.太空中存在着的可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有利于减少太空垃圾。 D.不断改进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太空吸尘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2.下列不属于发生碰撞事故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 ) A.卫星和探测器的增长速度小于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 B.太空越来越拥挤,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 C.已有太空碎片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导致恶性循环。 D.回收太空垃圾成本过高,并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太空垃圾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与回收太空垃圾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 B.同时使用“钝化”、“系留”和“转移”三种方法,能使太空垃圾的回收变得容易 C.漂浮在地球身边大小不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同样会对卫星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D.人类的太空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垃圾,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要靠减少甚至终止太空活动。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 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 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 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失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麈战,而不知出奇以 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 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 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 疏蜡丸中,遺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十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 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 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 贼解去。未几,锦遺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将太空垃圾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与回收太空垃圾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 B.同时使用“钝化”、“系留”和“转移”三种方法,能使太空垃圾的回收变得容易。 C.漂浮在地球身边大小不超过 1 厘米的太空垃圾,同样会对卫星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D.人类的太空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垃圾,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要靠减少甚至终止太空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 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 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 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失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 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 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 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 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 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 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 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
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火呈①,率 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 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 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姨幼弱,部下争权,宜急 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①火呈,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宜因贼防之疏 因:趁着 C.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谍:侦察。 D.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乃:仅仅。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3分)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 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火呈①,率 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 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 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姨幼弱,部下争权,宜急 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火呈 ,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宜因贼防之疏 因:趁着。 C.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D.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乃:仅仅。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3 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 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 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火呈率领乡勇 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 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6分) 译文 (2)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 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火呈率领乡勇 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 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6 分) 译文: (2)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4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