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洋浦中学2013届高三第3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四、 五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答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 2008年,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形形色色的 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近日,有人在博客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 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讽刺。”对此,马上就有 山寨帮”反对,‘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我只是 想问,怎么不见“山寨帮”去追捧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呢?山寨药怎么不买呢?山 寨鸡蛋怎么不吃呢?因为用了这些山寨产品后,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山 寨服装价格便宜,山寨手机比真的更花哨,这些对自己都没什么害处。由此可见, “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 标,成为“文化”。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它盗取他 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贴牌后进入市场,而一旦被冠以“文化”的名 称之后,盗版、侵权就更加堂而皇之了 现在,在许多地方的电子产品市场上,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 么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 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的产品改头换面地拼凑一番。据报道, 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 国产手机品牌是致命一击。如今,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有的出现亏损,有些企业 甚至退出了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版《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 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人搞山 寨《纽约时报》,其实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其讽刺幽默跃然纸上。但中国的 山寨文化没有幽默讽刺,只有唯利是图。更重要的是,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 之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而山寨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后,还混淆了国人的价 值观,好与坏、真与假的界线变得模糊了 假冒的就是假冒的,盗版的就是盗版的,不是经过打扮,就能光明正大地成 为“文化”。因此,不要再说什么“山寨文化”了,它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选 自2009年第1期《国学》) 1.下列对“山寨文化”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山寨帮”唯利是图的产物,他们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使 之成为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 B.“山寨文化”盗取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冠以文化之名,目的是使侵权行 为变得更加堂而皇之。 C.“山寨文化”在美国也有,只是他们的产品广告宣传更有人性化,更有 幽默感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3 届高三第 3 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四、 五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答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 2008 年,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形形色色的 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近日,有人在博客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 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讽刺。”对此,马上就有 “山寨帮”反对,‘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我只是 想问,怎么不见“山寨帮”去追捧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呢?山寨药怎么不买呢?山 寨鸡蛋怎么不吃呢?因为用了这些山寨产品后,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山 寨服装价格便宜,山寨手机比真的更花哨,这些对自己都没什么害处。由此可见, “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 标,成为“文化”。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它盗取他 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贴牌后进入市场,而一旦被冠以“文化”的名 称之后,盗版、侵权就更加堂而皇之了。 现在,在许多地方的电子产品市场上,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 么这么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 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 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的产品改头换面地拼凑一番。据报道, 2007 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 1.5 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 国产手机品牌是致命一击。如今,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有的出现亏损,有些企业 甚至退出了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版《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 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人搞山 寨《纽约时报》,其实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其讽刺幽默跃然纸上。但中国的 山寨文化没有幽默讽刺,只有唯利是图。更重要的是,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 之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而山寨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后,还混淆了国人的价 值观,好与坏、真与假的界线变得模糊了。 假冒的就是假冒的,盗版的就是盗版的,不是经过打扮,就能光明正大地成 为“文化”。因此,不要再说什么“山寨文化”了,它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选 自 2009 年第 1 期《国学》) 1.下列对“山寨文化”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山寨帮”唯利是图的产物,他们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使 之成为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 B.“山寨文化”盗取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冠以文化之名,目的是使侵权行 为变得更加堂而皇之。 C.“山寨文化”在美国也有,只是他们的产品广告宣传更有人性化,更有 幽默感
D.“山寨文化”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因为它是经过一番打扮而不是光明 正大地成为“文化”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08年,山寨服装、山寨春晩等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继山寨手机粉 墨登场后,纷纷亮相,层出不穷。 B.有人认为,“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彰显草根创新精神,不如说是 讽刺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严重缺位。 C.山寨手机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销售税,研 发产品的成本也很低。 D.2007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手机几乎都是山寨手机,严重影响了国产手 机品牌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这让“山寨帮”说话硬气起来。 B.山寨帮虽然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但并不生产对人体有损害的产品。 C.由于山寨手机质优价廉的冲击,有些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已经退出市场。 D.“山寨文化”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悲哀,应该依法严惩。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2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 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 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 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 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 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 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 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 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 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 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 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 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 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 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 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 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 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D.“山寨文化”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因为它是经过一番打扮而不是光明 正大地成为“文化”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 2008 年,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等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继山寨手机粉 墨登场后,纷纷亮相,层出不穷。 B.有人认为,“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彰显草根创新精神,不如说是 讽刺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严重缺位。 C.山寨手机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不用缴纳 17%的增值税、销售税,研 发产品的成本也很低。 D.2007 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手机几乎都是山寨手机,严重影响了国产手 机品牌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山寨”加上“文化”这一后缀,这让“山寨帮”说话硬气起来。 B.山寨帮虽然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但并不生产对人体有损害的产品。 C.由于山寨手机质优价廉的冲击,有些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已经退出市场。 D.“山寨文化”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悲哀,应该依法严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12 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 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 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 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 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 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 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 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 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 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 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 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 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 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 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 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 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 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走:逃跑 B. 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数:屡次 C. 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D.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矜:夸耀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1)母老,唯在诸君 (2)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3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4)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5)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6)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1)(2)(4) B.(2)(3)(5) C.(1)(4)(6) D.(3)(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 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 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 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 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 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 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 岂有所失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 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 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 学》)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 独登台。(杜甫《登高》)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 ⑴母老,唯在诸君 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B.⑵⑶⑸ C.⑴⑷⑹ D.⑶⑸ 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 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 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 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 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 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 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 岂有所失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 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 什么作用?(5 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 学》)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 独登台。(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打开盖子的乡愁 徐韵 ①在欧洲,因为地域狭小,且交通发达,即使是跨国列车,车程也少有超 过10小时的,朝发夕可至。再者,欧洲的民风,讲究体面和享受,少有人肯去 受夜班车之累。所以,欧洲的绝大部分车站都会在子夜前关闭。午夜之后的交通 任务,就交给长途汽车来办了 ②于是我就有了那次夜间坐汽车的机会。那晚夜色迷蒙,汽车在国道上行 驶,窗外的霓虹灯在我眼前划出一条色带,分辨不出那灯构成的是字母还是汉字 我感觉仿佛行驶在中国的路上。 ③在错觉里,乡愁仿佛被揭开了盖子,一点一点地弥漫开来,那是一种很 微妙的感觉,之所以把它定义为乡愁,是因为在身体和心灵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 我找不到那种亲人都近在咫尺的踏实感。 ④那的确是乡愁,头脑渐渐从错觉里清醒,我隐隐觉得这乡愁曾在我的脑 子里挂过号,我曾经很多次地捕捉到过它。 ⑤记得从前在国内的时候,也时常在夜间到达某个城市。当汽车穿行在陌 生的城市里,我就会莫名地感觉到这种乡愁,在夏天的时候,它很淡,在冬夜里 它很浓(因为每年只是在春节才能回一次家,所以夏天是这些轮回的中点,因为 淡忘而麻木,而冬天是轮回的终点的临近,因为向往而浓烈)。 ⑥在欧洲混了这些年,新瓶子里装的还是旧酒,盖子打开,还是从前熟悉 的那股带着涩的酒香。乡愁未必真的是愁,因为一开始忙碌,它就会走开 ⑦乡愁是因客而生的。在欧洲辗转了这些年,换了许多城市,送走许多人 也被许多人送走过。留学生宿舍里的那些白皮肤的、黄皮肤的和黑皮肤的同学 大家都是客。交情不见得有多深,但彼此一别过,基本上就是永远不得相见了。 每当经过那些离开的同学住过的房间时,总会有些惆怅。还会下意识地猜想,如 果他不走的话,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 ⑧乡愁并不总是那么小资情调,很多时候,乡愁也很俗气。比如在到处都是 欧洲中世纪风格建筑的街上行走,没有人潮人海的喧闹;看到餐馆,没有食欲, 因为门口没有国内那些小餐馆的油烟味;看到漂亮美眉,也不会有搭话的冲动, 因为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在悠闲和寂静里,乡愁冲破了盖子。 ⑨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衣服、装饰品,你不敢买,不是怕花钱,是怕 给下一次迁移带来负担。你很想装饰一下住的地方,但它却不属于你。无恒产者 无恒心,因为是客,所以你没有拥有恒心的权利 ⑩历史手里的存货不多,它总是把今天在这个地方演的节目明天还拿到另 个地方上演。所以倒回去两百年,欧洲人骑着马、坐着船满世界乱跑的时候,我 们都还蹲在家门口晒太阳。而到了今天他们无比富的时候,挑着行李到处乱跑的 换成了我们 0D乡愁其实也是一种成本,一种比我们算计的虚无堡型的机会成本更直接、 更昂贵的成本。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们算计着出国的费用,以及如果不出国可能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⑴—⑷ 题。(25 分) 打开盖子的乡愁 徐韵 ①在欧洲,因为地域狭小,且交通发达,即使是跨国列车,车程也少有超 过 10 小时的,朝发夕可至。再者,欧洲的民风,讲究体面和享受,少有人肯去 受夜班车之累。所以,欧洲的绝大部分车站都会在子夜前关闭。午夜之后的交通 任务,就交给长途汽车来办了。 ②于是我就有了那次夜间坐汽车的机会。那晚夜色迷蒙,汽车在国道上行 驶,窗外的霓虹灯在我眼前划出一条色带,分辨不出那灯构成的是字母还是汉字, 我感觉仿佛行驶在中国的路上。 ③在错觉里,乡愁仿佛被揭开了盖子,一点一点地弥漫开来,那是一种很 微妙的感觉,之所以把它定义为乡愁,是因为在身体和心灵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 我找不到那种亲人都近在咫尺的踏实感。 ④那的确是乡愁,头脑渐渐从错觉里清醒,我隐隐觉得这乡愁曾在我的脑 子里挂过号,我曾经很多次地捕捉到过它。 ⑤记得从前在国内的时候,也时常在夜间到达某个城市。当汽车穿行在陌 生的城市里,我就会莫名地感觉到这种乡愁,在夏天的时候,它很淡,在冬夜里, 它很浓(因为每年只是在春节才能回一次家,所以夏天是这些轮回的中点,因为 淡忘而麻木,而冬天是轮回的终点的临近,因为向往而浓烈)。 ⑥在欧洲混了这些年,新瓶子里装的还是旧酒,盖子打开,还是从前熟悉 的那股带着涩的酒香。乡愁未必真的是愁,因为一开始忙碌,它就会走开。 ⑦乡愁是因客而生的。在欧洲辗转了这些年,换了许多城市,送走许多人 也被许多人送走过。留学生宿舍里的那些白皮肤的、黄皮肤的和黑皮肤的同学, 大家都是客。交情不见得有多深,但彼此一别过,基本上就是永远不得相见了。 每当经过那些离开的同学住过的房间时,总会有些惆怅。还会下意识地猜想,如 果他不走的话,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 ⑧乡愁并不总是那么小资情调,很多时候,乡愁也很俗气。比如在到处都是 欧洲中世纪风格建筑的街上行走,没有人潮人海的喧闹;看到餐馆,没有食欲, 因为门口没有国内那些小餐馆的油烟味;看到漂亮美眉,也不会有搭话的冲动, 因为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在悠闲和寂静里,乡愁冲破了盖子。 ⑨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衣服、装饰品,你不敢买,不是怕花钱,是怕 给下一次迁移带来负担。你很想装饰一下住的地方,但它却不属于你。无恒产者 无恒心,因为是客,所以你没有拥有恒心的权利。 ⑩历史手里的存货不多,它总是把今天在这个地方演的节目明天还拿到另一 个地方上演。所以倒回去两百年,欧洲人骑着马、坐着船满世界乱跑的时候,我 们都还蹲在家门口晒太阳。而到了今天他们无比富的时候,挑着行李到处乱跑的, 换成了我们。 ⑾乡愁其实也是一种成本,一种比我们算计的虚无堡型的机会成本更直接、 更昂贵的成本。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们算计着出国的费用,以及如果不出国可能
赚到的钱,去衡量回国后拿到多少报酬才算是盈亏平衡。但有谁去计算,每天的 乡愁折磨,可以折算出多少人民币。 ①D可惜没有人肯这么计算,甚至有很多人把这个成本计算成收益。因为 人们认为,大城市比小城市机会多,国外比大城市机会多,大家都开始移动。于 是每年春节过后的车站机场里,那些挥手作别的白发人,成了这个场面里最矛盾 的人,他们想留住那些即将出发的人,但又怕拦住了出发人成功的机会。于是送 别者回去以后,细细回味失落和冷清,被送别者干脆把乡愁装进了瓶子,等有空 再打开咂一口。 (1)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5分)( A,由于欧洲的民风讲究体面和享受,少有人肯去受夜班车之累,所以子夜前夜班 车都停运了。 B,乡愁仿佛被揭开了盖子,一点一点地弥漫开来,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之所 以把它定义为乡愁,是因为在身体和心灵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人们找不到那种 亲人都近在咫尺的踏实感。所以作者认为乡愁只是在外国才会有的 C,通过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我们知道乡愁未必真的是愁,是因客而生。 D,乡愁的成本高是因为人们在情感上的付出无法计算 E,乡愁是因为客居陌生而生,所以人们不愿意背井离乡 (2)分条陈述乡愁有哪些特点。(6分) (3)文章第十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现实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城市比小 城市机会多,国外比大城市机会多,大家都开始移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 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 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 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 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 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 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 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一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 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 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 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 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 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 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 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 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 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赚到的钱,去衡量回国后拿到多少报酬才算是盈亏平衡。但有谁去计算,每天的 乡愁折磨,可以折算出多少人民币。 ⑿可惜没有人肯这么计算,甚至有很多人把这个成本计算成收益。因为 人们认为,大城市比小城市机会多,国外比大城市机会多,大家都开始移动。于 是每年春节过后的车站机场里,那些挥手作别的白发人,成了这个场面里最矛盾 的人,他们想留住那些即将出发的人,但又怕拦住了出发人成功的机会。于是送 别者回去以后,细细回味失落和冷清,被送别者干脆把乡愁装进了瓶子,等有空 再打开咂一口。 (1)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5 分)( ) A,由于欧洲的民风讲究体面和享受,少有人肯去受夜班车之累,所以子夜前夜班 车都停运了。 B,乡愁仿佛被揭开了盖子,一点一点地弥漫开来,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之所 以把它定义为乡愁,是因为在身体和心灵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人们找不到那种 亲人都近在咫尺的踏实感。所以作者认为乡愁只是在外国才会有的。 C,通过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我们知道乡愁未必真的是愁,是因客而生。 D,乡愁的成本高是因为人们在情感上的付出无法计算。 E,乡愁是因为客居陌生而生,所以人们不愿意背井离乡。 (2)分条陈述乡愁有哪些特点。(6 分) (3)文章第十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4)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现实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城市比小 城市机会多,国外比大城市机会多,大家都开始移动”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 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 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 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 回国参加建设。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 l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 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 纪 70 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 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 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 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 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 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 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l0 倍、20 倍的努力,也要勇闯 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 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 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